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试析屈原的教育思想

2023-07-15 来源:伴沃教育
第21卷笫7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Mudanj iang UniVOrS-ty Vo1.2i No.7 Ju1. 2012 2012年7月 文章编号:1008.8717(2012)07.0144.04 试析屈原的教育思想 焦庆艳 (河南许昌学院,河南许昌461000) 摘要:在中国历史上,屈原不仅是一个伟大的诗人和政治家,而且也是一位有着重要的教育 思想和实践的教育家。作为教育家的屈原,在人才的培养上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主张全面培养和发 现人才;加强思想品德的教育;注重师长的表率作用。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屈原的教育思想则又 体现出显著的地方特色。 关键词:教育思想;人才;修养;表率;地方特色 中图分类号:G40-09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历史上,屈原是以诗人兼政治家的双 重身份闻名于世的。然而,很少受到人们关注的 是,屈原还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在培养和教育 遗憾的是,屈原没有留下专门的有关教育的 论述。时至今日,人们已很难窥见其教育思想的 全貌。所幸的是,屈原留下了大量的辞赋创作, 成为我们探讨其教育思想的宝贵资料。透过屈 赋,我们能看到的屈原的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几 个方面的内容: 全面培养和发现人才 身处战国中后期诸侯争斗最为激烈的时代, 屈原清醒地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十分注重对人 才的培养,认为人才的多少、贤否是关系到国家 安危的重大问题。在其《离骚》中,诗人提到了 “三后”、尧舜与桀纣,通过历史上正反两方面 经验教训的总结劝谏楚王“抚壮而弃秽”,在用 人上要以德行纯粹的“三后”为榜样,善于容纳 各方面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遵道而得路”, “乘骐骥以驰骋”,引导楚国走上一条康庄大道, 并使自己成为流芳百世的有德之君。屈原虽就国 家政治谈人才的重要性和如何使用人才的问题, 却具有普遍的真理性,在当时的楚国是有其现实 意义的。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离骚》) 憎愠愉之修美兮,好夫人之伉慨。众踱蹀而 一人才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有着自己明确的教 育主张。 . 《楚辞・渔父》开篇说: 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 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日:“子非三闾大夫与? 何故至於斯 、《渔父》的作者虽不必定为屈原,但近人多 以为是先秦作品,是“深知屈原生活和思想的楚 人的作品”【l 。等到西汉司马迁为屈原立传时, 只是将这段文字稍加改动: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 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日:“子非三闾大夫与? 何故而至此? 看来,屈原担任三闻大夫一职应该是没有问 题的。那么,“三闾大夫”所掌何职?王逸《楚 辞章句・离骚序》日:“屈原与楚同姓,仕于怀 王,为三间大夫。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日昭、 屈、景。屈原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厉国士。” 可见,三闾一职是掌管王室谱系和教育贵族子弟 的官,也就是说,屈原曾负责王室贵族子弟的教 育工作。 l44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 (《哀郢》) 然而,昏庸不明的楚王却憎恶、疏斥贤臣, 收稿日期:2012.05.16 作者简介:焦庆艳(1979--),女,河南焦作人,许昌学院文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古代文学。 喜欢、重用巧言令色的奸佞小人,致使楚国朝堂 “谗人高张,贤士无名”(《b居》),楚国国势日 趋危殆。 面对楚王用人的“不抚壮而弃秽”以及楚国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现状,屈原在担任三 闾大夫一职时,积极从事人才的培养工作,在自 己的教育实践中贯彻了兼收并蓄、不拘一格的人 才培养方针: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离骚》) 这里的动词“滋”、“树”、“畦”、“杂”等, 表示耕耘,引申为培养;“兰”、“蕙”、“留夷”、 “揭车”、“杜衡”、“芳芷”等皆香草、香木之名, 代指各类优秀的人才。屈原用园丁培植花草象征 其所从事的培养人才的工作,也使其成为我国历 史上将教师比作园丁的第一人。 有人说,与儒家的孔子、孟子比较起来,屈 原的教育是贵族教育, 充满了贵族色彩,这是不 了解屈原的说法。屈原虽出身贵族,但就亲属关 系上,和楚王已比较疏远,故东方朔《七谏》云: “平生于国兮,长于原野。言语讷涩兮,又无强 辅。”再从屈赋内证上看,其《九章・惜诵》言: “忽忘身之贱贫”。可见他幼年即与黎民百姓接 近,加之后来被疏远、流放的特殊经历,我们可 以说,屈原是贵族集团的叛徒,是人民的代言人。 其一生念念不忘、为之追求的美政理想,说大了 是为楚国最终的一统天下;说小了,具体点就是 针对贵族集团,为百姓谋得安居乐业。 固然,三闾一职是负责贵族子弟教育的,但 屈原的“滋兰树蕙”却并不局限于王室贵胄。如 果说“兰”是“王者之香草”,是贵族子弟的象 征的话,“留夷”、“揭车”、“杜衡”、“芳芷”等 又岂不是平民子弟的代称?在屈赋中,诗人也表 达了自己希望从下层社会发现和延揽人才的心 愿: 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吕望之鼓 刀兮,遭周文而得举。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 该辅。(《离骚》) 闻百里之为虏兮,伊尹烹于庖厨。吕望屠于 朝歌兮,宁戚歌而饭牛。(《惜往日》) 屈原所称引的傅说、吕望、宁戚、百里奚、 伊尹等人,皆出身平凡甚至卑贱,但一经擢举, 皆能建立不朽的功勋。而那些发现、赏识他们的 君王也因此成了明君、贤主,从而流芳百世。《离 骚》中,诗人“上下求女”,学术界多倾向于认 为其喻意为“求贤”,想方设法努力为楚国发掘 各方面的人才,其“求贤”的范围已扩大到了整 个中国。 通过以上分析,那种简单的认为屈原的教育 思想充满贵族色彩,缺乏平民意识的说法是片 面、错误的。 二、辨别善恶美丑,加强道德品质的教育 王逸《楚辞章句・离骚序》在谈到屈原开创 的“香草美人”的传统时说:“善鸟香草,以配 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 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拓君子; 飘风云霓,以为小人。9’在屈原看来,美丑善恶 不同必然导致不同的结果: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 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离骚》) 尧舜光明正大,遵循正道故而畅通无阻;桀 纣放纵不检,贪图捷径反而寸步难行。“屈原教 育思想中很明确的一点就是善恶清楚,爱憎分 明,不同品质的东西不好作调和。”【2 所以,屈原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特别注重 对贵族青年道德品质的教育与培养。在《离骚》 中,当诗人以“滋兰树蕙”比喻自己培养人才的 工作后,紧接着说: 冀枝叶之峻茂兮,原俟时乎吾将刈。虽萎绝 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屈原希望的是三间子弟们健康成长,以便将 来成为国之栋梁,完成自己未竟的事业。由于培 植的不是自己的私人势力,而是堪当大任的有用 之才,所以屈原特别注意培养对象的道德修养。 他认为,芳草的枯萎、断绝是自然现象,是没什 么可伤感的;只有众芳的芜秽才是最可悲哀的。 这是屈原教育思想的出发点,想必也是他时常提 醒子弟们引以为戒的。然而,令屈原感到失望和 痛苦的是,他寄以厚望,并为之付出大量心血的 结果却是人才的变节从俗。“兰芷变而不芳兮, 荃蕙化而为茅。” 在谈到自己培养的人才纷纷变质的原因时, 屈原尖锐的指出: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岂其有 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 (《离骚》) 可见,学生的变质、腐化源于不好修养,随 波逐流。为了保证人才的质量,屈原主张加强对 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加强修养。“原来没有的, 可通过‘修’来完备;原来已有的,也要通过‘修’ 来保持。” 为了保持高洁,追求真理,应该矢 145 志不渝,甚至不惜付出宝贵的生命。屈原不仅以 此严格的要求学生,也以之律己。 三、注重师长的表率作用 屈原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为了引导学生们 积极向善,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感染学 生,他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刻苦自修,以 身作则。屈赋中那个高冠长佩、身披芳草、朝搴 夕揽、好修不辍的诗人形象便是屈原的生动写 照。他一生以前代圣贤为榜样,以国家安危为己 任。政治上被疏远后,又以培养国之栋梁为自己 的追求,坚持不懈地进行自我的修养,注重师长 在教育过程中的表率作用。《论语・子路章》日: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在这里,儒家的孔 子强调了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重要意义。无独 有偶的是,屈原在自己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亦提 到了相同的看法。 《离骚》中言:“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 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甚至在他遭谗见疏之后,仍然“退将复修吾初 服”。此处,“好修”、“修”既包含了对崇高人格、 美德的追求,也包含了对美政理想的追求。 《橘颂》中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歌颂了橘树 斑斓夺目的外表和坚定不移的内在品格,实际上 也可以看作是屈原对“师长”品格的理解: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深固难徙,廓其无求 兮。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心自慎,不终失过 兮。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所谓“独立不迁”、“深固难徙”指的当是对 故国的依恋,或者说就是屈原的爱国主义思想;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指清醒的处世,不肯随 波逐流、随世沉浮的高风亮节;而“秉德无私, 参天地兮”则是对“师长”参配天地的无私品格 的一种要求。 我们一般认为,屈原的《橘颂》借颂橘表达 了他心目中的理想人格,寄托了自己的远大理想 和高尚情操。“年岁虽少,可师长兮”。一生以追 求“完美”为己任的屈原自豪地认为自己已具备 了橘树的美好品德,并愿意为人师表。 四、显著的地方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屈原的教育思想有其特殊的 一面,即显著的地方特色。 首先,屈原的文学创作本身就是楚文化的产 物,正如宋黄伯思《东观余论》卷下《新校<楚 辞)序》所言“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 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o”作为楚辞 体的创始人,屈原不可能不对学生的创作加以指 导,他教育学生当多以楚地、楚物以及附丽在上 面的历史神话和传说为主要内容。《史记・屈原 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 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 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王逸《楚辞章 句》说宋玉是屈原的弟子,虽未必可信,但宋玉、 唐勒、景差等人是屈原之后楚国的一批后起之 秀,他们的创作受到屈原的影响则是毋庸置疑的。 其次,南楚社会独特的地域、文化环境也使 屈原的教育思想呈现出有别于中原文化的南国 特色。 纵观楚国发展的历史表明,楚国国家、民族 的形成和发展,走的是一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的道路。楚国虽有自己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 却还是被北方各国视为不开化的“南蛮鹉舌之 人”(《孟子・滕文公》),在“戎狄是膺,荆舒是 惩”(《诗经・鲁颂・豳宫》)的口号下,始终成 为中原各国的征讨对象。正因为楚国处在这样一 个被侮辱、被攻伐的地位,所以又培养了楚人强 烈的本土意识、民族意识,产生了维护民族自尊 和旧有文化的心理。 在屈原所处的战国中后期,天下争相招引人 才,不问出处,唯才是举,所谓“朝秦而暮楚”、 “楚材而晋用”者也。然而屈原却深深的眷恋着 楚君与楚国,“虽身披放逐,犹徘徊而不忍去。”H 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 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 就在诗人神游到高潮,心神飞升到光辉灿烂 的皇天之上的时候,他忽然从高处瞥见了亲爱的 故乡。连他的仆人、马儿都悲痛不已,诗人屈原 对故乡的眷恋和依依不舍就可想而知了。这就是 我们常说的爱国思想。可以想见,在屈原的教育 实践中,他必定时时以此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热 爱自己国土的意识。执着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屈原 教育思想的核心,贯穿其教学过程始终。在《橘 颂》中,他一再赞美橘树“独立不迁”、“深固难 徙”的崇高品格,或本于此。 据《国语》记录,当时周王朝及各诸侯国都 有自己的“春秋”,即所谓的百家春秋。为了有 别于北方中原文化,楚之“春秋”称为“祷杌”。 又据《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楚灵王称赞楚 国的左史倚相“是良史也,子善事之!是能读《三 由于资料的缺乏,我们以上仅是对屈原的教 坟》、《五典》、《八索》、《九丘 。姜亮夫《楚 育思想作了简要、粗略的梳理和概括。虽然不够 辞今绎讲录》认为《三坟》、《五典》、《八索》、 系统、全面,虽然屈原大多是从政治角度人手来 《九丘》、《祷杌》等等,均是南楚本土的历史典 谈及人才教育的,但是在先秦诸家的教育思想 籍,左史倚相能读,身为左徒和三闾大夫一职的 中,屈原的教育思想很有特色,极大地丰富了我 屈原亦当能读。其说甚是。所以,在教育三闾子 国古代的教育理论。在1961年出版的《中国古 弟时,屈原必定贯穿着《三坟》、《五典》、《八索》、 代教育史资料》一书中,分别列出了春秋战国时 《九丘》、《祷杌》等内容的教学。用现在的话说, 期包括孔子、墨子、孟子、苟子和屈原在内的五 那些都是原汁原味的“乡土教材”。它不仅能使 位重要的教育家。我们相信,一旦将屈原置于教 学生更好的了解本土的历史,而且能使学生更好 育史上来研究,将会有更多的、令人惊喜的发现, 的热爱自己的故土,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目 同时,也必定会有益于文学史上屈原研究课题的 的。 深入展开。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诸夏对南楚的歧视一直 参考文献: 存在, 但楚人对中原文化的吸收则是不遗余力 [1】郭沫若.屈原赋今译[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 的。《左传》中就有许多关于楚国君臣上下,不 社.1981:321. 少人都能引用《诗经》来谈话的记载。《国语・楚 [2]陈秋琴.屈原教育思想评述[J].铁道师范学报, 语》中更是记载了楚国的申叔时主张用北方的经 1 998,(2):6—9. 典著作《春秋》、《世》、《诗》、《礼》、《乐》来教 【3]张崇琛师.楚辞文化探微[M].北京:新华出版 育楚太子。这说明北方文化不仅传播到了南楚, 社,1993:54. 而且已为楚人所用。申叔时的主张采纳与否虽未 [4】洪兴祖.楚辞补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50. 可遽之,但对于“博闻强识”,胸怀天下,曾两 【5】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0 次出使齐国的屈原来说,在其教育学生时,应该 年:1340. 经常引用这些北方典籍作为自己的教学内容。 《上接第1 43页)由企业派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技 项训练、专业综合训练、职业素质训练),在教学 术人员担任专业实践课的教学授课任务,并随时对 中用实际企业工作任务来累积学生参与项目的实 教学进行监督和指导。“订单式”培养模式要长久 战经验。“双层主体”专业培养模式必须是校企双 持续下去,就必须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长效 方一起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双方共同授课; 机制,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订单式”人才培养 双辅导员制(校企各派一名人员);共同辅导学生 模式。考虑岗位要求、关键能力和企业文化等因素, 学习;共同筛选企业项目引入课堂,学校提供基本 采取单个专业对应一个订单企业;几个专业对应单 教学设备;企业派遣有经验的项目研发经理长期驻 个企业订单;单个专业对应多个订单企业;多个专 扎学校,并负责带领学生完成企业一般项目。经过 业对应多个企业等“订单”式的培养模式。 校企双方共同培养,学生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 (三)工学交替、“双层主体”培养模式 较强,到企业上手快,校企双方共同安置学生到对 所谓“双层主体”培养专业模式是指由学校与 口企业实习就业,同时也对打造具有高水平的教师 企业作为共同培养学生的主体,共同制定人才培养 队伍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方案,共同参与教学、日常管理、实习就业等全程 参考文献: 参与的培养模式。 [1】崔国成.高职院校实施“定单培养”必须处理好的 工学交替、“双层主体”培养模式是采用“公 几个问题[J].物流科技,2010,(9). 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项目实操课程”的教学模 [2]赵彦普.校企合作模式探析[J].华北水利水电学 式,即由学校负责“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教 院学报(社科版),2008,(2). 学,企业方负责“项目实操课程”的教学任务,完 [3】黄金火.人才定制培养模式的相关问题研究 . 成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一起完成三个训练(课程单 中国教育教学杂志,2006. 14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