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面面观
作者:周凯莉
来源:《新一代·上半月》2010年第01期
令苏小明终身难忘的这个考试终于结束了。11月29日下午16点35分,她随着人流走出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北京的某考场。她打算乘地铁从南四环回到北四环,也许中途还来得及去理发。
“可能可以过线吧。”苏小明漫不经心地接了个电话。电话另一头,是她的父亲。和很多家长一样,苏父对于国考的重视程度,不亚于第二次高考。
事实上,22岁的北京大学大四学生苏小明更喜欢外企生活,“穿着宝姿套装,背着coach包,也许还可以对着PPT讲讲提案”。她个头不高,爱思考,黑框眼镜背后是大大的眼睛,脸上还有痘痘。在参加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105万参考者中,她只是其中一个。 “大家都去考了,我们不考,心里不踏实。”
走国考这条路并不容易,如果排除运气因素,大多数人需要准备几个月。不过和苏小明不同的是,她的室友林淘淘自诩为跟风。开考一周前,她才从学校的二手图书市场上,买了几本国考参考书。
这几本国考宝典,同时是她的男朋友刘欢的参考书。这对大学生情侣,有时压根儿想不起来还有“复习”这回事。他们常常奔波于外企、国企宣讲会。至于为什么要参加考试,他们回答得更是漫不经心,“大家都去考了,我们不考,心里不踏实。”
甚至,在去考场的路上,林淘淘还在犹豫是否转头回宿舍睡觉。她穿着纪念迈克·杰克逊的T恤,在地铁里被挤成了一张大饼。她问苏小明:“我们要迟到了吗?”同行的苏小明着急地看了看表,幸好还有半个小时。事后,林淘淘在博客里写道,“其实,如果那个时候只剩下10分钟,我会立刻掉头回学校。”
林淘淘说,班上30个同学,几乎全报名了国考。她再次睁大眼睛强调,“我不报名,就显得另类了”。班上的同学组织过几次小组练习,并且,为了提高命中率,他们在报考单位时也经过协调分工,“力争排除窝里斗”。据说,去年某部委面试时,名单上5个人,有3个都是苏小明上一届的师兄、师姐。用刘欢的话说,这叫作“玩,也要认真玩”。
抱有这种想法的人并不在少数。在某大型网站上,他们甚至有自己的群落,叫做“国考炮灰”。据说,这群人的第一标志是,参考书基本都是二手的,上面涂满了前任留下的叉叉,“为国考买新的参考书,太浪费了”。此外,侥幸心理是他们共同的特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最近的一次寝室卧谈会上,陶韬对着宿舍兄弟宣布,要是我不小心考上了,我就请大家吃金钱豹。
“哈哈哈哈。”宿舍里一阵哄笑,谁也没把玩笑话当真。
不过,自嘲为家庭压力所逼而跟风的苏小明还是有些懊恼。她准备了三个月,但感觉并不是太好,甚至到最后关头,还剩下20道选择题“连看都没看清楚”。“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但这次考试,我似乎白白付出了许多”。苏小明在MSN的签名档里写道。尽管不喜欢做公务员,但她承认,如果“跟风考上了,那可能也是多一个选择”。
“这次没办法了。省市公务员考试的时候,你要考得好一点,要多练习。”电话里,苏父用低沉的嗓门叮嘱着。
“要等发达,可能得十几年吧。”
“选择怎样的生活,在做任何一个决定之前,你都应该考虑清楚。”窦豆郑重其事地在博客里写道。上一年,她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为数不多考上公务员的学生之一,也是苏小明的同乡师姐。
这是一间火柴盒式的小房间,墙皮已经开始剥落。窦豆和她的几个朋友合租了这套三室一厅。床头贴的毕业照片开始褪色,当时的荣光似乎已经远去。双休日,她都会默默地用电磁炉,煮上一锅方便面。当然,大多数时候,她会在面里加上一个鸡蛋。她最大的休闲,就是上当当网买特价打折书。她的消费很少,遇到商场打折,才会下狠心买件过季的大衣。
这是很多新出道的小公务员们的生活。窦豆考上的部门是个“清水衙门”,一个月2000多元钱,除去房租700元,剩下的钱在北京维持生活并不容易。
不过,让她欣慰的是,过年过节还能发一些月饼、蛋糕,“这样至少可以拿回家,做做人情”。在她家乡,一个河南的小城,窦豆是父母口中的骄傲,“吃上了皇粮的”。甚至连苏小明的父亲,都会不辞辛苦地找到窦豆的联系方式。他希望窦豆能在国考这个问题上,给苏小明一些启示。 经常有这样的故事,拼命要达成的目标,到最后发现不过如此。窦豆写给苏小明的信里,有些黯然地回忆了之前准备国考的经历,和“准备高考的劲头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她认为,做公务员称不上是她的理想,但至少能够保证她的日常生活。
每三个月,她都会去邮局给父母汇款500元。她的父母因病退休已经5年,家庭收入依靠每月几百元的最低保障金维持。
很多前辈告诉窦豆,现在的苦熬,是为了未来部里能分经济适用房。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这是很多参加国考的窦豆们的想法。在准备国考的四个月里,窦豆每天7点起床,抱着水杯和书,去图书馆占座。这些参考书,至今仍珍藏在窦豆的书柜里。它们有的页码残缺,有的书页翘了起来,上面涂满了红、黑、蓝的三色注释。
那时的她,惟一的目标,就是要考上公务员,“所以当时报了比较冷门的部委,可以竞争小一点”。始料未及的是,人人都想着拣容易的路走,于是她当年报考的部委成了焦点。笔试、面试、加试,几轮下来,窦豆瘦得脱了一层皮。
和她的很多同学相比,窦豆并不满足自己的现状。当年跟风考上外交部的小张,去了欧洲锻炼,收入非常丰厚。没考上公务员的小周去了一家民营企业,准备明年五一结婚。更多的同学,则基本上月入3000元以上。
在她看来,做公务员,磨的就是资历。并且,谨慎、严肃的工作氛围,也让菜鸟窦豆胆战心惊。她明确支持苏小明进入外企的想法。
最近,窦豆迷恋上了《蜗居》。故事的现实和残忍,有时让她怀疑,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拼尽全力在千军万马中挤过国考独木桥,这样的生活,真的是她想要的吗?“我会在半夜醒来,想一想曾经的努力,和现在的回报。”
尽管,窦豆一再声明,她的经历并不能作为所有菜鸟公务员的心声。然而,在北师大东门的地下招待所里,依然有很多菜鸟公务员聚居在那边,仅仅因为每月仅400元左右的房租。 一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毕业生哀叹,他当年以为“吃上皇粮”就是幸运。如今看来,当公务员虽然还算安逸稳定,但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里,工作初期的生活可谓捉襟见肘,“要等发达,可能得十几年吧”。
应届赶考者林淘淘对此不以为然。尽管她并不心仪公务员这份工作,但她坚持,参加国考的目的过于功利,必然影响效果。如果仅仅为了收入,国考显然不是新参加工作的毕业生首选,“要把目光放长远”。
苏小明和陶韬一齐反驳,“大多数人的首要目的,就是找一份薪水高的工作”。对窦豆们来说,生活的保障也许比所谓的理想更重要。
“选不选择做公务员,那就要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
不过,还有一些人放弃的理由更为“名正言顺”,美其名曰“为了理想”。
嘈杂音乐伴随着疯狂甩头的人们,李铭叼起一根烟,顺手把节奏放慢了几拍。他是这家小酒吧的打碟师,仅仅一年已在成都夜店界略有名气。很难想象,这个四川大学的毕业生曾经顺利通过了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并且笔试、面试都在同列竞争者中排名前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当一位穿着夹克衫、白了两鬓的考官约见他商谈薪酬的时候,李铭忽然意识到,这并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国考帮我认识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一年后,李铭回想起来,认真地说。
面试那天,他穿了西装、打了领带,“瞬间却又失去了方向”。在四四方方积木一样的办公室里,他开始想象朝九晚五的生活:电脑、文件、以及说不尽的官场话。他决定放弃这个工作机会。并且他发现打碟的业余爱好,居然是他快乐的源泉。
不过在此之前,他是认真参加考试的典型毕业生。做题的过程中,他甚至感受到高考般充实的快乐。
“谁知道未来会怎样,但这次放弃,我绝对没有后悔过。”李铭笑了笑。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鞠闻参加了2010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他报考了今年的热门竞争职位。然而,即便在认真准备时,他也想得很清楚,如果有其他任何一个机会,他都会毫不犹豫地放弃公务员。这个应届硕士毕业生想成为一个称职的摄影记者。
宣讲会、投简历、笔试、面试,陶韬在闲暇之余,也会和鞠闻一样,想知道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这个北京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并不满足于现有的某地产集团的Offer。不过说到公务员的职位,他又产生了犹豫。
“这个职业,并不适合我们这个专业的人,没有上升空间。”陶韬的师姐许琮琮说。她当年参加国考,获得了外交部的职位。最后,她却放弃,去了一家南方的媒体。
对于这个选择,许琮琮从未后悔,“参加国考,是每个应届生逃不掉的任务。但至于选不选择做公务员,那就要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
许琮琮认为,参加国考,大部分都是“跟风”。因此最后放弃国考成果的人,也不在于少数。 更多应届生则处在找工作的热锅上。林淘淘和她的男朋友刘欢曾因做论文,在人人网做过一个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5%的应届毕业生在找工作的时候,更多考虑的是工作的前途和社会的认可度。
“对很多人来说公务员意味着体面。”刘欢说。林淘淘依然辩解,既然不喜欢,赢了又如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