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易经》中的简单哲学思想——以《泰》和《否》两卦为例

2024-01-10 来源:伴沃教育


《易经》中的简单哲学思想——以《泰》和《否》两卦为例

《周易》分《易经》和《易传》两部分,内容和性质具有很大的区别。《易经》是一部占筮书,主要有卦名、卦辞、爻辞组成,主要反映奴隶社会生活的筮占记事。而《易传》主要是作者借助《易经》发挥儒家的伦理思想,是易理的延伸拓展,是真正意义上的哲学著作。

虽然《易经》是一部占筮书,并不是说《易经》没有哲学思想。笔者认为,在《易经》中有八个卦存在朴素的辩证思想,它们是《泰》与《否》、《损》与《益》、《既济》与《未济》、《屯》与《蹇》,在这些卦中哲学思想或有或无,或隐或显。本文在借鉴李镜池先生的思想的同时,笔者运用归纳法对《泰》和《否》中具有相同思想的爻辞进行系统总结(对《易传》不做论述),最终证明了《易经》中确实存在简单的哲学思想,如论述不当,以求教于方家。

一、《泰》蕴含的哲学思想

《泰》卦辞:“泰。小往大来。吉亨。”卦辞主要阐明泰的内涵,小利转化大利,失

小而得大,是吉祥亨通的。

初九爻和六五爻则通过具体的事例论证了泰的内涵。

初九爻:“拔茅茹,以其汇。征,亨。”通过描写一个有经验,有辨别能力的人,能够按照茅茹的类形进行分辨,一拔则得。所谓有经验,有分类知识就是泰的表现,同时引申出了打仗出征也是吉利的。

而六五爻:“帝乙归妹,以祉。元吉。”此爻以帝乙把女儿嫁给周文王的历史故事为背景,说明殷周以和平的外交方式争取两国安宁祥泰。九四爻和上六爻通过描写西周时期战争情景来说明“泰中有否”的思想。

六四爻:“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这里主要描述在战争中,一个部落由于巧言善辩,不警戒,最终被敌人入侵,和邻族一起被俘虏。通过这次突发战争被敌人俘虏的事件来阐发“泰中有否”的哲学思想。

而上六爻:“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则描述军队攻破城墙,因为占得不吉之兆,从邑里传来命令,停止进攻。在西周时期,周人逢战必占,按照占卜之象,或进或退,这里命令停止前进和占得不吉之兆同样说明了“泰中有否”的哲学思想。

九二爻和九三爻通过描写商人因祸得福和旱灾自救两件事来说明“否中有泰”的思想。

九二爻:“包荒,用冯河,不遐疑。朋亡,得尚于中行。”此爻首先通过描写一个人把匏瓜挖空顺利渡河,性命无忧来阐明泰的重要性,其次描写了商人在路上遗失了钱财,最终得到路人的帮助来说明“否中有泰”的哲学思想。

而九三爻:“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则描绘了一幅西周时期旱灾严重,邑人通过不懈努力最终过上幸福生活的画面,以此衍生出“否中有泰”的哲学思想。而“无平不陂,无往不复。”是《泰》和《否》的核心思想,通过描写自然界的变化深刻阐明了事物之间对立转化思想。

二、《否》卦蕴含的哲学思想

在《否》卦中,卦辞、爻辞更多的表现了事物之间对立和相互转化的思想。

卦辞:“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这里君子和匪人连用,暗示那些干坏事的君子。君子干坏事当然是不利的,是否的表现。大往小来则说明否的内涵,大利变小利,失大而得小。

《否》中初六爻、六二爻、六三爻、九四爻主要说明否和泰相互对立的哲学思想。

初九爻:“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拔茅茹,以其汇”和《泰·初九》辞同而义异。这里主要指那些没有经验和辨别能力的人不可能找到茅茹,是一种否的表现。而“贞吉。亨”则指《泰·初九》,否与泰形成了相互对立的关系。

九二爻:“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和九三爻:“包羞”,这里“包”解释“庖”,“包承”和“包羞”都指庖中有肉。对于奴隶,有美食吃,生活可以好转,当然是好事;而对于贵族阶级,根本不值得一提,算不上好事。这里贵族阶级和奴隶阶级对待美食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出了一否一泰的对立。

而九四爻:“有命,无咎、畴离祉”主要描述周王进行赏赐大臣,得到赏赐的大臣是

福是泰,得不到赏赐的大臣则是否。这里同样表现出了否和泰之间的相互对立关系。而《否》的九五爻和上九爻通过描写贵族阶级的政治生活,旨在说明否和泰相互转化的哲学思想。

九五爻:“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通过描写贵族阶级不要干误国误民的事,则会吉祥安泰;否则,国家就会灭亡,就像系在苞草和桑叶上一样脆弱。这里主要说明否和泰之间转变就是一瞬间,做人只有中正自守、谦虚谨慎,才能永远恒泰。

上九爻“倾否,先否,后喜。”通过描写贵族阶级一定不要干错事,如果做错事能够改过自新,最终也能变好。这里旨在说明犯错误是无可非议的,只要能够及时察觉纠正就是好的,否同样可以转化为泰。就像《益》大象曰“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泰》和《否》的哲学思想总结《泰》和《否》作为一组卦,两卦内容散杂,事类不一,但以对立转变的思想作为组织形式。文章运用概括的方式,将两卦中具有相同思想的爻辞放到一起做了分析和总结,形成了独特解易模式。《泰》中蕴含着“否中有泰”和“泰中有否”的哲学思想,而在《否》卦中蕴含着否与泰相互对立,以及同一事物在不同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泰,也可以转化否的哲学思想。这些哲学思想在西周时期是难能可贵的。同时,《泰》和《否》中的简单哲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否和泰之间的辩证关系中,人们认识到了做人的道理,人只有中正自守、有过则改,才能够吉祥安泰。人们同样认识到事物发展的盛衰之道,事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人们只有把握客观规律,才能求盛防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