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普陀山:“海天佛国”的博大精深

2022-05-03 来源:伴沃教育
普陀山: ‘‘ 海天佛国’’的博大精深 普陀山,雄峙于杭州湾以东烟波浩淼的莲花洋中,与世界 第一人间清净地 普陀山四面环海,幽幻独特,风光旖旎。山石林木、寺塔 著名渔港沈家门隔海相望,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首批国 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美誉。普 陀山岛12.5平方公里,岛形似苍龙卧海。“海上有仙山,山在 虚无缥渺间”:普陀山以其神奇、神圣、神秘,成为驰誉中外的 旅游胜地。 崖刻、梵音涛声,皆充满佛国的神秘色彩。岛上树木丰茂,古 樟遍野,鸟语花香,素有“海岛植物园”之称。全山共有百年以 上树木66种、1221株。不仅有千年古樟,还有我国特有的珍稀 濒危物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普陀鹅耳枥。岛四周金 沙绵亘、白浪环绕,渔帆竞发,青峰翠峦、银涛金沙环绕着大 震旦第一佛国 普陀山是全国著名的观音道场,其宗教活动可溯于秦。唐 大中元年(公元847年),有梵僧来谒潮音洞,感应观音化身, 为i兑妙法,灵迹始著。唐成通四年(公元863年),日本僧慧锷 从五台山清观音佛像乘船归国,舟至莲花洋,触礁,以为观音 不肯东渡,乃留圣像于潮音洞侧供奉,遂有“不肯去观音”。后 经历代兴建,寺院林立。鼎盛时期,全山共有3大寺、88庵、 128茅蓬,4000余僧侣,史称“震旦第一佛国”。 批古刹精舍,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画卷。岩壑奇秀,磐陀 石、二龟听法石、心字石、梵音洞、潮音洞、朝阳洞各呈奇姿, 引人入胜。普陀十二景,或险峻、或幽幻、或奇特,给人以无 限遐想。不少名胜古迹,都与观音结下了不解之缘,流传着美 妙动人的传说。 四海尊崇第一山 据史书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普陀山即为道人修炼之 68祖国2011 2(合 宝地。秦安其生、汉梅子真、晋葛雅川,都曾来山修炼。普陀 山还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 唐代就成为日本、韩 及东南亚国家交往的必经通道和泊地。 至今山上仍留有高丽道头、新罗礁等历史遗迹,流传着韩国民 族英雄张保皋等事迹 自观音道场开创以来,宋陆游、元赵孟 烦、明董其昌等历代名士,都先后登山游历。历朝名人雅士、 文人墨客,留下r大量珍贵的诗文碑刻、文物古迹;唐宋元明 清五朝近20位帝王为了祈求国泰民安,特遣内侍携重礼专程 来普陀山朝拜观音。明太祖朱元璋、清圣祖康熙还多次召见普 陀山高僧,赐金、赐紫衣、赐字、赐佛经,礼遇有加。五朝恩宠, 千年兴革,佛国香火,由是鼎盛,赫赫声名,广播远扬。 普陀山也有“景中之景” 明代文学家屠隆有咏“普陀十二景” 涛:梅湾春晓、茶山夙雾、古洞潮音、龟潭寒碧、大『J清梵、千步 金沙、莲洋午渡、香炉翠霭、洛迦灯火、静室茶烟、磐陀晓日、钵 盂鸿灏。清代裘班所编的《普陀山志》载十二景为:短姑圣迹、佛 指名山、两洞潮音、千步金沙、华顶云涛、梅岑仙井、朝阳涌日、 磐陀夕照、法华灵洞、光照雪霁、宝塔闻钟、莲池夜月。 “磐陀夕照”指磐陀石一带的傍晚景色。由梅福庵西行不 远处便可看到磐陀石。磐陀石由上下两石相累而成,下面一块 巨石底阔上尖,中间凸出处将上石托住,日磐。上面一块巨石 上平底尖,高达3米,宽近7米,呈菱形,日陀。上下两石接缝 处问隙如线,睨之通明,似接未接,好似一石空悬于一石之上。 每当夕阳西下,石披金装,灿然生辉,人们如能在此时登上石 顶,环眺山海,则见汪洋连天,景色壮奇。“磐陀夕照”堪称普 陀山之一大奇观。 南天门在普陀山南的南山上,与短姑道头对峙。南天门孤 悬入海,处于普陀山最南端,与本岛一水相隔,架有石桥,桥身 似龙,名环龙桥。此地巨石森立,危岩高耸,中有两石如门,故 名南天门。阙门飞檐起角,中间书有“南天门”三字,旁有龙眼 井,崖上有石鼓,阙左上方有狮子石。南天门内群岩耸秀,门前 碧波浩渺,摩崖石刻众多,门侧有清康熙年问武将蓝理所题“山 海大观” 字,苍劲有力,引人注目。门里有梵宇琳宫,宇旁有 一巨岩,可缘石级而登临岩顶。岩顶平坦,有两处小水潭,潭水 清淳发光,俗称狮子眼,岩石上锲有“龙华大会”、“砥柱南天”、 “海岸孤绝处”等石刻。传说这里是八仙过海的地方,普陀山禅 宗始祖真歇禅师曾结茅于此。从短姑道头上岸后,佛顶山的山 门步行到慧济寺的香云路。此路依山循坡蜿蜒而上,路问有“入 三摩地”等石刻题字,皆出自明代书法家董其昌之手笔。 到普陀山,晚上能听到千步沙那里的海潮音,声若雷轰, 震耳欲聋,像万马奔腾似的,比欧阳修秋声赋中所说的声音还 要大上百千万倍。法华经普门品的偈晤说:“梵音海潮音,胜彼 世间音。” 趔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