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址类博物馆文物管理与利用的相关问题思考
作者:王莉
来源:《艺术科技》2016年第04期
摘 要:随着考古事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我国遗址类博物馆数量有了较大提升。为此文化管理部门、博物馆管理者以及地方政府,都以发挥其文物保护、公益教育、地方旅游经济发展功能为目标,开展了相关研究。本文以博物馆管方视角开展文物管理与利用研究,为遗址类博物馆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遗址类博物馆;文物;管理与利用;功能与现状;管理措施
在文化保护领域内,遗址博物馆主要指以保护为目标发掘遗址,以及为展示文物发掘成果,而在建筑或其他遗址建设的博物馆。例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天津大沽炮台遗址博物馆、虢国博物馆等,都是我国著名的遗址博物馆。这类博物馆具有极大的文化保护价值与爱国主义教育作用。随着我国新型博物馆建设,以及社会受众对于文化教育需求的加强,如何在历史教育、爱国教育与经济发展、社会作用间找到平衡,利用新型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提高文物展示与保护的利用价值,充分发挥遗址博物馆的文化与社会作用,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 1 遗址类博物馆文物管理功能与现状 1.1 遗址类博物馆文物的主要功能
遗址类博物馆的主要功能,可以分为学术、社会以及经济三项内容。学术功能主要指利用遗址文物展示,为考古及相关专业人士提供学术交流、考古研究等学术服务的功能。例如,虢国博物馆中展示了虢国古墓挖掘出的大量玉器文物,为我国古代玉器艺术研究提供了极大的研究空间。社会功能主要指利用遗址文物展示,为社会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提供基地与空间,充分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的作用。例如,天津大沽炮台遗址博物馆在2005年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其利用展示大量文物的方式,起到了对抗侵略、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遗址类博物馆的经济功能,主要建立在地方政府博物馆旅游作用的基础上,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延伸性功能。所以,其经济功能必须建立在不破坏博物馆学术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基础上。
1.2 当前遗址博物馆文物管理现状
当前遗址类博物馆的发展现状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1)社会受众重视程度的加强。随着我国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社会群体对于遗址类博物馆的重视程度正在逐步加强。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别是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遗址类博物馆(如周口店遗址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等),参观人数每年都有着较大提升。(2)教育作用的加强。在新型博物馆建设理念下,遗址类博物馆的教育性作用逐渐加强。在知识教育层面,新型展示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文物展示质量,使参观者可以获得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在精神教育层面,各类遗址爱国主义、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的出现,充分挖掘了遗址博物馆对民众进行爱国、传统文化精神教育的作用。(3)经济价值多度开发问题。部分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将遗址类博物馆作为促进地方旅游经济发展的重点内容。但是部分地区由于过度追求经济效益,造成了博物馆经济价值的多度开发问题,影响了博物馆文物保护与后续挖掘工作的开展。 2 遗址博物馆文物管理与利用措施
应用新型文物管理理念,寻求遗址类博物馆学术、教育与经济功能的平衡,充分发挥遗址类博物馆的各项作用,是博物馆管理者在当今博物馆管理现状下的主要研究内容。 2.1 结合文物开放展示过程,提高保护管理技术
与普通博物馆相比,遗址类博物馆的展示过程具有实物实地展示、环境性强等特点。为此展示管理与技术人员结合新型展示技术发展,提高了博物馆保护管理技术水平。(1)自动化环境控制技术。遗址文物展示包括开放性室外展示与室内展示两个部分。室外展示过程中博物馆应采用新型技术,分别针对雨雪、高温以及特殊气候搭建自动伸展展示棚,减少风化腐蚀对文物的破坏作用。而室内展示中,技术人员针对不同文物的特点,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空调、排风、除湿等设备进行一体化控制,确保文物不受到环境影响加速老化。(2)多媒体展示技术的应用。利用声、光等多媒体技术再现遗址原生态环境,对于提高博物馆文物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如战场遗址文物展示厅,利用多媒体影视技术还原战场影像,很好的提高了文物展示的质量。(3)新型文物修复技术的应用。与传统的修复技术相比,新型文物修复技术具有修复效率高、成本低的特点。为此遗址类文物保护工作者,采用了大量的新型修复技术开展修复工作,如在对青铜器进行修复的过程中,技术人员采用了超声波除锈法,提高了文物展示的质量。(4)新型安全技术的采用。遗址类博物馆参观人员较为密集,造成了较大的文物安全隐患。为此管理者应利用数字监控、消防一体化控制、露天安全保护罩等方式,综合提高文物展示区的安全性,可以起到良好的文物展示作用。
2.2 在保护的前提下,找到文物保护与旅游经济的平衡点
经济的发展可以为遗址类文物保护提供资金支持,所以将博物馆融入地区旅游经济,对于博物馆的保护工作也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博物馆的工作是以确保文物保护质量为前提的,其所有工作必须围绕保护工作开展。首先应做好参观者数量控制工作,大量的游客参观不利于对遗址的保护。为此博物馆管理者应在保护遗址的前提下,根据博物馆的实际情况在参观高峰期(如旅游旺季、节假日等),利用限流、控制售票等方式严格控制参观人数。其次,避免遗址的商业开发。文化遗址的商业开发是当前旅游经济发展的常见建设模式,但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这一行为会对博物馆整体与文物安全造成一定破坏。例如,部分建筑类遗址由于文物价值较低,经常处于闲置状态。部分博物馆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将其改建为餐厅、会所等设施向公众开放。这种方式会严重破坏建筑结构,影响遗址安全,必须严令禁止。最后是,开展文化共建开发。为了保护遗址文物,博物馆可以与地方政府开展文化共建,降低博物馆的压力,如在博物馆周边利用仿制品建设免费文化园区吸引游客参观,就可以降低博物馆的参观人数,有助于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
2.3 拓展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提高文物教育的公益性
拓展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有利于扩大博物馆的影响力与社会教育作用。首先,应发挥教育基地的作用。各类博物馆结合自身特点建设青少年教育基地,是当前遗址类博物馆建设的主要内容。尤其是针对具有鲜明特点的遗址类博物馆,教育基地建设在扩大影响力的同时,保证了博物馆基础建设水平的提高。其次,与非遗保护工作同步开展。非遗文化保护是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将遗址类博物馆文物建设与非遗建设相结合,为博物馆保护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例如,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既是我国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同时又是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其公益教育作用十分明显。最后,走出博物馆建立流动教育基地。博物馆在公益教育过程中,应采用走出博物馆进入学校、社区、企业的模式,开展文化流动教育模式。例如,深入社区开展流动文化宣讲教育,提高对社区居民遗址类文物的重视程度,这是提高博物馆文化教育公益性的重要措施。 3 结束语
遗址类博物馆文物保护与日常管理的特殊性,决定了管理者需要利用创新的眼光,开展具有实效的管理与保护工作,提高博物馆文物学术、社会教育以及经济性。在未来的博物馆文化发展中,遗址类博物馆必会为我国弘扬传统文化与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地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于雪梅.文化遗产旅游视角下的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研究[D].山东大学,2014. [2] 王建德.金沙遗址博物馆开发策略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视角[D].西南财经大学,2014.
作者简介:王莉(1975—),女,山东邹城人,本科,助理馆员,邹城市文物局职工,研究方向:文物博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