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SOCIALSCIENCESJOURNALOFCOLLEGESOFSHANXI
Vol.16No.4(Apr.2004)
马克思经济哲学思想的价值探讨
路献琴
(太原师范学院,山西 太原 030012)
[摘 要]时代呼唤哲学家与经济学家联盟,建立经济哲学。其实,这个问题早被马克思深入研究过,他以一个伟
大哲学家的独特眼光和视角,探索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性,从而使其研究成果超越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正可谓是经济哲学家的典范。在当代中国,深入发掘马克思的经济哲学思想,无疑对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现代科学“在综合中发展”,对我们正全力以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经济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现代科学;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04)04-0044-03
经济哲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近年来广泛兴起于东西
方哲学界,并且在我国理论界引起高度重视。20世纪的西方经济学家们,在自己长期的理论研究中产生了建立经济哲学的思想冲动和实际冲动,出现了罗宾逊夫人的《经济哲学》,哈恩的《哲学与经济理论》,霍利斯的《理性经济人: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哲学批判》以及布坎南的《经济学家应该做什么》等一大批代表作。国内廖士祥、张雄和俞吾金等人也比较深入的研究了经济学方法论。这表明:经济哲学的兴起与发展,既是经济学自身发展的产物,又是人类理性思维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们所处的这一经济大发展和大变革的时代需要。
在人类思想史上,马克思的《资本论》等著作堪称是经济哲学的巨著。因为生活在19世纪的马克思首先是一位高瞻远瞩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它以一个伟大哲学家的独特眼光和视角,观察、分析和研究当时的社会现实,并努力探索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性,从而使其研究成果超越了它所处的那个时代,具有超前性和预见性。在当代中国正全力以赴的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伟大实践中,在我们致力于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哲学的理论攻坚战中,深入发掘马克思的经济哲学思想,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是从整体上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需要马克思一生有两个伟大发现。一是唯物史观;二是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是他在哲学研究方面的成就,剩余价值学说是他在经济学研究方面的成就。纵观他的一生,之所以取得这样大的成就,是因为其哲学研究离不开经济学研究,正是在经济学研究的过程中,马克思最终形成了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同样,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也离不开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正是在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指导下,他完成了《资本论》等经济巨著,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
然而,对于马克思的理论巨著,由于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与科研分工的局限,相当一部分理论工作者划地为牢,在理论研究上形成了某种“隔行如隔山”的分离局面,致使马克思的哲学走向“形而上”,严重脱离社会经济活动,脱离社会生活实践,完全背离了马克思“哲学不能脱离现实”的本意。而马克思经济学却逐渐走向“形而下”,造成了像《资本论》这样本来包含着丰富的经济哲学理论宝藏的著作变成了教科书式的粗线条的演绎,而忽视了它本身包含的历史的、文化的、哲学的丰富深刻的内涵,没有深入发掘其本身的经济哲学思想,从而也就无法从整体上把握它在现时代的经济哲学意义,致使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难有更加开拓性进展。
实际上,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基本范畴和基本原理是相互交叉、相互融通的,诸如劳动、分工、生产力、生产关系、人的主体性、自由个性、自由人联合体等,既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又是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范畴;诸如劳动二重性原理、商品拜物教的性质和根源的理论、科学技术进步与人类自身发展关系的原理,就是哲学和经济学的共同原理。当代社会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提出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诸如个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结合问题,人口、资源、环境及可持续发展问题,人的需要满足和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结合的基础问题等等,都是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所面临的共同课题。马克思的《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等著作在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的同时,对于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前景作出了深刻的超前的预见,这些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成果,有赖于我们理论工作者突破自身门类学科的限制,共同开掘和提炼出指导当代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宝藏,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更加自觉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二)是现代科学发展的需要
[收稿日期]2003-10-30
[作者简介]路献琴(1969-),女,山西阳城人,太原师范学院讲师。
44
第16卷第4期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4年4月上个世纪中期以来,由于大规模的科研———军事工程,科研———生产工程,以及大科学、大生产、大经济、大战略的出现,使人类社会活动的整体化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各门相关学科、理论在实践中的一次巨大综合。换句话说“在综合中发展”,是当代科学发展的一般要求。
“在综合中发展”意味着综合与创新、综合与发展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自然科学基础学科理论与方法的相互移植和交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理论与方法的相互移植与交叉,边缘交叉学科,综合科学的产生,广义上都与不同学科理论与方法的综合相联系,系统科学理论方法的形成,本身就是现代科学尤其是自然科学在高度分化基础上高度综合的产物,这些都是科学的创新与发展。从科学创造的内在机制看问题,以高屋建瓴之势,从跨学科的高度,把某些不同学科综合起来,在相去甚远的某些学科某些领域建立起两个范畴或判断的有机联系,选择某一词语概括某种新现象而形成某一新的概念、范畴,都有可能形成科学研究的某种突破以至重大发展。由此可见,立足于当代中国实践、经济学与哲学的综合的经济哲学,也必将发挥其巨大的创新功能,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推进到一个更新更高的阶段。马克思主义认为:一方面,整个社会结构的最深厚的基础是经济“历史之谜”,的谜底蕴藏在经济学的研究中;另一方面真正的哲学作为“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虽然不能给予人们具体的实证知识,却能给人们提供社会发展的真切的理解力、批判力和判断力。任何科学都不能摆脱哲学,蔑视辩证法就要受到惩罚。我国历史新时期的开端,就是以哲学上批判“两个凡是”、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先导的。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就不可能有以后发生的一系列巨大变化。我国新时期社会的迅速发展,是以经济上的改革为基础的,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致力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现代化就会夭折。在当代中国,经济哲学的兴起,它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经济学与哲学的结合,充分发挥这两门学科的优势,开展对我国社会经济运动的哲学研究,揭示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规律,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
(三)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国社会转变的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此,邓小平多次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最大利益。”“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就是努力把中国变成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是近现代世界发展的主潮流,贫穷落后的中国只有义无反顾的实现现代化,才能发展、振兴、繁荣、昌盛。但是中国的现代化,性质上是社会主义的,时间是后发的,它不仅要求反对形形色色的带有封建色彩的反现代化思潮,而且内在的要求吸纳西方发达国家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经验教训,表现出更多的历史主动性,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更好的统一起来,尽量避免资本主义现代化产生的种种弊病和痛楚。这就要求经济哲学对现代化问题进行反思。
到底什么是现代化?如果只是停留于经济学层面,容易把它看成是一个实证的概念,即用一系列可以量化的经济指标,如国民生产总值,经济增长速度,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的改善等等来衡量现代化。对于这种传统的理解,在西方首先是哲学家进行了批判。胡塞尔指出,在19世纪后半叶,现代人让自己的整个世界观受科学的支配,并迷惑于实证科学所创造的繁荣;只见事实的科学造成了只见事实的人。他认为:由于过分迷恋追求现代化的经济效果,却漫不经心的抹去了那些对于真正的人来说至关重要的问题,即现代人的价值和生存意义,结果使人成为物欲的牺牲品,苦苦挣扎于虚幻的繁荣和苦涩的失望之中。另一位哲学家马尔库塞也指出,物质生产不管组织的多么公正、多么合理,它绝不是自由和满足的王国。因为经济发展的外在指标以及这种发展对获取财富和积累资本所表现出来的可鄙的迷恋,同人们及其共同体制定的生活规划之间存在着紧张关系。根据经验,这种紧张关系可被视为各种已知社会中一切非人道东西的主要原因和主要动力。
这种批判得到了相当一批经济学家的呼应。刘易斯认为,经济增长的好处不是财富增加了幸福,而是财富增加了人类选择的范围。因此,尽管经济尺度是重要的,但决非衡量现代化的唯一尺度。托达罗进一步发挥说,我们必须把发展看成是涉及到社会结构、人的态度和国家制度以及加速经济增长、减少不平等和根除贫困等主要变化的多方面过程。发展从其实质上讲,必须代表全部范围的变化。他认为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应当有其价值标准,这些重要的标准是维持生存、自我尊重和自由。据此,重视社会的整体发展、人的价值实现和需求的多方面满足,越来越成为经济学和哲学研究现代化问题的共识。这一精神也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强调的:社会发展的进步,应当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
我国要实现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对这种现代化的研究,尤其需要将实证研究和价值研究结合起来。这种研究需要防止两种不正确的倾向:一是“伦理社会主义”。历史上源于新康德主义,它否认有可能根据唯物史观科学证明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否认社会主义的建成有赖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它主张历史是由道德原则支配的,道德是创造历史的本原;所谓社会主义就是康德哲学“绝对命令”的道德原则,成为人们的普遍行为准则,是“善”的实现,这种观点往往会忽视发展经济的重要性,甚至导致反现代化的主张。二是“经济社会主义”。历史上源于对唯物史观的曲解,他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孤立、单一的归结为经济,将人的多方面、多层次和不断完善的需要简单等同于物质享受,将现代化的实现仅仅看成是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增长,其结果往往是以牺牲精神文明,牺牲人文精神、牺牲社会公正、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开展经济哲学的研究,有利于克服以上两种倾向,保障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
45
第16卷第4期(2004年4月)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SOCIALSCIENCESJOURNALOFCOLLEGESOFSHANXI
Vol.16No.4(Apr.2004)
从相对论看爱因斯坦的哲学思想
王爱国,赵鹏飞,武慧敏
(华北工学院分院,山西 太原 030008)
[摘 要]爱因斯坦的哲学思想丰富而深邃。相对论是他的主要成就之一,其中的哲学思想也颇具代表性。爱因
斯坦在相对论中的认识论思想、时空观、因果关系等方面的哲学思想,充分说明哲学与物理学关系密切,相辅相成。
[关键词]爱因斯坦;相对论;哲学思想;认识论;时空观;因果关系
[中图分类号]B71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04)04-0046-02
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同时他又是伟
大的哲学家。爱因斯坦的哲学思想丰富而深邃,贯穿于他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并指导着他的科学研究,同时他的哲学思想也不断地在科学研究中得到完善。他对物理学与哲学密切关系的清醒认识以及他的深邃的哲学思想在相对论中即可见一斑。
一、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基本内容(一)狭义相对论爱因斯坦在1905年完成的《论动体的电动力学》是物
理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文献。在文中他大胆地否定了以太的存在,创立了狭义相对论。这是建立在他16岁就开始思索的“追光问题”,导致了光速不变的思想。为解决该设想与经典力学速度合成法则之间的矛盾,爱因
[1]
斯坦经过10年的思索,终于认识到“时间是可疑的”,时间不能绝对定义,从而果断地放弃了建立在绝对时空观基础上的经典的速度合成法则。在此认识基础之上,在5周的时间里完成了狭义相对性原理。狭义相对论就是建立在光速不变原理和相对性原理基础之上的。基于这两个基本
原理,并在同时的相对性的基础之上得出了长度收缩、时间延缓为具体表现的新的时空观,以及相对论动力学。
(二)广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仅适用于惯性系,似乎惯性坐标系有特殊、优越的物理地位;再者狭义相对论与引力现象也相矛盾,会得出一个不符合客观事实的结论:在引力场中不同物体加速度不同。为此,爱因斯坦又用了10年左右的时间,把相对性原理推广到非惯性系,在1916年3月发表了《广义相对论基础》,建立了广义相对论。其主要内容包括等效性原理和广义的协变性原理。该理论由于运用了大量的黎曼几何、张量计算、绝对微分等艰难的数学知识,所以在广义相对论刚提出时,曾一度被认为是理论物理学家的天堂,实验物理学家的地狱,但爱因斯坦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水星近日点的运动等可验证性的推论都证明了该理论的正确性。
二、爱因斯坦相对论中的哲学思想
(一)爱因斯坦始终自觉地关注认识论问题
他认为“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显然哲学就可以被认为全部科学研
TheExplorationofValueontheThoughtofMarxistEconomicPhilosophy
LUXian2qin
(TaiyuanTeachersπCollege,Taiyuan030012,China)
[Abstract]Thetimescallsonphilosophersandeconomiststounitetogetherandtoestablisheconomicphilosophy.Infact,thetopicwasdeeplyresearchedonbyMarx.Withhisdistinctsightandvisualangleofagreatphilosopher,heexploredthecommonlawofthesocialeconomicdevelop2mentsoastomakehisresearchsurpasshistimes.Hisresearchbecameamodelofeconomicphilosopher.IntodayπsChina,deeplyexploringhisthoughtofeconomicphilosophyiscertainlysignificantfordevelopingMarxisttheoryofcontemporaryChina“,Generaldevelopment”ofmodernsci2enceandconstructionofsocialistmodernizationwhichwearestrivingfor.
[Keywords]economicphilosophy;Marxisttheory;modernscience;modernizationofsocialism
[责任编辑 树 泽]
[收稿日期]2003-02-16
[作者简介]王爱国(1971-),男,山西昔阳县人,华北工学院分院教师。
4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