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岳麓书院园林造园意匠研究

2023-08-27 来源:伴沃教育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岳麓书院园林造园意匠研究

姓名:吴帆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风景园林指导教师:万艳华

2011-05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 要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有别于官学和私学的一种教育机构,源起于唐,雏形于晚唐、五代,鼎盛于宋元,普及于明清,至今已有千年历史。书院是一种综合性的多功能的文化教育组织,一般包括讲学、藏书和祭祀的三大功能。书院受儒、释、道思想的影响,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建造深受我国传统园林文化熏陶,注重书院环境和空间意境的营造,形成了特殊的园林形式。

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延续千年,弦歌不断,享有“千年学府”之美誉。书院规模宏大、功能完备、建造意匠深邃,是我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书院园林之一。岳麓书院园林融儒、释、道及民间文化于一体,是一个多形态、多层次的文化综合体系,其书院园林建造表现出多样文化特征。书院选址受儒家“天人合一”、佛道“择胜而居”的观念以及堪舆文化的影响,注重外界环境的选取:依山旁水、远离尘嚣、风景优美、“负阴抱阳”。书院园林空间布局,秉承儒家“礼乐相承”的核心社会价值观:采用中轴对称的纵深多进院落形成来诠释“礼”的秩序;通过园林建筑群体的模式、相互穿插交替的院落空间、分合互补的功能分区演绎“乐”的和谐。内部空间的处理运用多种传统园林的理景手法,扩大和丰富了书院园林空间: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叠置各个建筑和庭院,增加了空间层次;巧于因借——借麓山之韵与之融为一体,扩大了空间范围;对比有致——庭院与建筑的虚实对比、庭院与天井的大小对比,增添了空间趣味。书院景观的营造以寓教于乐的设计目标,结合传统诗画艺术思想,表现出朴素、淡雅的格调:园林环境取山水之胜、诗画之境;园林植物配置,不仅注重季相变化,还强调“君子比德”思想;园林装饰追求清新、淡雅之致,体现出文人淡泊名利的人生哲学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岳麓书院传承千年,经历了历史沧桑巨变,是中国书院的一个缩影。本文以其为研究对象,探究其书院园林建造的模式以及深层的设计思想,一方面填补我国书院园林研究的不足,另一方面对现代景观设计中对于特色文化景观设计给予一些启示。

关键词:书院;书院园林;岳麓书院园林;造园意匠

I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In Chinese feudal society, the classical academy was a new type of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official school and private school. It originated in Tang Dynasty, matured in Five Dynasties, flourished in Song Dynasty and popularized in Ming and Qing Dynasty, with a history of more than 1,000 years. The classical academy was a kind of comprehensive and multifunctional education organization, which generally serves for lectures, book collection and sacrifice. With the influence of Confucianism, Buddhism and Taoism, the classical academy had profound culture. At the same time, suffering from the impa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 culture, it pay attention to environment and space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this combination formed the special landscape form.

As one of the four major famous ancient academies in China, Yuelu Academy has thousand year history and enjoyed the reputation of “one-thousand-year-old academy”. It i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of Chinese ancient academy gardens, according to its large-scale, complete function and abstruse cultures. As the synthesis of Confucianism, Buddhism, Taoism and folk culture, Yuelu academy garden is a multi morphology and multi-level comprehensive system, and its landscape design showed divers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ed by the views of the Confucian \"Unification of heaven and man\of Geomancy, the choice of location attached importance to the environment outside. It aimed to these environment such as \"closing to the mountain and river\secluded from the noise and hubbub of the vulgar society\located and Yin backed\". The spatial layout adhered to the Confucian core social values: “rites and music complement each other”. Using a axis that is made up with a series of yard to explain the order of “rite”.

Through the garden architectural group patterns, interfingering open space and complementary division and fusion function sub areas deducted the harmony of \"music\". The processing of internal space of the Yuelu Academy adopted various traditional gardening skills to enrich its space content. Using the measure of utilizing local conditions ,the designer built these buildings and yard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I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Yuelu mountain to add the space levels. Using the measure of scenery一borrowing, take Yuelu Mountain as a part of Yuelu Academy in order to expand its space .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Yuelu Academy displays simple and elegant style, it’ aims to teach students through lively activities by combining with artistic interests of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Garden environment is intended to show the beauty of landscape and the artistic mood. Garden plants arrangement, not only pays attention to seasonal changes, but also emphasizes the thought of “Gentleman Compete in Virtue”. Garden decoration pursuits the fresh and elegant style, to manifest the philosophy of life and the aesthetic taste of the literati which is indifferent to frame and wealth. Yuelu academy, which has been in existence for millennium and experienced historical vicissitudes, is an epitome of Chinese academy. The paper explores the intrinsic mode and the profound design thoughts of which builds the landscape of the yards by YueLu garden as the investigated example. On one hand, it supplies a gap in the study of the domestic landscape of colleges. On the other hand,it can provide some direction to construct the characteristic culture landscape.

Key words: Academy; the classical academy garden;Yuelu Academy Garden; design of gardening

III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论文属于

保密 □ ,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 。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 1 -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在“文化趋同”现象日益严重的现代社会,传统文化的传承受到阻碍,民族特色正在瓦解。解决传统文化丧失危机,研究承载传统文化的载体,挖掘其深层次的指导思想以及文化表达的形式等,使之成为特色文化并得到保留和继承,成为世界多元文化的一部分,是解决“文化趋同”、“文化沙漠”危机的有效途径。中国古典传统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艺术在世界园林界中别具一格。中国皇家园林、江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等古典园林曾引起国内、外专家的普遍关注,相关论文与研究著作不胜枚举。近年来,学术界对已忽略多时的书院园林也投入了关注的眼光,关于书院历史、制度以及建筑等方面的研究论文与著作也逐渐丰富起来。

现代景观设计与艺术相结合,创造了更具艺术感的作品;但这种设计有时会削弱对景观的生态功能和其他使用功能的考虑,而过分追求艺术效果。具有价值的景观设计必须将设计与功能相结合,再加上人文情趣,融合生态、艺术设计,才能形成完整的作品。1中国的古代书院是功能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典范,其功能性、实用性强;同时,建造者又将礼制、等级尊卑、“比德”等中国传统思想结合于设计,并注意整体环境之诗、画艺术意境的营造。

书院产生于唐代,源出于私人治学的书斋与官府整理典籍的衙门,这使得书院有官府和民间两大源头,因此其同时拥有民办和官办的传统特色。书院向社会开放,是我国古代文人雅士从事聚集、讲学、藏书、习艺、游憩等公共活动的场所,作为古代学术交流的中心,受儒、释、道三家的思想文化的影响甚深。笔者认为,书院具备园林的建造特点,因为其建造运用了借景、漏景、框景等中国传统造园手法,以山水、花木、建筑等为造园要素而塑造书院,融入中国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心态,形成了具有文化韵味的园林空间,是中国传统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研究的重大意义。

书院园林体现的是士文化,是文人建筑的代表,其审美意愿与其他园林在造园手法与意境营造上大相径庭。书院园林独具的学术交流功能,以及官方与民

1

韩小晶.中国古典园林意境与现代景观审美[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 1 -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间相结合的发展背景,使其既能反映我国儒家士人的文化追求与审美情趣,又融汇了我国古代民间的世俗文化与传统,强调文化精神的体验和感悟。

岳麓书院被誉为千年学府,是我国现存的一座“活的书院”,虽然历经千年,但其整体的空间格局、空间序列及人文环境都较为完整地传承下来,至今仍行使着书院教育、祭祀、藏书的三大职能;这在全国范围内是绝无仅有的。岳麓书院是湖湘文化的发源地和文化传播中心,是湖湘文化的标志和人文精神的象征,具有高度的文化艺术价值。笔者以岳麓书院园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我国古典书院园林的造园手法和思想,欲从个别中窥见一般,从而揭示出蕴藏在传统书院园林的造园思想、手法以及意境营造方面的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深入挖掘岳麓书院园林选址的特点以及蕴含的文化内涵。 (2)解析岳麓书院园林空间布局形态特征,探究其空间处理的立意。 (3)分析岳麓书院园林人文环境、植物配置以及园林装饰艺术的特色,总结出书院园林环境营造的思想。 1.2.2 研究意义

论文引入园林的视角深入分析岳麓书院园林的造园意匠,其研究的意义在于:

(1)有利于掌握书院这一文人园林的营造特点和文化内涵; (2)弥补国内有关书院园林研究的不足; (3)有利于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4)对我国现代景观设计艺术起到一定的借鉴价值;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3.1 研究内容

论文从中国传统园林的角度来分析岳麓书院园林,欲从中总结中国书院园林的造园手法与思想特征。岳麓书院作为中国“四大书院”之一,传承千年,至今仍保持了宏大、严整的建筑群体。岳麓书院园林因其宏伟的规模、完备的功能、

- 2 -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深邃的造园意匠而成为我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书院园林。论文以其作为中国书院园林造园意匠研究之典型,在对岳麓书院园林史料、文献的整理和实地勘测的基础上,运用园林学、现代建筑学理论以及科学的认识论等理论与方法对岳麓书院园林的选址经营、总体规划、空间组织、造园要素、园林气氛营造等造园手法与思想给予科学的解释,以对今天的园林设计与创作有所借鉴,同时也弥补我国传统园林中书院园林研究之不足,为我国传统造园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论文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提出论文研究的意义、内容和目的,总结以现今学术界有关于书院历史、书院建筑与园林和岳麓书院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论文第二章阐述岳麓书院发展的历史和传统文化。

论文第三章对岳麓书院园林的选址特征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进行分析,总结出岳麓书院园林选址的意匠。

论文第四章重点分析岳麓书院园林空间布局的特征以及空间处理手法,从而推导出岳麓书院园林空间布局的指导思想。

论文第五章从岳麓书院园林的人文景观、植物配置以及装饰艺术等三个方面分析书院园林的景观营造意匠。

论文第六章运用综合的方法,总结岳麓书院园林造园的特点和文化内涵,以及对书院园林的研究提出自己的建议。

- 3 -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2 论文框架

图1-1: 论文结构框架图 (图片来源:自绘)

1.4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分析法

通过广泛阅读与书院、书院园林、中国传统园林等相关的文献和资料,了解书院的历史与文化,以及书院园林的建造要素、手段和方法,以此为理论基础对岳麓书院园林进行分析。同时,仔细查阅岳麓书院的历史文献,总结其历史发展与演进的过程,为其造园手法与艺术分析奠定基础。

(2)实地调研法

笔者以岳麓书院园林为研究对象,三次赴岳麓书院进行实地调研和资料收集。实地踏勘、调查以拍摄照片和手绘记录为主,对其园林建筑、庭院空间以及景观要素等进行观察,笔者先后以岳麓书院为题完成了《岳麓书院场所精神解读》、《岳麓书院人性化景观设计》两篇小论文,对岳麓书院有一定深度的了解,

- 4 -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为本篇书院园林研究打下了基础。本论文以园林为切入点,调研注重对其园林选址、布局的特征及其造园的设计手法的关注。

(3)层次分析法

运用层次分析方法,从宏观(湖南省域)、中观(长沙市域)以及微观(地形)三个层次深入分析岳麓书院园林选址的特征,在其基础上挖掘出书院园林选址的文化内涵。

(4)综合分析法

采用整体研究与专题研究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先整体研究岳麓书院的历史沿革和传统文化,了解其造园的文化背景。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岳麓书院园林的选址、空间布局以及景观环境的营造特点,挖掘其深层的文化内涵;在分析各个专题的时候,又分多要素或层次来解析,尤其在选址中分宏观、中观和微观层次深入。

1.5 相关概念界定

1.5.1 书院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肇始于中唐,雏形于晚唐、五代,鼎盛于宋元,普及于明清,至今已有千年之久,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光辉的一页,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教育组织模式。2一般认为,书院源自民间的书斋和官方的藏书机构两大源头。据考证,创建于唐初的湖南攸县的光石山书院是最早的民间书院,是士人读书治学之所。民间书院对社会开放,成为公共活动的场所。创于唐初的丽正和集贤书院是最早的官府书院,主要为朝廷使用,其收藏典籍、校书修书、讲学、交流等也只限于官府内部,并未对外开放。官府书院起到了将千百年国家藏书、校书、修书以及由此而辨彰学术的经验传输给新生的桥梁作用。3书院的产生是随着书籍的流通、读书人不断增长的必然结果,它在官府和民间两大力量的支持下发展传承。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繁荣发展,文人思想得到一定的解放,印刷术带来了书籍的大量流通,我国古代的学术文化事业得到了空前发展。北宋时期,政府无力兴复官学,于是大力支持书院发展,书院一时间取代了官学的角色,与科举结合,强化了书院的教育教学职能。南宋时期,张

23

杨布生,彭定国.中国书院与传统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邓洪波.中国书院史.[M].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04

- 5 -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栻、朱熹、吕祖谦、陆九渊在“南宋四大书院”的讲学带来了学术的繁荣,开创了学术与书院的一体化形式。同时,书院的教育制度得以确立,标志着我国教育事业进入了官学、书院、私学三轨并行的时代。元时,少数民族掌握了中央政权,但景仰、尊重儒家文化。与理学一体化的书院得到政府的扶持,大力发展,影响范围扩大,创造了“书院之设,莫盛于元”的局面。书院得到官方的认同,成为正统的教育组织机构,书院变成了官学。明初,书院因为官学兴盛,沉寂百年。程朱理学官化后,成为束缚思想的僵死教条,不适应时代发展;王守仁、湛若水的“心学”兴起,书院与之结合,造就了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书院再次成为学术交流中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清时,书院得到广泛普及,兴建、修复4365所,遍及城乡。同时,书院在时代的潮流中积极改革,引进了“新学”、“西学”,对书院的管理制度、教学方法与内容都有了更新。清光绪二十七年,强令书院在短期内改为大、中、小三级学堂;匆忙中,古老而悠久的书院走向现代,在改制中获得永生。

历史上儒、佛、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从汉代起统领中国几千年的思想文化;它们既是一种社会意识,也是一种社会“实体”;在发展传承中,形成了一套完备的教义、教规、经典、组织机构和宗教活动,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而书院在创建和发展过程中深受儒、道、佛三家的影响,是三教合流的产物。

书院一般选择环境清幽、远离喧嚣的城市偏远地区或者名山大川。“择其地,立精舍,以修学业”,是书院治学传统,让人在安静又秀美的环境中静心读书、陶冶性情;同时,书院的建设也为地方增胜,它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而形成著名的风景区。书院一般具有明确的地域界限,由围墙围合,形成与外界隔绝的相对独立的院落空间。

书院是一种综合性的多功能的文化教育机构,一般主要包括讲学、藏书与祭祀3大职能。书院作为我国思想文化传播的载体,讲学是其最重要的功能,其布局均以讲堂为中心而展开,体现其传播文化、培养人才的核心职能。其次,藏书是书院源起的主要功能之一,因而展现书院实力和学术氛围的藏书阁(或御书楼)是书院的主体建筑之一。再者,从远古时代起中国就开始了祭祀活动,它是中国宗教文化的核心部分,《周礼考工记》对于规范的宫城布局模式的描述中“左祖右社”的格局即体现出祭祀在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崇高地位;因而,祭祀也是书院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祭奠古代圣贤,采用文庙的建筑形式,以体现其神圣地

- 6 -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位,也是官方对书院一种支持肯定的表现形式。 1.5.2 书院园林

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独立园林形式,书院园林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突出的功能性特点,其建造、传承、巩固和发展均与我国传统文化联系紧密,其建造形式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它既不效仿官府园林华丽隆重的气势,也不追求私家园林花俏、喧闹的情趣,而反映出士文化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具有典雅、朴实的风格。

关于书院园林,学术界还没有明确定义。书院作为拥有较多书籍的文化、教育组织,其公共性和社会性决定了它的规模比私人书斋要大,一般由垣墙围绕一些房舍组成;所谓:“院者,取名于周垣也”,“书”表现的是特色,“院”显示的是规模。梁南南在《从竹山书院略觑我国书院园林的观景特色及文化内在》中认为:狭义上讲,书院园林是指书院内部建筑附属绿地、庭园绿地及书院外部周边的园林化环境;广义而言,书院园林即指具有园林性质的书院空间,包括整体书院和周边园林环境。4笔者认为,是书院园林是指以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为主,由围合性质的院墙限定的具有一定封闭性的内部活动空间以及书院外部的山林绿化的外部环境,其内部空间包括书院内部的园林建筑群体和园林交流空间。

1.5.3 造园意匠

中国园林造园重在构建,深在意境,妙在诗情画意。因此,我国传统园林不是山水、建筑、植物等的简单组合,而是遵循一定的自然法则和艺术规律而创造的符合人们审美情趣的可行、可游、可望、可赏、可憩、可息、可感、可悟的人工环境。按《辞海》的解释,意匠“谓作文、绘画等事的精心构思,语出陆机《文赋》‘意司契而为匠’。“意”,即为艺术家的思想或构思;“匠”,工艺,即为设计手法或营造方式。中国诗、画同源讲究意境的营造,充盈着诗情画意的园林亦然,亦重意境。造园遵循的思想犹如灵魂,意立而情出,融情于景,景、情相生;景由匠作出之,统领匠心的是意。

因此,造园的意匠是思想与技术的有机结合与完美统一。本文研究岳麓书院书院造园意匠,从造园的思想和造园的手法两个方面对岳麓书院园林的选址、

45

5

梁南南.徽州古书院园林艺术探析[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8 李正.造园意匠.[ 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 7 -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总体格局、建筑空间以及景观环境的营造进行分析,力求总结出岳麓书院园林造园的设计思想和建造园艺。由于中国园林是情景交融的产物,意与匠有时实难分开称述,因此,文章在分析时采用分与统结合的方法,在论述中有时将意匠分析解析,有时将其融为一体。

1.6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书院为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传播机构,因而少有国外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因此,本文所综述的资料以国内针对书院的相关研究著作和文章为主。国内学界关于书院的研究主要分为四个方向:书院历史、书院教育制度、书院文化以及书院园林与建筑。因本论文研究的是岳麓书院园林,故仅对书院历史、书院园林与建筑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1.6.1 书院历史的相关研究

“书院源于何时”这一问题在学界尚无定论。对于书院历史的研究一直都是书院研究的热点,著述甚多。以邓洪波先生的《中国书院史》、王炳照的《中国古代书院》为代表,按照唐、宋、元、明、清的时间顺序轴线,详尽叙述了书院的兴起、巩固、发展、繁荣、普及和衰落的通史;胡昭曦的《四川书院史》、胡素萍的《海南古代书院》等以地域为特征的研究书院的著作;李才栋的《白鹿洞书院史略》、杨慎初的《岳麓书院史略》等为以著名书院为个例研究对象的发展史略。

1.6.2 书院建筑与园林的相关研究

(1)书院建筑的相关研究

建筑是书院建造的主体,它对书院进行空间的分割与联系。关于书院建筑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建筑围合的空间艺术与文化内核。杨布生、彭定国先生的《中国书院与传统文化》从文化的角度对书院制度、功能、建筑、环境等多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冒亚龙的《湖南南岳书院建筑空间形态与文化表达研究》、彭丽莉的《巴蜀书院建筑特色研究》、吕凯的《关中书院建筑文化与空间形态分析》等文章以地域为界,深入研究特定区域内书院的建筑特色,总结出书院建筑空间礼制的共性及其深刻的文化本质,同时,也分析了地方书院的个性特征。本文对于岳麓书院建筑的研究借鉴前人对建筑布局、建筑围合空间等研究思路分析其建

- 8 -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筑的空间特色,同时着重考虑从书院园林建筑的功能性(教育机构)、艺术性和文化性(官方和民间文化的交融性)等方面来分析其建筑营造意匠。

(2)书院园林研究

书院园林是一种有别于皇家园林、寺庙园林、私家园林的综合功能型园林,它集讲学、藏书、祭祀、游憩为一体,职能性较强。书院园林作为文人学习、交流的场所,其造园的思想、审美情趣都彰显着士者斯文、典雅的气质。梁南南的《徽州古书院园林艺术探析》从书院的选址、空间以及营造意境等阐述了徽州书院园林的艺术美和文化内涵。于小欧的《书院园林设计手法及其对现代校园建设的启发》总结了书院园林的设计要素、布局特点、设计手法等,并将其经验延伸到现代大学校园建设中,以期对大学校园建设起到一定的启发与指导作用。现有关于书院园林的研究成果为笔者提供了一定的写作思路,同时笔者以岳麓书院为个案从园林选址、空间设计、景观环境设计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通过详实的空间分析图、结构图和示意图更清晰、明了地总结书院园林造园的特点和理念。 1.6.3 岳麓书院的相关研究

岳麓书院载誉千年,被誉为“千年学府”,是湖湘文化的发源地与传播中心。有关岳麓书院的著作、文献较为丰富,包括书院历史、书院建筑文化、书院制度等各个方面。朱汉民先生主持编制的《岳麓书院史略》、《岳麓书院的历史和传统》一系列岳麓书院文化丛书概述了书院的沿革、学术渊源、教育制度、育人成绩等。杨慎初先生著的《岳麓书院建筑与文化》、江堤的《岳麓书院》详细的解说了书院内的各个建筑特色、景点以及书院建造的文化思想。正是这些优秀的文献书籍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大量可借鉴的史料,才使得笔者的研究工作顺利展开。

- 9 -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岳麓书院历史与传统文化

2.1 岳麓书院历史的研究

岳麓书院是中国四大书院之首,延续千年,弦歌不断,享有“千年学府”之美誉,是中国书院的一个缩影。岳麓书院坐落在今湖南长沙市湘江西畔、岳麓山下,976年潭州守朱洞创建,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书院的建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经历了几个朝代的历练以及历任山长的不断修建才形成现在的宏大的规模。根据《玉海》和历代重修书院的“书院记”记载,其建设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大的时期:一是北宋奠基阶段;二是南宋书院重建和发展阶段;三是清时期继续扩建和发展阶段。现存实体主要为明清时期扩建、完善后的形制、规模。

早在书院创始之前,岳麓山因其泉涧盘绕、诸峰叠置的优美环境,就有佛、道、儒者到此建斋修养,成为“人文荟萃之地”。据考证,东晋陶侃在此种杉建庵,马燧建“道林精舍”, 西晋(268年)的古麓山寺也建于此。唐末、五代时期,僧人智璇等人因为崇尚儒学,“割地建屋,以居士类”,并购置典籍;开办学校,此为书院前身。

北宋(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智璇的基础上“因袭增拓”,创办了岳麓书院,设置讲堂五间、斋序五十二间,奠定了书院讲堂的规模。北宋咸平二年(999年),李允“揭以书楼,塑先师十哲之像,画七十二贤”。咸平四年(1001年)请得国子监经籍,从此确立了书院讲学、藏书、祭祀的三大基本职能。

南宋初年,书院遭受战火,严重毁坏,贻尽。1165年,刘珙重建书院,悉还旧观,并加建藏书楼、山斋等使用建筑,也注重书院环境建设,置风雩亭、咏归桥等。1167年朱熹与张栻在书院讲学,开创了书院“座不能容”、“饮池水立涸”的盛况,将书院发展推向了鼎盛,书院规模得到了扩张。朱、张所倡导的理学也作为书院的正统思想而传承下来;同时,朱熹所倡导的“誓死抗金”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湖湘精神的重要部分。

元代的岳麓书院书院处于平稳发展状态。1286年,潭州学正刘必大重建了岳麓书院,前为礼殿,旁建四斋,左设祠堂祭奠先贤,右建百泉轩,后设讲堂,堂后设藏书阁,阁后有极高明亭,基本恢复了宋代格局,一直到1386年再次毁于战火。

- 10 -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明代初年,书院荒废,一直沉寂百年之久。1469年重建,随后百年修建频繁,书院规模逐渐扩大。明正德二年,吴世忠重新规划书院,对书院格局做了较大的改变,形成了现今书院前部的布局:其一,更改了书院朝向;其二,将大成殿迁至书院左侧,改为庙

图2-1: 明代岳麓书院图

(图片来源:《岳麓书院建筑与文化》)

制,与书院并列;其三,新建了崇道祠、尊经阁、大成殿、

讲堂、仪门、两斋、两庑等建筑,并在仪门前开凿泮池,外设魁星门;其四,调整道路,使其沿水铺设,在山口建牌坊五间,立风雩亭、咏归桥。随后,书院内、外建设都有所发展,增加了六君子堂、四箴亭等。可惜1643年书院又在战火中夷为平地。

清代,岳麓书院在政府的支持下修建频繁,再次兴盛。清康熙御书的“学达性天”、乾隆御赐的“道南正脉”匾额充分肯定了书院理学正统的地位,使书院成为全国的教育中心;加之历代山长都致力于书院的建设,使其规模空前发展。清嘉庆年间,山长罗典加强了书院风景环境的建设,在院旁开辟园池,凿池筑台,

图2-2: 清末岳麓书院平面图 (图片来源:《岳麓书院建筑与文化》)

栽植花木,创立书院“八景”;并建西亭于饮马池,即今风雩亭,

建东亭于黉门池,即今吹香亭,建前亭于大门前,即今赫曦台,形成现书院前部格局。另在院后建爱晚亭,建魁星楼于院外。这些人文景观的建设在为师生提供户外休闲场地的同时也增色了岳麓山的景色。现今岳麓书院格局即以清末时期的

- 11 -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整体布局为蓝本修建。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改革学制,兴建学堂。1903年,岳麓书院改为湖南高等学堂,结束了千年的书院体制,开始了近代教育的新体制。

1979年,岳麓书院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国务院拨款全面修复书院。现今书院的修复尊重历史,按照整旧如旧的原则,恢复“千年学府”的原貌,既作为我国传统文化遗留的产物永久传承,同时也在时代的舞台上继续发挥其教育基地的作用。

图2-3 岳麓书院园林修建程度示意图

(图片来源:自绘)

2.2 岳麓书院传统文化

中国古典园林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供游憩、娱乐的场所,而是文化与技术高度结合的产物,每一个园林都是一件文化艺术品,都融入了造园者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思想。因此,研究岳麓书院园林的造园意匠,首先要了解书院的文化传统和教育学统。

岳麓书院作为湖湘大地上的高等学府延续千年,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并取得了辉煌的教育成就和学术成就,培养出了无数杰出人才和爱国之士。岳麓书

- 12 -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院以理学为学术精神,其在学术思想上一方面继承弘扬原始儒学的伦理观念和人文精神,另一方面又吸取了佛学、道家的思辨哲学和宇宙理论,形成了独特教育文化和人文文化。 2.2.1 教育文化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是对岳麓书院教育成就的高度概括,书院在办学的过程中探索出了自己独特的教育之道,形成了博学多问、明与睿思、笃于务实、志于成人的教育文化。

(1)博学多问

书院作为教育机构,学习知识是学生们的主要任务。岳麓书院的教育历来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广泛地各种阅读书籍吸取有用的知识,而且提出要勤于思考,多提问题,以便更透彻的理解知识。

理学大师朱熹将“博学之”列为“为学之序”之首,并说:“博学,谓天地万物之理,修已治人之方,皆所当学。”指出博学即明万物之理,其知识一方面来源于对文献典籍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来源于生活实践中的身体力行。同时,书院倡导一种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疑问要多问,多请教,这样才能进步。

(2)明与睿思

理学是建立在儒学和佛学、道家思想基础上,对其进行思考提炼,从而为儒学伦理理论建立起宇宙哲学体系,是理学家发展哲思睿智的结果。岳麓书院作为理学的传播基地,理学家的明于睿思的思考方式必然得到传承。“明于睿思”的重点在于“思”,即思要有深度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深度性是思考的程度的说明,即“穷理”。独立性倡导学生对“理”的独立探求,敢于怀疑,而不是尽兴书本知识,盲从圣言;创造性即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的提出和解决新的问题。

(3)笃于务实

“务实”是岳麓书院的特色精神,并发展成为湖湘文化的重要特征和历史传统沿传至今。“笃于务实”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要求学生关心国家和社会,学习的知识要有益于治国安邦、解决民生疾苦;其二,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即要求学生要以客观的物质世界为研究对象去探究真理,不要凭空想象;其三,学贵力行的治学风格,即强调生活实践是学习知识

- 13 -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源泉,只有身体力行才能感受真理。

(4)志于成人

岳麓书院将“志于成人”定为书院教育宗旨和教育目标,继承了儒家倡导的“成人”教育理念,力图培养出一种道德完善、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才。岳麓书院一方面强调教育的目的在于人格素养的培养,而不是单纯地学习知识,求取功名;另一方面也重视知识的全面性和实用性,力求培养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两者结合起来,就构成了岳麓书院特有的“志于成人”的教育理念。 2.2.2 人文文化

岳麓书院作为儒家文化传播机构,继承和发展了儒家教育“以人文化成天下”的基本精神。岳麓讲堂所悬“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正是对书院作为儒家人文教育基地的写实。儒家人文精神注重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因此,岳麓书院的人文人文围绕社会和个人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社会本位、主体人格和爱国主义三个方面。

(1)社会本位

儒学强调社会群体的意识,将个人对社会的义务、和谐和贡献看得高于一切。岳麓书院作为传播、振兴儒学的文化基地,坚持了儒家的人文传统,将人伦关系、群体和谐、社会价值置于文化教育的首要地位,主张通过对仁义礼智等道德价值的引导,以培养出合乎社会伦常秩序要求的个人,体现了社会第一的教育思想。

(2)主体人格

孔孟儒学、朱张理学虽然以社会群体为价值本源,强社会群体的利益,但是他们也注重个体人格,认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建立在主体人格、道德尊严的基础之上。因此,岳麓书院十分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将培养高尚的、有理想的主体人格作为教育的价值取向。书院一方面注重学生仁德之心的培养,认为“仁,人心也,率性立命,位天地而宰万物者也”;另一方面,也注重学生道德准则的建立,强调义利之辨,要求学生把社会道义与个人私利区别开来,坚持社会利益第一的原则。

(3)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精神是一种热爱祖国、献身民族的高尚情操,它促使人们能自觉

6

6

朱汉民.岳麓书院的历史与传统.[M].湖南大学出版社.1996

- 14 -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担任起对国家的责任,为国家的独立、统一和富强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它是一种将个人追求与社会、国家利益结合的理想产物。岳麓书院的历代师生都强烈的民族意识,将爱国精神视为人文教育的重要部分,并对湖湘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岳麓书院培养了许多爱国志士,如魏源、左宗棠、曾国藩等人,为国家的统一和繁荣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 15 -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岳麓书院园林相地意匠分析

我国古代园林的“相地”是指勘测与选择园地。7对于书院的相地,古语有云“择胜地,立精舍,以为群居读书之所”,亦即特别注重园址的风景环境,欲寓教于乐。岳麓书院的选址便是对这句古语的经典解读。本文从岳麓书院园林选址的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进行分析,以便总结出岳麓书院园林选址的特色与选址思想。

3.1岳麓书院园林宏观选址意匠

北宋初年,由于唐末、五代战乱,文教事业遭到严重破坏,官学不兴。随着社会的稳定、生产的发展,士子们读书、学习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在许多有识之士的要求下,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州治所在地长沙创办了岳麓书院。

长沙自古就是湖南省的政治、文化、军事中心,在地域上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据宋朝罗泌的《路史》记载,“少昊氏‘始于云阳,胙土长沙’”(“胙”即赏赐之意)。传说,黄帝将长沙这片土地封给了他儿子少昊氏,少昊氏即是长沙开发的第一人。秦朝开始将长沙纳入统一的中国政治版图,设立“长沙郡”,其所辖范围覆盖今湖南大部、湖北南部、江西西北部和广东省的连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全州市等地,面积几乎相当于今湖南全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从荆州分出长沙郡、建昌郡、湘东郡、衡阳郡、邵陵郡、营阳郡、桂阳郡、零陵郡等8郡另立湘州,以临湘(今长沙)为治所,其地位与作用更加巩固。隋朝的地方行政中废除郡一级,只设立州、县二级制,改湘州为潭州,设立潭州总管府。唐朝设立潭州都督府,其管辖范围涵盖潭州、衡州、永州、郴州、连州、南梁州、南营州、南云州8州,长沙的社会、经济得到大力发展,可称为人丁昌盛、经济繁荣、文化灿烂。诗人杜甫游长沙时,留下了:“著处繁华矜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渡头翠柳艳明眉,争道朱蹄骄齿膝”的诗句,是对盛世长沙的写照。963年,宋军占领潭州,宋太祖规定潭州“直隶京师,长吏得自行奏事。”这是对潭州(长沙)作为湖南政治、军事中心地位的进一步肯定,其共辖长沙、善化、宁乡、浏阳、湘阴、益阳、湘潭、澧陵、湘乡、安化、佼、衡山等12县,是荆湖

7

万艳华.我国古代园林的风水情节.古建园林技术, 2000(03),41-44.

- 16 -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南路各州中人口最多、地域最广的州。8

由此可见,岳麓书院选址于长沙并非随意之举,而是着眼于湖南整个区域,在权衡了湖南区域内的经济、交通、人口等各项要素之后,基于长沙的中心性地位,以及拥有较大的人口规模、较好的交通条件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较高的因素,最终选择在长沙建立岳麓书院,并大力支持其发展。

3.2 岳麓书院园林中观选址意匠

岳麓书院园林选址从长沙整个区域中观层面解析,其选址于长沙市河西区岳麓山脚下,东临湘江,与主城区隔江相望。书院园林选址于此,用意深刻。其一,长沙河西区远离主城区,环境优美,山水相抱,近市而清静,是读书养性的上乘之地。其二,名山为靠,麓山为中国四大名山南岳衡山之尾,峰峦叠嶂,古树参天;泉涧盘绕,景色秀丽,享有“碧

图3-1 岳麓书院园林中观选址示意图

(图片来源:自绘)

嶂屏开,秀如琢珠”之美誉。站在麓山顶俯瞰书院,建筑依山延展,隐露于绿林中,相互穿插、渗透,与岳麓山成为一个整体。其三,大川之滨,湘江是湖湘人民的母亲河,在湖南人心中地位极高。此处,群山环抱,环境清幽;湘水横前,滔滔不绝;张栻曾赞美此地的优美环境道:“爱其山川之胜,楼宇之安,徘徊不忍离去,以为会友讲习,诚莫此地宜。” 3.2.1清静之境——静观哲学

书院选址在与主城区隔河相对的环境清幽的河西区,体现了建造者对于环境“静”的要求。我国古人认为,天地万物的“有”和“动”最终都要归复于“虚”和“静”;亦即强调静观哲学。苏东坡的“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镜”的诗句道出了古代士大夫文人空诸一切、心无挂念的心理。9儒者们都追求一种幽静、闲

89

http://zh.wikipedia.org

刘天华.画境文心中国古典园林之美[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

- 17 -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适的生活。而岳麓书院园林选择河西区,远离喧哗闹市、安静清幽的环境,其追求的也是这份静谧恬淡,使人获得“安静闲恬,虚荣澹泊”的心态。 3.2.2依山傍水——佛道名山胜水渊源

岳麓书院园林的产生和发展受到了儒、佛、道三家的影响,尤其是其受佛寺道观“择胜而立”环境观的影响,选址于湘江西畔、岳麓山脚下;这是一个典型的依山傍水模式。我国佛道的“精舍”、“道观”都选择建在景色奇秀、环境清幽、山水相依的“洞天福地”;人们认为,名山胜水为神仙所居之地,远避嚣尘世俗,能修身养性,潜心修炼,悟道成佛。许多僧道以隐居山林、苦行修炼作为脱离红尘的避世之举。由于佛寺道观所建之地林壑优美,风景秀丽,素为文人墨客寻访佳地、发思古之幽情的名胜故地,因此其亦成为迁客骚人喜好读书的地方。到了唐代,三教在书院合流,儒生读书山寺、结交僧道蔚然成风,山寺道观更成了包含文化气息的院舍。10僧道修身养性的思想与儒者崇尚“天人合一”的思想相通,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合一,及借外在的山水流云陶冶性情、洗涤心灵、消除杂念、潜心学习。因此,书院及其园林很自然地选择在名胜之地,结茅构椽、依山旁水地发展起来。

南岳衡山自古就是佛老传道布道之地,佛教禅宗盛行,道教称其为第三小洞天。11衡山有七十二峰,巍然屹立在湘江之滨,树木茂盛,遮天蔽日,瀑布终年不息,素有“五岳独秀”之美称。而岳麓山为南岳七十二峰之一,是衡山之足,早在书院建立之前就是宗教活动的中心;山上的“抱黄洞”,相传是当时道士修炼之处。晋泰始四年(268年)创建的麓山寺是湖南最早的佛寺之一,有“湖湘第一道场”之称。“邻家尽金碧,一一梵王家”的诗句展现了当时麓山寺庵林立、殿阁相望的佛教盛况。

湘江发源于湖南永州海拔近2000m的九嶷山脚,是湖南人民的母亲河,奔腾千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三湘儿女;湖湘人民对湘江寄予了深厚的感情。岳麓书院园林依麓山湘水而建,展现了书院园林的创立与佛道之间的联系。

同时,岳麓书院园林以岳麓山地势形成富有层次的纵轴,以湘江为横轴,形成左右对称的风景格局,既体现了儒家的中庸之道及礼制观念,又在文化上符合文人的哲学观和审美情趣的要求。

1011

杨布生,彭定国.中国书院与传统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朱汉民.岳麓书院的历史与传统.[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96

- 18 -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2.3 远离尘嚣——君子“隐逸”思想

岳麓书院园林远离闹市,与山水为邻,是君子“隐逸”思想的表现。宋明理学是儒、佛、道三家融合的精华,是以儒学为主体,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长处的新儒学。岳麓书院作为理学正统学习、交流的中心,其选址体现了儒学、理学和佛道的精神。古代文人士大夫从小受儒家的熏陶,一方面信仰孔孟提出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即勤学好思,重个人心性的修养,积极干预世事,批判现实;另一方面,他们在人格个性的修养上,他们又崇尚佛道两家清心寡欲、自然无为的精神。尤其在社会动乱、政治黑暗,个人抱负难以实现、积极入世而又不可得的时候,道家自然无为、清心寡欲的人生哲学,佛教哲学中超脱尘世的“色空”观念就引起了文人的共鸣,使隐迹山林、静心读书变成了中国文人的一大风尚。中国文人陶渊明在“真风告逝,大伪斯兴”的黑暗年代,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回归故里,隐居于庐山脚下,以躬耕治园自娱,欣赏菊花,眺望南山,十分悠闲清静。“少无适俗韵,性本爱山丘”;正是古代文人的一种共同精神向往和审美情趣。书院园林就是他们的隐逸地,使其在山水风光中独善其身,并寓教于乐,将自己的理想与抱负传沿下去。12 3.2.4 以山水为邻——比德思想

儒家把自然之理与人伦道德联系起来,赋予自然景物以德行伦理的属性;儒家之人与山水比德的理念认为,“山水自然之奇秀与文章之奇秀一而之矣”、“两者理相同而机亦相助”。南岳衡山为中国五岳名山之一,古树参天,林木茂密,蔽日遮天,瀑布流泉,终年飞泻,素有“五岳独秀”之美称。岳麓书院选址于南岳七十二峰的尾峰——岳麓山,正是愿依奇秀风光来培养学者之灵气。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孔子将山水赋予人的情怀。岳麓书院靠山傍水便是士大夫对于仁、智追求的表现:他们希望自己像水一样博大精深,有宽广的胸襟包容人间万象,有豪迈奔放的气概荡涤世间污浊;像山一样稳重深远,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站得高,看得远,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所以,文人雅士钟情山水,既是一种高尚情操,也是儒者追求的“天人合一”的缘由。

12

杨布生,彭定国.中国书院与传统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 19 -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3 岳麓书院园林微观选址意匠

岳麓书院园林不仅关注风景环境条件,而且受到世俗风水文化的影响,其选址在微观上十分考究。从史料记载来看,书院的历代文人中不乏风水崇尚者,即便大师朱熹、张栻亦信风水。张栻在《答朱元晦书》中说:“岳麓书院相对案山,颇具形胜,有力者睥睨作阴宅,披棘来往,四方环绕,大江在前,景趣在道乡、碧虚之间,以风雩名之,安得杖覆来共登临。”特别是明正德年间(1507年),守道吴世忠认为书院 “风水背戾,所以屡兴屡废”,因而特意请风水先生堪舆,重新堪定书院朝向,迁大成殿于书院左,并以文庙形制来建设。

风水又称堪舆,是我国古代房屋建造选址中的重要意识。它将阴阳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与天人感应思想结合起来,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中国特有的文化意识。风水观念中的“气”是天地万物及人的产生、存在、发展所依赖的重要元素,一切事物凡“得气”、“聚气”则能发展、繁荣;“失气”则将衰败、灭亡。因此,无论王侯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都信奉风水之术,认为好的风水之地,可以“藏风聚气”,对事物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13

风水文化注重环境要素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自然界中的山和水是风水关注的重要元素;它认为山是“龙脉”,水则为“聚气”之用,只有好的山、水形势才可以“藏风聚气”。因此,西方学者称风水为中国古代特殊的环境科学和设计,英国史学家李约瑟这样评价中国的风水术:“再没有其他地方表现得像中国人那样热心体现他们伟大的设想‘人不能离开自然’的原则……皇宫、庙宇等重大建筑活动不在话下,城乡中无论集中,或是分散在田园中的房舍,也都经常地呈现一种对‘宇宙’的感觉,以及作为方向、节令、风向和星宿的象征主义。”14

1314

图3-2 岳麓书院园林微观选址示意图

(图片来源:自绘)

杨布生,彭定国.中国书院与传统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彭长歆.岭南书院建筑的择址分析. 古建园林技术,2002(03)

- 20 -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岳麓书院园林选址采用三面环山、头枕主山、正面开阔临水的模式,表现出明显的传统风水意识。书院园林坐西朝东,背靠麓山,南、北两侧挟凤凰、天马两山环抱,东面临湘江,正面视野开阔。在风水学中,这种山环水绕的形式是最佳的“藏风聚气”的地形。书院前有大江横前,后有麓山为靠,左有凤凰山,右有天马山,天马、凤凰两山与主山岳麓连成一体,将“吉气”紧紧环抱在中心,而位于“聚气”之处的书院园林即为最佳点。

综上所述,岳麓书院园林之依山傍水、近市远嚣、山环水绕的选址特征,体现了古代文人的哲学观、风水观、道德观等思想意识,正如徐锴《陈氏书堂记》所云:“稽合同异,别是与非者,地不如人;陶冶气质,渐润心灵者,人不若地;学者察此,可以有意于居矣。”这说明了读书人对环境要求之甚。

- 21 -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岳麓书院园林空间布局意匠

岳麓书院园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与封建礼制双重影响下产生的产物,其整体布局蕴含深刻的书院文化与园林文化气息。书院园林强烈的空间轴线奠定了其规整的主旋律,证明了儒家礼制尊卑等级思想对学子教育的权威;各个分区、庭院空间、建筑单体之间的连通融合,体现了儒家“乐和”精神的涵义;依山就势、层层叠置的建筑布置和欲深欲美的传统园林空间处理手法,展现了书院园林造园与古典园林艺术的异曲同工之妙。

4.1 岳麓书院园林空间布局的特征

4.1.1 中轴对称的总体格局

岳麓书院建于岳麓山抱黄洞下,东临湘江,占地面积为21000m2,采取中轴对称的纵深多进院落形式来诠释“礼”的精神。书院园林以建筑群为骨架,由大小不等的几十个庭院组成一个整体,顺延山势,坐西朝东,逐步攀升,形成南北对称、中轴线突出、两纵两横相互交织的轴线网络空间构架。

(1)“两纵”

东西方向上布置有一主一次两条轴线。主轴线起始于湘江渡口,终于御书楼,其上依次布置有书院牌坊门、自卑亭、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前

图4-1 岳麓书院园林总体布局分析图

(图片来源:自绘)

院左侧为半学斋,右侧为教学斋,讲堂中心庭院左侧为湘水校

- 22 -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经堂,右为百泉轩。院左平行布置文庙,由照壁、牌坊门、大成门、大成殿另成一东西向次轴。古语有云:“中着也,天下之大本也;和也着,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15岳麓书院园林这种将主体建筑居中布置,次要建筑放在两旁,对称布置围合空间的模式,体现了居中为上、尊卑主次的等级地位。

(2)“两横”

南北方向有一条由湘水校经堂、讲堂、大成殿和南部的园林组成的横轴,以及由以赫曦台为中心、左右对称地布置的饮马池和风雩亭与吹香亭和簧门池所组成另一条横轴。

4.1.2 分合互补的功能分区

讲学、藏书和祭祀被作为书院的三大事业,岳麓书院园林的建设按照其功能要求将空间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中心的学术区、北侧的祭祀区和南侧的休闲区。各个区域用门墙分隔,同时又通过庑廊、厅堂等将其连接,开则相互通达,闭则相对独立、自成一域。

图4-2 岳麓书院园林功能分区分析图

(图片来源:自绘)

15

《中庸》

- 23 -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学术区

位于书院园林的中心,是整个书院活动的中心,面积最大,体现了书院以教育教学为主的宗旨和理念。学术区整体为四进三院式,由不同大小、规模的庭院、天井和建筑沿中轴线串联而成;其范围包括由大门到御书楼以及两旁斋舍、廊道围合的整个中部空间。区域内有具备讲学功能的讲堂、藏书功能的御书楼、学生自习功能的教学斋、居住功能的半学斋以及湘水校经堂。

(2) 祭祀区

体现了“尊师重教,缅怀先贤”的宗旨。一方面,在书院北侧特别修建了祭奠孔子的文庙,与书院并列,自成一院,以体现书院儒家学术之正统。文庙采用中轴对称的模式,由牌坊、大成门、大成殿及左、右两庑房组成。这种将祭祀建筑独立出来自成一体,在国内书院布局是非常罕见的,彰显了岳麓书院建设规模等级较高,反映其受到官方的重视与肯定。另一方面,修建了濂溪祠、崇道祠等专祠以祭奠对岳麓书院建设和学术发展有杰出贡献的先贤,借纪念先贤以教化后辈;整个专祠按照中国传统礼仪的方位,即东西方向时以西为上、南北方向时以北为上的次序来排列的。

(3)休闲区

位于书院的南侧、清风峡口的出口处,是供师生休息放松的场所。其内环境优美,水面开阔,水带萦绕,绿树参天,亭台廊榭、墨宝石碑交相呼应、穿插有致,一派清新文气。 4.1.3 引人入胜的空间秩序

岳麓书院园林依山而建,层层向上,其空间呈现出强烈的秩序性:由主体建筑与一系列大小交错的封闭庭院组成的书院主轴上,空间开合有序、收放变化,从湘江渡口延展到岳麓山脚下,按照序曲、发展、高潮、结尾的章法,建筑和庭院规模随山势规格不断提升,使书院空间主次分明、表现出浓郁的韵律感。同时也使占有空间的园林艺术获得了时间艺术特有的表现力。即:在游览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书院园林的艺术气质不断加强、推向高潮。根据岳麓书院园林空间的使用功能,其主轴线可分为前奏——主题——高潮三部分。

(1) 前奏部分

- 24 -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4-3 岳麓书院园林空间序列示意图

(图片来源:自绘)

为书院的第一层引导空间,起始于湘江边的牌坊门,经自卑亭到赫曦台前

开阔空间。古代求学者从湘江上岸,映入眼帘的是由简洁的线条组成的造型朴素的书院牌坊。以此为界,就进入到书院的延伸范围。沿松道直上,两旁绵绵青山,景色秀丽。这可说是前奏部分的第一小节乐段,预示着后续丰富而精彩的旋律。一条单一的小径平稳而朴实地推进着乐曲;行道中路,可在自卑亭休息。该亭为正方形单檐歇山青瓦顶,亭角微翘,吻兽脊饬,小巧玲珑;亭名源于《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求学之人看到此亭,想必心中必要调整心态,带着崇敬之意走向书院。再经过一段跋涉,路的尽头便是一个较为开敞的空间,让人豁然开朗。该空间以赫曦台为中心,向南北延伸:北侧为吹香亭和簧门池,南侧建有风雩亭和饮马池;三者形成垂直于书院主轴的横向轴线。这算是平稳、朴素的前奏结束前的重音。赫曦台平面呈“凸”字形,前后开敞,采用湖南地方戏台形制,供学生游戏、表演、看戏或为山长祝寿之用。前部单檐歇山与后部三间弓形硬山结合,青瓦顶,空花琉璃脊,弓形封火山墙,挑檐卷棚。16赫曦台的建设体现了世俗文化对书院的影响,岳麓书院园林主体空

16

冒亚龙.湖南南阳书院建筑空间形态与文化表达研究.

- 25 -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间形态则突出体现了雅文化的控制作用,同时世俗文化也对其发挥了影响力。虽然“阳春白雪”的文人文化与“下里巴人”的世俗文化有着雅俗之别,但书院也起源于民间并在民间发展,其建设又出自民间匠人之手,因此,一方面书院建筑与一般民间建筑有着显著的差异,另一方面又吸取了民间的风格和手法,并经过

提炼取舍,以符合书院规制和“士”文化的审美情趣要求。 (2) 主题部分

在赫曦台的对面为岳麓书院大门,“乐曲”在此奏出了书院的主题。一排高耸的硬山顶式院墙将内部空间围合起来。大门开在院墙正中,宽约3m。采用南方将军门式结构,建于十二级台阶之上;五间硬山,出三山屏墙,前立方形柱一对;白墙青瓦,置琉璃沟头滴水及空花屋脊,枋梁绘游龙戏太极,间杂卷草云纹,整体风格威仪、大方。大门为黑色木质材料,质地厚重,没有其他装饰,透露出书院沉稳、朴质的气质,也让人感到压抑和威严。门上悬挂着“岳麓书院”匾额,两旁挂有“唯楚有才,

图4-4 岳麓书院园林大门

(图片来源:自摄)

于斯为盛”的门联,昭显着湖湘楚地才人辈出。大门两旁放置汉白玉鼓形石,上面刻有雄狮、腾云、花草等精细的图案,显示出书院园林高雅的情调。门联、匾额、木门搭配得如此地和谐、庄重,使书院协奏曲的第一乐章有一个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的起始调。

跨过高大厚重的大门,展现在眼前的是书院园林的第一重庭院——前庭,游者便进入了书院的内部空间,其为一个四面围合的封闭空间,约20m(宽度)×l5m(进深)。整个庭院布置简洁,格调淡雅,一派书香气息。庭院西面为书院二门,有三个开口门道,空间有一定的渗透性,可以隐约窥见门后的绿树和讲堂。庭院中只在左、右两旁各植一棵直立挺拔的银杏树,枝繁叶

图4-5 岳麓书院园林二门

(图片来源:网络)

茂,树冠宽大,可以覆盖整个庭院,形成庭院的天然屋顶;也象征“杏坛讲学”的寓意。该庭院从功能上起到隔离作用,在外界与讲堂之间形成一个过渡空间;在空间组织上对中心庭院起衬托、铺垫作用,让从外界喧哗、开阔空间进来的人

- 26 -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体会到书院内部静谧和庄重的空间氛围。乐曲承接主题,对植古树的顾盼相望奏出了书院的幽幽古韵,传颂着书院的朴实精神。

二门造型朴素,五间单檐悬山,中三间开三门,花岗石门框,左、右各辟过道通南、北二斋。在空间上,二门作为前庭院落“组”的终结,也是讲堂中心院落“组”的开始,起到分割、过渡作用;在功能上,它是一个交通节点,连接着南北向的次要斋舍,同时对主轴前、后院落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步过二门,来到了由二门、讲堂与南、北两侧的斋舍围合而成的第二层封闭庭院空间——中心庭院;这时,乐曲曲调变得优美、奔放起来。此庭院素净雅洁,仅在庭院正中间铺设一条宽5m的道路直通讲堂,两旁对称种植高大的乔木与灌木,其下满铺草地。中心庭院是讲堂教学的延伸空间,作为书院教学前沿阵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与讲堂共同形成整个书院空间的中心,尺寸约21m(宽) ×25m(进深)。该庭院采用中轴对称式布局手法,将庭院分为三个部分。笔直突出的中轴与两侧对称的树木使空间的纵横比例缩小,并限定了游人的视线范域和方向,将其注意力引向前方的建筑——讲堂。这种集中视线的空间引导手法使空间方向性更强,使人们易于把握方向,不致迷失,同时又衬托出讲堂的尊贵。

(3)高潮部分

讲堂外部全景 讲堂内部

讲堂内石碑

图4-6 岳麓书院园林讲堂

(图片来源:网络)

- 27 -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沿轴线前行,便来到书院的主体建筑之一——讲堂。恬静、平和、沉稳的书院抒情曲达到了第一个高潮。讲堂承担着书院三大职能之一的讲学,是整个书院园林空间布局的中心;书院建筑群以其为原点,向四周散发,形成纵横交织的网络。讲堂既是书院讲学的使用空间,也是书院园林建筑空间组织构架的交通枢纽。讲堂坐西朝东,东面开敞,面宽为五开间;通过堂前的廊道连接南、北两侧的斋舍,将园林、百泉轩、教学斋、讲堂、湘水校经堂以及文庙串联成一线,形成与书院主轴垂直交叉的南北向横轴。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1m的长方形讲坛,原是老师讲课的地方;讲台后方为一块木质屏风,上面刻着张栻撰写的《岳麓书院记》,内容为古代岳麓书院培养学生的指导思想,为历代山长所推崇。讲堂内书香气息浓厚,悬挂有很多对联匾额,主要表达个人的志向、称颂书院或者讲述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最凸显书院学术气息的是刻在南、北两侧墙上的“忠”、“ 孝”、“ 廉”、“ 节”和两侧过道的“严”、“肃”、“整”、“齐”八块石碑。“忠、孝、廉、节”实际上就是岳麓书院在整个封建社会里的校训,也是儒家思想的精神。这些碑刻匾额,既使人感受到它的久远历史,又形成一种修习教化的文化环境。“严”、“肃”、“整”、“齐”则为书院的院规,规范学子的行为。

绕过讲堂的屏风,穿过讲堂的后门,可达主轴上最后一进庭院;这时,“乐曲”开始了第二乐章,空间感从讲堂的庄重、压抑转为明快、典雅的基调。庭院为长条形,约为26m(宽)×34m(进深),沿着山势呈台阶上升式空间,由御书楼、讲堂、拟兰亭、汲泉亭及两侧复廊围合而成。该庭院尺度不仅大于中心庭院,而且空间层次也比中心庭院和前庭更加丰富、活泼,建筑乐曲于此加入了连廊、亭阁、水池等很多华丽的装饰音。一条连接南、北两侧的廊道是休止符,它横跨庭院,将整个庭院空间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后部庭院南北对称布置的拟兰亭和涉泉亭奏出了相看两不厌的旋律;亭间引泉筑池,架石桥于其上,使御书楼与讲堂后门相连,奏出了水影交融的旋律。而层层而上的复廊奏出了建筑美的旋律。

穿廊拾级而上,居于中轴线尾端的便是书院最大、最精致的主体建筑——御书楼,坐西面东雄视整

- 28 -

图4-7 岳麓书院园林御书楼

(图片来源:自摄)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个书院。此楼位于制高点,在周围环顾的矮小廊道和树木的簇拥下奏出了“乐曲”的最高潮。御书楼创建于999年,屡建屡毁。现有建筑于1987年重建于原址,为仿宋建筑,五间凸形平面,前出门廊、后置山墙,重檐歇山顶,檐口为卷棚式、琉璃滴水,脊上置坐狮,吻为琉璃飞龙,朴素而高雅,体现了藏书建筑的文化风

17格。

随着岳麓书院园林空间轴线的推进,建筑等级愈来愈高,建筑空间尺度不断加大,与之相对的庭院尺度也相应地扩大,且层次也更加丰富。整个轴线以讲堂、御书楼、大门所表现出的庄重、静谧的礼制等级气氛为主旋律,运用“戏剧性”的组织布局手法,使人在前行的“运动”中产生“节奏”感,将景物按照一定的顺序安排,步步紧跟,逐步推进至顶点。人们在穿越一个又一个的院落时产生一种神秘而奇幻的感觉,使人长时间保持“寻幽探胜”的兴趣。

图4-8 岳麓书院园林剖面图 (图片来源:《岳麓书院建筑与文化》)

4.1.4 中国特色的园林建筑群体

建筑、山水和花木是我国传统园林的三大造园要素,其中建筑在园林中起到骨架性的作用,既是人们生活空间的承载体,又起到分割或围合空间的功能。白居易形容自家宅园云:“居室三之一,水五之一,竹九之一”,其足可见建筑在园林中的地位。我国传统园林建筑区别于西方的重要特征是注重园林建筑群体的组合关系。李泽厚在谈论中国建筑时说,“中国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木结构的可能和特点,一开始就不是以单一的独立个别建筑为目标,而是以空间规模巨大,平面铺开,相互连接和配合的群体,实际上已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

18

人们行进在不断转换的园林空间中时渐渐感悟到园林建筑空间所表达的审美

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岳麓书院园林建筑群以“一院一组”为基本单位,以讲堂为中心,先纵深方

1718

杨慎初.岳麓书院建筑与文化.[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李允鉌.华夏意匠[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 29 -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向发展中心庭院、前庭,后发展御书楼前庭,院与院之间作行列式的排列,串连成四进三院式的“中路”。以“中路”为主,向左发展了以大成殿为中心的另一院落空间,形成“北路”。在“路”中,院与院之间既有纵的联系,也有横的联系,形成一个庞大的相互交叉、联通的园林建筑群。

图4-9 岳麓书院园林建筑群轴线示意图

(图片来源:自绘)

4.2 岳麓书院园林空间处理手法

岳麓书院园林在空间布局上采用了我国多种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形成内外互动、别具特色的书院空间,丰富了园林空间层次和内容。 4.2.1 内外兼顾的整体规划

计成在《园冶》中说:“园基不拘方向,地势自有高低。”指明了造园要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来规划。岳麓书院园林的整体格始终贯穿礼制思想,规划立足全局,书院主体空间采用中轴对称的形式较为规整,但其兼顾外部环境条件和内部空间的关系,使其相互呼应、连成一体,使其从内到外建立统一的秩序。

- 30 -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外部空间

造园者审视基地之东的湘江和基地之西的岳麓山后,根据两者的相对位置确立书院坐西朝东的方位,并根据地形、地貌确立了沿山势逐渐抬升的,贯穿岳麓山、书院和湘江的东西向主轴,体现了对外部环境的充分尊重。

(2)内部空间

在书院园林内部空间中,以讲堂为中心主体建筑群,沿纵、横方向向外发展。纵深方向结合外部的东西向主轴线,与大门、二门、御书楼等主体建筑串联成一个连续的空间,并以主轴为中心向南北向横向展开,并联其他空间,形成一个庞大的中轴对称建筑群。卢原信义在《外部空间设计》中把从内到外建立空间秩序的做法称为加法创造空间,其对外部来说会有一些牺牲,整体规模过大将会引起混乱;把从外向内建立秩序的做法称为减法创造空间,其对内部来说又会有一些牺牲,表现出非人性的、不关怀的空间特点,而作为整体构成来,它说却能取得均衡,是逻辑式的、规划式的。19岳麓书院园林布局内外兼顾,建立统一的轴线,将内的序与外的轴连接成一体,正是加法与减法之设计方法的完美结合。 4.2.2 小中见大的空间组织

孙筱祥在《山水画与园林》中对 “小中见大”作过精辟的分析;他认为,在园林中,为了增强景深的感受,须增加风景层次,而每层的景物最好在线条、色彩上有所不同。20岳麓书院园林则通过建筑与门墙围合成若干大小不等的院落和天井,按照轴线纵向排列,形成层层院落,且愈深,院落与建筑的规制愈高。人们走过前庭,到讲堂处,看到中心庭院时以为是书院尽头,但往前行、绕过屏风发现后面还有一方天地,让人有一种“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游人在跨越一道道门槛、抬足转身之间,意外连连,妙趣无穷,感觉空间好像无限深远。

虚实对比的手法可以使园林产生流动的气韵,可以扩大游人心理上的空旷感。岳麓书院园林建筑群的组合关系构成一个虚实对比的序列空间:建筑为实,庭院为虚,一进建筑与一进庭院交错更替,造成一虚一实的空间节奏。同时,书院园林建筑体量大小的不一和庭院空间的尺度变化又赋予整体以一种丰富的韵律,大的庭院和小的天井错落有致地分布,使虚实空间的围合关系极富变化和情

1920

卢原信义.外部空间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安怀起.中国园林艺术[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

- 31 -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趣。

4.2.3 扩大空间的巧于因借

“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

21

之,佳则收之,不分町疃,尽为烟景”。《园冶》所描述的借景之妙在岳麓书院

园林空间的处理中得以充分展现。书院园林以麓山为靠,园林建筑依附山势,逐步抬升,且建筑等级也越来越高,从台到堂、到阁,愈来愈高,最后与山融为一体。为了使园林建筑与山体相协调,御书楼的屋顶采用卷棚式,并在其后方栽植高大的大冠乔木,以减少人工建筑与自然山水的冲突。这种因地而借的手法使人以为麓山也是书院的一部分,从而产生幻觉,反而扩大了空间范围。

4.3 书院园林布局的立意

4.3.1 和谐与共的环境观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自然的民族,很早就提出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因此中国传统园林特别注重自然环境条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意境。《园冶》提出 “相地合宜,构园得体”的论断,说明造园要尊重自然景物,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顺应自然,尽量利用自然,使其与人工建筑有机结合、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岳麓书院园林在营造时虽受礼制思想的制约,有严格的等级序列,但其依然以尊重自然为先。如书院园林整体依山而建,模仿自然山体渐渐升高的态势,并使书院建筑高度也逐步增加,好像建筑本身就是山的一部分,达到了“药人巧于自然之中,役自然为人巧增色”的境地。

岳麓书院园林的“和谐”思想不仅表现在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也体现在与民俗文化环境的统一。岳麓书院园林大量采用用了民间建筑元素和布局形式,使书院园林与地方建筑相协调。书院前广场建造的赫曦台采用了湖湘民间的戏台,其建筑装饰也使用了湖南特色的风火墙;其布局借鉴天井的形式,创造了丰富的空间层次。总之,岳麓书院园林将“阳春白雪”的“士文化”与民俗文化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雅”与“俗”共生的复合体。 4.3.2 礼乐相承的价值观

“礼乐”思想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在中华文明的形成、延续与社会维系方面

21

李正.造园意匠[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 32 -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发挥着重要作用。礼的本源是一种祭祖祭神的仪式,后来发展成为古代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和政治性的典章制度,深深地影响到古代封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礼记》云,“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说明礼就是建立一种社会的等级秩序来规范事物的发展,礼规定上尊下卑、等级森严、内外有别、主从分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礼”相承的是“乐”,“乐”是古代一切艺术文化的统称。所谓“礼乐”,即以艺术的手段表达礼的观念。“礼”与“乐”相辅相成,在社会生活中各自起着不同的作用,“礼”维护的是上下贵贱的尊卑等级,“乐”则是使上下、贵贱之间既有区别而又相互亲和。子曰:“礼胜则离,乐胜则流。”亦即:只有礼而没有乐,人们互相背离,相处不和;只有乐没有礼,则上下,秩序大乱。《乐记》云,“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秩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礼、乐二者不可分离,共同维护着一个既有上下之别,又能互相亲和的理性的宗法社会。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即是提倡“礼乐”的和谐思想。

作为中国古代典型的文化建筑类型岳麓书院园林,孕育在儒家文化的洗礼中,其空间设计传承了儒家“礼乐相承”的价值观念。

(1) 岳麓书院园林空间强调“礼”的秩序,是典型的礼制建筑。岳麓书院园林空间的中轴对称布局和纵深院落体现的是书院功能上的主、次之分,它体现的是“礼”的精神,一种礼化、教化的秩序,而不像宫廷建筑和寺庙祠堂表达着对权力地位的崇拜。岳麓书院园林以讲堂为中心,将它布置在轴线的中央,其他斋舍等次要建筑则对称排列在轴线两旁;这一方面是为了突出讲学在书院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是使整个书院形成为一个有中心的、相互联系的整体。斋舍、藏书楼、祭祀专祠都围绕这一中心来布置,实际上体现的正是书院文化的基本精神;同时,读书、学习、祭奠等都围绕“教化”这一中心,又是“居中为尊”这一思想的诠释。专祠区祠堂的排列也体现也上下等级的礼仪规范,即东西方向时,以西为上,南北方向时,以北为上的次序。濂溪祠祭祀周敦颐,他是理学的创始人、奠基者,位置最高;四箴亭祭祀程颐,二程是继周敦颐之后最著名的理学大师,且是周的弟子,理应位在濂溪祠之下;崇道祠祭朱熹、张栻,朱张都是著名理学家,朱熹虽为一代宗师,但就学术师承关系来说,祠庙也只能列于二程之后;六君子堂祭祀对书院创建和发展有重大贡献的六位贤儒,其在学术上的地位及知名度大不如前者,祠庙当然也在其下。王船山虽然是思想史上的一位著名

- 33 -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人物,但年代较晚,又是岳麓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因而祭祀规格又在其下。22

(2)书院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与北侧的休闲园林则体现了“乐”的和谐。书院中的祭祀建筑——文庙和专祠与使用建筑——御书楼、讲堂等平行排列,象征先哲与后学之间的关系,说明书院教学与祭祀并重的特点。讲堂、百泉轩与斋

23

舍的相互通达,表达了讲学与自修、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融洽交流。书院讲学、

祭祀、藏书、自修、游憩各种功能之间的和谐组合关系,都体现了“乐”的精神。 孔子曰:“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即说明“乐”的本质是一切艺术以及由此而使人获得心灵上的和谐。岳麓书院对休闲园林和环境风景的重视也是“乐”的思想的体现:在自然山水中,在园中漫步中,怡养心性、陶冶情操;这也是儒家美学思想、艺术思想的关键所在。岳麓书院园林在礼乐文化中使儒家的美学思想和教育思想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4.3.3 起承转合的程序思想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布局精神和主要设计意念并不落在平面形式上,体现中国文化精髓的是“组织程序”;而“程序”的效果在平面图上是无法展现的。24中轴对称式的布局模式在中国传统园林建筑布局中成为范式而得到普遍使用,但实际上所组成的环境又因为程序安排的手法不同而使同一平面样式产生出完全不同的视觉印象。我国传统园林艺术追求运动的“境界”;而“境界”所出现的方式和次序是要有缜密的安排的,它的组织正如一切艺术品的组织一样——起、承、转、合,由平淡而至高潮。德国诗人歌德说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他对建筑的艺术特征做了很美的比喻。中国园林建筑程序式的空间布局形式表达了音乐的韵律美。设计者将注意力主要放在不同空间之中的景色的变化和转化上,把一系列的景象通过组织和安排,按次序地将其意念传达给建筑艺术的欣赏者,使人从一个层次进入另一个层次的时候,由视觉的效果而引起一连串的感受,并且产生情感上的变化。设计创作的意图就是控制人在建筑群中的运动,使人一进入大门之后所得到的视觉印象完全是由设计者来安排。随着游人脚步的移动,景观也如画面般一一展现,画面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有序、有高潮、有尾声;人在其间运动会感受到不可思议的“戏剧性”效果。25岳麓书院园林主轴

2223

杨布生,彭定国.中国书院与传统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杨慎初.岳麓书院建筑与文化[M].长沙:湖南科学出版社,2003. 24

李允鉌.华夏意匠.[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 25

李允鉌.华夏意匠.[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

- 34 -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上层层递进的序列空间正是在程序思想的统领下创造的,从赫曦台经大门、二门、讲堂到御书楼,随地形的逐渐升高,大门到御书楼之间中轴线两旁或排列斋舍,或连以廊庑,主体建筑在舒缓、流动的斋舍廊庑之间接连耸起,像乐曲一样,每经过一段平缓的旋律之后进入一个高潮,接着又是平缓、又是高潮,高高低低,

26跌宕起伏。

26

杨慎初.岳麓书院建筑与文化.[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 35 -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岳麓书院园林景观设计意匠

岳麓书院园林是一种混合性的园林形制,其在空间布局中体现出以功能为主导的设计意图,但又从属于中国传统园林体系,其在景观处理上也传承了我国传统园林景观的做法和思考。

5.1 岳麓书院园林人文环境意匠分析

古代文人认为,“山水自然之奇秀与文章之奇秀一而之矣”;因此,岳麓书院,历代师生特别重视书院内、外环境的建设。其书院园林人文环境的营造借鉴了古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手法,取山水之胜,巧于因借,力求为师生造就钟灵毓秀的环境,寓教于乐,修养生息。诗云,“二先生(张、朱熹)酷爱是泉也,盖非士于玩物适性而已”;它指出了岳麓书院园林环境的建设不在于满足凡儒俗士“玩物适情”的欲求,而意在陶冶其心性,培养其高尚的人格。 5.1.1 百泉轩人文景观意匠

山长罗典在书院的北侧开辟了百泉轩园林和“书院八景”等景点。其中,百泉轩为历代山长的居住之地,也是全书院景色最胜之处,溪水潺潺,终年不绝;故元代吴澄《百泉轩记》有云:“书院之有泉不一,如雪如汞,如练如鹤,自西而来,趋而北,折而东,还绕而南,渚为清池,四池澄澄无发滓,万古涓涓无须臾。 息屋其间,名百泉轩,又为书院绝佳之境。”百泉轩园林的建造借泉水之美,就地造园,以岳麓山清风峡口汇集的溪泉为源头,开凿渠道、汇集山泉;凿池堆山,以水池为中心,中架廊桥,周围布置亭台楼阁,并用云墙、曲廊围之,创造出一个山水相依、流水潺潺的优美环境。正如张栻诗云:“流泉自清泻,触石短长鸣;穷年竹根底,和我读书声。”百泉轩园林的布置围绕中心水面展开,其东部建有主体建筑百泉轩;南部置有麓山寺碑亭,亭内存放麓山寺碑,是麓山悠久文化的独白;其西部建有碑廊,廊壁内镶有宋、元、明、清历代所留的碑文,展现书院为书香墨地之所的观念。 5.1.2 “书院八景”意匠

岳麓书院内、外还设有“八景”,其分别是:书院前广场北侧黉门池中的“风

- 36 -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荷晚香”,其以观荷为主题,池内种满荷花,取意和风徐来、荷香四溢;位于书院前广场南侧饮马池中的“柳塘烟晓”,池岸边垂柳滔滔,取自古代送别友人、折柳惜别之意;书院前广场前的“桃坞烘霞”则是在书院前广场遍植百棵桃树,取意书院“桃李满天下”之美意;文庙北侧上山曲径的“桐荫别径”,在小径两侧植有高大的青桐,营造绿树苍天的幽深感;百泉轩园林的“花墩坐月”、“碧沼观鱼”,是古代文人钟爱月、鱼的体现;位于书院后门的“竹林冬翠”则是在书院后面通往上山道路沿线种植了成片的竹林,寄予了古人爱竹之情;从书院后山上流经书院的“曲涧鸣泉”,取意“曲水流觞”。总之,“书院八景”充满了诗情画意,体现了文人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超文学艺术。

花墩坐月 桃坞烘霞

碧沼观鱼 柳塘烟晓

图5-1 岳麓书院园林八景

(图片来源:网络)

- 37 -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2 岳麓书院园林植物配置意匠分析

宋代大画家郭熙说:“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美。”花木在园林中的作用不仅是对其环境的点缀和增色,更是园林空间清新、雅致气氛的营造者,其对园林意境的生成发挥着重要作用。植物配置营造的“意”是由植物本身的文化象征意义,造园者与欣赏者的审美情趣、人生哲学相互融合铸就的。植物就是植物景观的躯体,而景观所呈现的“意”便是植物景观的灵魂。景观只有具备了灵魂,才具有生气与活力。27岳麓书院园林作为古代儒者学习的公共场所,其植物的配置必然传承中国传统园林的文化思想以及儒家的哲理观,不仅注重植物的季相变化和观赏效果,还特别强调其文化意义。 5.2.1天人合一的四季相宜

我国传统的文化思想渗透到我国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与朴素的自然观在我国传统园林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引领着我国传统园林经历了走进自然,到模仿自然,再到“神”“形”兼备的过程。“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古人借自然之物(植物)仿自然之形,遵自然之理而造自然之神,从而达到物与我、彼与己、内与外、人与

28

自然的统一,创造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之美。岳麓书院内古

树参天,树种繁多,高低错落,姿态万千;总体上可以概括为“四季有花开,常年兴绿意”。

岳麓书院园林在植物景观的创造中贯穿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其遵循自然界四时季相变化的规律,在书院植物的配置方面,根据春、夏、秋、冬的季节气候选择植物,使书院四季都有花开,让师生们在这个封闭的空间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四季变化,在生活中见证自然规律,从而理解万物盛衰、循环之理,是书院重于行思想的体现。岳麓书院利用树木花草给园林增添了许多绚丽的色彩和美丽的形态,结合植物的四季特征,种植有春开的广玉兰、桃花,夏开的荷花,秋开的桂花和冬开的梅花、腊梅,不仅为书院增加不少趣味,而且使书院与自然界相互呼应,融为一体、实现了醉翁太守欧阳修的游园理想:“我欲四季携酒去,莫

2728

曹菊枝.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的文化意蕴探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1 金煜.园林植物景观设计.[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 38 -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叫一日不开花。”

“餐翠腹可饱,饮绿身须轻”形象地写出了绿对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积极作用。明末张岱的《陶庵梦忆》写道:“高槐深竹,越暗千层……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具碧鲜。”亦说明了绿对文人的功用在于能使其文字鲜活起来。岳麓书院造园者对林木之绿也予以特别的重视,庭内广植香樟、桂花、大叶女贞、松树等常绿树木,构成了书院景色的主色调,使整个书院常年绿意盎然、富有生机,为师生们的生活、学习营造了理想的环境。 5.2.2 适地务实的乡土树种

“务实”是岳麓书院的特色传统,这一传统形式可以追溯到南宋张栻主持岳麓书院时所倡导的践履务实的学风。“务实”不仅是一种价值取向,也是一种尊重客观事实、追求客观真理的思想方法。岳麓书院园林内的植物配置以朴素的树种为主,没有皇宫植物的雍容华贵,也没有私家园林的花哨俏丽。纵观岳麓书院园林植物配置的种类,较多地以桑树、槐树、香樟等湖湘乡土树种为主,体现着书院“务实”的传统。 5.2.3 诗情画意的景观植物

我国古代的文学、绘画对于园林植物的配置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绘画中“生境、画境、意境”对植物造景的影响颇深。明代文人兼画家茅元仪云:“园者,画之见诸行事也。”指明了植物在园林中不仅仅是为了绿化,而且还力求能入画,因而要具有画意。中国的山水画表现了文人对于自然的理解,“野桥寂寞,遥通竹坞人家;古寺萧条,掩映松林佛塔。”即是他们对于心中理想之地的憧憬,充满自然萧瑟的野趣与宁静。江南园林常以白墙为纸,竹、松、石为画,在狭小的空间中创造淡雅的国画效果。行走于岳麓书院

图5-2 岳麓书院园林植物配置框景

(图片来源:自摄)

园林之中,常常在不经意间发现这样一幅自然、天成的国画:在曲廊的两侧围墙上,造园者镂空处理出各种大小、形状不同的窗框作为画框,在其墙外则选择几种植物配以山石,高低错落、层次分明地搭配在一起。一般,选用大灌木、小乔

- 39 -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木之列的竹、梅作为主景,位于上层;选用五针松等较低矮的植物,位于中层;在地面则用石头和吉祥草之类的地被植物围之,以淡化人工修饰的痕迹,使整个画面与地面融为一体,仿佛它们是自然地从地面生长出来的一幅画。

明代陆绍珩曾说:“栽花种草全凭诗格取材。”说明植物配置要符合诗情,具有文化气息。中国传统园林中有很多景观因诗而得名,并按诗取材;如拙政园中的“兰雪堂”,就是取意李白的“春风洒雪兰”的诗句,并在其周围种植了大量的玉兰。岳麓书院“八景”中的“风荷晚香”、“柳塘烟晓”、“花墩观鱼”、“桃坞烘霞”、“竹林冬翠”、“桐荫别径”六处景点的名称无不都借鉴古代文人墨客的诗文而立名,而这些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美名又使景点的意境更深、更美。美景与文学相辅相成,既有因文成景,亦有因景成文。岳麓书院学子借景抒情,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篇来赞美这些如诗如画的景色,景色因为文学艺术提升,产生了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被更多的人所欣赏和赞美。 5.2.4 托物言志的君子之物

张栻在《潭州重建岳麓书院记》中指出:“侯(指重建岳麓书院的潭州太守刘珙)之为是举也,岂特使子群居佚谈,但为决科利禄计乎?亦岂使子习为言语文辞之工而已乎?盖欲成就人才,以传道而济斯民也”。这说明了岳麓书院的教育目的不是为了科举考试的功名利禄,也不是仅让学生获得某些知识技能,而是要“成就人才,传道济民”,从而奠定了岳麓书院“志于成人”的教育宗旨和教学目标,即:力图培养出一种道德完善、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才。同时,朱熹在“书院教条”中指出,“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辞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其也强调了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重要性胜过功名利禄。

园林植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仅是观赏的对象,还是古人表达情感、企求幸福的载体。古人将园林植物融入了社会伦理道德的文化内涵,并根据园林植物的生长习性,加上丰富的想象,赋予园林植物以人的品格,使园林植物不仅仅停留于表面,而是具有更深的内涵。岳麓书院园林在植物配置时贯穿着“志于成人”的教育目标,注重园林植物品种对于学子道德精神的塑造。

(1)“岁寒三友”

儒家文化的人文精神就是追求圣贤、君子精神而松、竹、梅被古人称为“岁寒三友”,它们不畏严寒的习性为人所赞美,是君子人格之典范;岳麓书院园林

- 40 -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也格外注重对其的种植。

苏轼在《于潜僧绿筠轩》中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竹子挺拔,虚心有节,终年常绿,不畏严寒;这些都是古人崇尚的品质,是与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伦理道德相统一。中国古代文人对竹甚爱之,郑板桥有诗云:“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在书院中遍植竹并还在院后刻意植林,蔚成大观,取之“竹林冬翠”,渲染了书院清逸的气氛,是书院作为文化之地的特质的体现。

子曰,“岁寒知松柏之后凋也”,使后人常将松柏比喻为君子、大丈夫,予以其常青、正直的景仰之情。岳麓书院大成殿前对称种植的两排整齐的杉柏不仅渲染了庄严的气氛,也寄予对圣贤的情思。

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所赞美的梅花在岳麓书院中亦植有数棵,既作为冬季景观点缀之用的观赏性植物,也是托物言志的文化性植物,象征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激励学子们立志奋发图强。

(2)荷花

荷花被誉为圣洁的象征。周敦颐的《爱莲说》云:“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其赞美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并将其比喻成君子,认为君子应该具有这种至善至美的品格。岳麓书院北侧的黉门池植有满池荷花,取名“风荷晚香”:每当夏季,池中荷叶连连,荷花竞相开放;微风拂过,送来缕缕幽香。人在此景中完全忘却世俗,心灵被这圣洁的荷花所感染和净化。岳麓书院企望莘莘学子在艰辛的学习生活中,受到这些灵性植物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提高自身的品格和道德素养。

(3)桃花、桂花

岳麓书院植物植物也受到民俗文化的影响,种植了一些象征吉祥的树种,企求书院文运亨通,学运、仕途顺利。岳麓书院“八景”之一的“桃坞烘霞”,即指种植的百株桃花,春天桃花盛开,繁花似景,寓意书院繁荣兴旺。桂花也是

- 41 -

图5-3 书院八景之

“竹林冬翠” (图片来源:自摄)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种吉祥的植物,古有“蟾宫折桂”之说;据宋代叶梦德在《避暑录话》中的解释:“世以登科为折桂”,就是指古人称士人考取进士为“折桂”。因此,岳麓书院庭院内遍布桂花,即有士子应考得中之意。

5.3 岳麓书院园林装饰意匠分析

装饰是传统园林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装饰艺术体现着传统园林的文化格调。岳麓书院园林融儒、释、道及民间文化于一体,是一个多形态、多层次的综合体系,其在园林装饰艺术上也同样表现出这一多元性的文化特征。 5.3.1点题传神的楹联匾额

李允鉌在《华夏意匠》一书中将建筑形象拟人化,认为中国的各类建筑都有自己的“性格”:“中国各类建筑并不是完全依靠房屋本身的布局或者外形来达到性格的表现,而是主要靠各种装饰、装设和摆设而构成本身应有的‘格调’,或者说明其内容的精神。”酒店有酒旗,商店有幌子,庙宇有钟鼓,香炉、幢等,

29都是建筑性格的特殊标志。中国传统园林的类型多样,有气势宏大的皇家园林、

小巧玲珑的私家园林、香火鼎盛的寺庙园林等,造园家也通过不同的空间布局形式和装饰来塑造不同的园林特色。艺术家认为,我国传统园林是综合各类艺术符号的典范,园林中的山水、花木和亭台等具体景物使用的是雕塑、绘画和建筑等造型艺术的符号,而题额、对联则是使用语言文学的符号。岳麓书院是集教育、学术、藏书、祭祀于一体的文人园林,其规整的空间序列形式传达了儒学礼制的精神,而大量的匾额、门联、石碑彰显出书院深厚的文化内涵,渲染了书院斯文之地的特殊格调,使书院笼罩了一层浓浓的书香气息。岳麓书院内的匾额楹联上的题刻文词典雅、寓意深刻;字体或为苍古遒劲的隶篆,或为笔走龙蛇的行草,深化了书院园林的艺术气氛。岳麓书院园林中的石碑、楹联、匾额的内容博大精深,融汇了古代文人的价值观念、哲学意识、伦理道德以及审美情趣等。这些石碑匾联不仅装点着书院园林的建筑,也宣扬书院的办学宗旨,倡导良好学风,同时还赞美了书院的胜景。按其功能作用,其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指示型、教育型和抒情型。

(1) 指示型

29

李允铢.华夏意匠.[M].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

- 42 -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比较直接地点明主题。如岳麓书院头门悬挂的“千年学府”、大门上的“岳麓书院”都道出了此地的名称与功能——学习的场所。二门后的“潇湘槐市”:“槐市”为文化市场,是汉代读书人聚集的地方;“潇湘”泛指湖南。“潇湘槐市”意为岳麓书院是湖南文化

名人、士子学者聚集的场所。讲堂上方高高挂起的清康熙帝御赐的“学达性天”和清乾隆皇帝御赐的“道南正脉”两块匾额,指明了岳麓书院的儒家学术流派。“学达性天”是一种理学思想,“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 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的,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本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其意在激励学子弘扬理学,提高自身的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学问境界。“道南正脉”匾是清乾隆皇帝为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功绩而赐的,其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说是理学向南传播后的正统。

(2) 教育型

以寓意深刻的道理教导学生。讲堂两侧八块石碑所刻的“忠”、“孝”、“廉”、“节”、“整”、“齐”、“严”、“ 肃”八个刚劲有力的大字,体现了书院教书育人的目的,向士子们说明本院的宗旨和校训。清代书院山长旷敏本所撰的对联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 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 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体现的是儒家的伦理道德,教育世人为人处世的道理。

(3)抒情型

其文学趣味较浓,主要借景抒发对书院的赞美之情。“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这句千古绝句正是对岳麓书院的功绩的高度肯定与赞扬,说明了书院在培养人才、推动湖湘文化方面的杰出贡献;“纳于大麓,藏之名山”说明岳麓书院被浩瀚青翠的树林所掩映,藏在地大物博的岳麓山之中,是对岳麓书院园林优美的读书养性环境的赞美。而最具

- 43 -

图5-4 “千年学府”匾额

(图片来源:自摄)

图5-5 岳麓书院园林内的碑廊

(图片来源:自摄)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书院园林书香特色的要属连通上下的曲廊内镶嵌的一块块的黑底白字的石碑了!书院历经千年,留下了大量的石碑,是先贤留给后世的宝贵财富。现存于世的大书法家李邕的《麓山寺碑》,其文辞华茂、字体秀劲,且雕刻工艺精湛,被广为传拓,视为稀世珍宝。如果把岳麓书院园林比喻为一本史书,那么,这些石碑就是这本史书的内页,上面记载着岳麓书院的故事。当人们穿过在这些曲廊时,用手触摸这些石碑,无不被这千年学府的文化所震撼。 5.3.2 对比调和的色彩装饰

古代中国人从原始社会起就注重利用色彩的象征性功能,并将其发展成为一种与五行哲学相对的“五色观”。在五色观中,青、赤、黄、黑、白是纯正之色(其余皆称为杂而不纯的间色),与五方、五行、五德、五神等联系起来,并赋予丰富的社会意识形态与物质内容,构成了复杂的观念色彩体系。五色说将宇宙万物归纳为五种元素即五行,各以一正色代表:土黄、金白、木青、火赤、水黑。而宇宙万物相生相克,按照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水胜火、火又胜金的顺序无限循环。30“五色观”在我国社会实践中广泛应用,形成了一套固定的象征应用模式。因此,中国的传统园林中的色彩应用都以红、黄、黑、绿、白五种高明度的单色作为基本色彩,其色相的使用极为有限。观察岳麓书院园林色彩的使用,其也遵循“五色观”;整个书院园林建筑群以红、黄、白、黑(深褐色)为主,并在园林空间中大量种植树木花草作为绿的代表来调和整个色彩体系。

同时,在中国封建社会,色彩逐渐演变成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所服务的工具,是一种等级尊卑的象征。自古至今,红色被认为与生命有关,它与生命之血、与太阳、与火密不可分,是呼唤生命之色。30而东汉确立的“土居中央”观点,使黄色成为色彩的中心,强调了黄色的地位。随着色彩象征论的发展,红色、黄色被誉为皇家御用色彩,平常百姓在建造房屋时是不能使用。

岳麓书院园林受到官方和儒家文化的双重影响,其园林色彩表现出鲜明而又适度的对比关系。受官学文化的影响,其左侧的文庙采用红、黄两皇家色彩,以体现孔子的尊贵地位。而教学区与休闲区的主体建筑采用黑、白、灰为主色,不施色彩,黑白对比清新、明快,使人赏心悦目。体现了文人清心寡欲、淡泊人生,不求富贵而求高洁、不求华丽而求平淡的审美情趣。园林书院园林金碧辉煌的皇家色彩和清新淡雅的文人格调体现出官式化和文人化的两种文化类型的对比和

30

邬烈炎.象征-类化-装饰-中国色彩艺术的特质描述.

- 44 -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共存。其整体格调虽然风格迥异却不突兀,一方面通过地势分隔使各个区块相对独立、自成体系,从而减少色相的正面冲突;另一方面,通过绿化环境的遮掩和联系将两者融为一体。

- 45 -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结语

6.1 全文总结

明代书画家陈继儒曾用“主人无俗态,做圃见文心”来赞美友人的《青莲山房》园记,说明了园林之神韵与园林主人的修养有关。书院园林为文人的学习、交流场所,在其中活动的文人即为书院的主人,其园林中必融合了读书人的文心和修养。岳麓书院园林天成之趣的选址、礼乐相承的空间布局、寓教于乐的景观环境、点睛传神的装饰和旷达深远的意境,蕴含着深邃的书院园林文化,具有极高的园林艺术价值。

6.1.1 岳麓书院园林选址、空间形态和景观环境的总结

(1)选址特点

岳麓书院园林作为儒者学习的场所,是儒、释、道三者合流的结果,其在选址不仅受到释、道两家名山胜水思想和儒家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的思想影响,而且还受堪舆“藏风聚气”之说的影响。其选址表现出“四项基本特征”——即“名山(岳麓山)大川(湘江)”、“环境优美”、“近市远嚣”、“负阴抱阳”。

(2)空间形态特点

“礼乐合一”是我国儒家思想体系中核心,岳麓书院作为理学文化的传播中心,其书院空间设计诠释着这一经典思想。其整个书院空间布局呈现出“居中为尊”的设计理念,采取中轴对称的纵身多进院落形式来传达“礼”的精神。同时,各个功能分区、院落空间相互穿插与连接,使整个空间营造出一个和谐的组合关系,体现“乐”的文化。岳麓书院园林营造出序中有和,和中有序的空间环境,用“礼乐”的思想可以总结为:礼的秩序,乐的和谐。

(3)景观特点

儒家把自然之理与人伦之理联系起来,认为“山水自然之奇秀与文章之奇秀一而之矣”,因此岳麓书院历代儒者文人十分重视书院景观环境的修建与营造。借自然山水之秀美,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借花草树木之朴实,寓教于乐,以熏陶学生的人格素养;借楹联匾额之文传,以教育学子为人处事之理。

整个书院园林与麓山融为一体,借麓山之美造书院之体,麓山因书院之盛而

- 46 -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名,正是“山水虽奇,得人文而显”的写照。 6.1.2岳麓书院园林造园文化的总结

岳麓书院园林作为以教育功能为主导的园林形制,其建造受到官文化、士文化和民间世俗文化的双重影响,呈现出多元文化的特点。

儒学是文化传承的正统思想,其核心价值“礼乐”思想对书院的主体形态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其提倡的“居中为尊”、“上尊下卑”的等级思想和“和乐”的和谐观在书院空间布局、园林景观设计中具有体现。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观的基本,中国古人强调天地万物的统一和谐,其对书院的选址、依山就势的造园手法提供了有力支持。

追求圣贤、君子是儒家文化的人文理想,“君子比德”在岳麓书院园林的景观建造、植物配置起到了取舍评判标准的作用。

“笃于务实”的传统文化,是湖湘文化的精髓,也是书院园林建造过程始终贯穿的人文精神,书院园林讲求实用,从实际出发,没有富贵雍容的装饰、也没有华而不实建筑配景,整个书院园林呈现出素雅、简洁、明快的格调。

6.2 未来研究展望

岳麓书院作为千年学府,历经千余载兴衰、变迁和发展,鉴证了中国书院的沧桑巨变;作为文化教育的基地,传承了湖湘文化的精髓;作为书院园林,其严整规制的礼制空间和“鸢飞鱼跃”的景观环境,蕴含了士者深邃的造园思想。岳麓书院园林所承载的历史文化特色,为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而且为当今设计师寻求地方特色提供了宝贵的源泉。

本文由于时间匆促和知识的有限性,后续应注重研究视角的深化和拓展。本文以园林的视角对岳麓书院园林个例的造园意匠进行了研究,受研究视角的局限,没有将其与其他书院园林造园意匠进行差异比较或者同性总结,许多观点结论具有片面性甚至有谬误,这需要后续研究来解决。

黑格尔说:“我们之所以是我们,是因为我们有昨天;我们之所以有今天,是因为我们有历史”。岳麓书院园林造园意匠的研究是对过去历史的总结,也为当今园林设计带来启迪。

- 47 -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马友斌,邓洪波.2008年书院研究综述[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01),95-105.

马克•特雷布.现代景观——一次批判性的回顾[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邓洪波.中国书院史[M].上海:东方出版社,2004.

彭丽莉.巴蜀书院建筑特色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06.

梁南南.徽州古书院园林艺术探析[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8. 李正.造园意匠[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杨布生,彭定国.中国书院与传统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冒亚龙.湖南南岳书院建筑空间形态与文化表达研究——以岳麓山书院为例[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3.

吕凯.关中书院建筑文化与空间形态分析[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9. 杨慎初,朱汉明,邓洪波.岳麓书院史略[M].长沙:岳麓书社,1986. 朱汉民.岳麓书院的历史与传统[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96. 杨慎初.岳麓书院建筑与文化[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江堤,彭爱学.岳麓书院[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5. 刘天华.画境文心中国古典园林之美[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 万艳华.我国古代园林的风水情结[J].古建园林技术, 2000(03),41-44. http://zh.wikipedia.org.

彭长歆.岭南书院建筑的择址分析[[J]. 古建园林技术,2002(03). 李允鉌.华夏意匠[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卢原信义.外部空间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安怀起.中国园林艺术[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

曹菊枝.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的文化意蕴探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1.

金煜.园林植物景观设计[M].辽宁:辽宁科学出版社,2008. 阮仪三.江南古典私家园林[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

王振复.中华意匠——中国建筑基本门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王其钧,丁山.图解中国园林[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吕明伟.中国园林[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8.

邬烈炎.象征-类化-装饰-中国色彩艺术的特质描述[J]. 东南文化, 2001,(12). 李晨,李绍天. 潋江书院的建筑与空间特色[J].华中建筑,2008(4),32—36.

梁南南,鞠建新.从竹山书院略觑我国书院园林的环境特色及文化内在[J].中国园林,2009(3),59-63.

何礼平,郑建民.我国古代书院园林的文化意义[J].中国园林,2004,1-4. 冒亚龙.岳麓书院园林景观[J].华中建筑,2008(3),144-147.

韩小晶.中国古典园林意境与现代景观审美[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7.

孙玉平.明清时期河东书院园林模式思想探仪[J].运城学院学报,2006(6),20-24.

- 48 -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5] 杨建强.古代江南城镇人居营造的意与匠[J].城市规划,2003,53-57.

[36] 刘银华,王荣,芦晶晶. 古代书院植物景观空间营建初探_以嵩阳书院为例[J].现代园

林,2010(11).

[37] 邓雄.汉口紫阳书院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04.

[38] 莫宇红.湖湘文化中现代设计元素的发掘与对接[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8.

[39] 刘芳.建筑色彩与社会意识形态[J].同济大学学报,2000(7),13-14.

[40] 田奎永.论园林艺术的空间意匠及作用范围[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127-128.

[41] 窦勤军.浅谈中国古代色彩艺术的形成与发展[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3(3),

162-164.

[42] 杨贵学.嵩阳书院景观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9.

[43] 冯雪婷.体验寄畅园—江南园林之建筑现象学方法初探[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硕士论

文,2010.

[44] 张希广.意匠之美[J]. 装饰, 1990,(01).

[45] 吴欣.园林为文化的记忆“岳麓”书院八景[J].风景园林,2010(4),73-80. [46] 秋子.岳麓书院:书中自有景如画[J].旅游时代,2006(4).

[47] 吕文博.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的意境空间初探[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

2007.

[48] 高履泰.中国建筑色彩史纲[J]. 古建园林技术,1990(1).

[49] 陈尔鹤,赵慎. 中国文士园意境意匠的商榷[J].中国园林,2002(3),73-75.

- 49 -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致 谢

时光飞逝,一转眼两年的研究生生活就结束了,我们即将踏上新的航程,

回想在华科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心中感慨万千。我的进步和成长与许多人的关心与帮助是分不开的,在此,我真诚的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我由衷地感激我的恩师万艳华老师,研究生求学期间给予我悉心的指导和真诚的鼓励,特别是本论文的写作,恩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本论文的选题、修改和写作过程中,给予了我极大的鼓励和帮助,亲临指导,并仔细审阅,提出宝贵的意见,才使本论文的写作得以顺利完成。万老师就像我生命中一盏明灯为我指引了前进的道路。学习上,万老师为我做出了榜样,他每天努力工作,从来是工作室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一个,他的努力让我明白成功的背后是不断的付出;工作室所有大小项目,万老师都要仔细过目,细心的为我们修改每一段文字,每一张图纸,正是在万老师不断的修改中我的文字语言优美了,我逻辑思维变清晰了,我的项目经验更丰富了。在生活上,万老师对我们每个学生都细心照顾,充分考虑学生的心情,循循善诱地告诉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正是万老师耐心地教导和不断的鼓励,使我从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孩变成一个成熟的独立人,让我从一个爱哭受不起任何风吹雨打的人变成一个坚强、自信的有志青年。可以说,我的学业和成长无不倾注着恩师辛勤的汗水和心血,为此,我要向恩师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

感谢学院的各位老师对我的指导和帮助,尤其感谢万敏老师、赵纪军老师、潘宜老师和熊和平老师对本文提出的宝贵意见,使得本论文能够在正确的方向上进一步深化。

感谢万艳霜老师以及岳麓书院的各位老师在实地调研过程中所给予我帮助和支持,他们不仅提供了宝贵的文献和图片资料,对相关情况作详细的介绍,还亲身陪同实地考察,使我顺利完成了相关资料的收集。

感谢陪我共度两年美好时光的众多学友,“万众一心”工作室的同仁赵文恒、滕苗、顾文悦以及我的师兄师姐曹哲铭、曹西强、罗丹、王阿娜、卢彧、杜锦,我亲爱的室友王晋、徐哲、范风华,还有付晶晶、胡荣煌、张雯、余力、陈福妹等同学,在我的学习生活中给过我无数的帮助和鼓励,带给我一辈子值得珍藏的记忆。

- 50 -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此我还要特别感谢始终给予我无私关爱的父母,永远支持我、鼓励我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最后,衷心感谢在百忙中评阅论文和参加答辩的诸位专家和老师的辛勤工作。

- 51 -

岳麓书院园林造园意匠研究

作者:

学位授予单位:

吴帆

华中科技大学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Thesis_D191019.aspx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