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短期融资券的现状及发展
摘 要:我国企业信用观念淡薄、相关法律体系的不健全,融资性商业票据市场发展非常缓慢,长期以来始终以贷款为主导,这种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例失衡及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使我国金融市场面临发展的瓶颈。短期融资券正是作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而出现的,它的出现填补了我国短期信用产品市场的空白,为金融市场上各个参与主体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重要的是它改变了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例失调,为金融市场的协调发展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短期融资券 信用评级 风险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融资方式一直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渠道狭窄。2005年5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短期融资券管理方法》。该方法的推出宣告了新的债券市场创新品种——短期融资券的问世。短期融资券的适时推出对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改变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失调、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防止广义货币供应量过快增长、促进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协调发展、维护金融整体稳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短期融资券作为一种无担保的信用产品的出现,是我国金融改革的一个突破口。
一、 企业短期融资券的定义及其出现的意义
短期融资券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金融企业,依照《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以融资为目的、直接向银行间货币市场投资者发行、并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其性质类似于债权,只是在期限上比我们通常说的债券要短,一般在在365天以内。由于发行方式简便灵活,成本优势明显,短期融资券一经推出便得到了市场的追捧。它的推出是我国企业直接融资方式的重大突破和金融市场建
1
设的重要举措,其影响远远超过了货币市场建设的范畴。
作为国内首个无担保、采用信用评级并进行市场化发行的信用型产品,短期融资券超越了发展处于瓶颈期的普通企业债,成为了高效率、低成本、市场化的新兴直接融资渠道,为金融市场注入了新的创新品种,从而促进了货币市场的发展。这对于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中国来说,在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扶持大型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促进金融机构转化经营体制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 减少商业银行利差收入,促进其中间业务发展。企业融资券对商业银行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具有很强的替代作用,其成本优势非常显著。客户出于降低成本、增强融资主动性和灵活性等方面的考虑会主动将其流动资金贷款转化为短期融资券,以使其能以更低的成本融得相等的资金。同时银行的传统主营业务收入——存贷款利差收入将下降,并逐步转变为以中间业务收入——承销手续费为主。这对于改善银行收入结构具有积极作用,它还将推动银行投资理财产品的出现,最终有利于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二)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短期融资券的出现为企业创造了新的直接融资窗口,降低了企业对间接融资的依赖程度。同时企业可用便捷、低成本的方式进行融资,实现渠道的多样化,回避单一融资的风险。由于票据市场利率与银行贷款利率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且贷款利率往往较高于票据市场利率,通过短期融资券融资可以大大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三) 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我国虽然是一个高储蓄的国家,但由于储蓄转化为投资的通道不畅,尤其是直接融资渠道,致使我国经济一直未能实现最优增长。近年来,我国出现了银行惜贷和慎贷的现象,在银行系统中出现了大量的存差,并且大量的银行贷款被低效率的国有企业所有,造成了我国储蓄不能有效转化为投资的现
2
象。短期融资券作为一种重要的直接融资手段,直接将资金持有者和资金需求者联系起来,能够有效打通储蓄与投资之间的通道,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从而实现宏观经济的高效运转,充分发挥出我国高储蓄率的优势。
(四) 降低金融风险,提高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一直以间接融资为主,大量资金都集中在银行部门,即使不考虑银行不良贷款的累积,单从分散风险的角度来看,这导致了我国的金融风险过度集中在银行部门,不利于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发展短期融资券等直接融资方式,由于其投资者众多,风险责任分散,加上其可在二级市场流通, 减少了风险积聚并向系统风险转化的可能性,从而有利于金融稳定。
二、 企业短期融资券在我国发展的现状
2005年我国短期融资券已发行总额1242亿元人民币,发行企业为61家,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趋势。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06年12月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显示,2006年短期融资券市场稳步发展,全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共发行短期融资券242只,累计发行面额2919.5亿元。从2006年短期融资券发行体的结构看,发行人集中于优质企业,并且以国有企业为主。
发行短期融资券的企业涉及19个行业,其中以综合类、交通运输业、电力、采矿、钢铁、机械制造业为主,分别占整个发行企业总数的16%、10%、10%、8%、8%;2006年我国企业短期融资券发行额占比情况如下图:
3
图1 2006年我国企业短期融资券发行额占比情况302520151050123456电信石化电力综合钢铁交通运输
2006年短期融资券市场的发行利率走势较为平稳,1年期发行利率基本上固定在3.2%左右,而270天和180天的发行利率则一直保持在2.92%左右和2.76%左右,90天的发行利率则在2.13%左右。期限为365天的短期融资券,实际发行量占总发行量的78%,期限为270天的占总发行量的15%,期限为180天的占6%,期限为90天的1%。
2006年度发行人实际发行额在10亿元以下(包括10亿元)的有27家,占发行总家数的45%;发行额在10-20亿元(包括20亿元)的有21家,约占发行总家数的34%;发行额在20-30亿元(包括30亿元)的有6家,占比10%;发行额在30亿元以上的有7家。
三 、我国企业短期融资券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企业法人治理不完善,透明度不高。在我国能发行短期融资券的公司主要是国有及国有控股的大型企业和部分民营企业。对于国有及国有控股的大型企业来说,它们尚未建立被市场所接受和认可的现代法人治理制度,股权不清晰,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分,透明度不高。如果发行主体不能自我约束,主动与市场沟通,那么,它们的短期融资券就容易存在瑕疵,不易被市场所接受。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缺乏大量合格的发行主体是制
4
约当前短期融资券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
(二) 财务管理模式不健全。美国的大型企业集团或跨国公司大都建有为集团成员提供财务服务的专门的财务公司或金融服务公司,这些公司有专门的金融人才经营,专业程度和服务能力高,通过他们发行和管理,容易被市场认可和接受,从而获得较优的发行条件,实现集团的财务成本最小化。反观我国的大型企业集团,尽管多数也建立了专门的财务公司,但大都只是做一些简单的财务集中处理而已,专业化程度根本不够,不能为整个集团提供高层次的财务服务。
(三) 我国的机构投资者不够成熟。从短期融资券的发展需要来说,由于其买家主要是机构投资者,因而,壮大机构投资者队伍是发展短期融资券的前提条件之一。但在我国,仅有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企业年金等少数几种机构投资具有了制度框架,此外的更广泛的机构投资还缺乏制度框架,也缺乏长远规划。从目前来看,在短期内我国机构投资力量要壮大起来还很困难。
(四) 我国的信用评级结果不被广泛认可。发行人的动态评级结果是投资人判断是否投资其短期融资券的主要依据。尽管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就开始重视信用评级制度建设,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的信用评级制度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及我国的实际需要,其评级结果缺乏权威性。假如我国的信用评级制度在短期内不能有一个根本的发展,这将成为制约短期融资券发展的重要外在因素。
(五) 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各类的风险,譬如信用风险、金融风险、利率风险和投资风险等。信用风险是短期融资券市场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核心问题。部分企业为达到低成本融资目的,对所披露的财务数据,经营状况资料进行一定的修饰,增加了短期融资券的信用风险。若不及时解决,有可能通过市场被放大为系统风险,影响整个金融体系。同时如
5
果银行将短期融资券作为调节流动性的重要工具,则必然引致银行体系流动性风险的产生。券商主体信息披露有繁有简,尤其是非上市公司数据不完整,不规范,造成发行人之间财务状况不可比,加大了投资者进行风险判断和识别的难度。
四、企业短期融资券市场的发展前景及策略
目前,短期融资券发行主体大多为国有大型企业,这既有特定时期政策主导的原因,也是市场自主选择的结果。大型国企强大的实力和产业基础为短期融资券的顺利开局,稳妥推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由此导致的短期融资券市场呈现出简单统一的局面,必然削弱了短期市场的多样性、自由性、充分竞争性,也影响了短券市场诸多功能的发挥。随着我国短期融资券市场制度的进一步规范,发行主体的门槛势必降低,以使市场具备多样性的特点。
针对短期融资券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我们可以从培育合格参与者、完善信用体制和优化现有市场管理办法等角度找出相应的解决方式和策略,从而推动短期融资券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
(一) 加强各投资主体信用风险控制能力
目前国内对信用产品的投资风险进行防控还是一个新课题,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更丰富的企业短期融资券产品或者银行间其他信用产品的诞生,投资者应该逐渐加强自身的信用评级力量,丰富自身的定价手段。例如,银行间的机构投资者可以考虑内设专门信用评级队伍,建立自己的信用评估体系,从而加强个体信用风险判断能力和信用风险组合管理能力。
6
(二) 规范信用评级市场,加强信用评级作用
《短期融资券发行管理办法》中规定的发行主体的条件实际较为宽松,符合要求的企业很多,发行流程也相对简单,但其中有两个环节较为关键:即信用评级和中国人民银行下达备案通知书。由此可见信用评级在短期融资券发行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因此,信用风险是短期融资券发展的核心问题,信用级别成了投资者评判短期融资券风险最主要的指标。信用级别起作用的关键是信用评级机构给予的信用级别是否与其风险相对应,虽然这需要市场通过违约率来进行检验,但信用评级机构公正、客观、独立、专业的服务仍然是短期融资券市场健康运行的基础。可以说,目前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专业水平、服务品质以及公正独立的意识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要发展短期融资券市场,不允许试错出现,管理层就必须规范信用评级市场,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评级机构服务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三)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由于信息披露问题在短期融资券以备案制发行的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必须加强和规范。从企业外部信息需要者角度来看,它有助于保障投资者或是债权人的利益,从发行企业的角度看,它有助于公司的筹资和降低筹资成本,促进公司自身的健康发展。为了防止发行人在信息披露过程中出现不规范的现象,损害短期融资券发行和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防止投资者蒙受不应有的损失和风险,我们一定要做好制定信息披露制度,专人负责、发行信息披露和持续信息披露、信息公开披露之前的保密设定、增加重大事项的信息披露这四方面的工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短期融资券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是符合我国当前金融改革的形势要求的,
7
对金融市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得到了主管机构的大力扶持和推动,但同时也掩盖了当前市场环境下存在的缺陷和风险,造成市场成员盲目追求短期融资券的高收益性而忽视了其隐含的风险,例如发行市场化程度不够、信用评级制度落后、市场发展不均衡、市场参与者风险控制能力不足等等。
因此,发展短期融资券市场的正确思路应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重视市场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培育成熟和合格的市场投资者,逐步由发行主体和承销主体结构单一、半市场化的运作方式过渡到结构多元、完全市场化的运作轨道上来,加强各投资者风险识别能力和信用风险控制能力。规范信用评级市场,加强信用评级作用建立,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现有短期融资券发行管理办法等等,从而推动短期融资券市场继续快速、健康、有序的发展。
当前我国的金融改革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如何在紧迫的时间要求内,以最小的改革成本,来换取最大的改革成效是主管机构关心的问题之一。考虑到我国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仍不完善,市场参与者控制风险的能力尚未成熟,而短期融资券由于具有期限较短,风险相对可控,改革成本相对较小等特点,主管机构最终还是作出先短期后中期的决策,将短期融资券作为“超常”发展我国货币市场甚至整个金融市场的重要切入点。而当前的实践也证明了主管机构决策的正确性,只有通过短期融资券的发展和完善,培育合格、成熟的市场参与者和健全的市场机制,主管机构才能更有条件的推动金融体制改革朝着下一方向和目标快速、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继先:“短期融资券市场亟待完善”,《中国证券报》,2005年5月。
8
[2]郑慧霞;“对我国企业短期融资券业务发展的思考”,《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年12月。
[3]彭成:“短期融资券意在深远”,《银行家》,2005年7月。
[4]李彬:“企业短期融资券推出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货币政策》,2005年7月。 [5]马琳:“短期融资券发行的历史鉴戒和发展建议”,《金融实务》,2006年3月。 [6]郭觐:“发展融资券市场带来三大利好”,《国际金融报》,2005年5月。
[7]黄骅、胡永强:“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的初步研究”,《长江航运报》,2005年6月。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