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3-2014学年度东莞市高一数学期末复习资料

2020-01-10 来源:伴沃教育
题型1:集合

1.下列表示图形中的阴影部分的是( ) A.(AC)(BC) B.(AB)(AC) C.(AB)(BC) D.(AB)C

题型2:集合的运算

A B

C 例1.若集合A{1,1},B{x|mx1},且ABA,则m的值为( ) A.1 B.1 C.1或1 D.1或1或0

例2. 已知A{x2x5},B{xm1x2m1},BA,求m的取值范围。 变式:

2221.设A{xx4x0},B{xx2(a1)xa10},其中xR,如果ABB,求

实数a的取值范围。 2.函数

题型1.函数的概念和解析式

例1.判断下列各组中的两个函数是同一函数的为( )

(x3)(x5),y2x5;

x3⑵y1x1x1,y2(x1)(x1);

⑴y1⑶f(x)x,g(x)⑷f(x)3x2;

x4x3,F(x)x3x1;

⑸f1(x)(2x5)2,f2(x)2x5。

A.⑴、⑵ B.⑵、⑶ C.⑷ D.⑶、⑸

x2(x1)例2.已知f(x)x2(1x2),若f(x)3,则x的值是( )

2x(x2)A.1 B.1或

33 C.1,或3 D.3 222例3.已知f(1x)1x2,则f(x)的解析式为( )

1x1xA.

x2x2xx B. C. D. 1x21x21x21x2变式:

1x211.已知g(x)12x,f[g(x)],那么(x0)f()等于( )

2x2A. 15 B.1 C.3 D.30

2.x1,x2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m1)xm10的两个实根,又yx1x2,求

222yf(m)的解析式及此函数的定义域。

3x24(x0)3.若函数f(x)(x0),则f(f(0))= .

0(x0)题型2 定义域和值域

例1.已知函数y定义域是[的定义域是( ) 2,3],则yf(x1)f(2x1)A.[0,] B. [1,4] C. [5,5] D. [3,7]

例2 (1)函数y2x4x的值域是( )

A.[2,2] B.[1,2] C.[0,2] D.[2,2]

22xx(0x3)(2)函数f(x)2的值域是( )

x6x(2x0)252A.R B.9, C.8,1 D.9,1 例3若函数yx3x4的定义域为[0,m],值域为[( )

A.0,4 B.[,4] C.[, )3] D.[,

题型3 函数的基本性质 一.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

例1.已知函数f(x)x2ax2,x5,5.

2225,4],则m的取值范围是4323232① 当a1时,求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② 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使yf(x)在区间5,5上是单调函数。

变式:

1.若函数f(x)axb2在x0,上为增函数,则实数a,b的取值范围是 。

2.已知yx2(a2)x5在区间(4,)上是增函数,则a的范围是( ) A.a2 B.a2 C.a6 D.a6

二、函数的奇偶性

21f(x)a例题1:.已知函数 是奇函数,则常数a

4x1

例题2:.已知函数f(x)axbx3ab是偶函数,定义域为a1,2a,

2则f(0) ( )

1B. 2C. 1 D. -1 A.

3353例题3.已知f(x)xaxbx2,且f(5)17,则f(5)的值为( ) A.-13 B.13 C.-19 D.19

练习.

1、已知f(x)ax5bx3cx5(a,b,c是常数),且f(5)9,则f(5)的值为 .

2、已知f(x)为R上的奇函数,且x0时f(x)2x4x1,则f(1)____ __

例题5:若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对任意x1,x2R,有f(x1x2)f(x1)f(x2)1, 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f(x)是奇函数 B、f(x)是偶函数 C f(x)+1是奇函数 D、f(x)+1是偶函数 练习:已知函数yf(x)的定义域为R,且对任意a,bR,都有f(ab)f(a)f(b),

2求证:(1)函数yf(x)是奇函数.(2)函数是减函数

函数的单调性

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步骤:

第一步:设x1、x2∈给定区间,且x1第二步:计算f(x1)-f(x2)至最简; 第三步:判断差的符号; 第四步:下结论.

例题1. 函数yx2bxc(x(,1))是单调函数时,b的取值范围

A.b2 B.b2 C .b2 D. b2

2( ).

(1)若函数yx(2a1)x1在区间(-∞,2]上是减函数,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

3,+∞) B.(-∞,-3522]

C.[2,+∞) D.(-∞,52] (2) 在区间(,0)上为增函数的是( )

A.y2x B.y2x C.y|x| D.yx2

例题2: 已知f(x)是定义在(1,1)上的减函数,且f(2a)f(a3)0. 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练习:已知函数fx为R上的减函数,则满足f1xf1的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 )

A.1,1 B.0,1 C.1,00,1 D.,11, 例题3.已知定义域为,00,的偶函数f(x)在(0,)上为增函数,且f(1)0,则不等式xf(x)0的解集为 .

练习:(1)已知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f(x)在,0上是减函数,若f(12)0,则不等

f(log4x)0的解集是 (2)设f(x)是奇函数,且在(0,)内是增函数,又f(3)0,则xf(x)0的解集是(A、x|3x0或x3 B、x|x3或0x3 C、x|x3或x3 D、x|3x0或0x3

px2练习:已知函数f(x)25q3x是奇函数,且f(2)3.

(1)求函数f(x)的解析式;

(2)判断函数f(x)在(0,1)上的单调性,并加以证明. 应用题

1.某市出租车的计价标准是:3 km以内(含3 km)10元;超过3 km但不超过18 km的部分1元/km;超出18 km的部分2元/km.

(1)如果某人乘车行驶了20 km,他要付多少车费?某人乘车行驶了x km,他要付多少车费? (2)如果某人付了22元的车费,他乘车行驶了多远?

2.某租赁公司拥有汽车100辆.当每辆车的月租金为3 000元时,可全部租出.当每辆车的月租金每增加50元时,未租出的车将会增加一辆.租出的车每辆每月需要维护费150元,未租出的车每辆每月需要维护费50元.

(1)当每辆车的月租金定为3 600元时,能租出多少辆车?

(2)当每辆车的月租金定为多少元时,租赁公司的月收益最大?最大月收益是多少?

3.某化工厂引进一条先进生产线生产某种化工产品,其生产的总成本y(万元)与年产量x(吨)x2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可以近似地表示为y=-48x+8 000,已知此生产线年产量最大为210

5吨.

(1)若每吨产品平均出厂价为40万元,那么当年产量为多少吨时,可以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多少?

立体几何中直观图的画法(斜二侧画法规则): 在画直观图时,要注意:

(1)使xoy135,xoy所确定的平面表示水平平面。 (2)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轴和z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保持长度和平行性不变,平行于y轴的线段平行性不变,但在直观图中其长度为原来的一半。

如(1)用斜二测画法画一个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为如下图的一个正方形,则原来图形的形状是( )

0(2)已知正ABC的边长为a,那么ABC的平面直观图ABC的面积为_____

立体几何证明思路

一、线线平行的证明方法

1、根据公理4,证明两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2、根据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若直线a平行于平面A ,过a的平面B与平面A相交于b ,则 a//b。

3、根据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若直线a与直线b都与平面A垂直,则a//b 。

4、根据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若平面A//平面B,平面C与平面A和平面B的交线分别为直线 a与直线 b,则a//b 。

二、线面平行的证明方法

1、根据线面平行的定义,证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

2、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若平面 A内存在一条直线b与平面外的直线a平行,则a//A 。 (用相似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

3、根据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若两平面平行,则一个平面内的任一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

三、面面平行的证明方法

1、根据定义,若两平面没有公共点,则两平面平行。

2、根据两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有两相交直线与另一平面平行,则两平面平行。 或根据两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推论,一平面内有两相交直线与另一平面内两相交直线平行,则两平面平行。

3、垂直同一直线的两平面平行。 4、平行同一平面的两平面平行。

四、两直线垂直的证明方法

1、根据定义,证明两直线所成的角为90°

2、一直线垂直于两平行直线中的一条,也垂直于另一条. 3、一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它垂直于平面内的所有直线.

4、根据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若平面内的直线垂直于平面的一条斜线(或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则它垂直于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或平面的斜线).

五、线面垂直的证明方法

1、根据定义,证明一直线与平面内的任一(所有)直线垂直,则直线垂直于平面. 2、根据判定定理,一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两相交直线,则直线垂直于平面. 3、一直线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中的一个,也垂直于另一个.

4、两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5、根据两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两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六、面面垂直的证明方法

1、根据面面垂直的定义,两平面相交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则两平面垂直。 2、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一平面经过另一平面的一条垂线,则两平面垂直。 3、一平面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中的一个,也垂直于另一个。

七、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

1、根据定义,平移其中一条和另一条相交,然后在三角形中求角。

2、利用中位线,将两异面直线平移至一特殊点(中位线的交点)然后在三角形中求角。

直线与方程

题型一:直线的倾斜与斜率问题

例1 已知坐标平面内三点A(1,1),B(1,1),C(2,31).

(1)求直线AB、BC、AC的斜率和倾斜角.

(2)若D为ABC的边AB上一动点,求直线CD斜率为k的变化范围. 由题目可获取以下主要信息:(1)A、B、C三点的坐标已知.(2)直线CD经过线段AB上的某个动点.(3)求斜率及变化范围.

解答本题可借助图形,第(1)问利用斜率公式求斜率,由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求倾斜角. 第(2)问可借助图形直观观察得直线CD斜率k的取值范围. 解:(1)由斜率公式得 kAB110,kBC1(1)3113.

21kAC311300.在区间0,180范围内.

2(1)3 tan000,AB的倾斜角为00. tan6003,BC的倾斜角为600.

y 3 C A D B tan3003,AC的倾斜角为300. 3-1 O 1 2 x

如图,当斜率k变化时,直线CD绕C点旋转,当直线CD由CA逆时针转到CB时,直线CD与AB恒有交点,即D在线段AB上,此时k由kCA增大到kCB,所以k的取值范围为

3,3. 3数形结合运动变化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常用思想方法和观点.当直线绕定点由与x轴平行(或重合)位置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与y轴平行(或垂直)时,斜率由零逐渐增大到(即斜率不存在);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到与y轴平行(或垂直)时,斜率由零逐渐减少到(即斜率不存在).这种方法即可定性分析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也可以定量求解斜率和倾斜角的取值范围.

题型二:直线的平行与垂直问题

例2 已知直线l的方程为3x4y120,求直线l的方程, l满足 (1)过点(1,3),且与l平行;(2)过(1,3),且与l垂直.

解答本题可先求出l的斜率,然后又平行(垂直)的条件得所求直线的斜率,再由点斜式写方程;也可由两直线平行(垂直)的方程特征,设出方程,再由待定系数法求解.

33x3,l的斜率为. 443(1)由l与l平行,l的斜率为.又l过(1,3),由点斜式知方程为

43y3(x1),即3x4y90.

444(2)由l与l垂直,l的斜率为,又过(1,3),由点斜式可得方程为y3(x1),

33解:由题设l的方程可化为y即4x3y130.

【规律总结】与直线AxByC0平行的直线方程可设为AxByC10,再由其他条件列方程求出C1;与直线AxByC0垂直的直线方程可设为BxAyC20,再由其他条件求出C2.

题型三:直线的交点、距离问题

例3 已知直线l经过点A(2,4),且被平行直线l1:xy10与l2:xy10所截得的线段的中点M在直线xy30上,求直线l的方程.

【审题】已知直线l过点A(2,4),要求直线l的方程,只需求另外一点或直线l的斜率即可. 解:点M在直线xy30上,设点M的坐标为(t,3t).又点M到l1,l2的距离相等,即

t(3t)12t(3t)12,解得t333.M(,).

22233x22,即5xy60. 又l经过点A(2,4),由两点式得

334222y【规律总结】解此类题目常用的方法是待定系数法,然后由题意列出方程求参数;也可综合

应用直线的有关知识,充分发挥几何图形的直观性,判断直线的特征,然后由已知条件写出

直线的方程.

题型四:直线方程的应用

例4 已知直线l:5ax5ya30.

(1)求证:不论a为何值,直线l总经过第一象限; (2)为使直线不经过第二象限,求a的取值范围. 【审题要津】解答本题可先将一般式方程化为点斜式方程,然后指明直线恒过第一象限内的某点可证得第一问;第二问可先画出草图,借助图形,然后用“数形结合”法求得. 解:将直线l的方程整理为y3113a(x),l的斜率为,且过定点A(,), 5555而点A(,)在第一象限,故不论a为何值, l 恒过第一象限.

135530(2)直线OA的斜率为k53.要使l不经过第二象限,需它在y轴上的截距不大于

105a3零,即令x0时,y0,a3.

5【规律总结】含有一个参数的直线方程,一般是过定点的,这里对一般式灵活变形后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变形后特点还不明显的情况,可研究直线过定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