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外国建筑史中教堂平面演变教案

2022-02-08 来源:伴沃教育
课程教案

课题:西方教堂建筑平面型制的发展与意义

重庆艺术工程职业学院 彭文峥

授课 内容 课型 西方教堂建筑平面型制的发展与意义 课时安排 40min 理论课 (√ )实践课( )习题课( )复习课( ) 1掌握教堂建筑设计的本质与精神内涵,掌握教堂十字型平面型制; 2熟悉教堂建筑平面历史沿革; 3了解宗教艺术与意义; 4启发学生对建筑设计的深入思考,辩证理解建筑符号与设计的关系。 重点:教堂设计特色、结构、材料技术的变化,以及十字架的意义与建筑表现形式。 难点:理解建筑设计背后的精神意义,以及信仰的建筑化表达。 教学 目的 要求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 方法:讲授、讨论、演示; 方法 手段:图像化分析、文化意义阐释 手段

—1—

题目:西方教堂建筑平面型制的发展与意义 中心: 解读信仰与设计的关系,符号标志与设计内涵的关系 结构: 1引入——基督信仰的背景 简单介绍圣经历史沿革,上帝与人类的关系,为下文铺垫。 2主要内容——圣殿形制的变化与信仰革新 结合历史、技术、材料的发展,图像分析演示变化过程。 (1) 圣帐棚(移动堂),公元前1450,摩西,出埃及,旷野,40年,金银宝石、绫罗缎匹,里外两层,圣所、至圣所、庭院(燔祭台、净洗盆);长10 m ,宽3.3 m ,高3.3 m。 (2) 第一圣殿,公元前1000年,所罗门,耶路撒冷,石料、木料,7年建成。 公元前586年,被巴比伦毁;公元前519年,公元70年被罗马人焚毁。 (3) 巴希利卡,公元313年宣布合法。市政厅,演化为教堂,容量大、结构简单,西欧天主教堂的原型。长方形、两行柱子、分为三节、中厅高于侧廊,奥殿、石质平台、祭台、讲台。 (4) 信仰的第一次分裂——天主教(拉丁十字)、东正教(希腊十字) 拜占庭建筑:公元392年,基督教被罗马帝国宣布为国教。出现了方形平台上覆盖圆形穹顶的结构体系——帆拱。欧洲纪念性建筑的先导。希腊十字+穹顶四臂+联系多变。 拉丁十字:十二至十五世纪,尖拱、飞扶壁出现,将荷载引到石柱及拱壁上,可以墙薄窗大——肋形穹顶+彩色玻璃窗,巴黎圣母院。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纪念碑:圣彼得大教堂——15、16世纪,始建为希腊十字,后扩建为拉丁十字,持续建造了125年。 (5) 信仰的第二次分裂——天主教(拉丁十字)、新教(长方形) 天主教——天主教+新教,简朴:长方形礼堂、注重布道,圣餐桌取代了祭台 15-17世纪,信仰的全球复兴,中小型巴洛克式天主教堂:雕像、祭台、图案。 直到近代。 (6) 信仰的变革——新材料,新技术、新形式,简化。 (7) 真正的圣殿——基督徒本身 3 衍生意义——十字架的意义及表现形式 教 学 内 容 提 纲

—2—

从平面、立面、符号等图像分析演示变化过程。 (1) 十字架的意义 旧约时代:屈辱、苦难、罪犯 耶稣时代:荣耀、牺牲、复活、救赎、和好 教会时代:同上、灵魂 (2) 建筑表现形式(低级与高级) ① 标志作用:屋顶、墙面、单独等等 ② 平面:希腊十字、拉丁十字、简化长方形、流线表达 ③ 立面:墙面形式 ④ 空间:光与暗的对立(光之教堂) ⑤ 结构:放大的十字架 4对比分析——基督教、佛教教义不同带来的建筑形制不同 (1) 选址 佛教:隐世避俗、山野; 基督信仰:入世、城市社区中 (2) 信仰区别 佛教:因果报应、轮回、靠自己悟道; 基督信仰:罪与爱,灵魂的代赎、靠上帝的启示。 罪感文化VS耻感文化 5 回归中心 基督信仰的物质表征,教堂,象征神与人的联合。 设计注重通过时代的建筑结构、材料、构造,结合精神意义上的光线、象征的十字架,与建筑空间共同营造表达了神的伟大和力量,教堂建筑的设计反映出建筑师对宗教的理解和一个时代的社会文化特质。从建筑外观到内部空间,每一个细节变化都暗示着不同的心理感受。 设计时,各种相关特征相结合,才能最终让使用者产生灵魂层面的共鸣。 课外 学习 要求 调研并分析、绘制一座教堂的平面、立面、结构、装饰特色及其历史沿革、文化意义,用手绘的图示与文字的方式做成A3简报。 要求:字迹工整、图示清晰、有个人见解 图表式梳理知识要点。 课后 小节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