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例体现探究性学习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旨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化学生学习的兴奋性,使学生在快乐,轻松,自主自由的氛围中掌握途中跑的基本技术动作,形成跑的正确姿势。 二.教学主要内容及目标: 1.教学内容的分析:
途中跑是短跑技术教学中的重点,是短跑中距离较长的一部分,是学生取得较好成绩和锻炼效果的主要手段。通过前端时间的学习,同学们已有一定的认识合基础,而本次课正是在这一基础上进行的一次较高难度的学习课,以“动作”的协调和自然,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为学习目的而开展的探究性课。 2、学生情况分析:
这堂课面对的是八年级学生,全班共有40几个学生,同学们的身高,协调性合模仿能力都不尽相同,同时,初中生的学习意识比较强,兴趣较高,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另外,这些学生都有已经学习了一定的短跑技术,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合基础,所以同学们对模仿动作,协调动作等都应该不存在太大问题。 3、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二点分析,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是:
(1) 认知目标:学习与提高短跑中的途中跑技术,体会扒地,蹬地,摆臂及
跑成直线等技术动作。
(2) 技能目标:通过同学们的模仿练习,自主练习,反复练习的过程,全面
提高同学们的模仿能力,协调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合练习达到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体质,提高
短跑跑的能力,为终生体育大侠一定的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
提高腿部的蹬摆以及在途中跑时有正确的摆臂姿势合跑成直线 四、教学流程:
1、导入热身:上课开始,以一句“同学们好”作为我们今天这节课的开场,阐述课的内容、目标,使学生在心里上做好学前的准备。热身部分,通过发放纸棒,与老师击掌,消除心里紧张,同时用有节奏的哨音引领同学们慢跑,跑成同心圆队形,进行游戏“喊数抱团”,在教师的带领下做行进间徒手操,促使大家逐步热身。
2、巩固提高阶段: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带领同学们做后蹬跑,让同学们了解后蹬跑的扒地、蹬地对途中跑的作用,进一步用游戏“跨越纸棒”比一比看那一对学生做得最好,突破本节课的重点。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途中跑的激活素要领,采用设疑---析疑---解疑的方法,提高学生对动作的理解能力合应用能力。
3、合作创造,体验乐趣:接着进行“换瓶竞速接力”比赛,进一步巩固途中跑技术,在合作学练过程中,体验运动的快乐。
4、恢复调整:结束部分用“幸福拍手歌”放松的形式,学生伴随音乐的节奏,尽情放松,通过用肢体语言交流,表现自我,在教师的启发下,师生间互相评价课堂收获与成功。
五、教学效果: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参与各个练习,课堂气氛活跃,师生感情融洽,完成率在85%左右,基本能够掌握途中跑的动作要领,预计课的练习密度为35%左右,平均心率达到120---130次/分。
六、场地器材:场地:田径场 器材:纸棒45根、录音机一台、沙瓶4个、接力棒4根、小红旗4面、健身圈4个。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