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个礼拜就看完了这本书。雷先生的事迹对我的影响很大。
雷先生在80年代后期开始为徒步中国做准备,98年开始行程,08年穿越罗布泊完成整个旅途,20年如一日,对理想的信仰丝毫未曾动摇,此精神,值得学习和敬佩。他说他准备了十年;他说他在启程的时候,其实有过犹豫;他还说,在头两年,承受的压力很大。这些都是可预计的感受,而在徒步过程中,遇到的几次与死神插身而过,让我觉得,这个事情很真实,因为,当你真的经历过后,不需要多么细致的描述,因为,当时的本能保护意识,你是只能后知后觉的。在这十年中,我最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有的人要否认、打击他人的理想?或许,我以前,要是听说别人有个非常宏伟的理想,我会觉得这人好高骛远,或许自己已过20,自己也找到了自己30岁以前的理想(当然不是特别宏伟,不过我觉得很有价值),自己知道,每个人有自己存在的价值,而实现的价值,除了自己本身的义务权利,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自己理想,要是一个人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那他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是快乐的,而那些只为生活的人,是否会在上班盼着下班,下班盼着放假?很遗憾,我现在虽不能找到一生的理想,还好我找到了30岁的,好奇怪的想法,因为我的理想不是一生的,而是10年的。在回到书里,在路上,他遇见很多人,80%都是支持、友好和尊敬的,而始终有20%的人总是用他们自己的私欲来揣测别人也和他的所想一样。有时候人是很懦弱的,表现在他对别人比他强大的能力会害怕,甚至会被别人伟大的理想所震慑住,因此,这部分人他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打击他们,让他们失去信心,不在提及理想。这是对着里面一些社会人的认识。
他到西藏的墨脱,虽然我知道墨脱的交通和发展都十分十分落后,只是难得有个亲身经历的人,说出自己的感受,每年墨脱的背夫死去了,没有人管,那里的一个过期的泡面和饼干卖几十块钱;在寻找独龙族纹面的女者时,那你人还过着原始的打猎生活以及拿着毛泽东语录,我都觉得不可思议,让我觉得自己的见识好少,真的很奇怪,我怀疑我每天知道的信息量是否是真的?总觉得看到这些,有点心酸。
我不知道雷殿生是否有宗教信仰,但他绝对是个虔诚的信徒。
我也从没有进过贫瘠的山区,不知道那里的孩子能接受到什么样的教育,他们在简陋的草屋内,没有笔和纸,当雷殿生分给他们一些笔,又将新买的笔记本撕开分给他们时,孩子们多么的开心,当你想一想那些过着不愁吃穿还不满足的孩子时,想一想在学校里整天无所事事的学生时,确实感觉山区里孩子的愿望卑微的让人心酸。
当雷殿生看到一个藏族男孩脸部受伤流脓后,由于附近没有医院,孩子的伤口只能等待自然痊愈时,他亲手给孩子包扎了伤口,还留下了后续所需药物。确实,付出就是一种收获,当你将关怀给予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时,你的灵魂得到了升华。
当然,雷殿生徒步中国十年的历程饱含辛酸,多次遇到了生命和生存危机。但我认为他是幸福的,我感觉他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雷殿生十年徒步中国,包含着人类崇高的精神、有着信仰、有着独特的人格、有着对人生意义的诠释。皖峰方丈对雷殿生说“走路也是一种修行”当一个人把生活与个人信仰紧密联系在一起时,你不得不说他就是一个圣徒,内心必然存在对心中殿堂的虔诚。
当我合上这本书时,脑海中闪动着这样一个画面,雷殿生背着旅行包,行走在路上。而在我脑海中还一直闪动的一句话“信仰和生命的别样风采”。我看到一种独特而完整的人格,这一路包含着个人的辛酸,可他在通往心中殿堂的朝圣路上总能以超我的方式看待人间的冷暖,将生命中的幸与不幸转变为心灵的财富,这绝对是充满了崇高和有意义的生活。
真的如倪萍所说“看看人家雷殿生的活法,我们就知道自己应该怎么活了”。是啊,任何一个将自己的理想付出行动的人都是幸福的。我也有自己的理想,那就是能多抽出时
间旅游,感受一下自然美景和文化,然后将感想写下来。我知道在旅游之前最好多了解一些你所要旅游地点的文化,这样你会更多的将自己和这里融合在一起,你就可以与这里进行一种沉默的交流。当然,任何一个在自己心中的殿堂行走的人都是幸福的。
人活一世,为自己做到的能有多少?不断的谴责自己的过去,不断的憧憬自己的未来,今天的我,在做什么?何谓理想?何谓执着?为什么,我今天不能动身?
从现在开始,忘却对别人的羡慕和嫉妒,开始自己的生活,每个人都有梦想,而且,梦想并不单单的存在于梦中。希望自己也能和雷先生一样,可以坚持自己的梦想并且努力的去实现它,相信自己在不远的将来一定可以实现。
加油!自己。加油!人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