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June,2011加强广西农业环境保护刍议
韦宇宁
(广西农业环境监测管理站,南宁 530022)
摘要:广西农业环境保护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农产品质量的安全得到有效地保障,但广西的农业环境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对此进行分析,提出利用清洁技术、加大监管力度等措施控制农业污染源等对策,进一步加强广西农业环境的保护。
关键词:农业环境;问题;保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F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74(2011)03-0090-04
近几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非常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污染问题,加大了对其监管力度。国家在强调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提出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及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加强荒漠化、石漠化治理,促进生态修复的要求。当前,广西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依然突出,点源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畜禽养殖的污染凸显。进一步加强农业环境保护,促进三农健康发展,建设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显得十分必要。
1 广西农业环境主要问题
1.1 农业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
据200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09年全区共发生各类环境突发事件11起,比2008年减少了28起。其中由水污染引起的事件9起,其他污染事件2起。按事件等级划分,11起均为一般污染事件,污染事件共造成农作物受害面积约10hm2,污染鱼塘面积0.25hm2,直接经济损失291.3万元。1.2 农药超标现象依然存在
禁用农药虽然得到有效控制,但非禁用农药超标现象依然存在。2004年起广西开展对14个市区主要蔬菜生产基地和蔬菜农贸批发市场、超市的农产品进行抽样检测,从采用色谱法进行定量监测的结果来看,广西抽检的农产品质量总体趋势良好,2006年至2009年采用色谱法进行定量监测的平均合格率达95%,每年平均提高1.68%。甲胺磷等5种禁用农药的检出及超标次数从最初的50~60次下降到20次以下,甚至某个季度的检出超标次数只有5次,但对于所监测的毒死蜱等8种非禁用农药的检出超标次数仍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1.3 化肥造成农业面源污染
化肥不合理使用,造成农业面源污染。2010年广西统计年鉴显示,化肥施用量(折纯量)从2000年的157.76万t上升至229.32万t,其中氮肥从2000年的56.86万t上升至2009年的68.38万t很大的比例。
1.4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
多年对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进行监测的结果表明,广西不同类型的农田土壤仍然存在重金属污染问题,主要污染物为镉、汞[2]。
收稿日期:2011-03-21
修回日期:2011-04-01
[1]
。2010年
环保部发布的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公报也显示,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的主要污染物流失(排放)中总氮量占
第3期
1.5 外来物种入侵
韦宇宁:加强广西农业环境保护刍议91
广西区内近年调查了外来入侵物种12种,包括苏门白酒草、飞机草、马缨丹、紫茎泽兰、福寿螺、薇甘菊等,其分布在广西各地,面积大小不一。调查结果表明,这些外来物种已对广西农业生产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2 广西农业环境问题成因分析
2.1 污染源多,农村环境形势严峻
2.1.1 工业/三废0污染 广西大部分工矿企业位于村镇、农田附近,因此企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废气、烟尘粉尘等废弃物成为农业环境污染事故的主要污染源。
2.1.2 农业污染 农村生活自身带来的污水、垃圾和农业生产活动中过量或不合理地使用化肥、农药、农膜、兽药以及对畜禽养殖管理不利,废水废弃物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或不达标排放,使得污染事故仍有发生,成为农业环境污染事故的另一个主要原因。2.2 农药市场监管不到位,农药使用不合理
受经济利益的驱动,销售商偷偷出售禁用农药,而农民使用已被禁用农药的现象仍然存在。并且在农药市场上还出现挂羊头卖狗肉(禁用农药)的情况,如在田间发现写着乙酰甲胺磷的包装袋,实际上可能卖的就是禁用农药甲胺磷。农民一般都根据杀虫效果进行农药选择,往往并不关心哪些农药是禁用的,因此禁用农药的检出超标次数仍有发生。由于禁用农药的禁卖,农民对非禁用农药的使用量加大,致使在抽样检测非禁用农药的检出超标次数处于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2.3 缺乏有效指导,化肥施用不科学
施用化肥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长期以来,农民为追求高产出,大量施用化肥以达到增产的目的。据调查,目前全区农作物单位播种面积的化肥使用量超过了安全使用标准,且化肥的有效利用率只有30%左右。通过对地表径流的监测可以看到,降雨和灌溉的不合理易造成氮素大部分流失于水体或残留在土壤中,造成土壤和水体的污染。不合理的氮肥施用使得农田氮素成为农业生态环境最主要的污染源之一,不仅造成了因农业面源污染所导致的地下水污染和地表封闭、半封闭水域的富营养化,而且使土壤和农产品质量下降[3]。因此大量施用化肥既是农用化学品的浪费,又会导致土壤和环境的污染,究其原因是缺乏对农民使用化肥的有效指导。2.4 废弃物及农业投入品污染农田土壤
2.4.1 污水灌溉对土壤的污染 广西从50年代开始就有利用污水灌溉的历史,污水灌溉使得土壤中污染物增加,种植出来的农作物中污染物的含量超标。如今广西的污灌面积仍有5400多hm2,累计废耕面积达到了污灌面积的1/5,形势不太乐观,由污灌引起的农业环境和农畜产品污染问题依然严峻。2.4.2 化肥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有研究结果表明,农田土壤中的镉、汞、砷等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中化学投入品的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是造成土壤重金属积累的主要途径[2]。
2.4.3 工业/三废0对土壤的污染 广西的工矿企业产生的三废占整个工业三废的比例很大,而工矿企业/三废0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污染物,不达标排放或者直接排放,长期积累,就极易对土壤造成污染,并且很难消除。
2.5 外来物种入侵途径多
广西外来入侵物种传入途径主要有三种:
2.5.1 人为引种 如作为牧草或饲料引进的水花生、水葫芦等;2.5.2 无意识活动的传播 如随交通工具带入的豚草;253
自然扩散传播
如通过自身繁殖扩散和风力水流动物等途径进行自然扩散的银胶菊薇甘菊
92广 西 农 学 报2011年
等。这些外来入侵物种在适宜的生态和气候条件下生长快,极易蔓延,或者通过压制或排挤本地物种的方式,危及本地物种的生存,进而导致物种的消失与灭绝。由此引发的生态灾害频繁爆发,不仅会对农林业造成严重的损害而且会给广西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经济造成巨大危害。
3 加强广西农业环境保护对策
3.1 解决农村污染问题,必须从源头抓起
3.1.1 根据/全国农产品产地安全状况普查方案0,在全区各市(县)开展产地安全的监测工作。重点对城市郊区、工矿企业周边、污灌区三大农产品产地进行常规性监测,并扩大检测范围。对一般农牧区也进行定期监测,包括灌溉水源、大气以及主要生产农作物实行动态监控,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的发生。
3.1.2 在全区根据各市区的不同类型建立适合本地区的家园、田间以及农村的公共清洁设施。在原有基础上扩大生活污水处理利用池以及改水、改厨、改厕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强田间清洁设施的建设,包括田间的废弃物收集池、废弃物发酵处理池等,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3.1.3 引进低碳农业理念,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0来发展农业,充分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结合广西的生产条件,推广适用的技术,改变农业传统耕作、经营模式,包括减少高碳能源及化肥应用、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等。/三避0技术、/三免0技术以及/猪沼果0生态模式是广西特有的技术,通过总结开发,现在的生态链已经增加到了/猪)沼)果)灯)鱼0。国内还有很多省区的低碳农业的技术已经成熟并卓有成效,可以相互交流取经,把广西的低碳农业的技术进一步提升,如黑龙江的稻壳发电、秸秆固化和稻壳碳化技术,江苏的利用秸秆发展食用菌产业、还有福建的低碳型高效循环农业技术等。
3.2 强化监督管理职能,宣传安全用药。 建立农药生产、销售和使用的监控机制,打击违规生产销售使用的行为,规范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市场。在田间地头和各销售点树立宣传牌,并利用圩日等节日在人多的地方进行农药安全使用的宣传,让农民知道哪些是禁用的农药,禁用农药对身体的危害,并指导农民安全使用农药,引导农民使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自觉抵制高毒、高残留农药,提高农民的农业环保意识。3.3 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建立配方施肥等农业生产技术规范
通过土壤普查和土壤养分监测,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效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确定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间和施用方式等,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减少化肥的流失和挥发,实现节支增收。通过科学监测,建立类似配方施肥、农田轮作、间套种等农业生产技术规范,指导农民有效利用资源,减少源头污染量。
3.4 加大科研力度,探索出适合广西受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大量的重金属进入土壤中,引起环境质量恶化。由于重金属不易在生物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中分解,土壤重金属污染不仅抵制作物生长发育,促成作物早衰,降低产量,并且还会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传递,危害人体健康[4]。通过对广西环江、大新铅锌矿南丹土壤的修复试点研究,探索出适合广西受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建立一套对土壤具有一定修复能力的农业生产方式。建议各级政府加大科技投入,组织各种研院校联合攻关,为污染土壤修复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3.5 建立外来入侵物种预警及快速反应机制
成立自治区领导小组,明确职能单位,设立办公室,安排专职人员,建立广西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各地(市)、县也应设立相应机构和人员,通过调查,划定入侵范围,形成上报系统。根据外来入侵物种的传播和危害特点制定并审核控制和防止进一步扩散的紧急行动预案并按照建立的方案对入侵生物进行有效的
第3期韦宇宁:加强广西农业环境保护刍议93
防治、控制和铲除。要加强宣传力度,借助各种新闻媒体、发放宣传手册和利用各种培训班等途径加强对外来入侵物种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范意识。要积极与农业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对已入侵广西的物种进行有效地防治或铲除。
3.6 强化职能,扩大队伍,提高素质,完善农业环境监测体系建设
进一步明确农业部门对农业环境保护的管理职责,赋予农业环保部门相应的执法权限,建立、扩大各级农业环保队伍。目前还有些地方的环保人员由植保或土肥、推广人员兼任,没有专职人员,使很多环保工作无法正常进行。面对新形势下出现的各种农业环境问题,急需大量的环保人才,扩大各级农业环保队伍,以确保其工作正常开展。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是保障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的重要环节,要充分认识到保护农业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级政府要重视、支持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充实环保技术,建立检测中心,配备相应技术人员,积极开展农业环境监测工作。通过各级的监测,及时地了解各地的环境状况,为省级部门作出相应的决策提供依据,更好地为发展地方特色农业服务,为当地的农产品向优质、安全、高效益提供保障。同时通过农业环境监测能及时为/三农0了解环境问题,也是为农民争取权益的有效途径。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广西统计年鉴2010[M].南宁:广西年鉴社编辑出版,2010:46~47[2]凌乃规.广西不同类型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状况分析[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0,4:91~94[3]张丽娟.农业面源污染中农田氮污染危害及其防治措施[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0,4:48~51
[4]李扬,乔玉辉,莫晓辉,等.蚯蚓粪作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剂的潜力分析[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29(增刊):250~253
(上接第89页)
科技范畴,为了进一步提高作业效率,应当逐步完善人工影响天气综合技术系统,进一步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现代化建设,统筹规划,不断提高人工影响天气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3.4 开展抗旱规划,加强抗旱基础设施建设
抗旱减灾工作必须由传统的应急抗旱转向防旱抗旱并举,当前应急和长远发展相结合。坚持以抗旱规划为龙头,提升综合抗旱能力,建立抗旱工作的长效机制。大力加强抗旱基础设施建设,干旱缺水地区要因地制宜加快修建各种蓄水、引水、提水、雨水集蓄工程及再生水利用,特别要做好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小机井、小水窖、小塘坝、小泵站等小微型抗旱设施建设,切实提高抗旱减灾能力。加快抗旱应急水源建设,以应对特大干旱和各类影响城乡居民生活供水安全的突发事件3.5 发展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干旱灾害的频繁发生与森林减少,植被稀疏,水土流失,生态不平衡的有密切联系。要降低干旱危害,就必须提高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研究表明,郁闭的森林树冠能截留20%的雨量,而覆盖林地的枯枝落叶层,能拦住地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并使50%~80%的雨水渗入地面下,每667m林地比无林地能多蓄水20m3[4]。因此,必须坚持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进一步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参考文献:
[1]张强,邹旭恺,肖风劲,等.气象干旱等级.GB/T20481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5~6
[2]张家团,屈艳萍.近30年来中国干旱灾害演变规律及抗旱减灾对策探讨[J].中国防汛抗旱,2008,11(5):47~52[3]周巧兰,刘晓燕.我国南方干旱成因与对策[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4(3):80~86[4]黄雪松覃志年李艳兰广西农业干旱及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J]自然灾害学报200514(2)2934
2
[2,3]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