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立足于学生心理,透过理论依据剖析了学生的不同心理并阐释
了教室对学生的心里把握,同时就该如何于学生相处提出见解。因此班主任于学生之间正常的沟通往往能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教育,修正和提高自我;反之,则会导致学生以扭曲的心态看世界,甚至形成畸形个性。换句话说,学生良好的品质,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和谐发展取决于班主任于学生真情沟通的艺术。反映出正确于学生相处的重要性。 关键词:班主任 学生 相处 艺术 分析 谈心
相处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赖以继续的一种行为模式,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具有较强的相处能力,是个人立足于社会并求得发展的重要条件。班主任与学生的相处是班集体建设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交往。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和相处的态度不仅直接影响班级体的建设,而且影响着学生的个性的发展。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起根源在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相处。学生的个性由于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的不同,在形成和发展中呈现明显的差异,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这就为班主任提供了充分的教育时空。同时,在师生相处中,学生会仔细观察,审视模仿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因此,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正常的沟通,往往能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教育,修正和提高自我;反之,则会导致学生以扭曲的心态看世界,甚至形成畸形个性。换句话说,学生良好的品质,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和谐发展取决于班主任与学生真情沟通的相处艺术。本文就班主任与中学生相处的艺术,谈几点个人的看法,以期能对班主任与学生之间进行正常的沟通提供有益的借鉴,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当前班主任与中学生相处要具有艺术性的重要意义
中小学班主任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会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班主任如何与学生很好地相处其实是一项艰巨、繁琐而又富有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和创造性的工作,特别是当前教育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向班主任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班主任注重与学生相处的艺术性,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班主任提高教育的效果,获得教育成功的需要。班主任通过与学生和谐、艺术地相处,能为教育提供一个有利于交流的平台和载体。创造宽松的教学教育环境,把握住学生所需要、所急、所想。学生在这一个平等、宽松、自然的班级集体里共同进退,共同分享成功与喜悦,共同面对困难与失败,有利于一个良好的集体观念的建立。也只有在这样的班级里成长的学生,才会去主动的学习他人和关心、爱护他人,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更好地立足社会实现全面发展。
因此,当前班主任与中学生相处要具有艺术性存在重大的意义: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增进师生间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觉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有利于提高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有效性,顺利开展班级工作,形成良好的班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有利于班主任在注重提高与学生相处艺术性的同时也提高了管理水平、自身的素质,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 二、当前班主任与中学生人际相处的现状
1、交往观念陈旧:传统观念僵化、缺乏创新思维。现实生活中,有些老师和学生相处时过分自以尊贵,目中无学生,不能向朋友一样平等对待学生,不容学生有任何冒犯其尊严的言行,这种观念很容易导致师生相处的紧张。在师道尊严观念支配下,老师是学生的绝对权威。使老师急功近利,重视对知识的传授,忽视对能力的培养,专制的“我讲你听,我灌你盛”,忽视个性的完善,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师生相处的关系是主从型的,因为无论从知识传授的方法、途径,还是目的来分析,它只需学生无条件的接受,学生在教育关系中是贮存知识的容器,而不是活生生的个体。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尊重学生人格,与学生平等相处,鼓励学生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但是现实情况是,以人为本即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远远没有确立。
2、“关爱学生”缺乏具体行为和艺术。为人师,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乃天职,这尽人皆知。可是班主任在与学生交往中,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显得高高在上,缺乏坦诚。现在许多教师在“关爱学生”方面是缺乏探索,没有付出真挚的爱的情感,便没有符合学生需要的爱的行为,更没有更科学合理的爱的艺术,师生间的情感关系自然是冷漠,浮于表面的。抛弃坦诚犹如丢失灵魂,只
有躯壳的“师爱”毫无意义和价值。班主任的“爱”与“严”容易走两个极端,现实中班主任要么是爱得太过分太随便成了“保姆型”,最终没有了师生之别,无法教育。要么是强调师道尊严,束太紧管的太死,成了“家长型”。所以,作为班主任要与时俱进,做到细致入微了解学生,真心真意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积极严格要求学生,时刻注意与学生交往的艺术性,从而把学生们培养成健康,向上,积极,品德优异,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3、交往方式方法传统。传统的班主任在与学生的交往方式中,本质上讲其实只是一味地追求考试成绩,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以考试成绩论英雄,没有很好和学生沟通。甚至有些班主任在与学生相处时方法粗暴、主观行事,根本就不注意相处的艺术,把当今的素质教育变成了应试教育,把相处艺术处理成了专制手段,使得班级管理混乱,给师生关系带来了不利影响。
4、交往效果不佳。学校偏重智育,竞争淹没了中学生合作与交往的意识。目前,分数、成绩仍是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能否进入高一级学校就读的关键,因此学校和教师还是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分数,学生由于外界的压力往往感到焦虑和急躁。在这种学习环境中,中学生往往矜持孤傲,目空一切,独来独往,狭隘自私的缺陷开始在与人相处中暴露得淋离尽致。老师和同学一开始都是带着良好的相处期望来往,但往往在外界高度关注学习分数的压力下,便失去了耐心和宽容,几乎双方彼此都在历数对方交往中的缺点与不是,相处效果不佳。
三、如何提高班主任与中学生相处的艺术 (一)班主任要提升自我意识。
1、注重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学生面前不能不懂装懂,不会装会。这会成为学生们的笑柄,也成为他们蔑视你的根源。在教学中,哪个老师都会遇到自己不会或者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坦诚的告诉孩子们,不用担心孩子会因此就看低了你,孩子都理解老师也不是全知全会的。因为孩子们很看重你的学识的,那是他们佩服你的根源。孩子们私下里都在比,“我们的老师比你们的渊博,比你们的.....”孩子们佩服你了,自然愿意与你相处,以你为榜样,学习也会更加卖力。所以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是很重要的,不要认为我拥有的知识比学生多就可以了,你一定要让学生感觉到你的渊博,平时多给自己充电。
2、要以真诚的心热爱学生、严格要求。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必须具有一颗爱
心。列·尼·托尔斯泰认为:“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才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对学生具有父母一样的爱,那么,他要比一个读过许多书但不热爱教育事业又不热爱儿童的教师好。教师把对事业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班主任是教师队伍里的排头兵,所以这种爱在班主任身上体现的最为突出。因此,只有热爱学生,班主任才能设身处地理解学生,热情主动地引导和帮助学生,真心诚意地尊重学生,才能把自己的知识和智慧无私地传授给学生。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温暖的师生之情,其内心才会受到鼓舞,才会自觉按你的要求去做,进而形成好学上进的热情。一个好的班主任应当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经常深入到学生之中,和同学密切交往,通过各种方法途径及时了解掌握班级的各种信息,熟悉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主要优缺点及思想动态等情况,善于从学生的喜怒哀乐中观察他们的内心世界,并进行认真的研究,从而因材施教,这是开展班主任工作的必备前提。缺少这一步,班主任工作无疑是无的放矢,效果自然是事倍功半,甚至是无用功。当然,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并非那种单纯的感情上的和溺爱,而是一种将对学生的感情倾注和对学生提出严格,合理的要求相统一的爱。只爱不严,不是真爱;相反,只严不爱也无法真严,严格要求学生是热爱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想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班主任必须坚持爱严结合。严格要求学生要讲求科学性、艺术性。概括起来就是\"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恒、严而有情。\"这五原则的有机结合便是\"热爱学生、严格要求\"的艺术性体现。
3、要倾听、欣赏、赞扬、相信学生。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老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表少年学生由于知识的增多,交际面的扩大,自我意识的增强,特别希望家长、都是以及周围的人能够信任他们,信任他们当这种要求得到满足时,他们会表现出由衷的喜悦,进而产生要求进步的内在动力;反之,就会感到失望,埋怨教师,产生对抗心理。第一,班主任要平等友好地对待学生。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没有人格的尊卑、贵贱之分。班主任应平等对待学生。当一个学生有缺点或出现过错时,班主任对其进行帮助,教育以至严肃的批评,都是必要的,但必须抱着平等的与人为善的态度,才能为学生的接受。反之,如果教师或高高在上对学生进行训斥,或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则只能引起学生的反感。久而久
之,班主任与学生景会出现一道鸿沟。此外,班主任在处理问题时难免有不足之处,当学生敢于对班主任工作提出意见时,班主任决不能认为是学生故意找毛病,而应感到高兴。第二,班主任要由衷地信任学生。学生往往从班主任的信任中体验到人的尊严,激励自己不断进取。因此,信任学生是一种特殊的尊重。实践表明,当学生的言行有误时,班主任依旧能给予信任,并帮助、引导他们及时纠正,可以有效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但信任不等于放任,班主任要恰当地把握好信任的尺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第三,班主任要善于自我克制。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班主任不尊重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的举动,常常是在因学生某种非礼行为引起盛怒和暴躁的情况下发生。这样做,对教育学生极为不利,容易导致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关系的恶化。因此,班主任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沉着冷静,不能意气用事,不能带着不好的情绪和不愉快的心情教育学生,更不能迁怒于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持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感情,使教育教学任务得以圆满完成。班主任在对待的后进生上也应当采取尊重、平等信任的态度,那种认为后进学生学习成绩差,思想品德不好,连他们自己也不尊重自己,不爱惜自己,我怎么尊重他呢?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十分有害的。因为,在任何班集体中,学生总是参差不齐的,做好后进生的工作是班主任应有的责任。其实,后进生更希望被别人尊重和信任,更渴望得到班主任和其他老师的尊重和信任。这些学生对外界的反映和评价常抱有一种戒备和警惕,心理很敏感,老师善意的一语一笑,都能产生极佳的心理效应。反之,一旦他们发现别人轻视自己,马上就会产生\"敌意\"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无数实践表明,班主任要以真诚的信任和体现对待他们,用心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此激发他们内在的积极因素,使他们改变后进状况,走上健康成长之路。尊重学生,平等信任也要讲究艺术性。班主任只有尊重学生,并以平等信任的态度,用心与学生交流,学生才会与班主任推心置腹,才会建立深厚、亲密、和谐的师生之情。
(二)班主任对学生要采用平等、民主的相处方式
1、班主任善用评语,启迪心灵。文字语言有它的特点,有美感有深度,说不出的话可以写出来。班主任可利用批改作业的时候,给学生写评语,这个评语不仅仅针对该科作业,完全把对学生教育的内容渗透进去了,评语要强调真
实性,针对性,公正性;突出启发性,激励性;达到实效性,教育性。这样会使学生感觉到唯一性,独享此荣。比如有一些赞扬的:“时光飞逝,风采依旧”“你总是这样的棒”。比如有一些激励性的:“你只是最近没有努力,其实你真的不错。”“你肯定能找回你以前的荣耀,老师相信自己的眼睛”。比如一些批评的:“你是认认真真办坏事,你高兴我痛心”通过这些评语我和学生多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而且这个平台更容易让人接受,同学们觉得老师对他是看重的。 2、班主任要巧于向学生“示弱”。长期受“师道至尊”的影响,教师容易在班主任作风上强硬、武断、偏执,要求一个绝对的服从,“言必行,行必果”认为“服从便是美德”。给学生的定位不够准,简简单单认为他还是一个孩子,其实现在的孩子已经并非如此,他们要求独立的人格、自尊。我们教育者应该去面对,而我们班主任有时的批评犹如北风,冷且无情,火药味浓烈,甚至怒不可遏,这样既丧失风度,也违背人性,很难有好的教育效果,甚至会硬碰硬,出现撕破脸面无法收拾的局面。所以,班主任要给学生和自己留余地,不能在管理上处处示强,必要时采用技巧可以向学生示弱。
3、班主任要善于与学生谈心。谈心是班主任做好思想工作的一个基本功, 是经常性思想工作和经常性管理工作的工作方法, 也是增强班级内部团结、实施有效领导的一种好形式。班主任与学生个别交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谈心的目的是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提高认识水平,达到认识的一致。错误的思想,只能用正确思想去克服战胜它;心灵中的黑暗,只有用哲理才能驱除。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抓一个“理”字,把道理讲透,用真理服人。谈心的力量和效果,不在于班主任的年龄、职务和权力,关键在于班主任能否谈出道理,以理服人。谈心就是用理去分析、启迪学生的心灵,明辨是非,用正理说服歪理,用大道理管小道理,从小道理引出大道理,在总结经验教训中通过反思而明理,通过反驳歪理树正理。同时还可以互相讨论,取长补短,交流思想,探讨真理.谈心时,切忌 “就事论事”, 不能讲虚理,扯“小皮”半天不见精神;切忌“简单从事”,只凭听到一点,看到一点就评论是非,甚至以严厉的态度硬要学生服从,这样是得不到好效果的。教师谈话也有需要讲究艺术,要多用肯定的语气。明代教育家王阳明曾经这样说过:“今教童子,必使其趋自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己。”要以理服人,就要允许学生反复思考,提高认识。教育实践表明,班主任只有以真诚热情的态度、科学娴熟的技
巧,对学生进行有理有节、耐心细致的谈话,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4、班主任要合理运用批评方式。班主任要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和技巧,改变批评方式,合理引导,区别对待。班主任在和学生谈话前,应认真做好调查工作,对学生的思想、心理及社会、家庭、生活环境等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交谈的方式也应多种多样,或说经历、谈感情,或讲观点、辨是非,也可引典设喻、寓情于理,尽量使学生觉得忠言顺耳,从而心悦诚服、比如,对于急脾气的学生,应采用商讨式批评;对于自尊心强的学生,宜采用渐进式批评批评时要考虑学生的处境和态度,一时不能接受的可以转换话题,缓和气氛,采取冷处理的方法。要懂得悄悄地教育学生,和学生家长见面时,应先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然后指出美中不足的地方,与他们一同商讨教育方法。这样做既不会使家长难为情,也不会挫伤家长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为老师通情达理,把老师当作朋友,心甘情愿地听从老师的教导 (三)组织引导课外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中
对教育的实施远远不能仅限于课堂与文化知识的教学中,在有组织的课
外、校外的各项活动中对中学生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课堂教学所不可替代的。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更是引导者。班主任在各项课外活动中,应积极引导,让学生去组织发动,自我管理约束,这样同学之间必然要多交流,相互协调,从而发展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知识接受教育。
因此,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是现代教师必须要努力明确和做到的。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所有工作都是围绕全面提高中学生素质而展开的。然而中学生与班主任相处的艺术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重要部分。只有用真挚的感情对待学生,才能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冲破他们封闭式的心理防线;只有真心地和学生交朋友,依赖于感情的交流,才能了解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建立共同的语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