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类别:第3.3类易燃液体。GB3.3类33643 危险性综述:本品极度易燃,具有刺激性。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规格:工业级(GB1922—80)馏程 140~200℃ 主要成分:烷烃的C4~C6成份。
用途:油漆、天然胶、合成胶、涂料、地板蜡等溶剂。 燃烧性:易燃。 健康危害
本品有麻醉作用。长期接触可导致周围神经炎。
急性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轻度中毒症状有头晕、恶心、呕吐、步态不稳、共济失调。高浓度吸入出现中毒性脑病。极高浓度吸入引起意识突然丧失、反射性呼吸停止。可伴有中毒性精神病。液体吸入呼吸道可引起吸入性肺炎。溅入眼内可致角膜溃疡、穿孔,甚至失明。皮肤接触致急性接触性皮炎,甚至灼伤。吞咽引起急性胃肠炎,重者出现类似急性吸入中毒症状,并可引起肝、肾损害。 慢性中毒:神经衰弱综合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周围神经病。严重中毒出现中毒性脑病,症状类似精神分裂症。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区污染的衣着,用肥皂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用: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危险特性
极易燃,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 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灭火方法:喷水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带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生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暴露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MAC(mg/m3):300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带自吸过滤方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不聚合 避免接触的条件: 禁忌物:强氧化剂。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