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PM2.5世界各国情况
世界卫生组织(WTO)和一些国家的PM2.5标准(单位:微克/立方米)
国家/组织 年平均 日平均 备 注
WHO准则值 10 25 2005年发布
WHO过渡期目标-1 35 70
WHO过渡期目标-2 25 60
WHO过渡期目标-3 15 37.5
澳大利亚 8 25 2003年发布,非强制标准
美国 15 35 2006年12月17日生效,比1997年发布的标准更严格
日本 15 35 2009年9月9日发布
欧盟 25 无 2010年1月1日发布目标值 2015年1月1日强制标准生效
中国 35 75 拟于2016年实施
2011年底,中国环保部通过了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012年1月,这一
标准即将公布,PM2.5第一次被纳入国家标准。新年伊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都将打响“PM2.5攻坚战”,上海、天津、山东和武汉等省市纷纷表示陆续启动PM2.5的监测;广州最迟今年将公布PM2.5监测数据。北京市PM2.5在2000年100-110微克/立方米,2005年80-90微克/立方米,2010年70-80微克/立方米,逐年趋好,但仍超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标准的一倍。北京市PM2.5 约60%来源于燃煤、机动车燃油、工业使用燃料等燃烧过程;23%来源于扬尘;17%来源于溶剂使用及其他。北京市从2012年1月16日开始报PM2.5,年和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分别定为0.035毫克/立方米和0.075毫克/立方米,与世界卫生组织(WHO)过渡期目标-1相同。北京市八大措施防治PM2.5,即“煤改气”把烧煤锅炉改成烧气;淘汰老旧机动车;提高汽车燃油排放标准;油品率先实行国五标准;大面积植树造林;加强工地扬尘管理;加强京津冀地区联防联控;加大工业结构调整,特别是对挥发性工业的调整;加强生态环境治理。
随着民众健康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对空气质量越发关注,PM2.5话题迅速升温。在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得益于成熟的大气环境监测网络和健全的大气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改善空气质量的成效显著。美国在1997年率先提出监测PM2.5标准。截至2010年底,美国和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已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标准并进行强制性限制。如今,在伦敦、纽约、洛杉矶、东京、莫斯科、新德里和墨西哥城等大城市,地方政府都会监测PM2.5数据,除莫斯科和新德里外,相关数据都会及时向民众公布。
东京标准全亚洲最严
在日本,一场接近10年的诉讼,令PM2.5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
1999年,日本东京约有633位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患者状告地方政府和七家柴油汽车企业。这些患者基本上都居住在东京国道沿线,他们认为致病的原因是汽车尾气,要求被
告给予赔偿,并要求政府对于汽车(特别是柴油车)的尾气排放实施限制。日本专家一致认为,大城市中的PM2.5的主要来源是汽车尾气,汽车尾气排出的PM2.5具有强烈的致癌物质。根据这两点结论,在2008年,被告的汽车企业终于接受法院的劝解,拿出12亿日元作为和解金,与633名患者和解。这一诉讼,间接触动了2003年东京推出日本历史上第一个针对浮游粒子状物质(尤其是柴油机、汽车尾气排放)的立法。在新法规实施的第一天,在所有进入东京的高速道路入口,以及各主要道路的入口,交警让汽车发动引擎,然后用白毛巾堵在尾气排放口进行检查。如果白毛巾变黑,则说明该车辆没有按规定安装过滤器,这辆车就会被禁止进入东京。如今,日本汽车在出厂时都已安装了过滤器,排放标准达到了欧洲三级标准,这使得东京空气中的PM2.5含量大幅度下降。目前东京对PM2.5的排放标准是亚洲最严格的,它要求每天每立方米不超过35微克。
美国1997年设定PM2.5标准。环保署网站发布最新数据
1997年,美国环保署根据清洁空气法案,设立了一套专门针对空气中PM2.5含量的标准,主要是为了更有效地监测随着日益工业化而出现的、在旧标准中被忽略的对人体有害的细小颗粒物。2006年,美国环保署对PM2.5标准进行了修订和更新。如今,美国环保署官方网站会实时公布空气质量指数。PM2.5是每日空气质量的其中一个重要指标,每小时更新一次。网站通过六种颜色表示空气污染情况。 绿色表示“良好”,黄色表示“一般”,橙色表示“对敏感群体不健康”,红色表示“不健康”,紫色表示“非常不健康”,酱红色表示“危险”。从地图上可见,美国除东、西部沿海一些人口稠密城市PM2.5指数显示黄色之外,其他绝大部分地区都是绿色。环保署还可将用户指定的州或城市的空气质量预报或警报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发送给用户。地方电视台、电台和报纸也会每日发布空气质量预报。此外,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2010年9月公布了一张全球空气质量地图,专门展示世界各地PM2.5的密度。目前,美国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里包括对PM2.5和PM10的监测,其中PM2.5监测站点有1028个、PM10站点有702个。站点数量、设定
位置等都有具体要求,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比如监测子站的人口暴露情况、地区最高浓度、大的污染源影响、地区交通、背景浓度、环境质量对动植物影响等。
欧盟为降PM2.5设时间表
2008年4月14日,欧盟委员会通过了旨在提高欧盟空气质量的《环境空气质量指令》。新的指令为降低PM2.5和PM10的含量设定了标准和具体达标日期。
根据该指令,到2020年,在城市地区,欧盟各成员国须在2010年的基础上平均降低20%的PM2.5含量;到2015年将城市地区的可吸入颗粒物含量控制在年平均浓度20微克/立方米以下。而就各成员国整体而言,可吸入颗粒物含量须控制在年平均浓度25微克/立方米的水平。上述目标最迟须在2015年达到,对于某些成员国则可以在2010年达到。
英国手机可查询空气质量
在英国伦敦,地方政府重视公开空气质量信息,并以与地图结合的形式向公众公布。在当日空气质量发布方面,英国空气质量档案网站和伦敦空气质量网络均发布大伦敦地区实时空气质量数据。英国空气质量档案网站公布伦敦市各地区各污染物上一小时浓度和一周趋势图,还开发了谷歌地球图层,用户下载相关软件后,即可遍览英伦三岛所有监测点各污染物上一小时API 分值和一周趋势图。此外,民众还可通过社交网站获取相关空气质量信息,甚至可将相关的应用软件下载到手机上,以便随时了解空气质量信息。
PM2.5知多少?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只有通过电子显微镜才能发现。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着重要的影响。PM2.5指数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测控空气污染程度的指数。PM2.5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一般而言,粒径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等;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M2.5)则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挥发性有机物等。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PM2.5对人体健康影响巨大。PM2.5小于每立方米10微克是安全值。当PM2.5年均浓度达到每立方米35微克时,人的死亡风险比每立方米10微克的情形约增加15%。
区域角度来控制PM2.5
在美国,原来有一个州际污染控制法则,但半途终止了,现在他们提出一个跨州空气污染条例,以解决跨州污染。因为PM2.5是区域污染问题,PM2.5的粒子更小,输送更远,存在时间也更长,光靠一个地方很难解决。像美国,它的整个控制规划涉及25个州,对每个州提出不同的削减要求。这个削减要求还综合考虑了它是上风向还是下风向,以及季节特点,比如在夏季臭氧季节,减排的力度就会比平常大。这种从区域角度来控制PM2.5的办法,特别值得我们借鉴。对我们国家来说,要把整个东部地区连起来考虑,而不仅仅是我们原来说的京津冀、长三角这样的范围,而是更大的范围——整个东部地区,把内蒙古的一部分、山、安徽,甚至陕西的一部分都包括进来,向大区域控制方向努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