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卷第9期 2011年9月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 Vo1.32№9 Sep.2011 “中国史学史”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与调适 李春祥 (通化师范学院历史地理系,吉林通化 134002) 摘要:中国史学史是大学历史系的专业课程之一,教学内容关联到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 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等学科,教学选用教材虽然是课堂教学的标准教材,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对教学 内容进行适当的改革与调适。以更利于该学科知识的讲授和学习,同时还要结合当前中国史学史研究现状,对于研 究热点给予更多地关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保证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在教学方法上,还采用讲授 与研究性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探究能力。 关键词:中国史学史;教学内容;改革;研究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974(2011)09一oo86—03 基金项目:本文系通化师范学院20o8年院级项目“中国史学史课堂教学内容改革与调适”成果。 收稿日期:2011—03—23 作者简介:李春祥(1965一),吉林通化人,通化师范学院历史地理系教授,历史学硕士。 作为大学历史系的专业课程之一,中国史学史的教学内 相关研究成果全部看到.从中整理出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 容与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国历史要籍介 绍及选读、史学概论等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本学科的教学 果,归纳总结之后,在具体讲授过程中以专题的方式讲解给 学生。 与上述学科互为补充、互为影响.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教学 内容,使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以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近年 例如。第一章史学的产生介绍了史学的萌芽、中国第一 部史学著作《春秋》、《左传》、《国语》、诸子的历史观等内容, 在具体讲授过程中,首先宏观介绍教材的知识内容,让学生 对这一时期的史学有整体的了解,然后从这一时期的相关研 究成果中找出一个相对较新又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讲给学 生。为此我选取了和《春秋》、《左传》、《国语》相关的研究成 果.研究成果既符合本科生的学习水平,又带有一定的趣昧 性。在一般的史学史教材中,《春秋》的作者是孔子,《左传》、 来,我们选用了宋衍申主编的《中国史学史纲要》Ⅲ大学教材, 该教材知识体系完备,系统讲述了我国史学的产生、发展和 变化,时间跨度从先秦到现代,难易度适中,比较适合大学本 科历史专业学生学习使用。随着史学史研究的不断深入,教 材的相对稳定性与史学史研究成果的不断更新不相衔接.为 了使相对稳定的教材知识与不断涌现的史学史科研成果互 为补充,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采用专 题讲授、研究性教学等灵活的教学方式.对中国史学史教学 《国语》的作者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对于这几部史学 著作作者的研究,学生比较感兴趣,又具有代表性,在整理讲 内容进行了适度的改革与调适,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授专题的时候.我重点介绍了《从(左传)<国语)考孑L子“笔 削”(春秋)义法》 文中的主要观点,作者认为,从先秦到汉 初,虽然巨子硕儒对《春秋》之功称颂再三,但人们征引频率 最高的却是《左传》,而对于《左传》的作者左丘明,司马迁之 前却几乎无人提及.康有为也称此只引经不引传的现象为千 、教材内容与专题讲授相结合 开设一门课程,选择一部适合学生使用的教材非常重 要,经过对比分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们选择了宋衍申主 编的《中国史学史纲要》作为教材,该书按照我国传统的历史 分期叙述中国史学发展史,全书共分九章,分别为:史学的产 生、封建史学的奠定、封建史学的初步发展、封建史学的成 熟、封建史学的鼎盛、封建史学的衰微、封建史学的终结、救 亡图变的清后期史学、现当代史学述要,该教材知识体系完 整,条理清晰,内容安排上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既方便教师 年来无人注意到的怪事;再有《左传》、《国语》虽然同称为左 丘明所编.但是二者思想倾向文字风格迥异,所以从晋朝开 始,就有众多学者提出异议,但是这些异议并没有得到真正 的解决.作者由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孔子所作非“春秋经”, 而是《左传》,即《左传》主体(记事部分)出自孔子“笔削”,而 使用,又方便学生自学。然而经过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有新的研究成果出现,如果一味地按照 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学生就学不到更新的知识,不能达到最 好的教学效果,也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如果全部 非左丘明所作,《国语》则是左丘明所作。将这个观点介绍给 学生,学生非常感兴趣,这与学生此前知道的观点不同。然后 简要介绍作者如何判断《左传》、《国语》非一人所为,作者采 用的基本方法就是同类史料对比分析法,将《左传》和《国语》 中记载同一件史事的典型材料进行分析对比,通过对比发 现,《国语》与《左传》的行文风格、思想倾向、政治倾向都有不 内容从头到尾由教师讲授.教学方法则略显呆板,学生容易 产生厌倦感。由此,每讲一部分内容之前,要将这部分内容的 ・86・ 同,从而得出结论,一个人的行文风格、思想观念、政治倾向 在描述同一件史事的时候。不应有明显的不同,所以《左传》、 《国语》非一人所为。这个专题不仅将教材重要内容有效延 伸.同时又引起了学生的研究兴趣。 再如,第十章现当代史学述要,其中“新中国史学的发 展”只用了一节的篇幅进行介绍,不足以包罗建国后史学的 巨大成就,所以,在讲授过程中将这一节的内容进行了拓展, 分为“建国后至文革期间史学概况”和“文革后至今史学成 就”两个专题进行讲授。 由于课时所限。有增加的讲授内容。就要适当删节一部 分教材上的内容。由于本人在第一学期开设中国历史要籍介 绍及选读 程,中国史学史课程是在第六学期开设,有了中 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的知识基础,在讲授中国史学史的时 候,可以略讲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中讲过的类似于纪传 体、编年体、政书体、纪事本末体等四大史书体裁代表性典籍 的一般介绍性内容。(关于如何处理中国史学史与历史要籍 等学科知识交叉等:相关问题,亦有学者论及,此不赘述[41)。如 第五章封建史学的鼎盛中的第三节,《资治通鉴》及其姊妹 篇,这一节中分六个部分,分别为:司马光生平、《资治通鉴》 诞生的条件、《资治通鉴》编修的助手及编修方法、《资治通 鉴》的姊妹篇、《通鉴》学、司马光的史学思想,其中除《通鉴》 学和司马光的史学思想外.其它四部分内容在中国历史要籍 介绍及选读中都有介绍。只不过内容上大同小异,故在讲这 一节的时候,将重点放在了《通鉴》学和司马光的史学思想这 两部分内容上。再:如第七章封建史学的终结。第四节章学诚 与《文史通义》,共分四个问题,分别为:章学诚生平、《文史通 义》的内容、章学诚的史学思想、章学诚与方志学,其中前三 个方面的内容在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中也有详细介绍. 因此这节的讲授重点就放在了“章学诚与方志学”,其他内容 简要讲述。 对于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中没有涉及的内容,除了 上文中所述的第九章现当代史学述要之外。还有第八章救亡 图变的清后期史学..本章共分五节,分别为:重开经世致用史 学的新风、边疆史地和元史学的研究、外国史的介绍与研究、 清朝后期的“当代史”著述和明史研究、资产阶级史学的产 生,本章内容基本都详细讲授,尤其是涉及到边疆史地这部 分内容,内容有所扩展,理由是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本着史 学经世致用的思想选取教学内容.重点介绍这一时期边疆史 地研究状况,以唤起学生对边疆史地研究的学习兴趣。由此, 本章重点介绍了龚自珍的边疆史地学思想,尤其是他的《西 域置行省议》中提出的对新疆的治理方略;姚莹的《康蝤纪 行》,本书涉及到西藏喇嘛及诸教源流,入藏诸路的远近等许 多内容,揭露了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宗教手段进行侵略的险恶 用心;俞正燮对于中国北方边疆的研究:沈壶关于新疆问题 的研究;张穆的《蒙古游牧记》;何秋涛的《朔方备乘》等等,这 些学者研究中所涉及的边疆问题及对策,对于维护我国的民 族团结和领土完整具有重要意义。这部分内容的讲授.最直 接的效果就是有学生决定写毕业论文的时候选取这方面内 容的选题。 经过对讲授内容的调适.既避免了中国史学史与历史要 籍课程内容的重复..又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学生的学习 兴趣,使得原本看似乏味的教材内容,讲授出来充满了知识 性和趣味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与专题讲授相结合,是中国史学史课堂教学内 容改革与调适的重要环节,做好这项工作,教师首先要对教 材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决定哪些内容详细讲授,哪些略讲,哪 些结合专题进行讲授。其次,教师要做大量研究性工作,充分 利用学院提供的CNKI等网络资源,详细了解所要讲授的内 容涉及的所有最新研究成果,然后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最有 价值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经过筛选,讲给学生,使得所 讲授的知识基本处在研究的前沿,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 能力大有裨益。再次,还要经常征求学生的意见,课下多与学 生进行交谈。了解学生对这种讲授方式的看法,以便及时做 出调整。 二、教师讲授与研究性教学相结合 教师讲授中国史学史课程时。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 适当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如研究性教学方法。已有学者将 这一教学方法应用于中国史学史教学当中,并且取得了很好 的教学效果[5】。研究性教学方法相对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 主,强调以学生研究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研 究性教学具有教学内容综合性的特点,教学内容可以不是特 定的知识体系,故此,针对教材第九章现当代史学述要,进行 了一次研究性教学的尝试。 1.本次研究性教学的目的意义 现当代史学是中国史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当代 史学的了解有助于掌握中国史学史的发展脉络和趋势,尤其 是近几年来我国史学发展概况,这部分内容教材没有涉及, 更有了解学习的必要。当今史学发展与古代不同,史学研究 中坚力量是各个高校的史学工作者,这其中又以教师、各类 史学研究生为主,还有一部分就是从国家到地方的各级社会 科学院的相关研究人员,这几类史学研究群体对中国史学的 发展和传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了解近几年来中国史学的发 展概况,可以开阔学生的研究视野,增强学生研究、学习史学 史的信心.为培养史学研究人才打下基础。 2.研究方案及实施 第一,设定总的研究题目:我国近三年来史学研究概况、 发展趋势和研究群体。第二,将学生分为五个小组.在总的研 究题目下,为每个小组设定一个子题目,分别为:近三年来中 国古代史研究概况、发展趋势和研究群体,近三年来中国近 代史研究概况、发展趋势和研究群体,近三年来中国现当代 史研究概况、发展趋势和研究群体.近三年来世界史研究概 况、发展趋势和研究群体,近三年来中国史学史研究概况、发 展趋势和研究群体。第三,时间限定:在讲授第九章现当代史 学述要前一个月,将研究题目布置给学生。各小组要内部分 工,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相关研究选题。在此期间教师可进行 一两次督促检查,查看各小组研究进展情况。第四.研究材料 来源:主要依靠学院提供的CNKI等相关网络资源.以及图书 馆相关资料。第五,激励机制:此项研究在学生总成绩中占 30%的比例。第六,课题完成后,利用2课时进行课堂讨论,各 小组汇报研究成果,同学之间展开讨论,并且呈交事先写好 的文字材料,由教师评阅。根据课堂讨论情况和文字材料评 ・87・ 定成绩。第七,教师总结:根据学生的研究成果和自己搜集的 材料,对我国近三年来史学研究概况、发展趋势和研究群体 篇史学史方面的研究成果,一是《论(三国史记)的编撰方法、 历史观及史学思想》【甸,二是《(三国史记>史论研究》 。 中国古代史学发展到宋代,出现了鼎盛的局面.史学名 家辈出,在官修史书、史书体裁、史学思想等方面都较大的发 展,不仅对我国史学影响深远,同时也影响到了同时期的高 丽史家金富轼。1145年(宋高宗绍兴十五年.高丽仁宗二十三 年),高丽史家金富轼奉高丽仁宗之命撰修《三国史记》。在撰 修过程中,金富轼采录了大量的中国古代典籍.借鉴了中国 古代史籍的编撰方法,以纪传体、编年体的史书体例进行编 做一简单总结,总结时可加入目前中国哪些高校在哪些史学 领域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三年来我国最有代表性的史学研 究成果有哪些,都是什么部门的哪些学者完成的,对史学的 发展有何促进作用,在地域上对史学研究成果的大小进行一 个划分,宏观上看东部区域的史学研究要强于西部地区,我 国目前史学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未来发展趋势等等:同时还要 对这次研究性教学中表现好的小组和同学进行表扬.并指出 存在的缺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3.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从课堂讨论和文字材料可以看出.经过一个月的共同研 写。《三国史记》共有3l篇史论,史论不仅效仿了春秋笔法, 而且还学习《左传》、《史记》等史书中史论的写法,《三国史 记》史论中所体现的历史观和史学思想是对中国古代史学成 就的折射和补充。通过这一简要介绍,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丰富史学史知识.另外又是对中国史学史课程绪论中史学史 研究方法和内容的补充。 在中国史学史绪论中,讲述中国史学史的研究方法时, 其中一条是在史学史研究方法上,既要作史学发展大势的宏 究、学习.学生普遍感觉收获很大.对于近三年来我国史学研 究发展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对我国史学发展趋势进行 了大胆的预测,提出了一些需要深入研究的史学领域。有的 同学因此对某一研究领域产生了兴趣,并且计划在考取研究 生后进一步深入研究。另外经过学生亲自研究.获得的知识 印象深刻,增加了本学科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此过程中也有 不少收获,真可谓教学相长。 观探讨。又要对一个史家、一部史籍,甚至史籍的个别内容作 微观问题的研究。微观问题的研究,为宏观问题研究提供必 要条件.只有将微观史学和宏观史学研究结合起来.才能揭 尽管本次研究性教学取得了很多收获.但是也存在一些 不足,如:研究过程中各小组内部成员中有的同学参与很少, 教师不好把握:在同时有其他学科进行相似课外作业的时 候,学生的课余时间显得比较紧张.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总之.经过这次教学改革尝试.教师和学生都有很大收 示史学发展的客观规律。我的这两篇文章。正是对这一史学 史研究方法的客观实践,使学生听起来更加信服.之所以没 有在绪论中讲这个问题,是因为那样显得太突兀,学生不容 易接受.教学效果不明显。 获,不仅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而且更锻炼了学生的学习主动 性和科学研究能力.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进行这种改革 尝试。 教学研究没有止境.随着新的高水平的相关教研成果的 不断涌现,教师的教学研究也要处在学科前沿,这样才能对 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 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及时将自己积累 的成果总结出来,以指导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中国史学史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与调适还处在 教学实践阶段,在此过程中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及时听取 学生反馈意见,不足之处要及时改进;还要认真研究教学大 三、教材内容与本人教科研成果相结合 教学与教研是紧密相关的,每一位教学工作者,在多年 的教学工作中.都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将自己的教学经 验和教学科目相融合。加以科学的提升,就能形成一定的教 研成果。教研成果应用到教学工作当中,又会促进教学水平 的提高,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将自己和中国史学史相 关的教研成果适当介绍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注重介绍自己 纲,避免在讲授过程中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要注意突出重 点,将重要的史学史知识一一介绍给学生:要经常研读全国 教研成果的形成过程.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研究能力很 有帮助。如:在讲授第五章封建史学的鼎盛时,其中有宋代史 学的繁荣和影响一节内容.我利用一点时间介绍了自己的两 参考文献: 各高校本学科的教学研究成果,吸收他们的先进教学经验, 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教研水平,为培养史学人才 做出贡献。 f11宋衍申.中国史学史纲要[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I姚曼波.从《左传》《国语》考孔子“笔削”《春秋》义法——突破“春秋学”千年误区新探之二【JJ.社会科学战线,2001(1). f3】赵淡元.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MI.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4】刘小云.《中国史学史》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fJ1.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9(1). 【5】徐 红.《中国史学史》研究性教学初探I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 【6】李春祥.论《三国史记》的编撰方法、历史观及史学思想【J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4). 【7】李春祥.《三国史记》史论研究L丌.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05). (责任编辑:徐星华)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