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论文范文演讲与主持技巧论文
对当下播音主持教育的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播音主持教育专业逐渐壮大并被社会接受认可。在这一过程中既有丰硕的成果也有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播音主持;教育
笔者1980年代在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接受播音主持教育,之后一直在山东电视台从事播音主持工作,至今已近20年了。20年中,笔者接触了很多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生,也受聘于一些高等院校作为外聘教师,了解了当下播音主持教育中的一些现象,有些现象值得思索。
一、播音主持专业的发展
近几年播音主持专业教育中出现了许许多多值得人们高兴的发展变化,这些发展是老一辈播音教育家们辛勤付出的结果,是后来者学习的榜样。
1.播音和播音教育队伍的壮大
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各级电台、电视台都在丰富自己的栏目,与之相应的播音员、主持人的队伍也在迅速壮大。当前,伴随网络的普及运用,各大网站也纷纷开办“网络直播”,又有为数不少的“网络播音新人”加入到播音主持队伍。可以说,播音员、主持人的队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因为社会对播音主持人才需求的增加,开办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院校在全国各地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了。各类院校纷纷开设了播音主持专业。诚然,这些院校开办播音专业的水平良莠不齐,但的确为我国广播电视事业输送了更多的人才。
2.学科的广泛认可
播音教育队伍的壮大说明了一个问题:播音主持专业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正在被社会广泛认可。
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北京广播学院办起了播音员业务培训班,到六十年代开始招收第一批专科生,七十年代开始招收本科生,后来,浙江广播学院的出现结束了北京广播学院一枝独秀的局面,再后来,几所高校开始成立播音专业……这期间,播音专业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工种而不是学科来被大家认识和熟悉的。好多时候,播音专业的学生当被别人问到:你是学什么专业的?在回答“播音”之后,询问者的第一反应是脱口而出:“还有这么个专业?”今天,播音专业拥有了比较完备的教学体系,具备了博士学位授权资格,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他们活跃在各级电台、电视台,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播音员这个概念,也可称之为播音专业人员,播音之所以是一个专业,当启蒙教育基本结束后,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并被国家教委列入专业目录,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将来还有博士,同时也被正式列入专业技术职务系列,包括播音指导(教授级)、主任播音员(副教授级)、播音员(讲师级)、助理播音员(助教级)、见习播音员(技术员)级。”[1]而上文中所提的“将来还有”的博士,今天也已经毕业了十多位了。可见,播音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经被社会所认可。
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从无到有,到今天成为热门专业,这都是以齐越、张颂先生为代表的老
一辈播音教育家的功劳。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在感恩前辈们的同时,新一代播音人应当为播音专业付出自己更多的努力。
3.教学理念的创新
因为实践工作的发展,播音专业相关理论也随之发展。“播音员概念的发展,从内涵看,由‘播音员和稿件的矛盾’深化为‘播音创作主题和创作依据(节目、稿件、话题等)的矛盾。’从外延看,先有广播播音员,体育解说员,再有电视播音员,影视片解说员,以后又有广告播音员或配音员,还有节目主持人。”[2]理论发展了,教学也要与时俱进。为了顺应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的潮流,播音专业从单一的新闻播音员培训模式发展为现在的一专多能型的“多栖”培养模式,好多院校不仅开设了记者、编辑等方面的课程,还引进了歌唱、表演等方面的训练。
近年,播音主持教育呈现了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中国传媒大学的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独立成为一个学院,气势恢弘;也有许多院校将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放在文学院,重点培养具备深厚文学素养的节目主持人。还有许多艺术类高校将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挂靠在艺术系、表演系,着力打造具备声、台、形、表等综合技能的艺人或是娱乐节目主持人。各个院校的做法各有千秋,有一些争议也在所难免,孰对孰错,不能轻易结论。现代社会正向多元方向发展,播音主持艺术教育也应该走向多元。正如张颂老师所说:“播音学科是一个新兴学科,是一个交叉学科。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讲授经验,应该积极汲取。但是,播音教学的特殊性,又必须独辟蹊径,要求我们开创新的路途,探索出符合播音学科的教学法。这个问题是几代教师的共同追求,至今,仍在我们学术研究的视野里。”
4.各高校间加强沟通
随着播音院校的增多,院校间的沟通联系也日益密切。封闭必然导致落后,为此以北京广播学院为龙头的播音主持教育学会诞生了,这无疑是一件大喜事,进而带动全国大学生朗诵会、齐越节等一系列全国性的业内活动,繁荣了校园生活,也为各个高校的教学提供了大量的资源。
各大高校之间诸如访学、联合办学、交换培训等交流沟通,借鉴了经验,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不仅为学科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学生们搭建了交流平台。
二、发展中出现的弊端
在播音主持教育迅速发展的同时,弊端也不断显现:
1.“李鬼”的出现
许多根本不具备播音教学条件的高校诞生,有公办的,也有民办的;有专科层次的,也有开设本科专业的。这当中有些学校甚至没有一位经历过一天播音教育、干过一天播音工作、从事过一天播音研究的教师,而且还在大量招收学生,收取高额的学习费用,这些院校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这些所谓的播音高校,他们的目的不是教书育人,不是培养播音员、主持人。而当这些“李鬼”们碰上了“李逵”时,便原形毕露。他们自知技不如人,从不参与具有真正办学资格的“好汉聚会”,也从不参加研讨、比赛。笔者认为,有关部门应该对此加以重视。在这当中受骗的是一个个怀揣播音梦想的学子,受害的是整个播音教育界。
2.盲目扩招
近几年报考播音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播音院校也纷纷扩招。如果这种整体上的扩大招
生是各大院校力所能及的,也无可厚非。但现实是播音高校的整体门槛在降低,招生不仅仅是盲目,有的甚至毫无原则。这种扩招使得原来还算正规、在业内也还小有名气的一些学校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名誉扫地。原因很简单,师资是有限的,师生比例失调;教学的硬件设施也是有限的,教室、宿舍等生活设施也是有限的,怎么可能维持原有的教学效果?尤其是把一批根本不具备专业潜质的学生招了进来,生源质量上就又差了一截。
3.学生干劲不足
近几年播音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但毕业后真正能够走上专业岗位并能够胜任工作且被观众广泛认可的学生并没有随之按比例扩大。在工作中,笔者每年都要接触大量播音专业的实习生、毕业生,总体感觉是学生数量一年年在增加,但整体水平呈下降趋势。
这里面当然有历史原因和体制原因,但笔者认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现在的学生干劲不足。早上不练功、播出前不备稿、作业不完成……也许是因为生活条件的提高导致了这些学生的不努力,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
4.教师队伍良莠不齐
由于历史原因和现有体制的原因,目前具备高校教师资格而又具有播音主持业务能力的双师型人才少之又少。
现有播音院校专业教师构成一般有以下几种:
⑴经受过相对长期、正规的播音教育,又有丰富播音主持一线工作经验的老播音员,退休、转行或兼职担任播音专业教师;
⑵没有经受过相对长期、正规的播音教育,但有丰富播音主持一线工作经验的老播音员,退休、转行或兼职担任播音专业教师;
⑶经受过相对长期、正规的播音教育,但播音主持一线工作相对缺乏的播音专业毕业生,担任播音专业教师;
⑷既没有经受过相对长期、正规的播音教育,又没有丰富播音主持一线工作经验的其他学科教师转行担任播音专业教师。
当然希望播音专业教师都是上述第一种,这些教师的实践示范能力很强,理论研究能力也不错,能够满足现有体制对高校播音教师的要求。但现实很残酷,这样的教师非常少。许多院校也聘请第二种教师进行教学,但教学过程中发现他们的实践示范能力很强,但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并不能完全满足现有体制下对高等学校教师的要求。第三种教师很显然理论研究能力较强,但实践示范能力一般较弱,也不能完全满足现有体制下对播音专业教师的要求。第四种教师又分为两类:一类是虽然自己并不直接从事播音主持工作,但本人对播音主持工作非常热爱,从事与之相关相近工作,长期关注并研究播音主持和播音主持教育工作;另一类与之相反,完全是体制改革或院系重组时来到播音专业的,前者还可以称得上满足高校播音专业教师的要求,但后者就无从谈起了。
现有体制一般要求进高校教学的教师要有硕士学位,但播音专业硕士设置仅有中国传媒大学、河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少数高校,而博士设置只有中国传媒大学一所。中国传媒大学自1983年开始培养硕士起,到今天总共培养的硕士数量刚刚突破200个,博士则更少——目前毕业的只有10多个。假设全国有100所高校开办播音专业——实际数字要多得多——每个学校需要5名教师,尚且需要500名教师才能满足需要。况且,那些毕业的硕士、博士中有许多都走向了一线工作岗位。据此推测,具备播音专业要求的教师的数量还远远不
能满足目前教学所需。
综上所述,这些年的播音教育界发生了许多事情,有让人兴奋的快慰,也有值得思索的遗憾。我们应该紧盯传媒事业的发展,放眼全球,总结经验,摒弃弊端,让播音主持教育事业得到更好、更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颂.播音语言通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2]张颂.播音教学法研究管窥(语言传播文论·第三集)[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