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地图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期末复习提纲
第五章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1. 根据各地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主要是地形、气候)的不同和经济活动、人文地理景观的差异,全国大致可以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根据夏季风影响是否显著,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在季风区内,南北气温、降水有明显差异,秦岭-淮河一线南北自然环境差异大,成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达4000米以上,地势高,气候寒冷,形成独特的高原景观;广大的西北地区,地处内陆,降水稀少,形成草原和荒漠景观。
2.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A、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B、一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C、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D、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的分界线;E、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F、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G、水田和旱地(耕地类型)的分界线;H、河流结冰期与非结冰期的分界线;J、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的分界线。
名称 北方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季地区 季海、黄海 风南方区 地区 高原以东,东南部临东海、南海 藏高原边界 非西北非地区 季青藏风位于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城和昆仑-阿尔金山以北 界 是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海拔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 青藏高原边非季风气候区,深居内陆,400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水量线以南;秦岭——淮河以南 青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北;秦岭——淮河以北 位置范围 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乌鞘岭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划分依据 地区 区 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 高,气候寒冷 第六章北方地区
1.北方地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位于
第 1 页
二三阶梯,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大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是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2.北方地区地跨寒温带、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3. 人们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适宜种植春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甜菜等农作物。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由黄河和海河冲积而成)称为“黄土地”,这里是我国冬小麦、玉米、花生、棉花、谷子的主产区。
4. 北方地区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有我国第一大油田—大庆油田和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有大同、神府等特大型煤矿,还有鞍山、迁安等大型铁矿。
5. 东北三省气候冷湿,冬季寒冷漫长,夏季短促,气温不高。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蒸发微弱,气候湿润,低洼处分布着大面积的沼泽。
6. 东北三省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②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③地广人稀,本地粮食消费少④农业科技水平高。东北三省种植业的特点概括为“大”(粮食产量大)、“高”(商品率高)、“优”(农作物品质优良)。昔日的北大荒,今日的北大仓。
7. 东北三省成为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的条件:(1)依托丰富的资源。这里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在全国有重要地位,工业分布靠近资源产地;(2)依托便利的交通。铁路网密集辽宁省南临渤海和黄海,海运便利。被誉为新中国“重工业的摇篮”。
8. 东北三省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设备陈旧、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等问题。
9.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规划:(1)充分利用丰富的农林产品,调整工业结构;(2)对现有矿产资源合理开发,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附加值;(3)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民营企业;(4)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5)减少高污染,高能耗企业,治理环境污染,美化环境;(6)利用边境优势,发展对外贸易和边境旅游。
10.
黄土高原的人文景观:陕北民歌、安塞腰鼓、西府秦腔、窑洞、面食
11.位置和范围:黄土高原地处黄河中上游地区,位于太行山脉以西,乌鞘(shāo)岭以
第 2 页
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海拔1000-20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12.地理环境的过渡性:地形:从平原向高原、山地过渡;干湿区:从湿润、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干旱区过渡;农业:从农耕区向牧区过渡。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多发。
13.地貌:覆盖着深厚的黄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黄土川等黄土地貌广布。
14.地貌发育:塬、墚、峁分别处于黄土地貌的不同发展阶段。在流水强烈冲刷、切割作用下,黄土层先形成黄土塬,黄土塬进一步发展形成黄土墚,黄土墚再发展演变为黄土峁。
15.黄土高原的形成:风成说,黄土的老家远在蒙古高原、中亚以及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那里气候干燥,地表岩石在风化作用下不断破碎,形成粗细不等的颗粒,在风力的作用下将细小的尘土带来本区,经过百万年堆积,形成今天的黄土高原。
16. 水土流失的原因:(1)自然原因:黄土质地疏松,多孔隙,易受流水侵蚀;降水集中(2)人为原因:乱垦滥伐和过度放牧破坏了地表植被;修路、采矿工程建设和陡坡耕种等对地表的破坏;人多地少,生产方式落后等。
17.水土流失的危害(后果):导致土地肥力下降、农作物产量下降;大量泥沙进入黄河,并在下游淤积,形成“地上悬河”,严重威胁着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8.综合治理:一方面把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修筑梯田、修堤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19.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资源丰富,其储量约占全国的2|3,(山西省是我国最大的煤炭基地),特大型的煤矿主要分布在山西的大同、阳泉、平朔,陕西的神府,内蒙古的东胜等地。黄土高原的煤的输出:依靠铁路运出去;煤转化成电力通过电网送出去;煤转化为煤气通过管道送出去。
20.北京的城市职能是: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1)政治中心:我国首都;中南海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新华通讯社、中央电视台是我国最重要的新闻机构。(2)文化中心:集中了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众多科研机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百余所高等院校;国家图书馆亚运村等众多文化体育场所。(3)国际交往中心:与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多中国及活动在此举行,著名跨国公司、金融机构、国际组织在北京设立分支机构和代表处。
第 3 页
21.历史文化名城:50万年人类生活史、3000多年建城史、850多年建都史(经历了元、明、清三朝);旧城格局形成于明、清两代。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
天坛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众多的四合院、胡同、王府建筑以及京剧(中国国粹)、曲艺等。
22.国际交往中心:北京与世界各地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
23.交通运输建设:路网建设:地铁、轻轨铁路、各条环路和放射路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高速公路、立交桥;枢纽站点建设。
24.街区建设: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交相辉映,既具传统文化特色,又显时代风貌。为北京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25.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四合院的存废、历史文化遗存、人口迅猛增长、沙尘暴天气、水资源匮乏、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污染。
26.规划与建设: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规划建设重点功能区:包括中央商务区(CBD)、国际传媒中心、金融街、王府井商业街等;另一方面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关村科技园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第七章 南方地区
1.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大致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
2.南方地区的主要地理特征:(1)地形类型:以山地、丘陵为主,其他还有高原、盆地、平原;(2)一月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一月平均气温大于0℃,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3)河流:流量大,无结冰期,平原地区河湖众多,素称“江南水乡”;(4)土壤:东南丘陵为红壤,长江中下游平原为水稻土,四川盆地为紫色土;(5)植被:以亚热带、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6)气候:以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长江中下游地区有梅雨、伏旱天气;(7)耕地:水田;(8)主要农作物和水果:水稻是主要粮食作物,油菜、棉花、甘蔗、茶叶等是主要经济作物,盛产柑橘、香蕉、菠萝、桂圆、荔枝等亚热带、热带水果。
3.南方地区气候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1)对农业的影响: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甘蔗等农作物,农作物一年两熟至三熟;(2)河湖众多,水量充沛,淡水渔业和航运发达,成为重要的“鱼米之乡”;(3)房屋多尖顶,利于排水;(4)居民以米饭为主食;(5)山清水秀,景色优美,旅游业发达。
第 4 页
4.长江中下游平原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①位置:位于沿海中段,长江入海口,位置优越;②地形、气候和农业:平原地形,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农业发达;③劳动力:劳动力资源丰富,素质较高;④交通通讯与投资环境: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沿江沿海港口众多,交通通讯发达,投资环境优越;⑤资金与技术资金雄厚,技术先进;⑥市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市场广阔。
5.沿江分布的城市,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城市,依靠水运条件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武汉、南京、上海、杭州等特大城市,是本区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武汉地处长江、汉江和京广线铁路交汇处,有“九省通衢”之称。
6.长江中下游平原工业沿江分布,东西绵延,形成许多“工业走廊”,如上海宝山、安徽马鞍山、湖北武汉等钢铁工业基地,构成了“钢铁工业走廊”;上海、南京、武汉等汽车工业基地,构成了“汽车工业走廊”。
7.上海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的优势条件: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城市,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独有辐射带动作用,其优势条件如下:①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是全国最大的港口,腹地广阔,海陆交通便利;②长江三角洲的农业基础好,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提供原料和粮食;③工业基础雄厚,是全国工业发展最早的地区;④是重要的科技教育中心,科技力量发达;⑤全国重要的金融中心,资金丰富;⑥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市场广阔;⑦劳动力素质高,劳动力资源丰富;⑧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工程建设为上海经济发展提供了能源保障;⑨水源充足;⑩拥有浦东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政策优惠。
8.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条件:①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海岸线漫长,良港众多,为经济发展提供便利的航运条件;②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③国家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④毗邻香港、澳门和南海的地理位置优势;⑤侨胞遍及世界各地。
9.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主要有家用电器、电子、纺织、服装、食品和玩具等工业。进入21世纪以来,珠江三角洲重点发展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目前,电子信息、电器机械、石油化工、医药、汽车等已成为本区的支柱产业。
10.
香港位于我国南海沿岸,珠江口东侧,西与澳门遥遥相对,北与深圳市毗邻,由
香港岛、九龙、新界三部分组成,是世界著名的国际金融(仅次于纽约、伦敦的世界第三大
第 5 页
金融中心)、贸易、航运、旅游中心,有“东方之珠”、“美食天堂”“购物者天堂”等美誉。
11.澳门:位于珠江口西侧,背靠珠江三角洲,北临珠海市,包括澳门半岛、氹仔岛、路环岛等,旅游博彩业是澳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澳门素有“海上花园”之称。
12.港澳和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祖国大陆向港澳提供生活用品、淡水、电力,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廉价劳动力资源;港澳向大陆带来了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带动了内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13.“前店后厂”分工和合作模式:“前店”:香港;“后厂”:珠江三角洲。
14.台湾省位于我国东部海域,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北临东海,南临南海。
15.台湾省由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等许多岛屿及周围海域组成,面积3.6万平方千米,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
16.台湾岛地形以山地为主,约占2|3,台湾山脉分布在岛的中部,玉山是我国东部的最高峰(3952米),平原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平原地区土地肥沃,盛产稻米、甘蔗、茶叶和亚热带、热带水果。
17.台湾岛形似纺锤,北回归线穿过中部,气候湿热,四季常绿,到处呈现着迷人的热带和亚热带风光。南部山地气温垂直变化显著,成为著名的“亚洲天然植物园”。
18.台湾省的美称及物产:森林之海(森林覆盖率高),东方甜岛—盛产甘蔗,水果之乡-生产热带、亚热带水果,海上米仓-盛产大米,东南盐库-盛产海盐(西部沿海)。
19.台湾省的工业分布在西部平原,重要工业城市是:台北、高雄、基隆,台湾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形成出口导向型经济。
20.20世纪50年代,台湾主要出口农产品,60年代以后,积极吸引外资,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80年代中期以来,以电子产品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被称为台湾省“硅谷”的是新竹科技园区。
21.台湾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在经济、文化上的联系从未间断,台湾的文化与祖国大陆同属一脉,台湾的居民祖籍大部分是福建和广东,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与祖国大陆一脉相承。台湾的主要少数民族是高山族。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比较:
第 6 页
秦岭—淮河线以北(北方地 项目 区) 1月平均秦岭—淮河线以南 (南方地区) 高于0°C 占全国的80% 以下 占全国的面积 25% ;人口 55% 自然环境的差异 低于0°C 气温 年降水量 面积与人口 气候 寒冷干燥) 以平原、高原为主,代表地40% 温带季风(夏高温多雨,冬占全国的20 % 以下 占全国的面积 20% ;人口 热带,亚热带季风(夏炎热,冬温暖) 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分布。代表地形: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 形:东北平原(黑土)、华北平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 原(黄土)、黄土高原。 红壤。 水量较小、汛期短、冬季有水量大、汛期长,冬季不会结冰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水田 河流流量 结冰现象 植被 耕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旱地 作方式 粮小麦、 玉米 食作物 油农料作物 业糖料作物 经棉花、谷子、大豆等 济作物 南)
第 7 页
生产活动差异水稻 大豆、花生 油菜 甘蔗(产地:广东、广西、福甜菜 建、台湾) 棉花、蚕丝(四川盆地-植桑养蚕-蚕丝的主要产区)、橡胶(云
主要水果 作物熟制 能源, 苹果(产地:山东丘陵、辽柑橘 香蕉 东丘陵) 梨 一年一熟(东北地区)、 一年二熟至三熟 两年三熟(华北地区) 煤、石油 水能、有色金属、核能丰富 砖瓦竹木,屋顶坡度较大,墙体高(通风散热) 水运为主(船) 米饭为主 赛龙舟、游泳具有典型的南国矿产 土坯垒墙,屋顶坡度较小、生活文化差异
住宅特点 墙体较厚(保暖防寒) 传统交通陆路运输为主(马) 具 生活主食 运动项目 面食为主、小米(黄土高原) 滑雪、溜冰 水乡特色 第八章 西北地区
1.西北地区显著的自然景观是干旱,原因是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同时也是我国跨经度最广地区,自然景观由东向西依次表现为森林草原、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形成原因是自东向西距海远近不同。
2.银川平原被誉为“塞上江南”,河套平原有“塞上米粮仓”的美称。西北地区草原面积广大,是我国重要的草原畜牧业分布区,其中内蒙古是我国最大的牧区。本区优良畜种:新疆细毛羊,内蒙古三河马、三河牛、阿拉善骆驼,宁夏滩羊。畜牧业是本区主要的生产方式和重要的经济支柱。
3.土地退化包括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土地污染等多种形式,土地退化的原因:气候干旱,植被稀少、过度放牧、樵采和垦荒。
4.荒漠化带来的后果:A、土地生产力下降;B、沙漠化面积扩大,埋没了村庄、道路和良田;C、影响其他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措施:A、“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B、天然林保护;C、退耕还林海草;D、防沙治沙。
第 8 页
5.新疆面积160万平方千米,是我国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这里降水稀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蒸发量大(瓜果特别甜的原因),气候干燥,沙漠广布,新疆的人口、城市、农业集中分布在绿洲(原因:地形平坦、水源条件好)。
6.新疆的地形形成“三山夹两盆”(阿尔泰山、准格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仑山),新疆形成长绒棉生产基地的原因: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和稳定的灌溉水源。
7.新疆古老的引水工程是坎儿井。
8.新疆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等能源资源,是我国新兴的重要能源基地。塔里木盆地天然气潜力巨大,是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重要源地。西气东输工程以轮南镇为起点,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向东,途径十个省级行政区域送到上海、杭州等东部城市,同时也为沿途各城市提供稳定的天然气。该工程有力地促进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并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起到重要作用。
第九章 青藏地区
9.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本区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为“高”(海拔高)“寒”(由于海拔高,导致气温低)。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因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素有“日光城”之称。
10.位于中国和尼泊尔交界处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青藏高原上海拔超过8000米以上高峰有10座。
11.青藏高原拥有众多的雪山和冰川,成为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源)、雅鲁藏布江等河流的发源地。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
12.青藏地区草原面积广大,畜牧业是本区的主要生产方式,主要畜种有牦牛(被誉为高原之舟)、藏绵羊、藏山羊等,青藏地区的种植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水热条件好),主要农作物为青稞、小麦和豌豆等。本区的重要农业区为: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
13.青藏地区的一些地方,生长着冬虫夏草、雪莲、藏红花等药用植物,生活着藏羚羊、野牦牛等珍稀动物。青藏铁路通过以桥代路的方式,为动物的迁徙提供了安全通道。采取“以桥代路”交通方式的原因是解决高原冻土施工难题。
14.柴达木盆地盐类资源丰富,擦尔汗盐湖是我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此外,还有丰富的石油、煤炭以及多种金属矿藏,如冷湖的石油、鱼卡的煤炭、锡铁山的铅锌矿等。柴达木
第 9 页
盆地被誉为“集宝盆”。
15.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同时结束了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青藏铁路线的起止点为:青海西宁 ↔ 西藏拉萨。
16.青藏地区拥有开发潜力巨大的水能、太阳能和地热等清洁能源。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这些清洁能源逐步得到有效利用,不仅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也有效地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比较: 位置范围 区域干旱 特征 以高原、山地为主(有“世界屋地形 气候 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脊”之称) 温带大陆性气候 稀少,水量小,流程短,多内流河、中华水塔,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河湖 多季节性河道,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沧江的源头),最大的湖泊——青海木河。 湖。 温带草原,自东向西:草原→荒漠植被 草原→荒漠(原因:降水量自西向东越来越少) 牧场特色 畜种特色 农业
西北地区 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青藏地区 地势高耸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地区 尔金山以北 高寒(由高生“寒”) 高原山地气候 河湖众多,是大江大河的发源地,高寒草地 温带草原牧场(内蒙古)山地牧场高寒牧场(青海和西藏) (新疆) 三河牛、三河马(内蒙古)细毛羊牦牛(青海和西藏)、藏绵羊 (新疆)滩羊(宁夏) 灌溉农业(宁夏平原、河西走廊、第 10 页
绿洲农业河谷农业(湟水谷地、
类型 主要天山山麓) 小麦、玉米、长绒棉、瓜果等 藏南谷地) 青稞、青稞、豌豆、小麦、油菜 太阳能、地热能、聚宝盆,察尔农物 资源
第十章 我国的海洋国土 1.世界海洋大国
(1)我国海洋概况:我国是世界海洋大国,近海海域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台湾岛以东的太平洋海域、南海,它们自北向南呈弧状分布。
(2)各海域具体特点
渤海:是我国的内海,为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环抱,面积最小; 黄海:因黄河泥沙导致海水呈黄色调而得名;
东海:是东中国海的简称,其南部为祖国大陆与台湾省之间的台湾海峡;
南海:是南中国海的简称,分布有众多岛屿、岩礁、沙洲和浅滩,统称为南海诸岛; 台湾以东太平洋海域:琉球群岛以南、巴士海峡以东,地震、火山活动和灾害性海浪频繁。
2.漫长的海岸 (1)海岸分类:
起止点—我国大陆海岸漫长曲折,北起辽宁省的鸭绿江口,南到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北仑河口,全长1.8万多千米。
(2)大陆海岸的分类:
①我国大陆海岸主要有平原海岸和山地海岸两大类,大致以杭州湾为界,以北两类海岸交错分布,以南则基本上是山地海岸。
②在我国热带、亚热带部分大陆和岛屿,还分布有独特的珊瑚礁和红树林海岸。台湾东部的太平洋沿岸是我国海岸地形最丰富、奇特的地区。我国海岸自然资源丰富,仅潮间滩涂面积就有380万公顷,水深0~15米的浅海面积12.4万平方千米。
第 11 页
风能 汗盐湖
3.众多的岛屿
(1)岛屿分布:我国拥有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岛屿6500多个,绝大多数分布在东海和南海。我国岛屿岸线的总长度约1.4万千米。台湾岛和海南岛分别是我国第一和第二大岛屿,它们原来都与大陆相连。崇明岛是我国第三大岛,也是我国最大的冲积岛。
(2)群岛分布:我国有些岛屿成群分布,成为群岛,如庙岛群岛和舟山群岛。其中,舟山群岛是我国最大的群岛,附近的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
(3)海峡:有些岛屿与大陆(或岛屿)之间形成海峡,如台湾海峡和琼州海峡,它们的宽度较小,水流较急、深度也较大,多为交通要道。
4.海洋资源及开发
(1)丰富的海洋资源:我国辽阔的海域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海洋生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能资源、海底油气资源、航运资源、空间资源和景观资源等。
(2)海洋资源开发:人们利用它们发展捕捞与养殖业、制取海盐、制药、采掘油气、修建港口和航道、填海造陆、发展旅游等。随着陆地自然资源日益匮乏,人地矛盾日益尖锐,海洋资源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后备资源。
5.海洋环境的保护
由于对海洋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过度利用、某些海洋工程建设和管理不当、陆源污染物排放、船舶及海上机械溢油、人工废弃物倾倒等原因,使得我国部分海域海水遭受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生物资源枯竭、赤潮与海岸侵蚀等灾害频发,直接制约着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海洋环境的保护刻不容缓、任重道远。
第 12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