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体画
从百度百科了解到院体画,简称“院体”、“院画”,是中国画的一种。一般指宋代翰林图画院及其后宫廷画家比较工致一路的绘画。亦有专指南宋画院作品,或泛指非宫廷画家而效法南宋画院风格之作。这类作品为迎合帝王宫廷需要,多以花鸟、山水,宫廷生活及宗教内容为题材,作画讲究法度,重视形神兼备,风格华丽细腻。
朴厚而又写实。院体画,下笔凝重稳健,比较工整严谨,风格朴厚而又写实。同时创造“院体”风格的画家之间存在着较密切的关系,他们同在宫廷范围内工作,或属同僚,相互影响,或先后衔接,呈继承关系。更主要的是在皇室统一、严格的管理下,从创作主旨、题材内容到风格样式、审美情趣,都表现出极强的趋同性。院体有不同的风格,像宋代由翰林书画院的宫廷画家所创立的典型风格,如北宋徽宗时期的工整精细画风,就称为“宣和体”,南宋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简劲雄健的山水,被称为南宋“院体”。沿用下来,明代由宫廷画家所创造的主体画风,也被称之为明代“院体”。由于皇帝和贵族的倡导,画院崇尚写实,风格富丽工致。被称为“院体”的宋代宫廷绘画以其丰富的艺术创作构成中国绘画史上重要的组成部分。宫中除了大量的职业画家之外,另外在那些身份和官职的文人学士中,还存在着一支业余的创作队伍。他们在绘画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探讨中都有突出的特点和成就。
院体画师在明初的严刑峻法下,思想上收到的限制使他们无所适从,造成墨守成规,不敢有丝毫创意的局面 。大家都知道,这是和传统的绘画精神背道而驰的,因此,明初的绘画,走的是思想局限的院体画派道路。知道明代的化、弘治时期,院体画才达到了高峰。
当年郎世宁接受耶稣会的派遣从欧洲到中国传教,当时康熙皇帝对基督教持审慎态度,对传教士们的科学和艺术工作则表示欣赏和尊重。康熙赞许西洋画的写实技能但不喜欢油画,要求他学习中国画的意蕴。由于郎世宁禀赋非凡,凭借严谨扎实的写实功底、注重明暗效果的绘画特色,以及作品整体具有的浓厚欧洲绘画风格和情调,确立了他在宫廷画师中的地位。因此,他神奇的画笔真实而艺术地记录了那个时代的辉煌。康乾时代最为璀璨的中西合璧的宫廷绘画,是清朝绘画史中最引人入胜的篇章,这些正是郎世宁的传世之作。院体画写实严谨的现代精神,被康有为等人大加赞赏。而且 ,从今天看来,院体画也为平民带来以审美的喜悦。
文人画
文人画又可称为士夫画,它也属于中国画的一种。一般是指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一些文人墨士、士大夫所作。其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有较大的区别。通常“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但它不与中国画三门:山水、花鸟、人物并列,它讲究的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的是文人的思想。大多数文人都借此以抒发个人抱负,感叹怀才不遇的愤懑,或者表达对民族压迫或对腐朽政治的悲愤之情。
诞生:人文画最初起源于汉代,由于汉末以来社会格局动荡,政治统治黑暗,人民饱受战火煎熬,多数灾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随着情况的进一步严重,许多文人墨士觉醒,同时知识分子专业画家也登上历史舞台,至此文人画诞生。当时得画虽未有传世之作,但在很
多书中都有记载,大诗人王维水墨作画,诗画结合,为绘画增添了不少韵味;五代董源、巨然在山水画上追求平淡天真的笔墨情趣,这些都为文人画发展提供了直接的艺术规范。
兴起:绘画艺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间,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的口号,呼吁画家注重人的精神气质,认为描绘眼睛是人物画艺术中的最重要的技巧,这一口号的提出,是绘画从实践到理论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他的代表作《女史箴图》—描绘一系列的动人形象,刻画传神的仪态,尽显古代宫廷妇女的身份和丰采,简直惟妙惟肖;《洛神赋图》—画卷的开始便以曹植和他的侍从在洛水之滨遥望美丽的洛水女神,她寄予了曹植对她的苦恋,画面上远水泛流,洛神含情脉脉,似来又去。洛神的身影传达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无限惆怅的情意。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的艺术的若干特点。人文画家拜托了实用,而真正从审美观和艺术方面着手,从美而不是从严肃中“成教化、助人伦”。
发展:由于唐代国家统一,国势强盛,经济上又出现了繁荣的景象,伴随着这些,文人画在唐代展现了雍容华贵的气象。中外经济文化空前的兴盛,丰富了绘画的内容。如: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乃其根据佛典《瑞应本起经》描绘佛祖释迦牟尼降生为悉达王子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朝拜大自在天神庙时诸神向他礼拜的故事。此图意象繁富,以释迦降生为中心,天地诸界情状历历在目,技艺高超,想象奇特,令人神驰目眩。
高度发展:文人画思潮在宋代开始占主导地位,与院体画和画工画并肩而立。到了中后期,北宋的文人士大夫们争相游心绘事 ,将绘画视作遣兴之墨戏。从此开始 ,中国绘画史又别开一新局面。中国文人画自此一发而不可收 ,最终成为中国绘画史上一道独特风景。以苏轼为代表的士大夫,大中华秦桧、蔡京文人画兴起了墨戏的画风。苏轼提出的\"
诗画本一律\",即诗歌和绘画都是一种抒发个人情感的艺术,这样便将绘画艺术提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来看待,从一种完全是技术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成为文人们的一种自觉的表达手段。
繁荣发展:元代是中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央政权的封建王朝,由于元初蒙古贵
族废除科举制度,又将百姓分为蒙古、色目、北人、南人四等,南人最贱,从而造成江南文人“学而优则仕”美梦的破产。为吐露胸中的不平,文人以画寄托思想成为风尚。这时,文人画在\"作画贵有古意\"的思想倡导下,呈现出\"复古\"、\"自然\"及\"以书入画\"的画风,文人画家通过绘画,抒发出\"遁世\"、\"隐逸\"的内心感受。元代的文人画有四大特征:其一,绘画题材由简单的枯木竹石、梅、兰等扩展到山水,并使之从此以后成为中国绘画史上最重要的一个永恒主题和无限象征。其二,画法较之前唐代以及宋人的墨戏更为严谨。其三,重视绘画中的书法趣味,要求\"以书入画\"。其四,在画面的意境构成上追求以诗题画,讲求诗情画意的相得益彰。最有名的要数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昌盛发展:明清时期,由于时代的变化,加上社会的动荡,以及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传统社会秩序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这一切造就了文人画家不拘泥于形式,而是注重于个性发展。其代表便是郑板桥的绘画,他摆脱传统单纯的以诗就画或以画就诗的窠臼,他每画必题以诗,有题必佳,达到“画状画之像”“诗发难画之意”,诗画映照,无限拓展画面的广度;他反对墨守陈规,不拘泥于法而自有法,用笔洒脱,构图新颖别致.充满了豪放的精神和隽永的情调.板桥的文学功底也颇深厚,他把诗、书、画、印这四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有机的柔和在一起,并且上升到了新的高度.板桥的作品充满了思想性、创造性和战斗性。
院体画和文人画是传统中国画的两大形式。在现当代人的观念中,院体画作为文人画的对立面而存在。院体画作为宫廷绘画的主要形式,常常被认为是政治的附庸品,很长时间
以来被看作僵化的没有生命的艺术,认为它过分写实和程式化,不能深刻传达画家的艺术思想和个人精神,不善于表达画外之意。然而,站在院体画产生、成熟与发展的历史上看,尤其在它的成熟期,它对于我们当今的艺术创作有着极为重要的文化意义。
无论是重写实的院体画还是重写意的文人画,它们都是中国绘画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大量惊世之作的流传,让我们明白,中国绘画的精髓,中国绘画的博大精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