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靖琳(江苏省南京市第一中学,210002)摘要:初中语文学科中的综合性学习是一项综合各项学习能力、具有丰富要素的学习活动,采用PTA量表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综合性学习的状况,提高评价的有效性。在“寻访园林之美”综合性学习中,通过前后两次编制PTA量表获得启示:围绕关键要素展开详细评价,次要要素则简化评价;使用前详细说明,使用后具体评讲。关键词:PTA量表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PTA(基本要素分析)量表,即基本要素分析量表,是美国教师沃尔弗德与安迪生倡导和开发的一种针对学生开放性作业的评分工具。这一量表的理论假设是:任何一种行为表现,都会有一系列基本的要素,这些要素构成学生学习某些知识、技能或行为表现的基本单元。只要找出这些基本单元,并对学生在这些基本单元中的行为表现作出准确的评定,则学生在完成这些具体任务时的总体特征就可以得到适当的评价。因此,对于那些有着丰富要素的学生作业,如作文、朗诵、表演、实验操作、研究报告等,教师可以通过编制PTA量表来评价学生表现。初中语文学科中的综合性学习正是一项综合各项学习能力、具有丰富要素的学习活动。采用PTA量表将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综合性学习的状况,提高评价的有效性。为此,我在“寻访园林之美”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展开了尝试。一、设计思路:解决三个问题,确定五个要素学习《苏州园林》之后,学生对叶圣陶介绍的园林之美很感兴趣,希望有机会实地探访园林。因此,备课组设计了“寻访园林之美”综合性学习,让学生每六人一组探访南京带有园林的古代建筑遗迹,如甘熙故居、总统府、瞻园、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等,用照片(绘画更好)和文字记录所见所感,把作品汇集成“成果集”,上交实物,打印、手抄均可。要让综合性学习发挥实效,有三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二是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性,三是报告的原创性。为此,我确定了如下学习目标:(1)知道景物描写的方法,并在欣赏园林之美时灵活运用。(2)清楚说明游览地的基本信息。(3)标注摘录出处,养成准确标注参考文献的习惯。(4)合作完成报告。PTA量表的编制过程主要是确定基本要素及等级划分的过程。结合学习目标,我在制定综合性学习要求时,首先根据PTA量表评价的理论基础“任何一种行为表现,都会有一系列基本的要素,这些要素构成学生学习某些知识、技能或行为表现的基本单元”,确定五个要素:说明、鉴赏、合作、引注格式、创意。其中“说明”和“鉴赏”两个要素是按照量表设计的,其他三个方面简化为加减分项目,然后据此制定了综合性学习说明(如图1所示)。经过0.5课时集体学习这份说明之后,每个小组都明确了学习目标,并自主完成学习计划。二、首次编制:优点及不足通过查阅学生上交的“成果集”,我发现,首次编制的PTA量表存在着明显的优点及不足,分析如下:(一)四大优点1.“说明”和“鉴赏”要素明确了学习目标和主题。从各小组完成的作业来看,PTA量表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作用是比较明显的。实验班级共有八个小组,成果中均包含简介和五个角度的园林欣赏,七个小组各项得分都在3分以上,仅有一组在鉴赏园林中写到了公园的游乐设施,偏离了主题。而且,各个小组欣赏的角度多样,有的仿照《苏州园林》一文,从假山池沼、植株、门窗、柱子和镜子、年画、走廊、鹅卵石等角度鉴赏,有的按照学过的写景方法,从多感官、颜色、远近、动静之妙、光与色、俯仰之美等角度欣赏,做到了活学活用。2.“合作”要素有效督促小组合作和学习效率。学生刚刚开始小组合作时,常常出现组员相互推诿,任务无法落实的情况。这也是评分细则需要应对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全程监控小组学习效率,“合作”要素主要体现在两条减分项目上,即:(1)截止时间×月×日中午12:00。未按时上交扣10分。(2)有组员未参与写作,扣小组总分10分/人,个人为0分。第1条是为了约束组员按时完成分配的任务。在宣布任务时,我还做过提醒:负责小组统筹的同学一定要把整理的时间留出来,因此个人任务的截止时间还要再提前。这些措施是有效的。8个小组没有因为迟交被扣分。第2条则是确保任务的落实,为了防止出现“一人包揽、全组轻松”的局面。而从各小组交来的作业看,组内文章文风各异,大部分是分工完成的。3.“引注格式”要素提高了作品原创性。在学习说明中,我特别提到:“所有内容必须原创,文字中凡出现引用和摘录,必须注明出处。未标注出处以抄袭论,计0分。”这是为了避免学生大量摘编,失去了自主学习的意义。为了让学生合理应用文献资料,我又规定了加分项目,即“注释标注准确清晰、符合学术标准,加5分”。从结果来看,8个小组中,未出现抄袭现象,有1个小组注释标注不全,1个小组准确地完成了注释标注,获得了加分。4.加分项目鼓励学生给出创意。在加分项目中,“原创绘画2分/幅,经美术老师鉴定并获得签字好评的可加至5分”,让许多绘画“高手”兴奋不已,他们纷纷拿出看家本领,绘制了精彩的作品。“作品集创意(除原创绘画以外)超过2点,每点加2分”,鼓励学生给出各种精彩创意。比如,有的在每一页的页脚手绘了页面装饰,有的从镂窗花纹中看出了数学规律,有的以小诗引入介绍,有的手绘地图,还有的把作品集命名为游览册、把所有作者列为特约记者并在文后亲笔签名……种种创意记录学生的才思,让一本成果展示集不仅是一份作业,更是学生展示风采的载体。(二)三个不足1.评分细则限制了评判内容。评分细则能够明确学习目标,也会限制评判内容。虽然学生能从不同角度欣赏园林之美,但是他们在区分角度时,往往交叉了不同标准,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A组、E组的欣赏角度存在景物与写景方法的交叉——A组所写的“假山之趣”是景物,其他是写景方法。E组所写色彩风格可以放在任何一处景物中讨论,与其他几个角度并不是并列关系。H组写整体布局,应该放在首篇总领全集,也不能并列在不同欣赏角度中间。这些问题都反映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还不够严密,在进行小组成果集文章统筹时,没有作整体考虑。但评分时却无法体现不同学生的认识差距,因为在制订评分细则时,没有估计到这一问题,未作规定,留下了遗憾。写作本就是一项综合技能。评价作文的角度局限于内容,过于单一,会限制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2.缺乏课外探究资源。对于初二学生来说,完成探究性学习还是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的。此次作业中,仅有1位学生查阅了参考文献引用规范,1位学生引用了园林鉴赏作品中的话(也有可能是浏览资料时获得的二手文献)。如果教师提前发布参考书目,列出探究要点,参与探究的学生可能会更多一些。3.附加分影响学生把握自主学习的重点。由于创意点加分不设上限,创意范围又没有设限,学生就在这方面狠下功夫,园林鉴赏方面反而被忽略了。8个组共有25个加分项,其中只有7个与园林欣赏角度或文章结构相关,其他大部分是美术、信息能力的体现。如果能够限定创意范围,也就能够引导学生把注意力引向园林鉴赏方面。三、二次编制:完善作业说明根据以上总结,笔者将综合性学习PTA量表进行了修改,并据此完善了作业说明,如图2所示。四、两点启示通过前后两次编制PTA量表,可以获得如下两点启示:(一)围绕关键要素展开详细评价,次要要素则简化评价综合性学习的PTA量表的要素是多样的,如果每一项都详细评价,势必带来“平均主义”。“寻访园林之美”是一次学习说明文写作的综合性学习,因此量表的关键要素就是与写作直接相关的“说明”“鉴赏”这两方面,其他要素则简化操作,如附加分属于次要因素,应当限定得分范围,避免弱化学习重点。研究者认为:“在对于区分度要求不是很高的考试与评价情境中,PTA量表中各个要素的等级描述可以以简单的等级数量代之。”在综合性学习中,相对次要的要素可以简化,而关键要素则应详细评价。这样可以激励学生努力达成新的学习目标,而不是仅仅重复发挥原有的特长。(二)使用前详细说明,使用后具体评讲PTA量表用于综合性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那么,PTA量表的使用指导就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这种指导包括使用前的说明和使用后的评讲。使用PTA量表前,教师应当详细说明PTA量表各要素的要求和等级。如本任务实际上也是在完成一篇较长的游记,不同部分欣赏角度的重叠实际上是文章结构条理不够清楚。如果在使用PTA量表前详细说明文章结构、方法等要求,将能帮助学生写作时避免走入误区。使用后的教师评讲也不可缺少。评讲既是教师指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的过程,也是完善量表的方式。教师也会在评讲中发现量表的问题,如第二次编制的量表中增加的参考书目,就是教师经过评讲后发现辅助学习资源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