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静观、诗意与责任、道义并重——评杨绛的小说《洗澡》

2020-01-18 来源:伴沃教育
静观、诗意与责任、道义并重——评杨绛的小说《洗澡》

作者:王丽君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2期

王丽君

(赤峰学院 文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杨绛作为一个学者型的女作家,她的温婉、内敛、柔弱,使得她的小说充满了诗性特征,与现实拉开了距离。《洗澡》中许彦成和姚宓的感情纠葛刻画的浓烈而有节制,缠绵而又克己,体现了作家平实、朴素、静观的写作手法。小说以三反运动为背景,描写知识分子在政治运动中的百态,呈现出一段真实的历史记录,担当了用文学捍卫历史真实的责任与道义。

关键词:诗意;距离;静观;史的精髓;文体家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2-0148-02

一、诗性特征

杨绛的创作,大概可以纳入闺秀派,作为女性作家,她的婉约、内敛、柔弱,使得她的小说充满了诗意,与现实拉开了距离。许彦成和姚宓的爱情似有若无,俩人都停留在精神层面,更多幻想成分,是一种心灵的依偎和默契.在许彦成的内心,他把姚宓当做女神一样供奉着,在工作上生活上处处体贴照顾姚宓,可算一片痴心。而姚宓对待许彦成的爱情攻势,不露一点声色的躲避,即使接受许彦成,二人感情浓蜜时,也只是她的脸靠在他膝上,他的手搭在她臂上,从不也雷池一步。二人单独相处的画面神圣、高洁、诗情画意。

杨绛笔下的姚宓有着不寻常的内心世界,她在对待许彦成的感情问题上,婉转、纠结、不舍、挣扎。工作中许彦成担心姚宓被姜敏刁难,悄悄地把一本苏联人编写的世界文学史的中文译本托姚宓的母亲转交给姚宓,叫她仔细阅读,以便了解苏联文学观点,对此,姚宓不知道自己心上是喜欢还是烦恼。而许彦成在众人面前对姚宓很冷淡,话也很少,却趁去姚宓母亲那里听古典音乐之际,替姚宓整理了书房。姚宓理解了许彦成对自己的冷淡只是要遮掩他对自己的关切,她想在纸上写个“谢谢”,但她抑制了自己,因为她不需要抚慰。许彦成又经常在姚宓不在家的时候去她的小书房,拣出姚宓该读的书,放在书桌上,夹上纸条注明哪几处当细读,尽着一个导师的职责。而姚宓埋头读书,免得字面上的影子时常打扰她,极力躲避、拒绝着这份感情。作家杨绛细腻地刻画了作为年轻知识女性姚宓对待爱情的矜持、冷静、清高、孤傲,也写尽了许姚之恋的百转千回。

作为有妇之夫的许彦成与姚宓的爱情,涉及到了婚外恋和传统道德问题,作家杨绛处理的非常谨慎,小说写他们对待这段感情,采取了走一步,看一步,一步都不准错的“一步一步”理论,一点一点决定。当然,小说结尾,“三反”运动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在强大的政治运动中,个人的一己感情早已被淘洗尽净。姚宓选择了独身。小说的人物描写与故事框架都体现了作家的克己、节制、静观的人文精神。

小说的另外一个细节,许彦成爱着姚宓,情不自禁的约了姚宓游香山,为了对得起妻子杜丽琳,临时取消了游山之约,这等于是戏弄了姚宓。许彦成充满愧疚,杜丽琳知道后却大吵大闹,许彦成想不到杜丽琳只图霸占着他,不容他有一点点秘密、一点点自由。同时对她的狰狞、

缺少幽默甚是心烦。这一细节体现了作家心目中理想的生活状态,就是追求心灵的自由,诗意的生活状态,人之为人的生存意义。更体现了现代文学精神:人的真实。

二、责任与道义

整部《洗澡》就写了两件事:爱情和政治。三反作为政治运动,主要是针对知识分子的改造。运动开始时,这些知识分子都背着思想包袱,虽然大多已意识到要自我改造,要端正态度,但还是感觉芒刺在背,互相提防,胆战心惊。在帮助会上,丁宝桂看到的是一张张陌生的脸,冷漠、鄙夷、敌意,心里就惴惴不安,虽是帮助会,但丁宝桂对帮助的理解就是骂、围攻。他像待宰的猪,抖索索地等待开刀。这些文字写出了政治斗争的残酷无情。

而许彦成不懂运动中别人为什么老用最坏的心思来冤我。杜丽琳解释说,你得用他们的目光来衡量自己——你总归是最腐朽肮脏的人。朱千里在运动中更是失魂落魄,他认为帮助就是审讯,他从审讯中整理出自己的罪状,为求过关,连自己的丑恶也夸大其辞,妖魔化自己,说自己是丧失民族气节的“准汉奸”。而群众认为这是朱千里丑化运动,朱千里以为使出点儿招数,就能过关,不料引火烧身,被群众赶下来,像雨淋的蛤蟆,不敢回家。后来在检讨会上,他被羞辱,自杀,又被救起,精神及肉体备受摧残折磨。由此,作品写出了知识分子在政治运动中的惶恐不安、无所适从、战战兢兢,亲人之间反目成仇的情形。

另外,小说写到余楠在运动中为了过关写了检讨稿在家不断演练,一声低,一声高,一声快,一声慢,一会儿捶胸,一会儿顿脚。妻子宛英非常反感,余楠解释说,我不把心灵深处的烂疮暴露出来,我怎么过关。妻子认为他说的全是假话,包括他的破落官僚家庭出身以及不负责任的风流才子——他的父亲,等等。余楠做检讨那天,声音嘶哑,囚首垢面,把自己说成国民党反动政客的走狗,重婚未遂的罪人,揭出自己的脓疮,还从自己的脓血中化验出种种病菌和毒素,比如个人主义、自高自大、贪图名利、追求安逸、封建家长作风等。他的检讨终于通过了,他自己感觉自己像一块经过烈火烧炼的黄金,杂质已炼净,通体金光灿灿。

而许彦成最不能容忍运动中一些人为了过关而编造事实说假话,他认为自己已经借同伙做镜子,照见自己并不比他们美,也借群众的眼睛看自己,发现自己的丑,他表示绝不说欺骗的话,但他没有想到自己这么经不起检查,想不到他的主客观差距那么大,他感到泄气。

《洗澡》通过政治运动的描写,写出了知识分子的百态,以诙谐调侃的文字刻画了世态人心,也融入了自己的痛苦记忆,呈现出一段真实的历史记录,具有了一种“史的精髓”。

杨绛作为一个学者,一个边缘作家,选择敏感的政治运动作为小说背景,体现了作家的智慧和勇气。正如她的理论文章《斐尔丁在小说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文学研究》1957年第2期,第110页)中对菲尔丁小说特点的概括,菲尔丁小说虽然用散文体式和喜剧手法,写的是普通人而非英雄,但他是以史诗的精神、气魄和场面来写小说的。这一概括同样适合杨绛自己点,她的《洗澡》也客观地再现了三反运动中的种种浊流,为历史提供了“诗的见证”,担当了用文学捍卫历史真实的责任与道义。

三、文体家

杨绛创作非常注重小说的格调,她曾明确表示小说作品不能流于低级与庸俗,她说:“我总认为小说应写出活脱脱的人物,而故事必须自然逼真,感情动人,格调勿庸俗。”(吴学昭《听杨绛谈往事》北京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327页)她推崇人物形象高格调、大气势的作品,她的《洗澡》同样笔调高雅纯净,这主要体现在小说对男女私情的描写上,姚宓与许彦成的爱情就只停留在“发乎情,止于礼仪”的精神层面,类似于一种精神恋爱。学者于慈江认为杨绛的小说极像萨克雷小说《名利场》的写作手法,小说涉及男女私情,只隐隐约约,让读者会意(参见于慈江《杨绛,走在小说边上》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年10月版)。老作家施

蛰存对这一点非常赞赏,他说:“不过最好的一段,许彦成、杜丽琳和姚宓的三角故事,都是吴敬梓写不出来的。这个三角关系,写得非常高雅,对现代青年会有良好的教育作用。不过我又怀疑这是不是作者的理想主义?是不是可以说,还有发乎情,止于礼仪的儒家伦理观念?”(施蛰存《读杨绛洗澡》,陈子善、徐如麟编选《施蛰存七十年文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第722页)

杨绛笔下人物大多情感丰富、细腻、含蓄。姚宓、许彦成都低调而不事张扬,作为知识分子又充满智慧、理性。作品文化气息都非常浓,节制、朴素、平实、幽默的文体特点形成了独有的艺术魅力。作家冯唐把杨绛与钱钟书夫妻二人做了对比,他认为:“钱钟书比杨绛元气足,是更好的小说家;杨绛比钱钟书更懂得收敛和控制,是更好的文体家。”(冯唐《中文小说:体会时间流逝中那些生命感动》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年版)所谓文体家,就是具有自己独特写作风格的作家,人们看到一段具有这种风格的文字就能自然地联想到这位作家。这些优秀作家创作都是文学创作的典范,杨绛的文学创作虽然数量不多,但每一篇都是精品,也终究会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

(责任编辑 王文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