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原文
古诗词诵读
10.清平乐
[宋]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注释 ________
①[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 ②[啭]鸟婉转地鸣叫。
③[因风]借着风势。因,凭借。
课文知识点讲解
创作背景:
崇宁二年(1103)十二月,黄庭坚至崇宁童年二月才过洞庭,五、六月间方抵达广西宜州贬所。此送春词作于贬宜州的翌年,即崇宁四年(1105)。同年九月黄庭坚便溘然长逝于宜州贬所。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 “一祖三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主要作品:《清平乐》《鹧鸪天》《菩萨蛮》等。
诗词理解:
清平乐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注释:
(1)寂寞:清静,寂静。
(2)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行路,指春天来去的踪迹。 (3)唤取:换来。
(4)谁知:有谁知道春的踪迹。
(5)问取:呼唤,询问。取,语助词。 (6)黄鹂(lí):黄鹂:又叫黄莺、黄鸟。身体黄色自眼部至头后部黑色,嘴淡红色,啼声非常悦耳,食森林中的害虫。益鸟。
(6)百啭:形容黄鹂宛转的鸣声。啭,鸟婉转地鸣叫。 (7)解:懂得,理解。
(8)因风:借着风势。因:凭借。
(9)蔷薇(qiáng wēi):花木名。品类甚多,花色不一,有单瓣重瓣,开时连春接夏,有芳香,果实入药。
译文:
春天回到了哪里?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感到寂寞。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请唤春天回来与其住在一起。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那黄鹂千百遍地婉转地鸣叫,没有人能懂它的意思,黄鹂借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主题:
《清平乐•春归何处》这首词描写了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春天回来,与其同住。表现出词人对春天逝去的惋惜,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赏析:
这是一首惜春词,上阕写春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下阕写春之无踪影可寻。词人用笔委婉曲折,层层加深惜春之情,
直至最后,仍不一语道破。结语轻柔,余音袅袅,言虽尽而意未穷。词人用了拟人的手法,构思巧妙,设想新奇,创造出优美的意境。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10.清平乐
一、辨字组词。 寞( ) 摸( )
唤( ) 换( )
踪( ) 综( )
二、解释句中带点的字。
1.寂寞无行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百啭无人能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因风飞过蔷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默写填空。
1.春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有人知春去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无踪迹谁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百啭无人能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uxuewang.cOm〗
五、课内阅读。
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_代词人_________,号_________。 2. 这首词写的是_________时节,表现了作者强烈的_________之情。 3.“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这两句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寂寞 抚摸 呼唤 交换 踪迹 综合 二、
1.清静,寂静。
2.鸟婉转地鸣叫。 3.借着风势。 三、
1.寂寞无行路 2.唤取归来同住 3.除非问取黄鹂 4.因风飞过蔷薇
四、春天回到了哪里?找不到它的脚印,四处一片沉寂,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喊它回来同我们住在一起。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那黄鹂千百遍的婉转啼叫,又有谁能懂得它的意思?看吧,黄鹂鸟趁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五、
1.宋 黄庭坚 山谷道人 2.初夏 惜春
3.这两句以浪漫的奇想,把对春的依恋之情表达得极为深切。
4.词人把春天拟人化,赋予春天生命。 表达了词人强烈的留春情感,多么希望再回到往日春风得意之时,因此千呼万唤地招唤春天“归来”与词人“同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