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莹
来源:《传媒》 2021年第17期
文/陈 莹
摘要:目前,算法新闻分发平台作为信息技术在新闻领域的应用型产物,构成了传统媒体、门户网站、社交媒体之外的一大新闻传播渠道,并成为解决新闻信息爆炸增长、新闻阅读体验不佳等问题的全新应用平台。而随着信息技术在新闻生产传播领域的进一步下沉,算法新闻分发平台的地位也随之提升,并对新闻业态产生了显著影响。要想把握未来新闻行业发展方向,就必须全面了解算法新闻分发平台对新闻业态的具体影响所在,本文就此展开研究。
关键词:算法新闻 新闻分发平台 新闻业态
算法新闻分发平台,是算法分发与新闻传播相结合的时代产物,简单来讲,就是利用算法程序,通过数据收集与分析、画像建构与匹配,向受众定向、精准推送新闻的移动终端平台。目前,算法凭借独特的技术优势,已经完成对新闻业的深度渗透,对整个新闻业态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尤其是算法分发机制将智能手机作为终端依托,使得以算法分发机制为核心支撑的移动新闻终端媒体实现了对新闻业态的重塑,这也是为何近年来新闻聚合类移动APP 崛起的根本原因。算法新闻分发平台作为新生事物,必然有其内在的发展局限,因此,在进行分析时我们必须要以辩证的眼光加以审视。算法技术在不断修正的前提下,未来一定会对新闻业态的发展发挥更多正面效能。
一、新闻生产主导权的下移
算法新闻分发平台最初的定位只是做新闻的搬运工, 致力于打造一个完全脱离内容生产的全新新闻传播平台, 但由于涉及一系列的版权纠纷问题,如当初“今日头条” 与《广州日报》、腾讯新闻等媒体的版权纠纷,迫使其不得不与其他新闻媒体达成合作,对新闻内容进行聚合生产。而学界和业界考虑到平台对新闻内容生产几乎不进行干预,原有新闻媒体的独立性并未遭到破坏,选择默认了平台“他者”身份的存在。但就现状来讲,传统新闻媒体的市场运营受到了严重打击,而为了确保新闻生产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传统新闻媒体开始以“内容为王”作为行业首要标准,对算法新闻分发平台进行“声讨”,要求其必须要坚守“新闻质量”,即保证平台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和深度性。
尽管传统新闻媒体出于对整个行业发展的责任,为算法新闻分发平台的内容生产进行了准则框定,但因算法新闻分发平台自身拥有新闻审核与发布的独立运行权力,传统媒体根本无权对其新闻分发的考评标准进行干涉,这就决定了内容生产与分发的主导权出现了向平台新闻媒体的转移。或者说,新闻内容生产的主导权出现了下移。因为算法新闻分发平台更多代表的是受众喜好,这就打破了传统新闻媒体对新闻生产的把关,并使其成为平台“新闻质量”准则行使下的特定内容提供者。
尤其是随着平台在UGC生产上的发力,开始构建属 于自己的优质内容生产体系,进一步加剧了其与传统新闻媒体之间的竞争,并通过流量分成、商品分佣等手段的刺激,充分激发了受众、自媒体等内容生产者的原创积极 性。最为严重的是,受众开始对传统新闻媒体内容生产中存在的失范行为提出质疑和批判,并表示传统新闻媒体客户端在新闻专业性上有待提升,在定制新闻的精准推送方面体验较差。这就导致逐渐丧失新闻内容把控力的传统新闻媒体越来越难做。显然,算法新闻分发平台的崛起,极大地改变了当前移动新闻传播的格局,在促使新闻生产主导权下移的同时,开始对传统新闻媒体的内容生产机制改革形成反推力。
二、重构“人为化”新闻符号空间
新闻算法分发机制是以数据为根本依托,以编码程式作为运作轨道,以聚合类新闻客户端作为传播载体,以受众精准接收作为核心诉求的特定模式化计算程序。新闻算法分发平台运营有两大着力点,一个是利用相关技术进行数据大量挖掘,并结合具体算法程序展开加权分析,为受众实时推送热门资讯;另一个是结合受众基本信息、浏览记录、分享行为、阅读时段等精准构建受众画像,进而为受众分发个性化定制新闻服务。
当然,上述的运作机制与技术原理,只是其最基本的生成逻辑,更多还体现在社会层面的价值生成逻辑上。某种程度上讲,算法新闻分发平台的“中立”属于伪命题, 如果单独将算法拉出来看可以说是中立的存在,但技术一旦与现实社会产生关联,则无从谈及所谓的中立性。算法的所有权、使用权与技术运用熟练度之间呈正相关,再加上算法编码程序需要进行人为设定,这就决定了算法分发平台的运营离不开人为操作与干预。
一方面,就算法新闻分发平台的生产设计而言,其实际上蕴含着程序设计者、商业利益者、公司文化等诸多利益主体的价值诉求,平台必须在全面考量上述主体诉求的基础上构建相应的分发机制;另一方面,所有技术在被应用于实践层面时,必然要与具体的社会情境进行结合,同时也会受到各方因素的制约,最终丧失最初的独立属性。大多数受众在获取新闻资讯过程中,基本都是阅读平台推荐的内容,很少有主动搜索的行为。由此可见,大多数受众对新闻信息的获取需要算法分发的加持,而以符号作为外显形式的新闻业态,本质上属于人为建构的符号空间,被赋予了独特的符号意义,经过算法新闻分发平台的加持后,其“人为化”特性得到了进一步凸显,充分彰显了人在新闻分发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
显然,“人为化”新闻符号空间的重构,促进了移动新闻传播生态的整体发展,为新闻与技术的深度整合,以及新闻传播主客体关系的结构优化,提出了全新视角和思路,因此具有较为深远的战略意义。
三、泛新闻崛起背后的价值修正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成熟应用,社会正在构筑以数据为支撑的生态体系,并在实践中逐步树立数据的权威性,尤其是在新闻传播领域,数据新闻开始成为重要分支,并由此带来了全新的业态格局。但客观来讲,对数据的崇拜也使得新闻传播出现了“泛化”趋势,引发了一系列现实问题。在算法新闻分发平台运营中,点击量是新闻内容衡量的重要指标,但个别生产者喜欢用夸大的标题或低俗的内容来吸引受众眼球,随着点击量的增多,其在算法新闻分发中的推荐权重也随之加大,最终造成了平台新闻出现低俗化、娱乐化现象,给有深度、有价值的严肃新闻带来了严重冲击。受众若是长时间沉浸在此类新闻讯息中,必然会带来认知上的障碍和视野上的局限,新闻接触范围会越来越小,社会感知能力越来越低,最终将制约个体的健康全面发展。
表面上看,算法新闻分发平台完成了所谓的“新闻民主化”改革,实现了新闻生产主导权的下移,但辩证来看,这种转变也很容易带来新闻无序竞争的问题,使得整个新闻业态发展出现方向偏差。泛新闻的崛起,更多体 现的是新闻价值选择与流量偏向整体失衡的问题。也就 是说,算法新闻分发平台以流量作为核心盈利指标,点击率、分享度、阅读时长均是具体评估标准,但平台自身却无法肩负起传统新闻机构的社会职责,最终就带来了严肃新闻的没落,甚至整个新闻界“第四权力”的流失。
当然,随着上述问题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开始寻求新的解决方法,在自律与他律的规制下,算法新闻分发平台正在进行算法缺陷的修正,并重点通过社会职能的践行进行价
值维度的填补,以积极寻求算法技术、编辑把关之间的平衡,进而构建全新的算法新闻分发机制,最大程度消除算法新闻“孤岛化”“局域化”的不 良局面。
四、新闻互动革新中的权力对弈
以算法新闻分发平台为中介的信息流通具有即时性、双向性、可视性特点,且以点赞、评论和分享为主要表现形式。点赞、评论这些行为属于权力话语的行使过程,更深层则涉及政治资本和商业资本对弈的问题。据今日头条多次发布的年度数据报告显示,男性受众的留言要远远多于女性受众,其中又以青壮年受众所占比重最高。另外, 受众评论积极性和参与度与受众所在城市级别呈正相关。由此可见,在话语权力的表现方面,存在性别、年龄、地域的差异,在不同的群体中存在不同状态的对话场域。再加上网络空间的隐匿性,受众在话语表达上与现实中的交际状态完全不同,这也是为何在复杂的网络舆论场域内, 很容易产生失序的问题,由此也导致了算法技术很可能会让平台成为政治博弈的舆论前沿。因此,表面上看十分热闹的新闻互动现象,可能并不是真实的民意表达,这就使得组织化传播背后的话语权力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如何有效识别伪装后的非主流意识形态化符号,就成为移动新闻传播平台运营中的一大重点与难点。
另外,商业资本在算法新闻分布平台上的大量注入,也加剧了新闻互动背后的权力对弈,但平台所涉及的相关利益主体,大多是以技术理性看待媒体应用,价值理性位于次位,为此,如何实现长期公共利益与短期商业利益的平衡,最大程度拓展算法新闻分发平台社会效益空间,也成为需要重点思考与研究的重大课题。
综上所述,算法新闻分发平台对新闻业态的影响既有正面也有负面,但整体利大于弊,尤其是随着算法分 发机制的人性化、规范化建设,平台将进一步打破算法 新闻孤岛化格局。在新闻内容生产主导权、分发权下移,以及“人为化”新闻符号空间重构的形势下,聚合 类新闻传播将迎来一次内容生产的升级革命,并在新闻 互动革新的权力对弈中,实现内在话语结构的优化,以 及技术价值的修正,最终通过优质内容、多向互动、民 主表达和优质体验等,为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提供根本驱 动。
作者单位 南昌航空大学文法学院
参考文献
[1]施颖雯.算法新闻失实成因及其规制路径[J].编辑学刊, 2020(02).
[2] 王海霞.人工智能时代算法新闻的版权保护机制研究[J].出版发行研究,2020(02).
[3] 张超.社交平台假新闻的算法治理:逻辑、局限与协同治理模式[J].新闻界,2019(11).
[4] 徐笛.算法实践中的多义与转义:以新闻推荐算法为例[J]. 新闻大学,2019(12).
【编辑:沈金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