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夜听春⾬,深巷明朝卖杏花”。你知道著名诗⼈陆游的⽣平事迹吗?以下是由店铺⼩编为⼤家精⼼整理的“陆游个⼈简历”,欢迎⼤家阅读,供您参考。更多内容请关注店铺。
陆游个⼈简历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阴(今绍兴)⼈,南宋⽂学家、史学家、爱国诗⼈。陆游⽣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出⾝,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蜀,与范成⼤相知。
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罢官归居故⾥。嘉泰⼆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阴,嘉定⼆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陆游⼀⽣笔耕不辍,诗词⽂俱有很⾼成就,其诗语⾔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彩鲜明,具有很⾼的史料价值。
⽣平事迹 家世背景
陆游出⽣于名门望族、江南藏书世家。陆游的⾼祖陆轸是⼤中祥符年间进⼠,官⾄吏部郎中;祖⽗陆佃,师从王安⽯,精通经学,官⾄尚书右丞,所著《春秋后传》、《尔雅新义》等是陆⽒家学的重要要典籍。陆游的⽗亲陆宰,通诗⽂、有节操,北宋末年出仕,南渡后,因主张抗⾦受主和派排挤,遂居家不仕;陆游的母亲唐⽒是北宋宰相唐介的孙⼥,亦出⾝名门。 宣和七年(1125年)⼗⽉⼗七⽇,陆宰奉诏⼊朝,由⽔路进京,于淮河⾈上喜得第三⼦,取名陆游。同年冬,⾦兵南下,并于靖康⼆年(1127年)攻破汴京(今开封),北宋灭亡(靖康之耻),陆宰携家眷逃回⽼家⼭阴。建炎三年(1129年),⾦兵渡江南侵,宋⾼宗率⾂僚南逃,陆宰改奔东阳,家境才开始逐步安定下来,时陆游年仅四岁。
陆游出⽣于两宋之交,成长在偏安的南宋,民族的⽭盾、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的⼼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初⼊仕途
陆游⾃幼聪慧过⼈,先后师从⽑德昭、韩有功、陆彦远等⼈,⼗⼆岁即能为诗作⽂,因长辈有功,以恩荫被授予登仕郎之职。
绍兴⼆⼗三年(1153年),陆游进京临安(今杭州)参加锁厅考试(现任官员及恩荫⼦弟的进⼠考试),主考官陈⼦茂阅卷后取为第⼀,因秦桧的孙⼦秦埙位居陆游名下,秦桧⼤怒,欲降罪主考。次年(1154年),陆游参加礼部考试,秦桧指⽰主考官不得录取陆游。从此陆游被秦桧嫉恨,仕途不畅。
绍兴⼆⼗⼋年(1158年),秦桧病逝,陆游初⼊仕途,任福州宁德县主簿,不久,调⼊京师,任敕令所删定官。陆游进⼊朝中后,应诏上策,进⾔“⾮宗室外戚,即使有功,也不应随意封加王爵”;⾼宗酷爱珍稀玩物,陆游认为“亏损圣德”,建议皇帝严于律⼰。绍兴三⼗⼀年(1161年),陆游以杨存中掌握禁军过久,权威⽇盛,多有不便,进谏罢免杨存中,⾼宗采纳,降杨存中为太傅、醴泉观使,升陆游为⼤理寺司直兼宗正簿,负责司法⼯作。
北伐献策
绍兴三⼗⼆年(1162年),宋孝宗赵昚即位,任命陆游为枢密院编修官,赐进⼠出⾝。陆游上疏,建议整饬吏治军纪、固守江淮、徐图中原。时孝宗在宫中取乐,并未重视,陆游得知后告诉⼤⾂张焘。张焘⼊宫质问,孝宗遂罢陆游为镇江府通判。 隆兴元年(1163年),宋孝宗以张浚为都督,主持北伐。陆游上书张浚,建议早定长远之计,勿轻率出兵。张浚派⼤将李显忠、邵宏渊领兵出击,收复灵壁、虹县,进据符离,因李邵不睦,宋军⼤败(符离之战),偏安之论随即甚嚣尘上。张浚上疏领罪,被贬为江淮宣抚使。
隆兴⼆年(1164年)春,陆游在镇江任上结识张浚,献策出师北伐,张浚赞扬为“志在恢复”。四⽉,“隆兴和议”将签成,陆游上书东西两府,进⾔说:“江东之地,⾃吴国以来,莫不以建康为都城。临安频临⼤海,运粮不便,且易受意外袭击,皇上驻扎临安,只能作为权宜之计。合约签订之后,皇上应驻扎建康、临安,⾦朝来使,或到临安、或到建康,这样以来,可以争取时间建都⽴国,⽽不令⾦朝⽣疑。”时龙⼤渊、曾觌掌权,陆游就对枢密使张焘说:“曾觌、龙⼤渊利⽤职权,⼴结私党,迷惑朝廷,今⽇不除,后患⽆穷。”张焘闻⾔奏报朝廷,孝宗⼤怒,贬陆游为建康府通判。
乾道元年(1165年),陆游调任隆兴府通判。有⼈进⾔陆游“结交谏官、⿎唱是⾮,⼒说张浚⽤兵”,朝廷即罢免了陆游的官职。
军僚幕府
乾道五年(1169年)⼗⼆⽉,朝廷征召已赋闲四年的陆游,任为夔州通判,主管学事兼管内劝农事,陆游携家眷由⼭阴逆流⽽上,采撷沿路风⼟民情,作《⼊蜀记》。
乾道七年(1171年),王炎宣抚川、陕,驻军南郑,召陆游为⼲办公事,陆游得书甚为欣喜,只⾝前往南郑,与张季长、阎苍舒、范西叔、⾼⼦长等⼗余⼈同在南郑幕府任职。王炎委托陆游草拟驱逐⾦⼈、收复中原的战略计划,陆游作《平戎策》,提出“收复中原必须先取长安,取长安必须先取陇右;积蓄粮⾷、训练⼠兵,有⼒量就进攻,没⼒量就固守”。
陆游到王炎的军幕后,常到骆⾕⼝,仙⼈原,定军⼭等前⽅据点和战略要塞,并到⼤散关巡逻。时吴璘之⼦吴挺代⽗掌兵,骄傲放纵、多次因微⼩过失杀⼈,王炎不敢得罪。陆游建议⽤吴玠之⼦吴拱代替吴挺掌管兵权。王炎认为“吴拱胆怯、缺少智谋,遇到敌⼈必败”,陆游反驳说:“吴挺遇敌,⼜怎能保证他不败?如果吴挺⽴有战功,更难驾驭。”⾄韩侂胄北伐时,吴挺之⼦吴曦叛敌,陆游的话果然得到验证。
⼗⽉,朝廷否决北伐计划的《平戎策》,调王炎回京,幕府解散,出师北伐的计划也毁于⼀旦,陆游感到⽆⽐的忧伤。⼤散关⼀带的军旅⽣活,是陆游⼀⽣中唯⼀的⼀次亲临抗⾦前线、⼒图实现爱国之志的军事实践,这段⽣活虽只有⼋个⽉,却给他留下了终⽣难忘的记忆。 蜀中⽣涯
乾道⼋年(1172年),陆游被任为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官职清闲,陆游骑驴⼊川,颇不得志。次年,改任蜀州通判;五⽉,经四川宣抚使虞允⽂举荐,陆游⼜改调嘉州通判。
淳熙元年(1174年)⼆⽉,虞允⽂病逝,陆游⼜调回蜀州通判。再任蜀州期间,陆游深⼊考察地⽅风⼟民情,并先后造访翠围院、⽩塔院、⼤明寺等当地名胜,愈发爱上了这块天府之地,并萌发出“终焉于斯”的念头。
三⽉,参知政事郑闻以资政殿⼤学⼠出任四川宣抚使,陆游⼤胆上书,建议出师北伐,收复失地,未被采纳。五⽉,陆游主持州考,杨鉴夺得第⼀名,取得参加秋试的资格,陆游写诗以资⿎励。⼋⽉,陆游在蜀州阅兵,作《蜀州⼤阅》,抨击南宋养兵不⽤、苟且偷安。⼗⽉,陆游⼜被派到荣州代理州事。
淳熙⼆年(1175年),范成⼤由桂林调⾄成都,任四川制置使,举荐陆游为锦城参议。范成⼤统帅蜀州,陆游为参议官,⼆⼈以⽂会友,成莫逆之交。南宋主和势⼒诋毁陆游“不拘礼法”、“燕饮颓放”,范成⼤迫于压⼒,将陆游免职。陆游就在杜甫草堂附近浣花溪畔开辟菜园,躬耕于蜀州。
淳熙三年(1176年),为回应主和派攻击他“颓放”、“狂放”,陆游⾃号“放翁”,进⾏反击。六⽉,陆游奉命主管台州桐柏⼭崇道观,以“祠禄”维持家⼈⽣计。淳熙四年(1177年)六⽉,范成⼤奉召还京,陆游送⾄眉州,恳请范成⼤回朝后劝皇帝“先取关中次河北”、“早为神州清虏尘”。 宦海浮沉
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诗名⽇盛,受到孝宗召见,先后任命为福州、江西提举常平茶盐公事。
淳熙六年(1179年)秋,陆游被任为江西常平提举,主管粮仓、⽔利事宜。次年,江西⽔灾,陆游号令各郡开仓放粮,并亲⾃“榜⾈发粟”。同时上奏朝廷告急,请求开常平仓赈灾。⼗⼀⽉,陆游奉诏返京,给事中赵汝愚借机弹劾陆游“不⾃检饬、所为多越于规矩”,陆游忿然辞官,重回⼭阴。
淳熙⼗三年(1186年),陆游闲居⼭阴五年之后,朝廷才重新起⽤他为严州知州。陆游⼊京向孝宗辞⾏,时陆游诗名⼤胜,孝宗于延和殿勉励陆游说:“严陵⼭青⽔美,公事之余,卿可前往游览赋咏。”陆游在严州任上,“重赐蠲放,⼴⾏赈恤”,深得百姓爱戴。闲暇之余,陆游整理旧作,命名为《剑南诗稿》。
淳熙⼗五年(1188年)七⽉,陆游任满,朝廷升为军器少监,掌管兵器制造与修缮,再次进⼊京师。
淳熙⼗六年(1189年)⼆⽉,孝宗禅位于赵惇(宋光宗),陆游上疏,提出治理国家、完成北伐的系统意见,建议“减轻赋税、惩贪抑豪”;“缮修兵备、搜拔⼈才”,“⼒图⼤计”,以恢复中原。
绍熙元年(1190年),陆游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再次进⾔光宗⼴开⾔路、慎独多思,并劝告光宗带头节俭,以尚风化。由于陆游“喜论恢复”,谏议⼤夫何澹弹劾陆游之议“不合时宜”,主和派也群起攻之,朝廷最终以“嘲咏风⽉”为名将其削职罢官。陆游再次离开京师,悲愤不已,⾃题住宅为“风⽉轩”。 编修国史
绍熙五年(1194年),太上皇赵昚病故,宋光宗赵惇称病不肯居丧,满朝哗然。
知阁门事韩侂胄与知枢密院事赵汝愚等密谋,废除赵惇,⽴太⼦赵扩为帝,是为宋宁宗。韩侂胄是赵扩妻韩⽒的叔⽗,把持朝政,独揽⼤权,贬朱熹、斥理学、兴“庆元党禁”,专权跋扈,陆游便写诗谴责韩侂胄。
嘉泰⼆年(1202年),陆游被罢官⼗三年后,朝廷诏陆游⼊京,担任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职,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并免去上朝请安之礼,不久陆游兼任秘书监。
编修国史其间,因韩侂胄主张北伐,陆游⼤⼒赞扬和⽀持,给予种种合作,并应韩侂胄之请,为其作记题诗,勉励韩侂胄抗击外侮,为国⽴功。
嘉泰三年(1203年)四⽉,国史编撰完成,宁宗升陆游为宝章阁待制,陆游遂以此致仕,时年七⼗九岁。 临终⽰⼉
嘉泰三年(1203年)五⽉,陆游回到⼭阴,浙东安抚使兼绍兴知府⾟弃疾拜访陆游,⼆⼈促膝长谈,共论国事。⾟弃疾见陆游住宅简陋,多次提出帮他构筑⽥舍,都被陆游拒绝。
嘉泰四年(1204年),⾟弃疾奉召⼊朝,陆游作诗送别,勉励他为国效命,协助韩侂胄谨慎⽤兵,早⽇实现复国⼤计。 开禧⼆年(1206年),韩侂胄请宁宗下诏,出兵北伐,陆游闻讯,欣喜若狂。宋军准备充分,出师顺利,先后收复泗州、华州等地。但韩侂胄⽤⼈失察,吴曦等⾥通⾦朝,按兵不动,图谋割据。陆游诗翰多次催促,吴曦不理。不久,西线吴曦叛变,东线丘崈主和,韩侂胄⽇益陷于孤⽴。
开禧三年(1207年)⼗⼀⽉,史弥远发动政变,诛杀韩侂胄,遣使携其头往⾦国,订下“嘉定和议”,北伐宣告彻底失败。陆游听到这些不幸的消息,悲痛万分。
嘉定⼆年(1209年)秋,陆游忧愤成疾,⼊冬后,病情⽇重,遂卧床不起。⼗⼆⽉⼆⼗九⽇(1210年1⽉26⽇),陆游与世长辞,享年⼋⼗五岁。临终之际,陆游留下绝笔《⽰⼉》作为遗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家祭⽆忘告乃翁。”
陆游的爱情故事
南宋著名爱国诗⼈陆游,⼀⽣遭受了巨⼤的波折,他不但仕途坎坷,⽽且爱情⽣活也很不幸。
宋⾼宗绍兴⼗四年,⼆⼗岁的陆游和表妹唐琬结为伴侣。两⼈从⼩青梅⽵马,婚后相敬如宾。然⽽,唐琬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以⾄最后发展到强迫陆游和她离婚。陆游和唐琬的感情很深,不愿分离,他⼀次⼜⼀次地向母亲恳求,都遭到了母亲的责骂。在封建礼教的压制下,虽种种哀告,终归⾛到了“执⼿相看泪眼”的地步。 真相:根据陆游⾃⼰在晚年的诗作(《剑南诗稿》卷⼗四)是因为唐琬不孕,⽽遭公婆逐出。
陆游迫于母命,万般⽆奈,便与唐琬忍痛分离。后来,陆游依母亲的⼼意,另娶王⽒为妻,唐琬也迫于⽗命嫁给同郡的赵⼠程。这⼀对年轻⼈的美满婚姻就这样被拆散了。
⼗年后的⼀个春天,31岁的陆游满怀忧郁的⼼情独⾃⼀⼈漫游⼭阴城沈家花园。正当他独坐独饮,借酒浇愁之时,突然他意外地看见了唐琬及其改嫁后的丈夫赵⼠程。
尽管这时他已与唐琬分离多年,但是内⼼⾥对唐琬的感情并没有完全摆脱。他想到,过去唐琬是⾃⼰的爱妻,⽽今已属他⼈,好像禁宫中的杨柳,可望⽽不可及。
想到这⾥,悲痛之情顿时涌上⼼头,他放下酒杯,正要抽⾝离去。不料这时唐琬征得赵⼠程的同意,给他送来⼀杯酒,陆游看到唐琬这⼀举动,体会到了她的深情,两⾏热泪凄然⽽下,⼀扬头喝下了唐琬送来的这杯苦酒。然后在粉墙之上奋笔题下《钗头凤》这⾸千古绝唱。 钗头凤(陆游作)
红酥⼿,黄縢酒,满城春⾊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怀愁绪,⼏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在这⾸词⾥抒发的是爱情遭受摧残后的伤感、内疚和对唐琬的深情爱慕,以及对他母亲棒打鸳鸯的不满情绪。 陆游题词之后,⼜深情地望了唐琬⼀眼,便怅然⽽去。陆游⾛后,唐琬孤零零地站在那⾥,将这⾸《钗头凤》词从头⾄尾反复看了⼏遍,她再也控制不住⾃⼰的感情,便失声痛哭起来。回到家中,她愁怨难解,于是也和了⼀⾸《钗头凤》词。 钗头凤(唐琬作)
世情薄,⼈情恶,⾬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成各,今⾮昨,病魂尝似秋千索;⾓声寒,夜阑珊,怕⼈询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唐琬不久便郁闷愁怨⽽死。
此后,陆游北上抗⾦,⼜转川蜀任职,⼏⼗年的风⾬⽣涯,依然⽆法排遣诗⼈⼼中的眷恋,他六⼗三岁,“偶复来菊缝枕囊,凄然有感”,⼜写了两⾸情词哀怨的诗:
采得黄花作枕囊,曲屏深幌闷幽⾹。唤回四⼗三年梦,灯暗⽆⼈说断肠! 少⽇曾题菊枕诗,囊编残稿锁蛛丝。⼈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似旧时!
在他六⼗七岁的时候,重游沈园,看到当年题《钗头凤》的半⾯破壁,触景⽣情,感慨万千,⼜写诗感怀:
枫叶初丹桷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林亭感旧空回⾸,泉路凭谁说断肠。 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蒲龛⼀炷⾹。
诗⼈七⼗五岁时,住在沈园的附近,这年唐琬逝去四⼗年,“每⼊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重游故园,挥笔和泪作《沈园》诗:(其⼀)城上斜阳画⾓哀,沈园⾮复旧池台。伤⼼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梦断⾹消四⼗年,沈园柳⽼不飞绵。此⾝⾏作稽⼭⼟,犹吊遗踪⼀泫然!
烟⾬沈园中,恍恍惚惚间,⼀个⽩发苍苍的⽼诗⼈,正缓步踱过伤⼼桥,踯躅在满地落叶中。已⽆蝉声,也⽆画⾓,只有⼀个默然凝望断墙柳絮的⽼⼈
诗⼈⼋⼗⼀岁,⼜作梦游沈⽒园亭诗,写下了:
路近城南已怕⾏,沈家园⾥更伤情。⾹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 城南⼩陌⼜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久成泉下⼟,墨痕犹锁壁间尘。
这两⾸诗以梅花作为主要意象关联到⼀起,既表⽰⾃⼰的情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如故”,⽼⽽弥坚,⾄死不变,也寓⽰唐琬⾼洁的品⾏,坚韧的节操,更表现出两⼈的爱情,尽管经历了尘世风霜,天荒地⽼,但不变依旧。 诗⼈⼋⼗四岁,离逝世只⼀年,再次重游沈园,怀念唐琬,此情⾄死难忘。 《春游》诗云:
沈家园⾥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终作⼟,不堪幽梦太匆匆。
⾃知不久于⼈世,仍然念念不忘当⽇眷侣,这⼀梦长达五⼗年——半个世纪,虽然仍⾃感匆匆,却赢得了天长地久,这正是诗⼈⾼尚的情操与崇⾼的精神境界。
从那⾸脍炙⼈⼝的《钗头凤》词、传说中唐琬的唱和开始,加上他⼏⼗年后陆续以沈园为题悼念唐琬的⼏⾸诗,陆游⽤⾃⼰的⼀⽣写下了⼀段流芳百世、凄婉感⼈的爱情悲剧。
⽂学成就 诗
他的诗产量极多,⾄⽼仍然创作不懈。实际上创作了⼀万多⾸,经他⾃⼰删汰之后仍有九千三百多⾸。 诗⼤致可分为三期:
第⼀期为少年到中年(46岁),时期最长但留存作品最少,约200⾸,因陆游将⾃⼰早期“但欲⼯藻绘”的作品删除淘汰的关系。
第⼆期为46-54岁,诗约2400多⾸。此时期因深⼊军旅⽣活,诗风变为豪放壮阔,爱国思想也更加提升。此⼀时期诗歌创作的成熟和丰富,奠定了他作为⼀代⽂宗的崇⾼地位。
第三期为蛰居家乡到逝世,现存诗6500⾸。数量之所以较多是由于他晚年未暇淘汰的缘故。此时期与农民接触较多,再
加上宦海沉浮饱经忧患,并且其年事已⾼,因此风格转为清旷淡远的⽥园风格和苍凉的⼈⽣感慨。
不过即使诗风前后转变了三次,但是他诗中还是充满强烈的爱国情感,这也是他最⼤的特⾊与传颂千古的原因。其他也有较为平淡、清丽、甚⾄是奇谲的作品(诗集中有数百⾸记梦的诗),不过那是少数。 词
陆游不仅⼯诗,还兼长词。由于他对这种诗体不甚注重,所以词作不多,现存词共有130⾸。他的词也风格多样并有⾃⼰的特⾊。有不少词写得清丽缠绵,与宋词中的婉约派⽐较接近,如有名的“钗头凤”即属此类。⽽有些词常常抒发着深沉的⼈⽣感受,或寄寓着⾼超的襟怀,如“⼘算⼦”“驿外断桥边”、“双头莲”“华鬓星星”等,或苍远,或寓意深刻,这类词⼜和苏轼⽐较接近。但是最能体现陆游的⾝世经历和个性特⾊的,还是他的那些写得慷慨雄浑、荡漾着爱国激情的词作,如“汉宫春”“箭箭雕⼸”、“春”“壮岁从戎”、“诉衷情”“当年万⾥侯”、“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等,都是着⼀⽚报国热忱的雄健之作。这类词与⾟弃疾⽐较接近。陆游在散⽂上也著述甚丰,⽽且颇有造诣。其中记铭序跋之类,或叙述⽣活经历,或抒发思想感情,或论⽂说诗,最能体现陆游散⽂的成就。同时也如在诗中⼀样,不时表现着爱国主义的情怀,⽐如《静镇堂记《铜壶阁记》《书渭桥事》等。 诗歌
他的诗歌艺术创作,继承了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等⼈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化史上⼀位具有深远影响的卓越诗⼈。他的主要著作有《渭南⽂集》《剑南诗稿》《放翁词》《南唐书》《⽼学庵笔记》。 书法
陆游擅长书法,书名为其诗名所掩。他⼀⽣在书法上⽤过不少功夫,尤其在⾏、草书上取得的成就最⼤。他喜欢张旭和怀素的草书,也喜爱杨凝式的⾏书。他在《暇⽇弄笔戏书》诗中说:草书学张颠(张旭),⾏书学杨风(杨凝式)。同时也受到苏轼和黄庭坚的影响。南宋⼠⼤夫风⾏草书,⽽陆游能在其中独辟蹊径,卓然超群,给⼈以清新流丽之感觉。他流传的书法作品⽐较少,墨迹有《⾃书诗卷》、《成都感怀诗帖》、《并拥寿祺贴》等;碑刻有《重修智者⼴福祥寺记》及《与玘公南⼭尺牍》七札等。其中《成都感怀诗贴》和《⾃书诗卷》,疏放飘逸,⽓格雄健,播美于外,常为⼈们所乐道。 ⼈物评价
陆游的许多诗篇抒写了抗⾦杀敌的豪情和对敌⼈、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前即有“⼩李⽩”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代诗坛领袖,⽽且在中国⽂学史上享有崇⾼地位。
词作量不如诗篇巨⼤,但和诗同样贯穿了⽓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陆游的著作有《放翁词》⼀卷,《渭南词》⼆卷。《南唐书》、《⽼学庵笔记》等,存词130余⾸。他的名句“⼭重⽔复疑⽆路,柳暗花明⼜⼀村”、“⼩楼⼀夜听春⾬,深巷明朝卖杏花”等⼀直被⼈民⼴为传诵。陆游以现存诗作9000多⾸⼊选世界纪录协会中国诗歌作品存世量最多的诗⼈,创造了⼀项诗歌中国之最。他始终坚持抗⾦,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蜀抗⾦,长期的军事⽣活丰富了他的⽂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吞残虏”。⽣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出⾝。
他的诗歌艺术创作,继承了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等⼈的优良传统,是我国⽂化史上⼀位具有深远影响的卓越诗⼈。他的主要著作有《渭南⽂集》《剑南诗稿》《放翁词》《南唐书》《⽼学庵笔记》。他的作品主要有两⽅⾯:⼀⽅⾯是悲愤激昂,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丧失的疆⼟,解放沦陷的⼈民;⼀⽅⾯是闲适细腻,咀嚼出⽇常⽣活的深永的滋味,熨贴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
他的学⽣称赞他说:“论诗何⽌⾼南渡,草檄相看了北征”;⼀个宋代遗⽼表扬他说:“前辈评宋渡南后诗,以陆务观拟杜,意在寤寐不忘中原,与拜鹃⼼事实同”。正是杜甫缺少的境界,所以说陆游“与拜鹃⼼事实同”还不算很确切,还没有认识他别开⽣⾯的地⽅。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命⾥,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他看到⼀幅画马,碰见⼏朵鲜花。听了⼀声雁唳,喝⼏杯酒,写⼏⾏草书,都会惹起报国仇、雪国耻的⼼事,⾎液沸腾起来,⽽且这股热潮冲出了他的⽩天清醒⽣活的边界,还泛滥到他的梦境⾥去。这也是在旁⼈的诗集⾥找不到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