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4年人教版九年级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之材料分析与简答(附答案)

2022-04-10 来源:伴沃教育
2014年人教版九年级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之材料分析与简答(附答案)

批进行土改。

1、“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已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精神……”

(1) 这段话是谁在那篇文章中说的?“一个外国人”指得是谁?白求恩

(2) 我们主要向他学习什么?学习他高尚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

(3) 他是怎么“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的? 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

助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工作精益求精,最后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2、列举抗战时期中国土地上并存的四个政权的名称及地点。 (1)国民政府(重庆)(2)伪国民政府(南京)(3)伪满洲国(长春)(4)抗日民主政权(延安) 3、《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1) 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什么时期的土地政策?它同中共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有何重

大区别?为何要作出要作出这样的调整?

解放战争时期 它与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的重大区别在于:有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转变为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因为前者已经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要求,无法解决农民的地地问题。 (2) 这一土地政策实施的结果如何?有何意义?

依据这一政策,在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使一亿多农民获得了地地。农民为保卫胜利果实,踀参军,积极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一个可靠的保证。

4、材料一 为了满足人民的土地要求,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土地革命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推翻了地主阶级的统治。 材料二 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制度。

材料三 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没收地主土地和富农的多余土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1) 以上三则材料分别是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哪个时期的土地政策? (2) 材料二与材料一、三对待地主阶级的态度有何明显不同?为什么?

材料一和材料三是要没收地主的土地,消灭地主,而材料二只要求地主减租减息。原因是团结地主阶级中一些开明人士,共同抗日。

5、简要叙述1937年以来,中共在不同历史时期制订的不同的土地政策。

(1) 抗日战争时期。1941-1942年。在敌后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

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2) 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在解放区进行土地革命。制订《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

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3)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全国分

6、七届二中全会是怎样解决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的? 答案同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及意义。

7、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1) 中共“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的依据和着眼点是什么?

依据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同。着眼点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2) “八大”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为什么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以致出现了哪些改变中共“八大”科学论断的正确决策的失误和错误?

原因是当时党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以致出现了下列失误与错误: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轻率发动“大跃进”运动、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和以后的“文化大革命运动”等“左”倾错误。

8、从党的“七大”到“八大”这十一年间,我国经历了……两次革命,这两次革命,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伟大的胜利。我们的国家和党在这段时间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摘自《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集》

(1) 材料中的“两次革命”指的是什么?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2) 指出七大后为完成上述前一次革命,中国人民先后赢得胜利的两次伟大战争。

抗日战争 和 解放战争

(3) 指出上述后一次革命的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由什么时期进入什么阶段?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进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 在“这十一年间”,我们的国家发生了怎样的“巨大变化”?

推翻了三座大山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和“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9、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各有什么重要作用?两次会议精神在实践中有什么结果? 作用:(1)中共“八大”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历史意义;(2)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史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结果:(1)中共“八大”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没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2)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得到贯彻,逐渐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10、“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已基本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这时我国国内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

1

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卤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 中共“八大”是何时何地召开的?1956年 北京 (2) 几千年阶级剥削制度已基本结束的标志是什么?1952年底全国大陆的土地改革基本结束 (3) “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

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这一说法的依据是什么?

依据是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4) 在当时的情况下,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12、“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1)此纪念碑于哪一年兴建,何时建成?1952年兴建,1958年建成 (2)“三年以来”指的是什么时期以来?指出该时期的两个英雄人物。 解放战争时期以来,英雄人物:董存瑞,刘胡兰 (3)“三十年以来”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以来?它标志着什么? 五四爱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和胜利的标志是什么?新民主主义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14、“胡蛮胡蛮不中用,延榆公路打不通,丢了蟠龙丢绥德,一趟游行两头空,官兵六千当俘虏,九个半旅像狗熊。”(胡蛮指敌军将领胡宗南)

(1) 打油诗反映的作战情况发生在哪一年?1947年 (2) 反映的作战情况发生在哪个解放区?陕甘宁解放区

(3) 反映的是哪一部分解放军的作战情况?这部分解放军的主要将领是谁? 西北人民解放军 主要将领:彭德怀、贺龙 采用“蘑菇”战术同敌人周旋 15、“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1) 上述材料是什么会议的政治路线?中共七大

(2) 这次会议的中心任务是什么?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解决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

要问题。

(3) 为完成这个中心任务作了什么重要报告?《论联合政府》

(4) 这次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它为争取抗日战争的

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16、“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本文出自历史上的__运动?发生在__时期?历史作用?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此材料的名称:__?最早是由

__提出来的?它对国际的影响? “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此材料出自__时期的壁画?这壁画反应了以__为标志的___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 17、“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1)《新华日报》刊登这首题词是在哪一年?它针对什么事件? (2)“江南一叶”指谁?他有哪些运动? (4) 为什么说是“同室操戈”?

(5) 此题词的目的是什么?而中共针对这一事件采取了什么措施?

目的:揭露皖南事变真相。 采取措施:当时中共坚决回击,宣布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新四军迅速恢复和发展。 (6)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列出发生这一事件的二条原因。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以后,蒋介石集团并没有完全放弃反共方针 B、 在日本帝国主义政治诱降下,随着敌后抗日根据地和人民抗日武装力量的发展,他们反

共反人民的倾向日渐增长。

18、请举出中共历史上二次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名称。并说明转折的重点及意义。 答案:见习题集第125页 模拟测试(二)后两条

19、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以一部主力和部分地方,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恢复失地。 ――摘自《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1) 材料中所说的“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开始于哪一年?主攻方向是何地区? 1947年 大别山地区

(2) 写出主攻主力部队领导人及其建立发展的根据地,并画出各根据地的相互位置

刘伯承、邓小平 大别山根据地;陈赓、谢富治 豫陕鄂解放区;陈毅、粟裕 豫皖苏解放区 20、抗战胜利后,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面对这种形势,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说:“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1945年8月,蒋介石在短短的十天之内一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共商国家大事”。 (1) 上述材料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重庆谈判。

(2) 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共商国家大事”的真实目的是什么?为了赢得内战时间,欺骗人民 (3) 对此,中共做出了什么决定?为什么?

同国民党谈判。为了尽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国民党假和平的阴谋。

21、日本文部省最近审定通过了歪曲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初中历史教科书,遭到深受日本侵略之害的中国人民的强烈谴责。试以20世纪30年代以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三例重大史实及其严重危害揭露其罪行。 答:(1)制造“九·一八”事变,使我国东北三省沦为日本殖民地。

2

(2)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占领我国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大片领土,屠杀我无数同胞,给中国人民带来无数灾难。

(3) 1937年,占领南京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在6周内屠杀中国军民达30万

人以上,犯下了滔天罪行。

22、“……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摘自中共某次会议报告 (1) 上述材料是哪次会议的内容?何时召开?中共八大,1956年。

(2) “社会主义改造”指国家对哪几方面的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已建立什么制

度?

(3) 这次大会指出今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23、材料一:全体党员清算王明的左倾错误,检查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展开深刻的批评和自我批评。

材料二:这次运动主要是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要使全党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完成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

(1) 这再则材料反映的是中共开展的什么运动?

材料一是1942年的整风运动,材料二是1957年的整风运动。

(2) 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是如何结束的?1935年的遵义会议 在全体党员中清算王明的左倾错误是在哪一年?1942年的整风运动 (3) 两次运动的结果和影响有何不同?

前者,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夺取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后者,转入了反右倾斗争,反右斗争扩大化,把一批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和党内干部,错划为“右派分子”,造成了不幸的后果。

24、材料一: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材料二: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材料一是党在___时期和___时期的政治路线,材料二是党在___时期的总路线,材料三是党在___阶段的基本路线。

(3) 以上路线的实现或取得的辉煌成果,无可辩驳地说明,没有___就没有___,只有

____才能___,也才能___。 25、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这是谁为哪次战役而作?“钟山”是指哪里? (2)“百万雄师过大江”开始于何时?规模多大? (3)“宜将剩勇追穷寇”中的“穷寇”指的是什么意思?“天翻地覆慨而慷”是指什么? 2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在经济上是怎样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 答:(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2)党和政府实行对内改革,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在城市改革计划管理体制,发展多种形式的所有制经济;(3)实行对外开放,形成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以屜我国的民族经济;(4)实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强调发源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并作为立国之本;(5)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纲领和奋斗目标。 26、“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回答:(1)这是毛泽东为谁的英勇事迹亲笔题的词? (3) 写出反映她英勇顽强的一句话。

27、总路线规定,在一个相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 上述材料的名称叫什么?公布于何时?

(2)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及方式是什么? (3)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时间及意义是什么? 25、“西方国家控制我们命运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亚非国家的命运应该由亚非各国人民自己来掌握。”请回答:

(1) 是谁代表中国政府什么时间在什么会议上发言?1955年周恩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

的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2) 此会议的召开有何重大意义?反映了亚非人民团结反帝反殖的共同愿望。

(3) 此会议召开的国际环境?a、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在亚洲地区的侵略不同程度的受挫

b、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c、新中国国际影响的日益提高

(4) 此会议表明什么力量的兴起?第三世界力量的兴起。

(5) 上述力量对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起了什么作用?它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政策,成

为国际事务中一支维护世界和促进友好的重要力量。

(6) 上述力量对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起了什么作用?它组织了“七十七国集团”,在争取经

济权益、要求改变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经济旧秩序,建立平等、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经济恢复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 西欧国家的经济技术基础较好,采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这是经济恢复的有利条件; (2) 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更有利于西欧经济的恢复; (3)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与促进了西欧的经济发展。

3

27、材料一:“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 材料二:“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淸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1) 材料二中所指的“这些原则”是中国提出来的什么原则?根据材料一、二说出这些原则

的具体内容。

(2) “这些原则”是由谁在处理什么问题时提出来的?周恩来在访问印度、缅甸时,同这两

国总理倡导的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准则。

(3) 这些原则在国际事务中有何重要意义?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 28、什么是“冷战”政策?“冷战”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为推行此政策,美国在欧洲、亚洲各采取了哪些运动?(答案同美国的霸权政策)

29、1982年,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理论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1987年,中共十三大,指出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制定党在社会主义阶段的基本路线。

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还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次大会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199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955年开始,我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使人民解放军的兵源有了可靠的保证。同年,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度,朱德等10位领导人,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为建设现代化的国防,我国把发展国防工业和国防科技作为建设的重点。60-70年代,“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大大加强了国防力量。

80年代以来,人民解放军进一步加强了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努力提高部队的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现在人民解放军已发展成为由空军、海军、陆军,包括炮兵、装甲兵、防化兵、步兵和战略导弹部队等多军兵种合成军,已有能力构成立体防御体系。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