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伍尔芙随笔

2021-07-19 来源:伴沃教育


在王府井书城里买到卡尔维诺德《美国讲稿》的时候,随手买了伍尔芙的《伍尔芙随笔》.《美国讲稿》已经读过多遍,写作《西北草木记》的一些灵感都来自于这本书。这本书里还有很多关于写作技巧的宝藏,回家之后,对比《小说裨类》,应该能写出一点整理性的文字。

说实在的,类似文学上比较研究一类的文章,自己写起来没有那么顺手,因为对不同研究类别建构一个全景式的框架,还是有一些难度。最重要的是,做这类文章,要从中表达自己的新鲜的独特的观点,这需要深入的思考和写作上的多种尝试相配合,前者容易把握,后者则需要由实践来决定。

最重要的收获还是我遇到了伍尔芙。就现代小说意识流派的三位标志性人物:普鲁斯特、乔伊斯和伍尔芙,前两者可以说是我写作的老师,他们的作品始终伴随着我的写作,对伍尔芙,我却一直站在远处,看着这个独特的人物,也就是说,我只是通过别人来了解她。我没有想到伍尔芙的《伍尔芙随笔》对自己具有那么大的吸引力,比如午夜1点左右睡了,脑海里想着睡前读她的“现代随笔”和“莎士比亚的妹妹”,半夜3点又会突然间醒来,重新读“当代文学印象”和“莱斯利.斯蒂芬爵士印象”。不是说这些文章多么好,当然它们好,而是觉得这些文字和自己的心离得那么近,近到这些20世纪初的文字,仿佛就是21世纪今天的文字---我最想拥有的那些文字。这些文字里有很多的“自我”,这个“自我”既是伍尔芙的,也是我的,因此,我能从这些文字里看到当代文学、社会所发生的诸种变化,它们像镜子,从中我看到人类的内核是如何恒久不变的,好的秉性如此,坏的恶习同样。变化的仅仅只是形式,但形式像水一样深入到时间的缝隙里。我在半夜里读她的《现代随笔》,脑海里竟然出现《现代随笔集:影子撞碎在时间的隧道里》这样的标题,仿佛这个系列的文字是伍尔芙要求我来写的。伍尔芙属于那种高度自信的人物,因此潜藏在精神内部的阴影吞噬她的时候,她选择自己决定自己的生命旅程。我不愿意她这么做。从心理上,这或许是我和她保持距离的一个原因。从我蜻蜓点水的了解的关于她的人生里,我觉得,她既理解了时间又误解了时间。但她对生命的爱,则永远把握在自己手里,从她的文字里,我能感觉到这份

爱那么从容,那么有质地,那么有趣味,仿佛一只梅花鹿从生下来就拥有了一眼属于自己的清泉。这眼清泉和她,在今天的我看来都是一个独特完整的世界,这个世界内部的力量在推动着无数靠近它的无数迷茫的生命去寻找复杂变化的世界上那个如水影一样流变的自己。

《伍尔芙随笔》大概有一粒黄豆的直径那么厚,书面是经典的她的忧郁的王后一般的侧面像,我愿意把这本书经常拿在手里,或者放在行囊当中,当夜晚和白天的时光像无梦之夜里的睡眠一样经过你的眼帘,或者当生命像朽木上的新芽一样突然唤起你轻拂心口的那点感伤,这本小书能够轻易帮你驱散你正所深陷的时间的臼壳。这话既是为我,也是为将读它的读者说的。这让我意识到,所谓随笔,就是生命的又一个细梦撩起的幕帘,记下那些生命里最阴暗角落里忽隐忽现的光和最光彩舞台上众人目眩神迷时踩在脚下的影子,都是随笔将要展开的未知生命里最有价值的部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