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改的探究

2024-02-13 来源:伴沃教育
【教改创新】 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改的探究 张(华侨大学捷 厦门361021) 厦门工学院,福建摘要:本文针对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现状、教学环节、 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教学改革,实践证明对该课程教改的探索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教改;《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032—02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是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本科 生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后续课程的重要基础,在整个机 械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 到授课速度快,跟不上教学进度,且视觉会感到疲劳。久而 久之,学生很难长时间高度的集中听课,导致学习连贯性 差。学生的特点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尤其对于我校学生, 除了少部分基础知识扎实之外,大部分学生基础不好,理 解能力差。这样单纯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然不适合。因此, 多媒体教学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认为多媒体和 板书结合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教学方式。比如重要公式的推 导或者讲解习题,则采用板书的形式,这样讲课速度有所 作用。该课程应用十分广泛,且渗透到其他学科领域,在工 程中有广阔的背景,但是普遍学生反映内容多、难度大、不 易学懂。这主要由于该课程综合了电路的基础知识、模拟 电路、数字电路、电磁场、可编程控制器及电机理论及其应 用知识,跨度非常大,基本上包含了电类专业的专业基础 课程的内容[11。因此,结合机械类专业学生的特点,对《电工 与电子技术》课程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以成为 该课程教学成败的关键。 目前的教学现状 针对该课程内容多,学生在学习中有一定难度的特 一减慢,学生可以有时问理解、思考、做笔记,从而加固了对 知识的理解。②“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 中心”这种陈旧、单一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 生为中心、以知识掌握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素质 培养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圜。为了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 、点,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学习该课程的主要目的 是为了让学生学好后续专业知识和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时 打好电工电子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具有良好的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对《电工与电子技术》的教 学思想、教学环节、教学手段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与实 践,以提高学习效果。由于学校是一所年轻的院校,缺乏办 学经验,且年轻教师居多,尤其是针对机械类学生整体水 平较弱的情况,原有的光靠课堂板书讲授的单一模式已不 能适应当前教学的发展。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该课程,学 相结合,在授课过程中,带一些实物,让学生先有感官上的 认识。比如上电机这部分,比较抽象 教师可以把小型电机 现场拆开让学生见到内部的构造,这可以使学生对于理解 电机工作原理及绕组的绕制方法有了深刻的印象。把复杂 问题简单化、理论问题实际化、抽象问题形象化,学习就变 得不再枯燥,容易理解了。 2.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通过实践环节可以实现学生 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动手能力及同学之间互相协作能力的 培养。传统的实践课程是让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下完全按照 实验指导书完成实验,这样只是起到了单纯的模仿,重复 的工作,并没有真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 能力。为此,今后的实验教学改革应着手解决上述问题,把 重点放在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上,不只是对一些理论的验 证,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和自主性。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工程的角度培养学生综合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可以很好地调 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我独立意识和创新精 “ 校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购置了先进的教学设备及实验设备, 用于课程的建设中。 二、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1.理论教学方法的改革。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 械类专业的课程在逐年增加,无形中导致了《电工与电子 技术》课程学时进一步的压缩,教学内容与教学学时的矛 盾进而突出。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成 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方法之一。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加信息 量,如可以结合图形、文字、声音等,使课堂教学内容不再 枯燥无趣。比如讲授继电器这章,可以采用动画演示的方 法让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继电器的工作原理,深入浅出地 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不但具有形象化辅助教学 的效果,而且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多媒体教学减少了教师 上课时的板书时间,尤其是《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电路 图非常多,板书画图会浪费很多时问。采用多媒体则让教 师有更多的时间详细地讲解难点等等。因此,这种教学手 段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保证了教学质量。但是多媒体教 学在该课程中也存在多方面的缺陷。传统教学时,学生在 一神,激发创作激情[31。另外在课下开放实验室,由学生自主 创新实验,激发潜在力和创造力,有效地利用实验室资源, 使该课程不再是“纸上谈兵”。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学校及社 会举办的各类竞赛,为将来就业打好基础。 3.增加辅助教学环节。针对机械类学生普遍基础较薄 弱的特点,我们采取“精讲多练”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增 加习题课的讲授,讲解一些经典题型,培养学生举一反三 的能力。由于每个学生掌握的层次不同,理解的速度也就 不同,如果习题课也按照大班上课就很难了解每个学生的 边听课思考问题的同时一边可以有时间记笔记,听课节 情况,也不能及时解决每个学生的问题。为了让更多的学 生有机会与教师交流,我们在学生课余时间安排了答疑辅 导课。在课下答疑时可以使每个学生能够很好的运用理论 课学习的内容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思考,也能让教师对每 奏慢,听课效果好。而多媒体教学速度快,学生往往跟不 上,来不及记笔记。用多媒体教学后,频繁地翻页让学生感 一32— 【教改创新】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办弘深电气实验班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韩力 ,吴德垠 ,熊兰 ,李东 ,肖冬萍a (重庆大学a.电气工程学院;b.弘深学院,重庆400030) 摘要:重庆大学弘深学院与电气工程学院联合创办弘深电气实验班,培养创新型、研究型本科拔尖人才,详细阐述 了“厚基础、宽专业、重实践、求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运行管理模式,在培养方案、师资培养、课堂教学、科技实践、 学术交流等方面进行多方位的改革探索。将实验班打造为集中学校优势资源、联合培养优秀人才的平台,成为学校促进 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综合改革的试验田和示范性亮点。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电气工程专业;实验班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033—03 2010年3月,国家教育部启动了“国家拔尖人才培养计 与问题如下: 划”。这个基于在基础学科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计划,率 1.大一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由于学生众多,人才培养 先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全国11所高校试点,开设了生 方案的制定必须兼顾大多数,难以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物、物理等相关重点实验班。重庆大学根据“建设创新型国 实施个性化培养,导致拔尖创新人才难以脱颖而出,不利 家”的国家发展战略,为了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 于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成长方式,多规格成才。 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教育强国”的 2.功利性的专业学习动机。电气工程专业面向电力行 战略目标 J,实现重庆大学“在建校一百周年时,成为中国 业,长期以来就业形势很好,导致很多学生把取得学士学 最好的大学之一”,总结十年来我校试办“理工综合实验 位证书等资质作为获得好工作和品质生活的途径与目的, 班”经验,于2010年3月成立了“弘深学院”。“弘深”二字源 缺乏追求真理、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自于《重庆大学筹备会成立宣言》中“当有完备弘深之大学 难以培养和激励学生探索真理、科学研究和学术创新的精 一所”之“弘深”一同。“弘深”者,“宽广深沉、博大精深”也。 神。 弘深学院主张实施通识教育模式下的宽口径专业教育,集 3.陈旧的教学模式囟。长久以来,教学内容与教材体系 中全校的优质教学资源,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模 陈旧、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单一是难以根除的诟病。这种 式,充分挖掘学生潜质,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具有重庆大学 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 特色的创新型、研究型本科拔尖人才,为研究生教育输送 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提高完善的 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优秀生 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到的是支离破碎的“死知 源。电气工程学院(原电机系、电气工程系)始建于1936年, 识”,更不利于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是重庆大学历史最悠久、实力最雄厚的学院之一。为了实 4.有限的工程实践设施与条件。由于学生人数众多, 现强强联合、探索新的办学模式,201 1年弘深学院与电气 缺乏巨额的经费投入就不能实现实验室真正意义的开放。 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等联合,共同创办了电气工程专 学院只能通过选拔,对少量优秀学生给予经费资助和教师 业、机械工程专业等5个实验班。实验班的学生培养由弘 指导,参与每年一届的数学建模竞赛、力学竞赛、国家大学 深学院和专业学院共同负责。弘深学院集合学校人文与 生创新基金、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I】)等项目。 数理学科资源,主要负责学生的通识教育,包括电气工程 为解决上述矛盾与问题,重庆大学组建弘深电气创新 学院在内的各专业学院重点负责学生的学科专业教育。 实验班,建立弘深学院与电气工程学院联合培养优秀人才 一、建立弘深电气实验班的意义 的平台,进行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 重庆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本科专业每年级学生约 法、评价体系等方面综合改革的试点工作。这对于推动我 450人,有15个行政班,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主要矛盾 校“质量工程”向纵深方向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 个同学的掌握情况有所了解,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识、学习习惯和方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教学工作重 由于《电工与电子技术》分为上、下两篇,为了减轻学生期 点。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以 末考试的负担,同时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后续的内容,在学 适应二十一世纪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习完上篇电工部分之后,我们安排了期中考试的环节,这 参考文献: 样可以督促学生巩固前期所学过的内容,让学生及时发现 [1】张翼翔.《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改初探U].长治学院学报, 存在的问题,同时有紧迫感,激发他们对学习该课程的热 2006,4(2):77—78 情。通过期中考试,也可以及时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况,有 【21王香婷,刘涛.《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 利于教师安排下一阶段的教学计划。通过实践证明,期中 实践lII_煤炭高等教育,1999,(2):111—113. 考试对他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31谢守勇《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改探析卟西南农业大学学 总之,深化教学改革,实现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而系 报.2007。8(5):168-169 统的工程。在机械类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创新教学中, 我们要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不懈的探 作者简介:张捷(1983一),女,山西太原人,华侨大学厦 索和创新,结合本校的实际,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文化知 门工学院,讲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人工智能、图像 处理。 一3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