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DVT的概念
DVT(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指血液在深静脉内异常凝结所致的一种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文献报多发生在下肢,血栓脱落可以起肺栓塞(PE)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
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因
DVT的病因通常归纳为三大类:1、血液的高凝状态,比如创伤、大手术、分娩、肿瘤、服用避孕药、吸烟、遗传的凝血功能异常等情况。2、静脉壁的损伤,比如手术、骨折、感染等情况。3、血液的流动缓慢,比如久坐、长途飞行(DVT也被叫做经济舱综合症,因为经济舱座位狭小,旅客长时间不能自由活动)、久卧、房颤,有中风或心梗或心衰病史、肥胖或者怀孕等情况。从DVT的病因可以看出,大多数的DVT患者是住院病人。对于院外的人而言,当有相关风险因素存在时,才可能会有机会患上DVT。这些风险因素包括:肥胖、怀孕、有心梗或心衰或中风病史、服用避孕药、吸烟、有DVT家族遗传史、久坐和久卧。单独说明一下:为什么久坐、久卧会形成血栓?这是因为深静脉内的血液回流需要肌肉的收缩来辅助,长期不动使肌肉收缩减少,从而静脉的血液流速减缓,血液黏稠度升高,导致血液凝块容易形成。
三.DVT的预防措施
1.基本预防
抬高患肢,禁止腘窝及小腿下单独垫枕;避免下肢静脉穿刺,特别是反复穿刺、尤其是左侧下肢刺激性药物更要谨慎;避免脱水;戒烟戒酒,控制血糖血脂;多作深呼吸及咳嗽动作;手术操作轻巧,避免静脉内膜损伤;规范下肢止血带的应用;鼓励患者主动活动,尽早下床;保持大便通畅,多食纤维素丰富食物,如芹菜、韭菜、蜂蜜、香蕉,必要时用开塞露、麻仁软胶囊等,避免因排便困难引起腹压增高,影响静脉回流。重视病人主诉,若病人站立后有下肢有沉重、胀痛感,应警戒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
2.物理预防
遵医嘱:
①足底静脉泵②间歇充气加压装置③梯度压力弹力袜
下列情况禁用:
①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和下肢严重水肿
②下肢深静脉血栓症,血栓性静脉炎或肺栓塞
③下肢局部情况异常(皮炎,坏疽,近期接受皮肤移植术),下肢血管严重硬化或其他缺血性血管病及下肢严重畸形等
3.药物预防
遵医嘱正确应用:
低分子肝素钙等药物、普通肝素UFH、慎用止血药
绝对禁忌证:
近期活动性出血及凝血障碍、 骨筋膜室综合征、 严重头颅外伤或急性脊髓损伤、 血小板低于20×109/L、 肝素诱发血小板减少症(HIT) — 禁用肝素和LMWH、孕妇禁用华法林。
相对禁忌证:
既往颅内出血、 既往胃肠道出血、急性颅内损害/肿物、血小板低于100×109/L、类风湿视网膜病患者抗凝可能眼内出血。
发生DVT护理措施:
1绝对卧床休息10~14d,抬高患肢20°~30、制动,禁止按摩、热敷、理疗及做剧烈运动,避免用力排便,以免造成栓子脱落,并发肺栓塞。
2、每班观察下肢肿胀程度及皮肤温度、色泽及足背动脉搏动,每日测量并记录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径并记录,以判断疗效。测量部位:髌骨上缘15cm、髌骨下缘10cm。
3、溶栓护理(1)注射部位:静脉溶栓的药物首选患肢静脉。静脉穿刺时止血带不宜捆扎过紧,最好选择静脉留置针,尽量减少注射次数,拔针时局部压迫5~10min。(2)疗效观察。用药后每2h观察患肢色泽、温度、感觉、脉搏强度1次。注意有无消肿起皱,每日定时精确测量并与健侧肢体对照,对病情加剧者,应立即向医师汇报。(3)并发症观察:严密观察有无牙龈出血、鼻衄、注射部位及消化道出血倾向。要特别注意有无头痛、
呕吐、意识障碍、肢体瘫痪麻木等颅内出血迹象,如有出血倾向及时报告医生、护士。同时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出凝血时间。(4)为了保证疗效,溶栓药物现配现用,遵医嘱或按要求滴注。(5)观察有无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出汗、咯血、休克、晕厥等肺栓塞症状。对突然发生的呼吸困难、紫绀、高度提示肺栓塞(PE)。
附1: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坐位或卧位伸直膝关节,绷大腿肌肉5秒放松2秒为1次或绷10s放松10s为一次。
足踝关节旋转运动:由踝关节屈、内翻、伸、外翻组合而成的踝关节“环转”运动,每个动作维持3s,具体方法为:左手固定患者踝部,右手握足前部做足踝关节旋转运动。
附2:低分子肝素钙注射部位:脐左右两侧5cm外(5~7cm)皮下注射左右交替,有利药物吸收不易引起瘀斑。禁止肌肉注射——可引起肌肉血肿。
注射方法:1 用1 ml 注射器,细针头。2 注射时提起局部皮肤使其成皱褶垂直进针。3 排气时避免药液从针尖溢出附于针头表面,防止进针后针尖携带的药液随穿刺点渗入皮下使穿刺处血管渗血导致淤斑。4 注射完毕应适当延长按压时间。该药物副作用:注射部位疼痛、局部瘀斑和青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