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前演讲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李不言
来源:《新课程学习·下》2013年第10期
摘 要:当今英语教学中一个热门话题就是如何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摆脱哑巴英语。坚持用课前演讲(Daily Report)导入英语教学,在所带班级开展课前演讲的实践与思考,以期探索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课前演讲;初中英语课堂;口语表达能力 一、课前演讲的重要作用
课前演讲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一种学习活动,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实践能力,它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1.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的教育理念认为学生是自己发展的主人,学生有主动发现、思考、表达等一系列的需要和可能。教师是“导演”,学生是“编剧”。每个学生在演讲前都要做充分的准备;演讲结束后在场学生还做出评判或回答问题,因此课前演讲可以把英语学习变为内在的、自觉的活动,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激活了书本,与现实相互沟通
在中考指挥棒下,许多学生认为学习英语就是为了应付考试,英语学习与实际生活是两个世界。而课前演讲能让学生体会到书本知识和现实世界是相互沟通的。 3.锻炼了学生的勇气和自信
很多学生面对公众,往往会词不达意。通过课前演讲的锻炼,学生要多次上台锻炼,展示所学知识,不愿开口说英语的学生要开口了,愿意开口的学生更是得到了表现的机会。通过循环往复的训练,大部分学生都能克服心理障碍,展示出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学生变得胆大自信了。
二、课前演讲的实施办法
课前演讲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任课教师应当认真实践,做好计划,循序渐进地开展这一教学活动。 1.演讲话题要精心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结合单元教学内容选择话题
任课教师应认真研读教材,分析教材脉络,把握单元主题,将课前演讲话题与课堂内容相结合。
(2)结合学生兴趣和生活选择话题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斯曾指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态度、好奇心及情感在促进学生非智力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课前演讲的话题要选择具有趣味性的,贴近学生生活的。 (3)结合听力口语考试选择话题
初三学生每年都要参加初中生英语听力口语考试,其中有话题简述、情景对话等类型的口语试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听力口语的复习效率,还能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课前,学生从题库中抽取样题,如“color”“a helpful boy”“Fashion show”等,课间迅速梳理思路,组织语言,用3~5分钟左右的时间,陈述该话题。实践证明,在初三采取这样的演讲方式,不仅有助于教师检查学生听力口语考试准备情况,同时有助于学生提高听力口语测试水平。 2.演讲推进要循序渐进
(1)第一阶段——从背诵他人作品到自己动手写作
这一阶段主要适用于刚进校的初一学生,活动初始,学生比较羞怯,词汇储备也不多,此时要求不宜太高。在第一轮自我介绍环节结束后,笔者要求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英语小短文,如故事、歌词、笑话或是名人名言等和同学、老师分享。演讲的时间要求在三分钟以内,过程可以借助多媒体,如在PPT中配上精美的图片、音乐或视频,教师可以先给学生示范加以引导。
(2)第二阶段——从独自表达到合作表演
这一阶段适用于特定条件和特定要求的课堂。经过一个阶段的初中学习,学生一般已有一定的个人演讲经验,但在小组合作学习方面还缺少锻炼,此时要激励学生进行语言交流。 (3)第三阶段——从简单陈述到有思考的论述
这一阶段比较适合有了自己的主张和认识的高年级学生,他们反应敏捷,辨识能力较强,语言上也有了一定的积淀和技巧。此时的演讲话题应该注意引导他们“勤于思考,精确表达”。 3.演讲效果要多元评价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课前演讲的成功,除了跟话题的有效性和学生知识积累有关,还需要对课前演讲做出多元的评价,没有反馈的课前演讲,是不完整也是不成功的。 (1)课堂的多元评价
多元评价主要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两部分。教师和学生的评价虽然语句不多,但这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考虑到我校期末的总评分数中有口语这一项,所以笔者制定了十分制评分表。笔者认为,这种10分制评价制度较“A/B/C”等级评定制度精确,能够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2)课后的多元评价 ①展示优秀演讲稿
教师可选择一些语句通顺、用词精准的优秀演讲稿,汇编成海报,张贴在教室或楼道内的宣传栏上,供全班甚至全校的同学共同学习。同时,要求同学们对这些优秀的演讲稿进行摘抄和背诵,为今后的演讲、写作积累素材。 ②设置阶段性奖励
每一轮课前演讲结束后,任课老师应指导学生回顾、总结本阶段的演讲,根据评分标准,推选出榜样,给予奖品和奖状。
通过开展课前演讲,笔者看到了学生的智慧,也真实地感受到了浓厚的英语氛围。任课教师应当认真思考,如何对班级不同层次的同学进行课前演讲辅导和帮助,如何能够让所有的学生都敢说、愿说和会说?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和优化。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初中) 誗编辑 王振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