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考作文巧构思

2021-09-28 来源:伴沃教育
高考作文巧构思

高考作文巧构思

“构思”在考场作文中有特定的含义,指的是在审题准确的前提下,立意、选材、定体等一系列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作文构思应力求“新巧”,即新颖、独特而巧妙;用作家王蒙的话来说,便是“亏他想得出来”。 议论类作文如何巧构思

写议论文,一般规律是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也就是按引论、本论和结论的模式谋篇布局。但也有人不按这个规律写,而是有不同的构思。如贾谊的《过秦论》,开篇并未提出观点,也未扣题直接“过秦”,而是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先叙秦的强大,然后通过秦、六国、陈涉三方面的比较,水到渠成地得出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种构思与众不同。高考议论文写作中,要想表现比较深邃的内涵,并且要表现得与众不同,同样得在构思上多下功夫。以下三种方法,可供学习、借鉴。

(一)取譬设喻。会写文章的人,通常不喜欢平淡呆板,总喜欢把虚化的概念、单调的事物想象和阐释成活泼可爱的另一种事物,使文意更为清新明白、生动有趣。“取譬设喻”法,就是俗称的“打比方”,也就是拿一件切近的、已知的事物,来形容笔下所要阐述的主体。如2011年江苏考生的《拒绝平庸》,先论“平凡如我们,与浩茫世界相比甚至抵不上一粟之于沧海,不就只能是一只小小的麻雀吗”,再议“我猜你要质疑,难道甘于平凡就不会平庸吗?我当然不会同意这样的观点。所以我说,我们要做会唱歌的麻雀”,最后归结到“我们要做一只平凡的快乐的麻雀,骄傲地唱着自己的歌。这歌声中自有一种力量,能够让我们远离平庸,唱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人生”。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展开论述时,也像“一只会唱歌的麻雀”那样,平静、平稳、平朴,他的声音并不高亢、嘹亮,但却宛转、动听,声声入耳。“飞上高枝的麻雀又有几只呢”“既然我们只是平凡的人,为什么不享受平凡的快乐呢”“又有谁会说锦衣玉食能比这来得畅快而有深意呢”“你问我什么叫做会唱歌”„„这声声设问,就如在读者耳边絮语。故而阅卷专家评价此文——“在紧张的考场上,能想到用‘一只会唱歌的麻雀’引类作譬,该有怎样的慧心和诗才啊”“全文化理为象,意味隽永”“用‘一只麻雀唱歌般的语调’来写‘一只会唱歌的麻雀’,形式与内容浑然天成”。又如2011年云南考生的《美杜莎之瞳》,以古希腊神话“美杜莎之瞳”贯穿全篇,由“面对充满诱惑的美杜莎之瞳,有几人能保持诚信的底色”到“需要回归人性的至善至美,让那诱惑的美杜莎之瞳失去它那摄人心魄的威力”,再到“当有一天,我们甚至能正视美杜莎的双眼„„”,“美杜莎之瞳”这一意象为全文增辉添彩。取譬设喻的运思,使文章说理形象,析理透彻。

(二)巧设悬疑。不要以为“悬念”是记叙文的专利,议论文中也可巧设悬疑。请看2011年山东卷一篇满分作文的节选。

这世界需要你。

因为你的存在,齐威王不战而屈人之兵,终于“战胜于朝廷”,创造了一段历史佳话。如君不信,请阅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邹忌讽齐王纳谏》。

因为你的存在,唐太宗才成为一代贤君,我国历史上才出现了“贞观之治”。如君不信,请阅中学历史教材唐朝部分“唐太宗与魏征”一节。

相反,因为你的缺席,周厉王刚愎自用,滥杀无辜,使只能“道路以目”的老百姓没有谁不怨恨他。终于,百姓如河堤决口,冲进王宫,周厉王落了个被流放于彘的下场。

从古代历史穿越时空隧道,我们步入现代日常生活。

……

你是谁?

你是不同的声音!说白了,就是反对者的声音!

“你”是谁?文章一上来并不直说,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悬念;有了悬念,也就有了可读性。到了快结尾的时候,作者才道出“你”“就是反对者的声音”——这是机智地使用了后交代手法。

(三)大题小做。近些年的高考作文题虽有一定的限制,不过写作空间仍可拓开。“大题小做”,就是从相对宽泛的题意中精选一隅、聚焦一角,从小处着眼,进而专攻一点,重锤敲击,如此一来作文就容易胜人一筹。如2011年全国课标卷的“中国崛起”无疑是个大题目,写这样的作文题最忌空洞。面对该题,海南考生的《抬头》一文,从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动作“抬头”切入,反映中国在国际政治、科技水平、民生改善等方面翻天覆地的巨变,角度新颖,小中见大,匠心独运。

记叙类作文如何巧构思

记叙类作文更应注意构思的新颖、精巧。下面介绍三种些常用的方法。

(一)横向剪辑。中学生的日常生活看起来比较刻板、平淡,似乎很难写出“超级震撼”之作,但如果能从经历过的日常生活中、阅读过的书报杂志中、体味过的点滴感悟中,“抓拍”几个特定镜头,加以横向剪辑,就能创造出全新的主旨,收到化平淡为神奇的构思效果。比如2011年浙江满分作文《我的时间》,在构思上就显示了横向剪辑的魅力。文章围绕“在我的时间里,我要做自己,追逐我低入尘埃的小小的幸福”,先关注“屋檐上鸽子成群,院子里花团锦簇”,捕捉的镜头是“你喜爱的小狗,即使你在它吠叫时打它的小脸,它也依然喜欢依偎着你安静入睡。还有不被打扰的月亮,可以喝的露水„„”;进而着眼于“我时常背起背包到附近的山上去远足”,捕捉的镜头是“当繁密的树叶遮住午后的阳光,又故意疏漏其中的一两缕,打在潮湿的地面;当深秋的第一树或黄或红的落叶在我面前摇曳而下,带着欲言又止的忧愁;当南风带着沁人的土香袭乱我的头发„„这一刻,时光在外部世界里一点一滴地逝去,却好像与我无关,因为我找到了自己的时间”。该考生“临风吟唱,翩翩起舞”,“兴高采烈”地向

我们述说了自己“简单的思想”,充分体现出新巧的构思。

(二)正反对照。正反对照主要有两种形式:(1)纵比。就是把同一人物(事物)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状况进行对比,着重揭示其在发展变化中的不同之处,从中发现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蕴涵的道理。(2)横比。就是将发生在同一时期、同一区域的性质截然相反或互有差异的事件进行对比,通过这样的比照,对错误的、不好的对象予以否定,对正确的、美好的对象予以肯定。当然,有时构成对比的对象可以超过两个。请看下面这篇微小说:

电话里面“Thisisawrongnumber.Pleasecheckupandtakethetelephonenumbera-gain„„”;电话外面“孩子,你为什么每天都说外语,妈听不懂,但是妈想你„„”

“孩子”的电话号码已更换,却并未告知母亲;做母亲的“每天”都在重复拨打,都在为“你为什么每天都说外语”而满腹疑问,鲜明的对照之下,其用心、寓意不言而喻。

(三)变换视角。众所周知,叙事性的文章基本是从人的视角进行描述的,其实,有时不妨转换一下,以物的视角来观察周围的人与事。比如2011年辽宁卷佳作《风中的落叶》,以秋风中一片“落叶”的视角与口吻,生动地描述了四个场景。其中场景一巧妙地扣合作文供料“哲学家的苹果”;场景二、三给出正面的典型故事,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场景四让“摇摆不定”的芦苇与“坚定”的大树比较,进而凸显“我”的“悲哀”与来生的选择。全文联想丰富,转换自然;描写细腻真切,句式整散结合。类似的文章还有《一个手提包的经历》,以手提包的视角观察社会;《狗眼看狗》,以贪官家一只小狗的视角揭露贪官的生活和世态的冷暖。此外,可将抽象的观念人格化,如《诚信落水以后》,将“诚信”拟人化,讲述它被抛弃后的见闻、经历;可选用特殊的主体视角,如外星人的视角观察人类社会;还可选用多个主体视角,多角度、多侧面地观察与倾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