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新型乡镇试点工作实施的调查与思考(马宁)

2023-03-19 来源:伴沃教育


2011年第一期科级干部培训班

毕 业 论 文

题 目: 新体制 新机制 新跨越

——关于新型乡镇试点工作实施的调查与思考

姓 名: 马 宁

单 位: 任城团区委

新体制 新机制 新跨越

——关于新型乡镇试点工作实施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开展新型乡镇建设试点工作,是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不仅是加快试点乡镇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必然选择,也是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我区实际情况,重点论述了新型乡镇建设的动因、我区新型乡镇试点工作的总体情况,并针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新型乡镇建设 城乡一体化 体制机制创新 经济社会发展

新型乡镇建设试点工作是深化农村配套改革的必然要求,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现实选择,是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它的实施,不仅是对于新形势下农业发展的有益探索,对于工业经济,乃至整个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跨越发展将有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一、体制机制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选择

创新是一切事物的生命线,是社会发展的最大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最强推动力。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其主要载体文献是四书,四书的开篇是《大学》,开篇提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吕氏春秋〃尽数》提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所以,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必须坚持做到:在既有工作的基础上创新,在别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在综合分析上创新,在适应新形势变化需要上创新,进而不断创新推行与之相对应的机制体制,只有这样,才能永葆我们事业的新鲜活力。

制度的创新是创新之中最重要的部分,制度的问题关乎全局、牵一而动百,是我们工作中提纲挈领的东西。制度是与实际情况相辅相

成的,制度的实施必须符合具体实践的要求,特别对于日新月异的农村的新形势新变化,我们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与农村的发展实际相符,与农民的现实需要相符,与群众的迫切要求相符,与解决群体最关心最焦点的问题相符,也只有这样,我们制定的制度才能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否则,制度定不好,方向就会错,方向一旦错 ,一切都会错,实施起来不但层层梗阻,而且会成为阻碍发展进程的最大绊脚石

二、济宁市开展新型乡镇建设试点工作的主要动因

党的十七大对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出了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开展新型乡镇建设试点工作,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顺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立足实际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主要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统筹城乡发展,增强乡镇一级统筹能力的需要。乡镇一级是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平台,是引领村级发展的“龙头”,乡镇不强就难以强县、兴村,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就难以落到实处。从我市总体情况看,乡镇一级还比较薄弱,经济实力弱、收入水平低、产业基础差、统筹能力不强等问题较为突出。全市156个乡镇中,进入全国“千强镇”行列的只有6个,其中3个还位居900名之后,多数乡镇靠转移支付维持正常运转。加快培植建设一批经济强镇,引领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是我们开展新型乡镇建设试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二是构筑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的需要。无论从现实、还是从长远看,大量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仅靠大中城市和城市大工业既不可能、也不现实。最现实、最可行、最有效的途径和办法,就是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我市虽现有94个建制镇,但普遍存在着规模小、辐射带动力不强等问题,去年全市城镇化率为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我们建设的新型乡镇,主要模式是依托现有的14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实行“镇区(园)合一”,以区为主,以区带镇,以镇促区,相互促进,加快建成营业收入过百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过亿元的强园区、强乡镇,实现以工促农、以镇带村、融合发展的目标。这个发展过程,就是加快推进“项目进园区、居民进社区、农民变市民”的过程,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是加快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互促共进的过程。

三是实现创新发展,突破当前改革发展中突出问题的需要。任何新生事物的诞生都必然会遇到传统习惯的挑战,面临着一定的风险。改革创新更是如此,必须以试点探路和引领。统筹城乡发展、加快一体化进程,必须彻底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在深层次和关键领域突破。当前从发展上看,面临着“无形”和“有形”两个方面的制约,体制机制障碍是“无形”制约,土地和发展资金问题是最突出的“有形”制约,“无形”甚于“有形”,“无形”制约不破解,“有形”制约也难以解决,体制机制创新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也是难中之难。推行新型乡镇建设试点工作,就是为寻求解决问题的现

实选择,引领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任城区新型乡镇建设试点工作取得的成效、存在问题

2.1 新型乡镇体制机制的创新实施促进了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各级全面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从实际出发,创造性的开展了基层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新型乡镇建设试点工作要求,2008年9月2日,三贾街道整建制并入接庄街道,与任城经济开发区实行区街合一,合并后共有机关干部243人,下辖49个行政村,8.51万人,82.63平方公里。新型乡镇体制机制启动实施以来,开发区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区域综合实力、发展速度、整体面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2010年度开发区考核、新型乡镇考核全市第二名的显著成绩。一是实力增强了。到2009年,开发区(接庄街道)税收总收入就达到了4.24亿元。2010年,全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23亿元,新上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56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99.82亿元,税收总收入7.2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335元%。二是体制理顺了。按照“小政府、大服务”和精简、效能原则,建立健全了开发区招商局、建设环保局、经济发展局、行政办公室、党群办公室等“五局四办”内设机构,明确各局办职责,整合人、财、物等资源,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配。三是机制变活了。市、区授权下放,有效提高了新型乡镇的自主权,新机制激发了新活力。创新用人和分配机制,建立了收入分配与工作实绩相挂钩的绩效考核制度。四是规划完善了。先后完成了85平方公里总

规、26平方公里控规、15平方公里详规,蓼沟河景观规划、5个片区规划,以及医药物流园、科技创业孵化园等专业园区的规划,形成了完善的规划体系。五是发展突破了。着力突破制约发展的瓶颈,08年,完成了海川路、德源路、山博路“两纵一横”基础设施道路建设。09年,又全力推动了总投资11.4亿元的开发区“八路三桥和廖沟河景观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工程。2010年“八路三桥一景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基本完工,水电气暖配套基本完成。五是干部思想转变了。广大干部由原来的催收催种习惯做法,转变到了发展工业、扩大就业和建设新型社区上来;环境卫生也由原来的脏乱差转变为现在的一体化管理,村村设有保洁员,并有补贴工资。 2.2 当前新型乡镇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土地制约着开发区发展。去年任城区总的指标是280亩,一次性即用完,因全年没土地指标,项目办不下土地手续来,上这些项目都是冒着很大的风险。这就要求上级政府对新型乡镇用地指标要倾斜,优先照顾。

二是干部队伍还不适应新型乡镇建设的要求。有的干部仍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体制机制也不完善,思想、工作方法都有个转变提高的过程,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体制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还急需一批与市、区放权部门相对应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建议市加大对班子成员和干部的培训力度,建议给开发区招聘人才的自由权限。

三是授权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应该说,该授权的部门放权还比较到位,但还有授权不到位的地方,比如说,规划权,一般性的厂房建

设、农村民房建设按规定也去市规划局报批,但市还不能及时研究解决,民房、企业厂房规划建设受到影响。

四是领导精力难以集中。一方面,在行政管理架构上,虽然是县级架构,但仍然是正科级单位运转,还没有充分释放出要素整合后的倍增效应,没有取得1+1>2的效果。另一方面,按照镇园合一有关规定,园区应该是按照“小机构、大部门、宽职能” 的要求,优化内部设臵,形成规范运作、权责一致的新型管理体制。但是管辖面积的成倍扩大、管辖人口的迅速增加,随之而来的是繁重的社会事务,挤压了主要负责人抓园区、抓经济、抓产业项目的精力。

五是用人及考核机制有待改进。在工作人员的全员聘任制、工资待遇的绩效工资制、人才雇员制、用人调整听取意见及否决权及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等方面,还没有真正实现突破,需要进一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在考核方面,目前对开发区实行的是双线考核,即市商务局与市农委分别按对经济园区和新型乡镇进行考核,开发区一年要按照两套考核标准、两个指标体系,迎接两次考核,不仅精力上疲于应付,而且工作上无所适从。

六是投融资体制有待完善。开发区投融资公司成立以来运行平稳,有力促进了园区开发建设需要。但是一方面受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国家货币、信贷政策的制约,另一方面,平台自身在市场运作、捆绑开发、滚动发展、自求平衡等方面,以及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运作程序、健全监督体制机制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特别在中央、省市出台文件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后,更需要增强投融资平台自我

发展、自求平衡能力。另外,在推动金融体制创新、深化银企合作、建立村镇银行、贷款担保公司、资金互助组织等方面缺乏突破性举措,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多元化的融资机制。

四、关于创新完善新型乡镇体制机制的几点思考

任城经济开发区是未来任城发展的主导力量和跨越崛起的关键支撑,当前开发区的第一要务是加快经济发展,打造千亿园区、工业新城。对照实行镇园合一的预期目标,还需要针对当前开发区建设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综合配套改革,更大力度、更深层次地突破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更有效地激发和释放“镇园合一”的潜能与活力。 2.1 创新完善行政管理体制。

探索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逐步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一是行政管理架构。改变 “正科级管正科级”格局,以进一步凸显开发区的地位,加大工作协调力度,更好地发挥开发区的龙头作用。二是落实放权提升效能。进一步扩大开发区自主管理权限,赋予符合开发区职责的相应管理权限,尽可能做到权责对等。 2.2 创新完善用人机制。

探索聘任、委任、雇用等干部人事制度,逐步建立以人为本、科学规范、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干部人事管理机制。一是机构、编制总量控制灵活掌握。在不突破机构、编制总量的前提下,内部机构的设臵、调整由开发区根据需要及工作任务确定,并报区编委备案。二是实行

全员聘用。坚持按需定编、因事设岗、定岗定员、以岗定责的用人原则,在开发区实行全员聘任,打破身份界限,实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三是试行竞争上岗。四是大力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开发区可结合实际,制定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和人才引进的配套政策。针对开发区专业性比较强的特殊岗位和特别需要的高层次人才,重点是规划、建设、招商等方面的人才,全力造就一支由党政人才、招商人才、科技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相结合的人才队伍,为开发区转型扩张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2.3 创新完善科学决策机制。

鼓励外力参与,实行借脑决策。建议考虑设立开发区经济运行委员会,选取部分开发区骨干企业管理高层参加,定期召开专门会议,征求委员会对开发区发展的意见建议,鼓励企业界人士积极建言献策,形成良好的协商咨询互动机制,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政企同心协力,共同助推开发区发展。 2.4 创新完善投融资体制。

进一步革新目前的投融资平台管理模式,落实上级关于规范县区投融资平台的相关规定,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对独立、相互制约的原则,合理界定决策层、执行层和监督层的职责分工。通过创新融资体制,进一步提高投融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加强对投融资的监督和控制,建立健全责、权、利相统一的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尽快形成开发区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格局。

新型乡镇建设试点工作,是新阶段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创新举措,涉及到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体制机制、发展模式、工作方式等多个领域的深刻变革。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建立科学决策机制,完善政策扶持机制,建立督导调度机制,健全目标考核机制,通过重激励、硬约束、严考核,调动部门和乡镇各个层面的工作积极性,推动我区新型乡镇建设试点不断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