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无缘社会》读后感

2020-10-30 来源:伴沃教育
读《无缘社会》

当时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开始阅读时已经比较晚了,怕再读400多页的《江城》已经来不及了,就选择这本较薄,且为我偏爱类型的纪实作品。我就这样带着一种略显功利性的预设开始了我的阅读。

事先查阅过资料,了解到《无缘社会》是由NHK特别节目摄制组根据大量采访事实写下的作品合集,除此之外,NHK特别节目摄制组还写下了《女性贫困》、《老后破产》等强烈写实的作品。

“高龄、无子、失业、不婚、城市化,造就了这样一批人:他们活着,没有工作,没有配偶,没有儿女,不回故乡,也没人和他们联系;他们死了,没有人知道,即使被发现,也无人认领他们的尸体,甚至无法知道他们姓甚名谁,他们的人生被总结为寥寥几个字的骨灰认领布告,他们被称为‘无缘死者’,他们所在的社会也会渐渐从‘有缘社会’变成‘无缘社会’。”书的前页这样写道。

这种对于社会最边缘、最容易被忽视又最容易让人感同身受的人物的采访活动,将社会上许多人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最赤裸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又因为这是完全地基于真实的数据和人物故事,才会更直接地震撼和刺痛人心,这也是我偏爱这类作品的原因。冰冷中往往隐含着温情。

日本人素以“认真”闻名,日本社会则以痴迷秩序给人最大的观感,在很多方面上有着近乎严苛的要求与执行力度。然而,在强烈的民族性格下,冷漠的社会属性也包含在其中。人们不喜欢麻烦别人,正如《无缘社会》中最开始在公园中采访到的一个男子,他尽管无依无靠,但每次碰到采访时,他总是说“我不想为了自己的事再给别人添麻烦了”,他已经下意识中将关联别人看作是一种对别人的麻烦。这种不愿意麻烦别人的心态往往也是不愿别人麻烦自己的心态映照,正是这两种心态的存在与增长,才会有“无缘社会”的出现,才会有文中讲的日本每年无人认领的尸体高达三万两千例。

日本是世界上工作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同时日本的退休年龄已经达到了65岁,并拟将退休年龄延长到70岁。这种超长年限的工作时间,使得大量花甲之年的老人仍然坚持在工作岗位上。职业已经占领了日本人的绝大部分的时间,民族天然的危机感使得他们对工作总是保持着近乎疯狂的热情。而一旦失业,就如同信仰崩塌一般,会分分钟击垮一个人,这是整个日本的民族焦虑。正如文中

所报道的高野腾常,高中毕业就进入大型银行,一直努力工作,甚至连妻子儿女都忽略。过度劳累伴随忧郁症住进医院,出院后被公司安排到闲职岗位,身体持续恶化直至退休,他的人际关系都来源于工作,“一旦失去与公司的关联,他们便会暴露出与世隔绝的孤独面目”。这种“职业缘”的失去,也是他们进入无缘社会的原因之一

社会的快速发展,家庭结构也有了很多的变化。从三世同堂到小家庭,再到单身户,年轻人高喊着“单身万岁”,社会的结构朝着个体化的方向发展。人们在享受自由的同时,也会慢慢丧失“血缘”。亲属之间成为几年甚至几十年不再见面、不再联络的陌生人,就像文中所讲的常川善治一样,失去“血缘”,失去“地缘”,死后的遗体被前妻、舅舅、哥哥统统拒领,最终成了没名没姓的“683”号捐助遗体。没有人可以一直忍受孤独,《小偷家族》中,大家都没有“血缘”,却像一个大家庭一样生活在一起,有奶奶有爸爸有妈妈,一群被社会所鄙夷的人,活得侥幸而快乐。文中一生未婚的若山钵子,在得了膀胱癌后,要给自己选墓地时,决定选一块合葬墓地,“至少在天堂里,我不想这么孤独”,她如是说。

最近几年,“逃离城市”似乎总是会时不时出现在新闻标题上,在乡村快速消失的当下,人们在“回不去的故乡,融不进去的城市”的尴尬境地中陷入不知所措的焦虑。人们在憎恶着城市钢筋水泥的冷漠的同时,也在怀念着乡村村前屋后的三三两两。大家总是讲中国是人情社会,除了吐槽其中的不按制度办事,是否我们也应该为这其中所包含的温情而庆幸呢?

千疮百孔的社会里,也会有美好的瞬间。祝我们永远有人可说,有话可说,永远不会失去联络。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到了中国 就是单身 空巢 失独 《小偷家族》而随意

这个社会对失败者缺乏太多的宽容

旁观者往往用片面的视角将别人遇到的事情简单化,却不知道那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不知道这是不是应该叫第一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