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23-08-31 来源:伴沃教育


重庆市巴蜀中学高2019届高二上期月考试题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21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王希孟18岁时,仅用半年时间便绘就了《千里江山图》,这既是他唯一的传世作品,也是存世青绿山水画中最具代表性和里程碑意义的作品。而在该图完成后一两年,他便英年早逝。《千里江山图》卷承载的是徽宗极力推崇的“丰亨豫大”的绘画审美观,因而必须将之臵于北宋的绘画审美意识的大格局里,并且与其它不同的审美观进行比较,才能深入领会画中的意蕴。

从五代到徽宗朝初的宫廷画坛,已基本形成了“悲天悯人”和“萧条淡泊”两种绘画美学形态,前者是表现社会底层辛勤劳作的场景,后者是抒发文人画家的洒脱或失落的胸臆。

蔡京为相期间,歪曲解释《易经》里“丰亨”“豫大”两句,以此为“据”蛊惑赵估去坐享天下财富,理由是天下承平日久,府库充盈,百姓丰衣足食即为丰享,既然天下“丰亨”,就要出现“豫大”,大兴土木,建造一系列专供皇家享受的建筑和园林,以此迎合徽宗好大喜功的心态。当这些奢靡的宫殿完工之后,殿内的装潢壁饰当然也必须与“丰亨豫大”的审美观相协调。

英宗朝魏国公韩琦在《安阳集钞〃渊鉴类函》里提出了“真、全、多”的绘画审美标准:“得真之全者,绝也。得多者,上也。”这些都影响了徽宗朝“丰亨豫大”审美思想的进一步形成,甚至影响到后来文人书法的幅式和容量,米友仁继承其父米芾好作高头大卷的衣钵,在他《潇湘奇观图》卷的跋文里所言更畅快:“成长卷以悦目。”

“丰亨豫大”审美观承接了北宋中后期技法求真。求精。求细和画面求大、求全、求多的趋向,设色富丽堂皇。在宫殿内墙上壁画、大轴以及屏风画的色彩要富丽堂皇,这正是徽宗要积极倡导的审美观。而那些具有“萧条淡泊\"和“悲天悯人”意境的绘画是不太适合这

1

里的宫墙。

王希孟的艳丽醇厚的大青绿山水,完美体现了徽宗“丰亨豫大”的审美观,徽宗十分关注宫中设色绘画的发展,鼓励用大青绿作山水画是其一生中十分重要的艺术突破。在他登基之前,唐代大小李将军的设色山水在北宋渐渐“褪色”了,唯有少数的宗室和贵胄画一点类似小青绿的山水画,如越令穰的《湖庄清夏图》卷,略施淡彩。而徽宗本人,除了个别的水墨画之外,他的画迹和代笔之作多数是用重色,十分鲜亮明丽。如传为徽宗摹写的唐代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卷和他的《瑞鹤图》卷,宫廷画家的《听琴图》轴等,均与《千里江山图》卷的门幅相当,极可能都是1112年前后的画迹,是徽宗要集中时间解决宫廷绘画设色问题的结果,这也是“丰亨豫大”观念反映在绘画上的基本形态之一。

徽宗“诲谕”王希孟画《千里江山图》卷,是为了提振青绿山水、特别是要开创大青绿山水的绘画语言。王希孟除了在画学受到过基本训练之外,几乎是一张白纸,极易领会并实现徽宗的意图。当时的李唐、朱锐等人的手法已经定型,重塑的难度比较大。王希孟敢于大量使用石青石绿,这在以往是极为少见的,相信这是他的观山所得:苍翠葱郁之山,近则呈绿,远则显青,原因是空气的厚度改变了远处山林的本色。画家继承前人用色之法,概括提炼出青绿二色。

《千里江山图》卷呈现出与“悲天悯人”和“萧条淡泊”不同的绘画面貌。它的出现并非偶然,与其他画家的趋同性共同交织成宫廷绘画的审美好尚,这也是山水画发展从表现单体到连续性整体的规律所致。

节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9月19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千里江山图》卷表现了北宋“丰亨豫大”的绘画审美观,因而是青绿山水画中最具

代表性和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B.“悲天悯人”的绘画美学表现底层劳作的场景,而“萧条淡泊”的绘画美学抒发画家

的洒脱或失落的胸臆,都已在北宋初年形成。

C.徽宗时国泰民安,丰衣足食,就大兴土木,建造一系列皇家建筑和园林,这种做法

也是《易经》里“丰享”“豫大”提倡的。

D.王希孟继承前人用色之法,领会并实现徽宗的意图,提振了青绿山水、特别是开创

了大青绿山水的绘画语言。

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蔡京对《易经》里“丰亨”“豫大”的解释和韩琦提出的“真、全、多”的绘画审

2

美标准是为了论述徽宗朝“丰亨豫大”审美思想形成的原因。

B.把“丰亨豫大”绘画审美观和北宋初年“萧条淡泊”“悲天悯人”的绘画观对比,主

要目的是论述山水画发展从表现单体到连续性整体的规律。

C.用徽宗画迹和代笔之作多数是用重色鲜亮明丽,为体现徽宗“丰亨豫大”的审美观

和用大青绿作山水画是其一生中十分重要的艺术突破提供了例证。

D.文章由赞扬《千里江山图》引入,分析了“丰享豫大”绘画审美观形成原因及表现,

并论述了这种审美观带来的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如果没有徽宗“丰享豫大”的绘画审美观对王希孟的影响和“诲谕”,王希孟就可能

不会创作出绝世之作《千里江山图》。

B.王希孟与其他画家的趋同性共同交织成宫廷绘画的审美好尚,可见当年其他画家也

认同“丰亨豫大”的绘画审美观。

C.《千里江山图》卷表现出“丰亨豫大”的绘画审美观,这符合北宋山水画发展从表现

单体到连续性整体的规律。

D.《千里江山图》卷深受人们喜爱,可见只要创作出符合统治者要求的作品就可以引领

风尚,得到人们的喜爱。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

材料一:

重庆、十堰、宜昌和延安也出现了削山造地的做法。造地的目的是为地方政府带来额外的收入。这一过程对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引发了沙尘暴、空气和水污染、土壤侵蚀和山体滑坡。例如在十堰,削山引发了滑坡和洪水,把河水引入运河的做法导致严重的土壤侵蚀。这些工程没有做环境评估,由于空气中微粒增多,建造这些新生活区已经引发了大规模的空气污染,其原因是地方政府在建设这些地方时没有遵循环境法规。

城镇化是鼓励城市在合理引导下自然发展,而不是人工建造城市。最近几年的房地产热潮中建成的鬼城尽管本身并非生态城市,但也表明,建造城市不一定会带来创造新人口中心的效果:许多新城因缺少新居民能获得的就业岗位而一直空臵着。积极的城市规划是确保人口与环境相容,把城市建成产生较少的碳和使用较少的资源的地方。

(摘编自《中国城镇化计划面临环境保护难题》)

材料二:

3

传统的城镇化经济系统模型把整个经济社会看作一个系统,没有特别考虑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影响。如图1所示。

图1 传统的经济系统

这个系统未能将资源环境因素包含在内,很容易对生态环境形成忽视甚至损伤,如果生产者为了产出最大化可能不顾资源的更新和环境的吸收能力而增加生产,形成粗放型经营模式。协调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是要把城镇化发展建立在资源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因此必须将资源环境因素纳入城镇化的社会经济大系统,如图2所示。

图2 引入资源环境因素的经济系统

这样,引入自然资源环境因素后,经济系统就成为整个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经济系统与自然资源环境系统之间就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使城镇化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

(摘编自陈柳钦等《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探讨》)

材料三: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转移到城镇生活,据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我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36个百分点,2011年城镇居住人口已达到6.9亿人,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人口聚集产生的生活污水、垃圾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处理。大部分城镇没有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污水的收集存在明显的缺陷,大量生活污水没有经过处理就排放到江河湖海中,严重地污染了地方水质、土壤、农田,破坏了生态平衡。大部分城镇垃圾的分类处理跟不上城镇的发展,人口聚集产生的大量生活垃圾不能及时地进行无公害处理,大部分生活垃圾采取填埋及露天堆放的处理方式,严重地污染空气、土壤及地下水资源。

(摘编自史亚楠等《浅析城镇化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及对策》)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4

A.传统经济系统是把整个经济社会看作一个系统,引入资源环境因素经济系统是将社

会经济、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看作一个系统。

B.传统经济系统考虑因素单一,为粗放经济模式,而引入资源环境因素经济系统综合

利用资源与保护环境,为循环经济模式。

C.引入资源环境因素经济系统中生产者对自然生态环境中的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消费者让消费过程中的废旧物回归生态环境中。

D.两系统中的生产者向消费者提供产品,消费者是生产者的生产要素,如果消费者需

求旺盛,生产者就会增加生产使其利益最大化。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移山填沟并不是保护环境的城镇建设方法,这样会引发很多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

甚至会引来人类的灭顶之灾。

B.在城镇化建设中,在重视经济建设的同时,我们必须考虑自然资源和环境因素,让

经济发展的同时资源和环境也得到保护。

C.城镇的扩张应该是在政府的引导下自然地发展,应该控制人口规模,多开发小城镇,

以此减少碳排放和资源使用。

D.我国大部分城镇没有完善的污水和垃圾无公害处理系统,污水、垃圾严重地污染了

土壤、地下水等,破坏了生态平衡。

E.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运用事例或数据分析了城镇建设中的环保问题,有较强的针对

性,能让人们认清当前环保的紧迫性。

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在城镇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51分) (一)文言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

于谨字思敬,沈深有识量,博窥经史,兼览谶纬,注《孝经》,尤好《孙子》兵书。太..宰元穆见之,叹曰:“王佐材也。”察孝廉,州举秀才,司徒辟,皆不就。正光四年,初镇江...左,上疏荐谨。广阳王元深北伐,引谨为长流参军,特相礼接。时魏末乱,群盗蜂起,谨欲..不劳兵甲,以致清荡。乃单骑入贼,示以恩信,于是西部铁勒酋长乜列河等领三万余户并款附,相率南迁。广阳与谨至折敷岭迎接之。谨曰:“拔陵兵众不少,闻乜列河等款附,必来要击。彼若先据险,则难与争锋。今以乜列河等饵之,设伏而待,必指掌破之。”广阳从其

5

计。拔陵果来要击,谨伏兵发,贼大败。

孝昌元年,又随广阳王征鲜于修礼。会章武王为修礼所害,遂军中山。侍中元晏宣言于灵太后曰:“广阳盘桓不进,坐图非望。又有于谨者,智略过人,为其谋主。风尘之隙,恐非陛下纯臣。”灵太后诏于尚书省门外立榜,募获谨者,许以重赏。谨闻之,请诣阙披露腹心,广阳许之。谨遂到榜下,曰:“吾知此人。”众共诘之,谨曰:“我即是也。”有司以闻。灵后见之,大怒。谨备述广阳忠款,兼陈停军之状。灵后意稍解,遂舍之。 .

谨后自以久当权势,功名既立,愿保优闲,乃上先所乘骏马及所著铠甲等。太祖识其意,曰:“今巨猾未平,公岂得便尔独善耶?”遂不受。及太祖崩,孝闵帝践祚,尚幼,中山公..护虽受顾命而名位素下,群公各图执政。护深忧之,密访于谨。谨曰:“夙蒙丞相殊眷,今..日之事必以死争之。”明日,群公会议。谨曰:“中山公受顾托,军国大事,理须归之。”辞色抗厉,众皆悚动。谨言于护曰:“公若统理军国,谨等便有所依。”遂再拜。群公迫于谨,亦拜。众议始定。

保定二年,谨以年老,乞骸骨,诏不许。及晋公护东伐,犹请与同行,询访戎略。天和三年,薨,年七十六。武帝亲临,加太师、雍州刺史,谥曰文。谨为人智谋勇毅,善于事上。名位虽重,愈存谦挹。朝廷凡有军国之务,多与谨决。谨亦竭其智能,故功臣中特见委信。

选自《周书•于谨列传》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引谨为长流参军 .C.密访于谨 .

引:邀请 访:咨询

B.谨备述广阳忠款 .D.夙蒙丞相殊眷 .

款:服罪 夙:早年

8.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江左,古人在地理上以南为左,江左也叫江南;以西为右,所以江西可以称江右。 B.孝廉,古代主要是汉代察举人才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忠皇上、廉能正直的意思。 C.践祚,在古代专门用来指帝王即位登基,类似用语还有践极、践政、践事、践袭、

践国、践位等。

D.《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指出“孝”是诸德之本,国

君用孝治理国家,臣民以孝立身理家。传说是孔子所作。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于谨性情深沉,有见识、有度量,厂博通读经书史籍,注释《孝经》,尤其好读《孙

子》兵书。太宰元穆赞叹他是辅佐帝王的人才。

B.乜列河率众归附之际,于谨预见到拔陵会倚仗兵多将广前来袭击,于是他与广阳王

6

共同制定了伏击的计策并打败了拔陵军队。

C.于谨闻知灵太后张榜悬赏捉拿他后,主动投案,并为广阳王倾吐苦衷,平息了灵太

后的怒气,自己也免于处罚。

D.中山公宇文护虽受顾命,但起初并没有建立威信。于谨为报恩德,在群臣集会之时

为字文护争得了统理军国的大权。

(二)文言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徐鹿卿,字德夫。博通经史,以文学名于乡,后进争师宗之。嘉定十六年,廷试进士,.有司第其对居二,详定官以其直抑之,犹臵第十。调南安军学教授。张九成尝以直道谪居,.鹿卿摭其言行,刻诸学以训。立养士纲条,学田多在溪峒,异时征之无艺,农病之,鹿卿抚恤,无逋租者。其后盗作,环城屋皆毁,惟学宫免,曰:“是无挠我者。”

真德秀守泉,辟宰南安,鹿卿以不便养辞。德秀曰:“道同志合,可以拯民,何惮不来?”鹿卿入白其母,欣然许之。既至,首罢科敛之无名者,明版籍,革预借,决壅滞,达冤抑,邑以大治。德秀寻帅闽,疏其政以劝列邑。岁饥,处之有法,富者乐分,民无死徙。会岳珂守当涂,制臵茶盐,自诡兴利,横敛百出,商旅不行,国计反屈于初。命鹿卿核之,吏争窜匿。鹿卿宽其期限,躬自钩考,尽得其实。珂辟臵贪刻吏,开告讦以罔民,没其财,民李士贤有稻二千石,囚之半岁。鹿卿悉纵舍而劝以其馀分,皆感泣奉命。鹿卿言罢浮盐经界硷地.先撤相家所筑就捕者自言我相府人鹿卿曰行法必自贵近始卒论如法。丞相史弥远之弟通判温州,利韩世忠家宝玩,籍之,鹿卿奏削其官。

初,鹿卿檄衢州推官冯惟说决婺狱,惟说素廉平,至则辨曲直,出淹禁。大家不快其为,.会乡人居言路,乃属劾惟说。州索印纸,惟说笑曰:“是犹可以仕乎?”自题诗印纸而去。.衢州郑逢辰以缪举,鹿卿以委使不当,相继自劾,且共和其诗。御史兼二人劾罢之。及知泉州,改赣州,皆辞。丞相杜范遗书曰:“直道不容,使人击节。君不出,岂以冯惟说故耶?惟说行将有命矣。”鹿卿乃出。上眷遇弥笃而忌者浸多,有撰伪疏托鹿卿以传播,历诋宰相至百执事,鹿卿初不知也,遂力辨上前,因乞去,上曰:“去,则中奸人之计矣。”令临安府根捕,事连势要,狱不及竟。

鹿卿居家孝友喜怒不形恩怨俱泯宗族乡党各得欢心居官廉约清峻豪发不妄取一庐仅庇风雨。谥清正。

(选自《宋史卷四百二十四》)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7

A.博通经史,以文学名于乡 .B.会乡人居言路,乃属劾憔说 .C.鹿卿悉纵舍而劝以其余分 .D.惟说素廉平,至则辨曲直 .

奚以知其然也 .而后乃今培风 .抟扶据而上者九万里 .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鹿卿居家/孝友/喜怒不形/恩怨俱泯宗族/乡党各得欢心/居官廉约清峻/豪发不妄取/

一庐仅庇风雨

B.鹿卿居家孝友/喜怒不形/恩怨俱泯宗族/乡党各得欢心/居官廉约/清峻豪发不妄取/

一庐仅庇风雨

C.鹿卿居家/孝友/喜怒不形/恩怨俱泯/宗族乡党/各得欢心/居官廉约清峻/豪发不妄取

一庐/仅庇风雨

D.鹿卿居家孝友/喜怒不形/恩怨俱泯/宗族乡党/各得欢心/居官廉约清峻/豪发不妄取/

一庐仅庇风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徐鹿卿博通经史,名扬乡里。参加廷试因文章过于直率遭到详定官贬抑,在担任南

安军学教授期间,尊重士人,重视教化,抚恤农民,在盗贼作乱中使学宫幸免。 B.徐鹿卿孝敬母亲,忠于职守。他征得母亲同意才答应真德秀请自己去南安任职的要

求,使县邑大治,得到已担任福建路长官的真德秀赞许,以其政绩劝勉各县。 C.徐鹿卿爱民如子,不畏强势。岳珂驻守当徐时,模征暴敛,陷害平民,商旅不通,

徐鹿卿受命核实,官吏闻风逃窜,受害平民感泣涕零,将余财分给他人。 D.徐鹿卿性情耿直。他因错误举荐人而遭御史弹劾、罢免,等到任泉州知州改任赣州

知州,都推辞不就职。后来经丞相杜范劝说才出来任职。

13.把文中西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广阳盘桓不进,坐图非望。又有于谨者,智略过人,为其谋主。风尘之隙,恐非陛下纯臣。(4分)

(2)上眷遇弥笃而忌者浸多,有撰伪疏托鹿卿以传播,历诋宰相至百执事,鹿卿初不知也(4分)

(3)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4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4~15题(11分)

8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注]①五湖:这里指太湖。此句与下面“谁见”两句均出自梁朝柳恽《江南曲》:“打洲采白蘋,落日江南春。洞庭有归客,谦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花复应晚。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重在写景抒情,诗人远望烟水空茫的江面,频频挥手,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

之情。

B.诗题虽是“饯别”,但诗中看不到钱别的场面,甚至--句离别的话语也没有提及。笔

墨集中凝炼,构思巧妙。

C.颈联实写,交代了朋友的远行,友人的一叶风帆,渐渐远行,诗人的心追随友人远

去一直伴送他到达目的地。

D.尾联重在用典抒情。写诗人站在汀州之上,对着秋水蘋花出神。久久不忍归去,心

中充满着无限愁思。情景交融,首尾相应。

E.诗人借助眼前景物,通过遥望和凝思,来表达离愁别恨。离思深情,悠然不尽。手

法新颖,不落俗套。

15.颔联的诗眼分別是什么?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不因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明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地被人们淡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锦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联想到有关历史人物。《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由“愁”想到江水长流。

9

(5)《水调歌头》中表明诗人留恋朝廷但又担心其中的勾心斗角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游山西村》中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 (7)《破阵子》中直接表达词人报国情怀和雄心壮志,但情感基调十分悲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过零丁洋》中以比喻写国势危急和身世坎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天净沙·秋思》中在浓郁的秋色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山放羊》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己亥杂诗》中借落花表现献身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进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姐是(3分)

①我们的文化建设不是搞历史虚无主义,更不是另起炉灶,阻断文化血脉,而是必须联....通中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近期的一场大火使我们损失惨重。连回家的路贵都没有了,恳请各位高抬贵手,接济....我们一点,帮助我们渡过难关。

③在那流金铄石的岁月里,许多科学家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不惜舍弃国外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国搞国防建设。

④两人的矛盾本来可以通过友好协商解决,他却铤而走险,实施打击报复行为,最终害....人害己,锒铛入狱。

⑤这几幅书法作品笔走龙蛇,流畅飘逸。在本次秋季拍卖会上甫一亮相;就引起了国内....外收藏家的极大关注。

⑥冯友兰教授回忆说,蔡元培校长给他留下的最深刻记忆就是他洒脱豁达的胸襟,光风..霁月的气度,这种人格魅力最令人慨叹不已。 ..

A.②③④

B.①③⑤

C.①⑤⑥

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据报道称,中国人以胃口好而闻名,世界银行最新数字显示,国庆八天中国人外出

就餐的总金额已经超过了瑞典和挪威等数个发达国家的GDP生产总值。

10

B.我们敬畏传统文化,更是因为传统文化是中国社会自然进化的产物,蕴藏着我们还

未充分认知的合理性,而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的古老和稀有。

C.政府在管理共享单车时,既要对市民加强文明骑行的宣传教育,也要将用户的违法

违规行为记入信用记录,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

D.《朗读者》用最真挚的访谈展现了最平实的情感,用最经典的文本体现了最感人的阅

读,广泛获得了好评,因而收视率节节攀高。

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

顾炎武坚守民族气节,绝不仕清,所以终其一生只是一介布衣,平头百姓。____________,“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他被人称为“通儒”、清代经学之祖。他的“经学”,不是空头讲章,不是纯学术理论,关键是“致用”。先己用,后他用,先利己,后利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我们社会不需要“百无一用”的所谓清高书生,缺少的恰恰是顾炎武这样的大才通儒。

A.然而他胸怀廓大,心系天下

B.然而他有忧国忧民的情怀 D.然而他坚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然而他以大济天下苍生为己任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这一艺自元朝晚期由阿拉伯地区传入中国,__________。这种以金属与珐琅工艺相复合的手工艺制品,深受皇帝的钟爱,到了明景泰年间,这一工艺更加成熟,加之当时的制品成色多为宝石蓝或孔雀蓝,故此得名“景泰蓝”。__________,在明朝的“御用监”、清朝的“造办处”都设有制作御用去琅的作或厂。__________,不曾有任何一种器物能像景泰蓝一样只供皇室专享。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写出另外两处问题(4分)

越来越多的人因为频发的雾霾,永久的离开所居住的城市,而且这些人中间很多还是城市的精英。要让城市可持续发展,首要任务是根除雾霾之害。若不能彻底控制雾碰,就吸纳不了优秀人才,就不能提高当下城市化质量。

①城市可持续发展首要任务末必就是根除雾霾。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11

青岛市政府出台《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其中规定中小学校对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学生,可进行适当惩戒,且应将惩戒规定向学生公开。此消息一出,迅速引起广泛讨论。赞成方认为,中小学和教师应该拥有“惩戒权”,小惩大诫对孩子成长有积极意义。反对方则认为,中小学和教师不应拥有“惩戒权”,惩戒容易助长体罚学生现象,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态度中立方认为,学生犯错应该惩戒,但须明确惩戒的范围和方式,把握好惩戒尺度。

对于这一问题,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材料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字数不少于800字。

重庆市巴蜀中学高2019 届高二上期月考语文答案

1、D。A 强加因果,是存世青绿山水画中最具代表性和里程碑意义的作品B 原文是基本形

成C 原文是蔡京为相期间,歪曲解释《易经》里“丰亨”“豫大”两句,以此为“据”

12

蛊惑赵佶,所以并不是《易经》里“丰亨”“豫大”提倡的。 2、B。没有对比,是比较,主要是为了论述当时宫廷绘画的审美好尚。 3、D

4、D。只有传统经济系统中的“生产者”才会增加生产使其利益最大化。故D 项错。 5、B、D。(选B3 分;选D2 分)A 项,三则材料谈的是中国的环境问题,不是世界的,“人

类”扩大范围;“灭顶之灾”说法程度过重,原文无此意。C 项,“多开发小城镇”,原文无此意,“控制人口规模,多开发小城镇”与“减少碳排放和资源使用”无关系,此处强加。E项,材料二是从理论上来分析,没有用事例或数据。

6、①地方政府为了经济削山造地。②地方政府在城镇建设中没有遵循环境法规。③当前的

城镇化是人工建造城市,没有考虑环境、自然资源。④城镇人口增加,环保设施欠缺。(共4 分,每点1 分,意思相近即可。) 7、C 解释: A 推荐B 诚心D 向来

8、D。A 古人在地理上习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江左也叫江东,江西称江右。古以中原为

中心,长江以南为外,外即表,所以称江南为江表。B 孝忠父母。C 践政:当政在任之意;践事:供职、充役之意;践袭:蹈袭,沿用之意。 9、B 是于谨制定伏击的计策并打败了拔陵军队。

译文:

于谨字思敬,性情深沉,有见识度量,广博通读经史书籍,同时也研读谶书纬书,注释《孝经》,尤其爱好《孙子》兵书。太宰元穆看到他,赞叹说:“他是辅佐帝王的人才。” 他被举荐为孝廉,州里举荐他为秀才,司徒来征召,他全都不去就任。正光四年,开始镇守江东时,有人上疏推荐于谨。广阳王元深出兵北伐,推荐于谨担任长流参军,对他特别礼遇。当时魏末动乱,群盗蜂拥而起,于谨想要不动用武力,就达到平定他们的目的。于谨就单骑进入贼兵当中,向他们宣示恩信。于是西部铁勒的酋长乜列河等人,率领三万多户人家都服罪归附,相随着往南迁徙。广阳王和于谨去折敷岭迎接他们。于谨说:“拔陵的兵众不少,他得知乜列河等人前来归附,一定会来拦击。他如果先占据了险要,就难和他争胜。如果用乜列河等人来引诱他,然后我们埋下伏兵等待着,一定很容易打败他。”广阳王听从了这个计策。拔陵果然前来拦击,于谨的伏兵冲出来,贼兵就此大败。

孝昌元年,于谨又随广阳王征讨鲜于修礼。适逢章武王元融被鲜于修礼杀害,于是广阳王在中山驻军。侍中元晏告诉灵太后说:“广阳王徘徊不前,坐观待变图谋不轨。又有个叫于谨的,智略超人,是他的主要谋划者。在战乱之际,他恐怕不是陛下的忠臣。”灵太后下

13

诏命在尚书省张贴告示,招募能抓获于谨的人,答应予以重赏。于谨听说后,请求亲自到朝廷投案,表白真心。广阳王答应了他。于谨就来到布告下说:“我知道这个人。”众人都问他。于谨说:“我就是。”有关官吏得知后上报。灵太后引见于谨,十分恼怒。于谨详细地诉说了广阳王的忠诚,并陈述了停驻军队的情况。灵太后的怒意逐渐缓解,于是放了他。

于谨自认为长期掌握权势,地位声望隆重,功名既已建立,情愿保住悠闲的生活,就把他所乘的骏马和所穿的铠甲等献上。太祖明白他的意思就说:“如今大奸之人还没有平定,您怎么能就这样独善其身呢?”就没有接受。到太祖去世时,孝闵帝刚刚登上帝位,还幼小,中山公宇文护虽然接受了太祖的临终遗托,但名望地位向来低下,各位王公大臣们都图谋执掌朝政。宇文护很是担忧,私下咨询于谨。于谨说:“我向来蒙受丞相的特别关怀,今天的事情,我一定会以死相争。第二天,各位王公聚集在一起商议。于谨说:“中山公受到太祖临终的委托,军国大事,理所当然应该归他掌理。”说的时候言语神色严厉,众人都被震惊了。于谨对宇文护说:“您如果统理军国大事,那我们这些人就有依靠了。”于是向宇文护跪拜了两次。王公大臣们受到于谨的逼迫,也跟着跪拜了两次,因此大家的意见才确定下来。

保定二年,于谨因年老,上表请求辞去官职,朝廷没有允许。到晋公宇文护出兵东进讨伐,仍请求他一同前往,在军事战略上请教他。天和三年,于谨死在任上,终年七十六岁。武帝亲自前往吊唁,加授太师、雍州刺史,谥号为文。于谨为人有智谋、勇敢坚毅,善于为主上效力。他的名望地位虽然很高,但他更加谦让。朝廷凡是有军国大事,大多由于谨决断。于谨也竭尽自己的才智能力,所以在功臣当中,特别受到委用信任。

10、A 都是介词,凭借。(B 副词,于是;副词,才C 并且,表承接;表修饰D 副词,就; 或者,副词) 11、D

12、D 鹿卿是因为“委使不当”先自劾,又和诗而遭弹劾的。

13、(1)广阳王徘徊不前,坐观待变图谋不轨。又有个叫于谨的,智略超人,是他的主要谋

划者。在战乱之际,他恐怕不是陛下的忠臣。得分点“盘桓”“坐图”“风尘”“纯臣” (2)皇上关注礼遇他越多,就妒忌他的人渐渐增多,有的人撰写假的奏疏托请徐鹿卿给以

传递,多次诋毁宰相以及各种大小官员,徐鹿卿开始不知道。得分点“眷遇”“浸”“传播”“历诋”“百执事”

(3)所以那智慧能够胜任一官之职,善行能够联合一乡的人,品德能够使一国之君满意,

能力能够使一国的人信任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斥鴳啊。得分点“知效”“行比”“德合”“而征”

14

【参考译文】

徐鹿卿,字德夫。广泛地通晓经史,凭借擅长文学名于乡里,后来的学者争以他为宗师。嘉定十六年,参加廷试,考中进士,有关官署按其对策决定他名列第二位,详定官因其文章直露而加以贬低,结果臵第十位。徐鹿卿调南安军学教授。张九成曾经因为直言相道被贬谪居,徐鹿卿选择他的言行,刻石树立在学校以此为校训。建立养士的纲常条纪,学田多分布在溪峒,时时征赋没有准则、限度,农民为此感到痛苦不堪,徐鹿卿去抚恤民众,结果没有拖欠租赋的人。后来盗贼作乱,围绕城邑的屋宇皆被毁坏,只有学宫幸免,故徐鹿卿说:“是没有谁来扰乱我们的。”

真德秀担任泉州知州,请他在南安任职,徐鹿卿以不便养母为借口推辞。真德秀说:“志同道合,可以拯民,你还担忧什么而不来呢?”徐鹿卿把这件事告诉自己的母亲,她欣然答应了这个要求。到职后,首先就罢免了没有名目的科敛负担,注明版籍,革除预借,疏决壅塞阻滞,通达冤抑,其县邑大治。真德秀不久担任福建路长官,疏列他的政绩,以劝勉各县。逢歉收年,处理得法,富有的愉快地分出财物,民众没有死亡、迁徙的。正值岳珂驻守当涂,制臵茶盐,诡称为国谋利,横征暴敛百出,商旅不敢通行于此地,国家收入反不如其初。朝廷命徐鹿卿核实这件事,官吏争相逃窜隐匿。徐鹿卿宽定其期限,亲自审查勾考,全部了解了那实际情况。岳珂辟臵贪官酷吏,揭人隐私陷害百姓,没收他们的财产,平民李士贤有稻二千石,被囚禁了半年。徐鹿卿全部释放而劝他们将余财分给贫民,都感泣涕零,奉命而行。徐鹿卿倡议罢去浮盐经界卤地,先撤相家所筑,被捕者自己说:“我是相府人。”徐鹿卿说:“行法一定得从近依富贵的人开始。”最后还是依法处罚。丞相史弥远的弟弟担任温州通判,用韩世忠家传的珍宝玩物获利,籍没之,徐鹿卿奏请削夺了他的官职。

起初,徐鹿卿邀请衢州推官冯惟说来婺州断狱案,冯惟说平素廉洁直率,到后则辨别曲直,查出湮没已久的禁查之事。大家对他的所作所为感到不快,正值乡人聚集一起提意见,于是嘱请弹劾冯惟说。州官索要告发冯惟说的盖有手印的文书,冯惟说笑道:“是不是还可以任官呀?”自己在盖有手印的状纸上题诗后离开了。

衢州郑逢辰因错误地举荐了人,徐鹿卿因为委任使者不当,两人相继自己奏请免职,又相互和诗酬唱。御史把他们二人弹劾、罢免。等到任泉州知州,改任赣州知州,都推辞不就职。丞相杜范送书信给他说:“直道不能被人所容,使人击节叹息。你不出任就职,难道是因为冯惟说的缘故吗?冯惟说即将有新的任命了。”徐鹿卿于是才出来任职。皇上关注礼遇他越多,就妒忌他的人渐渐增多,有的人撰写假的奏疏托请徐鹿卿给以传递,多次诋毁宰相以及各种大小官员,徐鹿卿开始不知道,后来就在皇上面前洗刷自己,请求罢去官职。理宗

15

皇上对他说:“你离职而去,正好中了奸人的计谋。”诏令临安府根据这个捕拿造假疏的人,因事件与一些有势力的要人有牵连,狱事没有依法追查到底。

徐鹿卿居家忠孝友睦,喜怒不表露于形,恩怨都能泯灭不言,宗族亲属,乡里党人,都得欢喜之心。担任官职廉洁简约,清正严峻,不随便拿取一点点东西,一栋草庐刚能遮挡风雨。谥号“清正”。

14、答案AC(选A3 分,选C2 分)(A 重在叙事写景C 颈联虚实结合,因为想象联想是虚

写。)

15、①诗眼分别是“没”和“空”,没:消失;空:白白地,徒然地。(2 分)②借景抒情,

“没”字,暗扣“望”,借助岸边青山、天上飞鸟都来烘托抒发对友人的牵挂思念。“空”字,写青山空对着诗人,不只点出了诗人远望朋友渐行渐远直至消失的情景,同时烘托出友人离别后诗人的空虚寂寞的心境。(2 分)③虚实结合,想象,比喻,诗中“飞鸟”比喻南游的友人,写出了友人远行难以预料,倾注了自己的关切和忧虑”。想象远去的友人不知停留在何处,只有眼前的青山空对着自己,徒增思念。(2 分)(意思对即可)(共6 分,三点,每点2 分) 16、(每小题1 分,共10 分)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3)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4)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5)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6)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7)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8)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10)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7、A① 正确,另起炉灶:比喻重新做起;比喻另立门户或另搞一套。②错误,高抬贵手:

客套话,多用于请求对方饶恕或通融。③错误,流金铄石:能使金子和石头融化,形容天气极热。④错误。铤而走险: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与语境不合。⑤正确,笔走龙蛇:形容书法雄健洒脱,很有气势。⑥正确。光风霁月:指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色,比喻为政清廉和人品清朗、坦荡。

16

18、B(A 杂糅,删掉“据”。C 成分残缺,应改为“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D 语

序不当,“广泛”应该修饰“好评”。) 19、A

20、(1)很快便进驻宫廷(2)由于历代皇帝的推崇(3)在中国历史上(一句2 分,两句4

分,三句5 分)

21、②彻底控制雾霾未必就能吸纳得了优秀人才〔或“吸纳优秀人才未必要彻底控制雾霾〕。

③提高当下城市化质量也未必单靠控制雾霾。(每点形式1 分,内容1 分。答出一点得2 分,答出两点得4 分)

22、(60 分)作文: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明确,往往限定了

写作范围和对象,暗示了文体——议论文。但任务驱动型作文也有一定的开放性,具体到每位考生又必须明确,应该选择自己赞成或社会主流价值观认同有观点,选择自己有素材积累、和感触的观点来写。 立意指导:

角度一:适当惩戒有章可依,应支持。

青岛出台的规章中明确了中小学可以适当惩戒学生,从文本字面含义而言包括以下内容,其一,学校拥有对影响教育教学秩序学生的批评教育权、惩戒权、处分权;其二,学校对学生的惩戒规定应该公开。实际上,关于学生惩戒的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话题,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也明确规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可立意为: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需要适当的惩戒,学校和教师应该拥有“惩戒权”。

角度二:学校和教师不应该拥有“惩戒权”

现在老师主要是采取批评教育为主,手段也就是写个检查。没有老师会体罚学生,老师也要学会自我保护。因为现在学生都知道老师不能体罚学生,所以经常以此“威胁”老师,不服管教。对于“惩戒”出现在当地法规中,会在学生的心理上产生影响。本办法对于“惩戒”没有明确的规定,不便于执行。可立意为:学校、教师不应该拥有“惩戒权”,因为拥有“惩戒权”可能导致暴力被合理合法地“植入”教育中,伤害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角度三:应明确惩戒范围和方式

《教师法》中明确规定教师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没有一个制度化的规定,惩戒与体罚将处于一种模糊状态,既不利于教师履行教育管理职责,也不利于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惩戒权是教师职业所固有的一种权利,也是由青少年身心发展

17

特点所决定的一种教育方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形成时期,可塑性较强,教师正面的教育引导和相应惩戒,有助于增强教育效果。但同时,教师又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否则将违反相关法律的禁止性规定。所以亟需明确惩戒范围和方式。

可立意为:学校和教师应该拥有“惩戒权”,但必须对其权力的范围和行使权力的方式进行规范和监督,避免滥用惩戒权。

角度四:从教育角度来看,惩戒本身不是目的,对学生合法的惩戒是有必要的。 惩戒对集体管理来说有必要,在班集体中适当运用惩戒方式教育,对多数孩子也是一种保护,它可以起到威慑作用。青岛用政府规章的形式,明确学校对学生有适当惩戒的权利在全国开了先河,它可以帮助学校和老师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职责、责任和使命,是一件好事。可立意为:学校、教师有没有惩戒权,或要不要将惩戒权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立下来都不是最要紧的,如何采取最有效的措施降低孩子犯错的可能性,帮助孩子规避或改正错误才是最重要的。

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