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启示

2023-01-17 来源:伴沃教育


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启示

摘要:本文选取杜威的一些典型的教育思想,联系我国音乐教育的实践,分别在课程价值、教育理念、教育过程三个方面得出一些适用于我国音乐教育领域的理论。

关键词: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传统教育 经验 从做中学 教育即生活

西方世界过去出现了许多举世闻名的教育家。在他们教育思想的感召下,人类教育事业得以不断的发展。从柏拉图的“哲人王”,到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从夸美纽斯的泛智主义教育到斯宾塞的功利主义教育,都记载着人类教育事业前进中的每一步足迹。社会发展到十九世纪,传统的教育思想已不能为社会所满足。杜威带着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掀开了新的一页。他立足于现代社会讨论教育问题,积极吸收人类文化的多方面成果,建立起一座宏伟的教育理论大厦,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直到今天,杜威的教育思想仍然具有很大的实用性。而且看得出来,他的许多先进的教育思想已被现代教育所接受。笔者是一位立志从事音乐教育事业的学生,通过学习,笔者对杜威教育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并得出了一些适用于我国音乐教育领域的理论。今天再看杜威,是希望能更深刻地认识其教育思想的精华,以期更好地指导音乐教育的实践。

一、 杜威的生平和教育实践活动及其教育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

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美国教育家。出生于美国佛蒙特州的柏林顿。自幼就养成了阅读书籍的习惯,但他对公立学校的传统教学方法感到不满。1875年,他进入佛蒙特大学学习,对进化论和哲学颇感兴趣。大学毕业后,他先后在宾夕法尼亚州石油城和柏林顿的学校任教。1882年,杜威进入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攻读;1884年获得

哲学博士学位。之后,除1888-1889年在明尼苏达大学工作外,他一直在密执安大学任教到1894年。在密执安大学,他开始对教育产生兴趣,参与了中学师资的培训工作。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1890年出版的《心理学原理》一书,促使他产生了把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设想。1894年,杜威应聘担任芝加哥大学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系的教授兼系主任。1896年,他又开办了一所实验学校,通称“杜威学校”,在课程、教材和教法上进行实验。正是从这一时期起,杜威开始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哲学思想并开始被承认为一位重要的教育家。从1904年到1930年退休,他一直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哲学系和师范学院任教。1930年以后,他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名誉教授。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期间,杜威除在国内做一系列演讲以外,还到过日本、中国、土耳其、墨西哥、苏联等国讲演和考察。他担任过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899-1900年),美国哲学学会主席(1905-1906)。由于卓越的学术成就,他被美国的哈佛大学、密执安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伊利诺斯大学、佛蒙特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以及法国的巴黎大学,挪威的奥斯陆大学和中国国立北京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杜威一生在哲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写过很多著作和论文,其中主要有:《我的教育信条》(1897)《学校与社会》(1899)《儿童与课程》(1902)《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我们怎样思维》(1910)《经验与教育》(1938)等。1952年6月1日去世。①

杜威生活的时代即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美国社会激烈变革的时代。学校教育因袭过去的传统教育,表现在:把过去积累起来的知识和技能的体系作为教材,学校的任务是把这些东西传授给新一代;道德训练就是形成符合在过去已建立的行为标准和准则之上的行动习惯;学校里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同其他社会机构相比,具有极为显著的特征。②种教育既脱离儿童,使儿童在学校颇受压抑,又脱离社会生活,跟不上社会变革的节拍。针对传统教育的这些弊病,杜威从儿童与社会的角度提出了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二、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

1.传统教育与进步教育

杜威指出,在教育理论的历史上,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教育内发论”,即认为教育以自然禀赋为基础;二是“教育外铄论”,即认为教育是克服自然的倾向,通过外力而获得习惯的过程。③ 后者就是传统教育所遵循的观点,前者提出后被发展成为进步教育。

杜威对传统教育非常不满。他认为传统教育的计划本质上是来自上面的和来自外部的灌输;他把成人的种种标准、教材和方法强加给儿童;它的教材和方法不适合儿童的现有能力,超出他们已有的经验范围。总之,传统教育扼杀了儿童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儿童参与教育的积极性。

在此基础上,杜威对进步教育以及各种学校确立了6条共同原则:第一,反对从外面的灌输,主张个性的表现和培养;第二,反对外部纪律,主张自由活动;第三,反对向教科书和教师学习,主张从经验中学习;第四,反对通过训练获得孤立的技能和技巧,主张把技能和技巧的获得当作达到直接需要和目的的手段;第五,反对或多或少地为遥远的未来作准备,主张尽量利用现时生活的各种机会;第六,反对固定不变的目的和教材,主张熟悉变化着的世界。④ 这些教育思想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在当时的教育界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

2.经验哲学

在杜威的教育思想中,“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何谓

经验呢?“在西方哲学发展史上,经验作为一个与理性相对立的概念而受到轻视,它意味着混乱、庞杂、孤立、无定,而理性则高高在上。”⑤⑤杜威对经验的理解有所不同。他眼中的经验是“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机体不仅受环境的塑造,同时也对环境加以若干改变,经验在它自身里含有结合组织的原理。”⑥⑥理性不是一个抽象的体系,而是一种实际智慧,它寓于经验中,并在经验中不断修正。更重要的一点,杜威将经验的外延扩大了。它不仅包括理性的方面,而且将情感的,意志的等因素也涵盖在内。这样,学生从经验中学,从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就不仅仅是学知识,更是提高自身能力,身心得以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杜威认为经验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即交互作用原则。它是指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这个原则赋予经验的客观条件和内部条件以同等重要的权利。这就要求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条件,顾及儿童兴趣,安排那种不使学生厌恶而能引起学生活动兴趣的经验。

3.教育与儿童、社会的关系

传统教育忽视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杜威认为这是极不利于教育的发展的。为此,他在其著作《我的教育信条》中,提出教育过程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心理学的;一个是社会学的。二者同等重要,哪一方面都不能偏废。其中,前者是基础,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为教育指出了起点。如果对于个人的心理结构和活动缺乏深入的观察,教育的过程将会变成偶然性的,独断的。要根据儿童和兴趣发展的顺序问题如肌肉的发育先于感官的发育,自动先于被动,动作先于有意识的感觉,来制定教育策略。同样,为了正确地说明儿童的能力,我们必须具有关于社会状况和文明现状的知识。它为儿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对儿童发展水平的判断提供了一个尺度。这两个方面是有机联系,而且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从儿童身上舍去社会的因素,我们的教育便没有了意义;如果从儿童身上舍去心理的因素,教育就有可能变得死板,毫无生气。因此,杜威认为学校是一种社会组织,教育是生活的过程,教育者应在学校里创设条件以发展儿童各方面的能力。杜威要求废除一切压

抑、阻碍儿童身心发展的制度,并不意味着任由儿童率性发展,这是杜威与进步主义教育实践的一个重要区别。他认为制定课程与编写教材应顾及儿童的接受能力,使教材心理化,并具有系统的知识。他认为教师应把以个人方式运用权威的机会减少到最低限度的同时,也不排斥教师的积极指导作用。

三、杜威的教育思想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启示

1.课程价值

杜威提倡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注重儿童能力的提高,他认为在课程体系中应加入实践性课程,这无疑为音乐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基础。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通过以声音为主要表现途径的音乐艺术,培养感受者感受美、鉴赏美、评价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音乐的抽象性、表情性、创造性、传情性、时空性决定了音乐教育具有情感性、形象性、愉悦性、主体性等基本特征。而这些恰恰符合杜威教育思想中对人的关注以及注重主体的参与的精神。这是因为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各个方面基本素质能够得以发展。

音乐教育中的操作性课程如唱歌、弹钢琴等,从一开始课上模仿,到课下自主练习,再到最终能够表演,儿童都必须亲自参与。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儿童的恒心、耐心、独立性、自信心得以培养,更重要的是,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审美趣味等也得以提高。鉴赏性的课程如音乐欣赏可以培养人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及想象能力。理论性的课程如音乐史、音乐美学能够提高人的艺术修养,培养良好的气质。创造性的课程如作曲能极大程度地培养人的创造能力。

良好的音乐教育可以陶冶性情,滋养心灵,为人类拥有一个健全而又美好的人生

打下很好的基础。因此,音乐教育应该建立以音乐为本体的系统的课程结构体系,而不是德育或其他课程的附属。

2.教育理念

音乐教育的本质及特征决定了在音乐教育过程中需要儿童的参与,而这恰恰是在我们的音乐教育实践中最欠缺的东西。长久以来,音乐教育和普通教育一样,过于注重教师的主体性,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杜威的“教育应从做中学”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他认为教师应深入研究儿童的身心发展条件,以此作为教育的起点。笔者认为,如此强调主体性的音乐教育更应该是这样。音乐教育者的任务不单单是传授音乐的相关知识,还要尊重儿童的现有条件,从儿童出发研究教育问题;不能为了教育而教育,武断地将现成的或主观的教育内容强加在学生身上,而要为了儿童能真正学到知识增长智慧而教育。

教师应引导儿童学会学习,教育儿童终身热爱音乐。杜威主张“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教育是生活的过程”。他不赞成教育是为遥不可知的未来做准备。从杜威的这个观点可以得出,教育应该成为社会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音乐作为人类精神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的关系日益紧密。现如今大量形形色色的音乐充斥着人的生活,影响着人的精神世界。这其中存在着积极的影响,也不乏消极的影响。因此提高人的审美趣味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这就要求音乐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加强引导,培养其良好的审美习惯,为学生终身热爱音乐学习音乐打好基础。

3.教育过程

教育者应尊重学生的兴趣。杜威相信,“兴趣与训练是互相联系和互相补充的,

而不是对立的。一个人通过运用事物和事实去应付有目的的活动,既扩充他的兴趣,又训练他的智能,那么,结果就不会是在学校里只学习与实际无关的知识,也不会只养成偏于实用的习惯”。⑦在许多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往往不顾受教育者的兴趣,将他认为有用的东西传授给受教育者,片面强调一味地训练,这样就会导致那些抱有个人愿望的受教育者学习效率低下,主动性不高。笔者认为只要教育者注意研究儿童,从儿童的现有条件出发,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这二者是可以得到有效结合的。

根据人的思维过程的进行规律,杜威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教学法,相应的教学过程分为五个步骤:一是教师给儿童准备一个真实的情境,一个与实际经验相联系的情境,同时给予一些暗示使得儿童有兴趣了解某个问题,并进行活动。二是把在这个情境中产生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并获得与儿童本人现在生活经验相联系的知识、资料和事实以应付在情境中产生的问题。三是从资料的应用和必要的观察中产生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假设。四是儿童自己把所设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加以整理和排列,并做到井然不紊。五是儿童有机会通过应用来检验他们的方法。⑧这些都充分体现出杜威“教育即生活”的思想,并兼顾了儿童的兴趣,大大发挥了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将这些运用于音乐教育,理论上说是可以的,而且第一步、第二步已经被一些教育者所采用。这是因为这两步可操作性强,与我们传统的教学法之一——讲授法结合起来相对容易。后三步做起来就不容易了。它需要儿童具有较强的独立学习能力,而这种能力又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其中教育者的作用至关重要。就教师而言,应注重学生对教学的参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精神,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而不只是将答案灌输给他们。

在教材的选择和确定上,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所学知识的先后顺序应遵循学科体系的一般规律;二是内容的选择应兼顾学生的需要和能力,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条件;三是所学知识体现的思想性应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为社会生活服务。在教材中应该充分体现这三者的有机结合。其中,第三所体现的是教育的目的,第一、第二

体现出教育的基础,即学科和儿童。这两者应该达到一种平衡,任何只强调其中的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的做法都不利于教育的发展。而教师的任务就是寻找达到这种平衡的方法。

结 语

尽管杜威的教育思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总的来说,其进步意义更大,它对20世纪的东西方社会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杜威提出的许多教育的基本问题以及他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直到今天仍有启发意义的。比如他提出的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教育与儿童的关系问题、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都是教育者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音乐教育的主体性特征使得杜威的教育思想更充分地体现在音乐教育上。这是由音乐教育的学科特点决定的。音乐直接与人的心灵相通,其情感性特征与杜威主张个性自由的教育思想一脉相承;音乐教育中主体的直接参与符合杜威所提倡的“做中学”;音乐教育的愉悦性功能与杜威对教育过程中要有乐趣的要求也是一致的等等。这些都表明杜威的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开展音乐教育工作仍是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的。

参考文献 :

①单中惠.杨汉麟.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C].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338.

②杜威.经验与教育[A].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C].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454.

③杜威.经验与教育[A].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C].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454.

④杜威.经验与教育[A].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C].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455.

⑤褚宏启.杜威及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A].20世纪教育学名家名著[C].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6.59.

⑥褚宏启.杜威及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A].20世纪教育学名家名著[C].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6.59.

⑦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A]. 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C].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345.

⑧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A].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C].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345-346.

其他参考书目:

张人杰;王卫东.20世纪教育学名家名著[C].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单中惠;杨汉麟. 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C]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

曹理. 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赵亮,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研究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