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我们同学肯定都有这种经历:有许多题,自己做,却不会做,没有思路,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但是一看答案,就“哦”的一声,豁然明朗,懂了,会了。
还有一种经历是我们看懂了例题的解答,自己去做,又不懂了,遇到一个类似题,也没有思路去下手。
我相信我们肯定不止一次,两次遇到上诉的情况。这让我们非常迷惑,甚至苦恼:这到底是为什么。
我举一个常见的例子:给我们一段话,即使有不少错别字或换了几个字词的顺序,我们发现,我们去阅读仍不会受到什么影响。但是给你七八个句子,或给你几十个字词,让你组成一段话,我们却会感到迷惑,甚至无从下手。那这是什么原因呢?
给我们一段话,虽然有错字,也掉了个别字顺序,但是却也给了一种逻辑,一条思路,我们脑子里意思的呈现当然就不会受到什么影响。
但是给了我们七八个句子,几十个字词,虽然字词句都正确,但是这些字词句只是一些零散的概念,没有在我们脑中形成思路,形成逻辑,当然让你感到困难,让你迷惑,让你无从下手。
其实,这和我们在解题时遇到的看似会,做不对;看得懂,做不出是一个道理。 在看例题,看答案时,我们潜意识已经顺着了答案的逻辑,别人解答的思路在走了,也就是说,别人已经给你指明了方向,其他的就是一点概念知识的东西,我们当然能轻易看懂。而自己在做题时,我们是要想从脑海中先找到一些方向,找到一些灵感,找到一条思路,虽然未必需要很全面的或是清晰的思路。但是如果你的脑子里只是零散的知识,杂乱无章的概念或模糊的方法,那么这一步就会变得很困难,你的表现也就变得无从下手。
举几个例子(高一):这次期末考试中物理的最后一道选择题,一车西瓜做匀减速运动的时,问其他西瓜对中间的西瓜的受力情况。(同样的方法,我们还能求上面的西瓜的受力情况)
还有倒数第二道物理题第三问,求力的最小值问题。 数学的最后一道选择题。
估计很多同学一看就闷了,根本不知从何下手的感觉。
但是如果你有良好的力学分析思维习惯,分析时不犯一些低级错误,这其实也不难。 第一个例子中,其实就是整体法,隔离法,平行四边形法(或类比正交分解法)的应用,这就是思路,方法。(同样的方法,我们还能求上面的西瓜的受力情况)
第二个例子就是应用了平行四边形法与正交分解法,与三力平衡的一些知识。 第三个例子:数形结合的话也就没什么问题了。
这就以上是我们想要的思路——方法,思维(什么题型什么方法,什么思维去解决。) 我敢说,我上面举的三个例子,随便变化一下很多人照样闷,有一些人估计同样的题再出现还会闷。我在例1附了一个变式,试试看。
思路该怎样培养呢?
解题思维如何培养:鲁迅先生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解题思路也是一样的,思考得多了,你也就有了解题思路,当然这样说还是比较笼统,你会疑问那到底怎样思考呢,或者往那个方向思考呢?这个问题非常棒!一般来说我们应该有这么几个方向:一思考:考了那些知识点,包括已知,条件,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二思考:以前有没有做过类似的题目,我可不可以转换题目把它变成以前见过的题目,或者比较熟悉好看的题目呢?三思考:涉及该知识,该题型问题的解答,其方法技巧有哪些,我能不能换个方法来解决该问题呢?四思考我在解题过程中遇到了那些困难,又有那些收获?
然后就是总结,对知识,题型,方法,思维四个方向进行总结。
不要紧要看得会,更要做的对,要成为优秀的学生,那你就要在这个方面下苦功夫了。当然你得有一个训练思维的计划,并好好完成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