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国学校卫生2004年2月第25卷第1期 Chin J SchooL ! })Ⅲ ! : : 125 【医学继续教育】 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的应用 季成叶 【文献标识码】B 【中图分类号】R 179 【文章编号】1000-9817(2004)Ol-O125-O4 【关键词】超重;肥胖;学生;标准 2003年,由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肥胖工作组领导,北京 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制定的《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 筛查标准》已颁布实施,适用年龄7~l8岁。该标准的制定是学 生营养评价的最新进展之一,而营养与生长发育关系密切:基 层学校卫生工作者可通过对标准的学习和应用,从一个侧面增 强对生长发育评价标准的评价目标、科学依据的认识,做到正 确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技术水平: 1肥胖的世界蔓延趋势和制定青少JLBP.胖筛查标准的必要性 1.1 肥胖的正确定义单纯性肥胖半个世纪前就已开始在发 达国家蔓延,但人们长期只从个体临床角度来考虑肥胖,并未 认识其公共卫生的重要性。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大量 临床、干预和流行病学研究基础上,人们对成人和儿童肥胖有 了全新认识,经历了3个阶段:(1)198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 所宣布“大量证据表明,肥胖对健康和长寿有严重不良影响”, 正式将成人肥胖定义为“一种以脂肪形式储存过多能量的”躯 体疾病。(2)20世纪9o年代初,出于对世界范围肥胖流行的关 注,开始重视对人群超重、肥胖的筛查。各发达国家纷纷建立 筛查标准,逐步形成美国NCHS和欧洲IOTF两大国际标准,共 同特点是采用体重指数(BMI,kg/in )和腰围(或腰臀围比)指 标:但是,筛查仅能得出“超重”和“肥胖”状态,与诊断是不同 概念。换言之,须通过(对临床体征和危险因素)诊断,才能确 定“成人肥胖症”。(3)自20世纪9o年代后期开始,研究重点转 向青少儿,以1997年国际肥胖委员会都柏林会议为标志 研究 证实,代谢综合征(详见下文)的各种危险因素,对肥胖青少儿 不再仅仅是成年疾病的早期征兆,而且已构成各种即时危害: 因此,国际肥胖委员会首次将儿童肥胖的含义从“具有危险性 的肥胖”变成“疾病的肥胖”,即正式确认儿童肥胖是一种疾病, 并建议象成人那样,以BMI指标为基础,建立青少儿超重、肥胖 筛查标准一 1.2青少儿肥胖的世界流行趋势青少儿肥胖在发达国家的 流行已成泛滥趋势,具有以下流行特点:(I)人群经济水平越 高,消费的能量和动物蛋白质越多,超重、肥胖发生率越高;(2) 肥胖不单发生在发达国家,也发生在不发达国家的生活优裕群 体;(3)各国青少儿肥胖形成流行且发生率猛增的阶段都出现 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1997年,欧美国家6~l8岁学生肥胖率 为16%~22%(男)和20%~25%(女),分别比l5 a前增长了 60%和65% 这些数字还不涵盖超重。仅美国本世纪初已有 4l%(男)和43%(女)的7~l2岁儿童,44%(男)和47%(女)的 【作者简介】 季成叶,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中华预防 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主任委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 事儿少卫生与学校卫生的研究工作。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北京1800 ̄3。 l3~l7岁少年,46%(男)和49%(女)的l8~25岁青年,BMI值 已超过超重界线,即有将近50%的青少儿体重已处于WHO一 级肥胖线之上..13本1970~2000年的30 a内,中小学生肥胖检 出率增长了3倍左右,男、女分别达15%和13%,且还在逐年增 长。近年来,肥胖也在我国城市(尤其是沿海发达的大城市)学 生群体中蔓延,北京市区每5个小学男生中就有1个小胖子。 我国许多城市的学生营养问题防治重点已从营养不良向肥胖、 超重转移: 1.3制定中国学生BMI筛查标准的必要性利用BMI为指标 建立超重、肥胖筛查标准已成世界潮流,原因是BMI具有以下 优点:(1)已证实它和体脂率间存在高相关,能较好反映体脂累 积程度;(2)只需测量身高、体重,简便易行,不象某些体成分研 究方法那样带有损伤性;(3)利用身高平方校正体重,可有效消 除身材高矮对体重的干扰影响;(4)便于在不同种族、不同人群 间进行比较 我国学校卫生领域迫切需要一个简便易行、全国 统一使用的筛查标准。目前各地使用的“标准”五花八门,令人 无以适从,有些方法有明显误导作用 如所谓“理想体重法”确 定:凡[(个体体重一理想体重)/理想体重X 100]超过10%为 “轻度肥胖”,超过20%为“中度肥胖”.超过30%为“重度肥胖”。 “理想体重”有理论依据,但实际值并无可靠来源 有些学校仍 使用“1985年身高标准体重”,缺点更明显:(1)男女混合使用同 系列(如7~l4岁男生和7~I2岁女生合用同一标准),既将 不同发育阶段混为一谈,也混淆了男女体成分的分布差异,造 成较大误差 (2)因1985年我国青少儿体格发育水平较低,故 人为取各身高段体重P踟替代中位数.使营养不良界值点也被 连带拔高,导致大量正常体重青少儿也被错判为“营养不良”。 2000年版“身高别体重标准”对此进行修改,纠正了营养不良界 值点过高问题,但无法从根本上克服因生长突增早晚导致的个 体差异影响。标准不统一、不准确,带来的后果严重:导致大量 误诊、漏诊,在社会上造成混乱:一般群众不能正确区分正常 体重和超重、肥胖:许多肥胖学生对科学减肥无动于衷;另一 些(尤其是少女)分明不胖,却把正常的体脂分布也视为肥胖, 进行盲目减肥,对正常生长发育和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导致以 往罕见的神经性厌食呈明显增多趋势。 2筛查标准的制定过程和科学依据 2.I标准制定原则 (I)青少儿正在生长,BMI值逐步变化,故 不能用几个简单的点,而需用随年龄变化的BMI值曲线表示; (2)学生是相对健康的人群,无法象婴幼儿或成人那样以死亡 率和患病率为前瞻,而需用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来验证;(3)我 国青少儿有自身的遗传特征和生活背景,难以照搬发达国家标 准;(4)力争使本标准和已颁布的成人标准接轨,以利统一使 用;(5)标准应兼顾前瞻性和现实性,既要满足今后一段时间的 筛查需要,又要符合不同地区的人群特点,以唤起全社会对学 生肥胖防治的重视。因此,本标准制定过程的核心步骤是:选 择参照人群;比较我国和其他国家人群的BM1分布曲线差异; 利用危险因素进行验证;参照现行成人筛查标准进行修订。 2.2选择参照人群选择由教育部牵头、中央五部委领导的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l26 中国学校卫生2004年2_月第25鲞箜 塑 』 ! !£ 型 : !:箜 :! “200O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样本人群(27万余人)为参照 人群,该人群符合国际公认的标准参照人群应具备的条件,即: (1)大样本横剖面调研,有良好的国家代表性;(2)纵向一致性 好,可充分反映各群体的生长长期变化;(3)各性别一年龄组对 青春期突增幅度有较大的个体差异,调整女生个别界值点;(3) 利用B—Spline平滑化曲线修匀,最终确定《中国学龄儿童青少 年BMI超重、肥胖筛查分类标准》,见表1,图1,2。 表l 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BMI超重、肥胖筛查分类标准 象至少有100—150人;(4)可排除主要脏器疾患和身体残障; (5)使用规范的测试仪器和方法,有严格的质控措施保障: 2.3我国各群体BM1年龄变化趋势将参照人群分为城、乡、 男、女4个群体,分别作 ,P8o,P85,P90,P95,JP97百分位数曲 线,和NCHS,IOTF标准及英国、荷兰、瑞典、挪威、伊朗等国标准 比较,发现:(1)欧美各国曲线走向大同小异,男女均以l8岁 BMI值25和3O为超重、肥胖界值点。相比之下,我国男l5岁、 女l3岁后曲线表现低平,和欧美标准差距拉大。(2)伊朗是唯 有青少儿BMI筛查标准的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水平近似我 国,其低年龄组尸 JP 界值点低于我国,提示其儿童生长和妇 幼保健水平较低:12岁后男女曲线均陡增,形态上接近欧美国 家:(3)我国城市男女青春期前BMI比国际标准略低;沿海大 城市群体的男P晒, 曲线可克服青春期后低平现象,但女生 略低;乡村男女BMI水平显著低下,甚至P 仍低于欧美超重水 平。根据上述规律,我们以北京、上海、沈阳等大城市群体为主 要参照,选择, 和 为超重、肥胖界值点,部分(儿童期和青 春早期)实现和国际标准接轨。对乡村学生来说“台阶”较高, 但具前瞻性:我fi、1在面临采用P&5抑或P90作超重界值点时最 终选择前者,也是为兼顾标准的现实性。但有两点导致本标准 无法完全和欧美标准接轨,一是欧美国家采用l8岁时BMI值 25和30为界值点,依据是:研究证明,欧裔白人和非裔黑人均 在该超重界值点左右出现心血管明显损伤,在该肥胖界值点出 现肥胖关联危险因素的叠加和患病率、死亡率的上升。我国青 少儿很难也不需达到这些界值点。日本儿童肥胖专家已证实, 用24和28为18岁超重和肥胖界值点,对东亚民族青少儿的体 成分构成、体格发育水平和体型特点等较适宜,且有大量证据 表明当超过这些界值点时开始出现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叠加和 患病率、死亡率上升。二是即使我国发育水平最高的群体,女 生青春中期后BMI均值仍较欧美国家偏低,原因与亚裔女子青 春期发育中体成分变化规律有关,骨骼相对细瘦、肌肉重量轻, 故在相同身高、体重条件下体脂率较欧美女子更高 提示,制 定青少儿肥胖筛查标准时,应主要根据国情实际,不强求和发 达国家的标准完全一致。 2.4界值点验证在初期研究基础上,组合成P&5和‰,P85 和P95,P90和P95 3个备选标准,规范收集参照人群外的青少儿 吧胖研究数据作交叉验证。验证指标组成如下:(1)收缩压、舒 张压、安静脉搏等心血管指标;(2)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 酯)、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 固醇)和AI值(HDL—C/LDL—C)等血脂谱指标;(3)肺活量/身 高等肺功能指标。分别通过3组界值点,将样本分成正常体 重、超重、肥胖3群体。验证发现:除1、C等极少数指标在个别 性别一年龄段外,t检验和u检验均显示3组问差异有P<0.05 以上的显著性,说明3个备选标准都能较好区分正常体重和超 重、超重和肥胖。进一步通过灵敏性(阳性者进入超重或肥胖 组比率越高,灵敏性越好)和特异性(阴性者进入超重或肥胖组 比率越低.特异性越好)检查,发现“备选标准II”最能兼顾灵敏 性和特异性要求,且和2000年版“身高别体重标准”对超重、肥 胖的筛查一致性最高。 2.5修改和确定标准专家组经反复斟酌,确定以备选标准IJ 为蓝图,作以下修改,以便和卫生部已颁布的成人标准接轨: (1)18岁男女超重、肥胖界值点都确定为2,4和28;(2)根据女生 33 0 31 O 29 0 27 O 蚕25 0 23 0 2l 0 19 0 l 7 0 1 5 0 7~ 9、Io~II~1 2、1 3~14~1 5~I6~I 7~1 8~ 年龄,岁 图1中国7~I 8岁男生BMI超重、肥胖筛查标准及其与美国NCHS标准的比较 33 0 3l 0 29 0 27 0 磊25 0 23 0 21 0 19 0 l 7 0 l 5 0 7~8~9~10~J1~12~1 3~14~1 5~16~1 7~1 8~ 年龄, 图2中国7~l 8岁女生BMI超重、肥胖筛查标准及其与美国NCHs标准的比较 3肥胖相关的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 研究已证明,肥胖是成年期代谢综合征(高血压、高血脂、 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的独立危险因素。近年来的研究更 促使人们对青少儿肥胖的早期危害形成了全新的认识:(1)代 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不仅是青少儿肥胖的即时性危险,而且可 伴随肥胖从童年向成年期延伸,逐步发展并加重成年期代谢综 合征的症状;(2)肥胖出现越早、时间越长、肥胖程度越高,上述 危险因素严重程度越大;(3)各代谢综合征表现常出现交互影 响,使肥胖青少儿出现危险因素的叠加。上述危险因素有的用 于本研究验证过程,有的未及使用。 为帮助读者系统掌握这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为即将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国学校卫生2004年2月第 鲞笠 塑 』 ! 【h! 至Q !:垄 :1 127 制定的青少儿肥胖诊断标准作准备,特分述如下。 3.1心血管机能下降青少儿血压伴随年龄而生理性上升, 胞变性,肝功能异常。腹型肥胖(腰臀围比值高)者腹部脂肪受 体高度敏感,可加剧肝内脂代谢紊乱,脂肪肝检出率可达70% 以上。重度肥胖儿常合并糖代谢障碍,继发内源性高脂血症, 也是导致脂肪肝的重要因素。 3.5肺功能损伤 肥胖儿体重增加,需氧量理应比正常儿高 但在肥胖程度(以BMI和体脂率反映)的高度正性影响下,可出 现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异常升高,成为心血管机能下降 的最明显表现。大量研究证实,几乎所有性别一年龄组都存在 肥胖>超重>正常体重的显著差异;超重和肥胖组间更出现收 缩压的跳升现象。在血压异常升高基础上,相当大比率青少儿 30%以上。但因胸腹部脂肪堆积,胸廓和横膈运动受限;脂肪 组织大量消耗氧,造成二氧化碳潴留,增大通气阻力,造成呼吸 的血压高于同年龄血压正常值的 高限。更有报道指出l3~ l8岁门诊肥胖青少年中,分别有35%SBP超过140 thin Hg,14% DBP超过90millHg,11%的SBP/DBP超过140/90fflrnHg这一成 机能下降。肥胖程度越高越易缺氧,酸性代谢物越易潴留,导 致精神不振,嗜睡,甚至形成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活量是衡量 肺功能的最灵敏指标,但肥胖青少儿可因身体负荷重,加之生 长发育通常较正常体重者提前,肺活量绝对值反较高。为克服 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青少年心脏代偿机能强,可通过超负荷 工作增加心博量以满足机体供血需求.故安静心率的增高也是 反映心血管机能下降的重要指标。但是,心脏代偿机能有一定 限度,若负荷超过限度,或长时间持续,血管外周阻力将越来越 这一生理代偿性假象,可采用(与身体负荷相关低的)身高对肺 活量进行校正,消除发育程度引致的干扰。本验证过程发现, 若以同龄体重居中者为参照,超重组肺活量/身高平均下降 12%~18%,肥胖组平均下降15%~38%。久之,伴随呼吸中枢 灵敏性和胸壁肌肉顺应性的下降,气体交换能力还将继续下 降,为 bJl¥疾患的发生留下隐患。肺功能下降也是影响肥胖儿 智力发育的重要因素,年龄越小越明显。有效呼吸量下降,使 大,伴随因血脂代谢紊乱而导致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可使主 动脉等大动脉的弹性储存器作用下降,进而导致心肌肥厚、心 室扩张,引发心脏器质性病变。 3、2血脂代谢异常 由TC,TG,LDL—C,HDL—C,AI和一些载 脂蛋白(AIx ̄A.ApoB等)组成的血脂谱,在成年期冠状动脉粥样 大脑能源物质生成不足,神经感知功能降低,思维速度减慢,反 应迟钝,动作不灵活,使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乃至儿童创造性 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挥都受到不良影响。 4我国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的动态变化 利用新建筛查标准,对1985以来历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 研进行超重、肥胖检出率分析:为体现城乡和经济水平差异, 将对象分成大城市(来自省会城市)、中小城市、较富裕乡村(来 硬化和冠心病早期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本验证过程证实, TC,TG,LDL—C为正常体重组<超重组<肥胖组,而HDL—C 和AI为正常体重组>超重组>肥胖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LDL—C(称“冠心病致病因子”)和HDL—C(竞争性抑制LDL摄 取,减少TC动脉壁沉积,称“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因子”)作为一 对矛盾,其升降变化都和BMI有一定剂量一反应关系,提示肥 胖青少儿和成人一样,存在血脂异常的即时危险。研究发现青 少儿血脂各项指标中46%的肥胖者和12%的超重者已至少出 现1项异常 许多患儿因年龄小,肥胖发生时间短而未出现异 常表现,但美国Bougulusa心脏病研究(1973~)和芬兰青少年心 自省会城市城郊)、中下水平乡村等4个群体,结果见表2~5。 结合其他背景资料,可将我国中小学生近15 a来超重、肥胖检 出率的动态变化归纳为以下4个阶段:(1)1985年前后,未出现 血管危险因素研究(1980~)都证实.血脂水平有明显的轨迹性 (同一个体在不同年龄百分位数轨道上呈持续性);TC和LDL 轨迹性最强,HDL—C和A1次之,TG最弱;男孩轨迹性高于女 孩;轨迹现象随年龄增长而减弱,但至少60%以上个体保持较 稳定的轨迹? 肥胖流行。大城市各年龄超重率为1%~2%,肥胖率分别为男 0.25%和女0.15%;肥胖发生率最高的7~9岁男女生,检出率 也仅为0.58%和0.32%。中小城市和乡村多个性别一年龄组 肥胖率接近0。该阶段所有群体的营养改善重点都是营养不 良。(2)1991年前后,超重率显著增长,但主要表现在大城市。 7~l8岁整体超重率分别在1985年基础上男增长2.7倍,女增 3.3糖代谢障碍有报道中重度肥胖青少儿中,高胰岛素血 症检出率达60%以上,另有约6%~7%的糖耐量异常者(糖尿 病临界状态)和3%的糖尿病患者,提示2型糖尿病是青少儿肥 胖的即时危险。近30 a来,13本中小学生肥胖检出率增长了3 倍,分别达到男15%和女13%;与此同时l5岁以下2型糖尿病 的检出率也增加了3倍,其中80%因肥胖引起。肥胖青少儿糖 长1.1倍。增长幅度城市高于乡村,男生高于女生。不过.此 时北京、上海、天津、沈阳、济南等生活水平较高的大城市,男7 9岁和l0~l2岁、女7~9岁肥胖率分别达到4.7%,3.8%和 3.2%,肥胖的高发人群初见端倪。本阶段的另一重要特征是 城市群体的营养状况出现两极分化,一方面超重发生率显著增 长,另一方面营养不良依然普遍存在。营养改善重点依然是营 尿病发生进程与成人相似:出现糖代谢障碍,胰岛素水平上升; 因存在胰岛素抵抗(周围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而表现为 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水平继续增高,血糖浓度开始上升,逐步 超过糖耐量上限,导致胰岛细胞衰竭,发生糖尿病。不过,肥胖 养不良,仅北京、上海等少数城市开始关注肥胖的防治。(3) 1995年前后,各群体都出现超重的大幅增长,而肥胖开始在大 城市流行。大城市各年龄超重率波动在男6%~9%,女 4%~6%,整体比10 a前分别增长4.9和2.5倍;中小城市男生 超重率也达到4%~7%。此时包括一般大城市,男女肥胖检出 率仍分别不足3%和2%,但上述5个发达大城市的男女超重率 已猛增到10%~13%和6%~9%,肥胖率分别达到6%~8%和 青少儿糖代谢障碍有鲜明的生长期特点:(1)呈渐进过程,其发 生、发展受遗传影响,也与肥胖年限、肥胖程度和体脂率密切相 关;(2)肥胖儿年龄越小,体重、BMI与胰岛素水平相关越高,与 血糖浓度相关越低;(3)进入青春期后,轻度肥胖和超重者中的 高胰岛素血症检出率也会明显上升;(4)出现黑色表皮症,即颈 部、腋下等处皮肤变粗、色素沉着、角质增生,是高胰岛素血症 的重要表现;(5)糖代谢障碍出现越早,高血脂、高血压、脂肪肝 等危险因素的叠加可能性越大,应引起高度警惕。 3.4 脂肪肝 B超检查发现,中重度单纯性肥胖青少儿约 4%~6%。学生肥胖问题开始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4) 2000年前后,大城市肥胖开始全面流行。男女整体超重率分别 达11.7%和6.7%,肥胖率分别超过5%和接近3%。北京等5 个大都市成为肥胖“重灾区”,其超重肥胖合并检出率男7~9 岁达25.4%,l0~l2岁达25.5%;女7~9岁达17.0%,10~12 40%~50%有脂肪肝现象。原因是肝脏需合成和转运的脂肪过 多,不堪重负,致使肝脏机能失调,肝细胞内积聚脂肪.引起细 岁达14.3%。小学男生肥胖率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小 城市和较富裕乡村主要表现为超重大量增加,肥胖率仍较低但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l28 中国学校卫生2004年2月第 叁箜 塑 』 !旦 尘! Q !: ! : 增势迅猛,极有可能在今后10 a内分别成为我国新的肥胖和超 重增长人群,防治学生肥胖应尽快列入议事日程。中下水平乡 村除个别人群外,迄今尚未形成超重、肥胖流行,营养改善仍应 以防治营养不良为主? 表2 1985~2000年我国大城市男女生超重、肥胖检出率/% 表3 1985~2000年我国中小城市男女生超重、肥胖检出率/% 表4 1985~2000年我国富裕乡村男女生超重、肥胖检出率/cA 表5 1985~2000年我国中下水平乡村男女生超重、肥胖检出率/cA 注:无1991年资料一 5筛查标准的正确应用和今后工作展望 应尽快推广使用本标准,在使用中发现问题,交流反馈,以 利修改完善。本标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1)尽 管研制中充分考虑现实性,然而对南方和中西部乡村地区仍可 能偏高。但坚持全国统一使用更为有利,不仅有助比较,还可 发挥其长期监测作用。上述动态分析表明,就我国现状而言, 真正可怕的不是肥胖和超重的检出率,而是其伴随膳食水平提 高、生活方式变化而表现出的加速增长趋势。我国大城市也仍 处于儿童肥胖早期阶段,未雨绸缪,抓紧预防,对预防肥胖蔓 延,提高青少儿健康水平有重大意义。(2)BMI作为机械性的指 数,依靠身高平方校正体重,故在特高身材者中,易造成低估, 使肥胖、超重“漏网”;矮小身材者则易被高估,以至那些体型相 对矮壮者将作为“超重”筛出:表5中乡女随年龄出现的超重 率增高趋势,部分与此有关。因此,我们反对背对背判断超重、 肥胖的做法,主张将学校内对肥胖、超重的筛查工作和实地目 测相结合。 应尽快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青少儿单纯性肥胖症诊 断标准》,据此划分轻、中、重度,制定相应“青少JL ̄]E胖防治指 南”。问题是目前时机尚未成熟,还存在以下一些制约因素: (1)临床和预防脱节,易导致肥胖有关信息偏离:(2)作为诊断 标准的参考依据,如青少儿血压正常值标准、血脂谱正常标准、 心血管和肺功能的运动试验参数等,我国都尚未建立;(3)体成 分是比BMI更准确反映肥胖程度的指标。日本学者使用BMI 进行肥胖筛查,而使用体脂率作为诊断肥胖的重要依据,但我 国很少有这类研究。诚然,近年来我国学校卫生和相关领域对 肥胖儿童血脂代谢异常和心功能变化的报道开始增多;有关青 少儿体脂率和肥胖儿的相互关系、皮体贡数法(ISBH)对BMI和 皮褶厚度的有机结合应用等.都为制定肥胖诊断标准提供了重 要依据。但整体而言,投入不足、样本小、测试方法欠规范、缺 乏交叉验证等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因此,建议采取本研究的做 法,由中国肥胖工作组等权威机构牵头,按规范技术要求募集 各地研究资料,保留各自所有权,同时实现信息共享,以实现科 研、临床、预防学界的大联合,将对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所建 诊断标准的权威性和公信度有较大帮助。 肥胖给青少儿带来的沉重心理压力也不能轻视。它使正 处于自我意识加速形成的青少年失去最珍惜的生活内容—— 健美体型;因自我形象扭曲而引发压抑、焦虑、自卑、退缩等情 绪问题;因不堪讥嘲而引发孤独、多动、学校恐怖症、打架斗殴、 破坏公物、自杀等行为问题。欧美不少学者主张将心理压力也 列为青少儿肥胖的诊断参考标准,因为它不但使一些代谢综合 征的危险因素加重,还会严重干扰患儿的减肥信念和动力。 青少儿和成人最大的不同是,他们有正在旺盛生长的机 体,对功能损伤有很高的逆向恢复能力。研究证实:l5岁以上 肥胖青少年体重每减轻5 l(g,收缩压、舒张压将分别下降6.4和 4.2 rTlfTl Hg:肥胖程度下降的同时,其血脂水平(尤其是TG和 LDL)比成人有更明显的下降,在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方 面,有事半功倍的效应。儿科内分泌临床治疗表明,已是糖尿 病前期(糖耐量异常)的肥胖儿,只要及时合理治疗仍可恢复正 常。因此,既应高度重视肥胖对青少儿健康的即时和深远影 响,又不能以此恐吓学生和家长,却什么实际工作也不做。肥 胖青少儿原则上不采用药物减肥;合理膳食、有氧锻炼和建立 健康生活行为相结合的减肥综合措施,才能促进体重恢复正 常,确保青少儿健康。 (收稿日期:2004-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