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阅读并仔细玩味小说的情节,体会其深刻的思想内涵;
2. 了解小说的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及其与内容题旨的呈现关系。
教学重点:
1. 玩味小说的语言,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小说的题旨;
2. 了解本文的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
教学方法:
在教师引导下研读课文,读、思、议相结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 了解海明威的生平及其创作情况;
2. 研读小说,领会其内容和题旨。
教学过程:
一. 导课:
由旧学《老人与海》导入
二. 作者介绍:
1. 学生展示作者材料搜集成果。
2. 教师补充。
3. 明确(见相关资料)
三. 研读小说内容:
(一) 整体感知:
你在小说中看到了一件什么事情?
明确:“我”在侦察敌情的时候在桥边偶遇一位老人,并与之攀谈的事情。
(二) 重点精读:
1. 老人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出场的?
明确:战争来临前的紧张、慌乱。(第一段)
2. 逃难的人那么多,为什么单单这位老人能引起“我”的注意,并与之攀谈起来呢?
明确:人们都竞相逃命,可这位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3. 认真阅读课文中两人的对话。
提问: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提示:(1)在谈到家乡时,老人的反应怎样?
明确:“露出笑容”“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2)在谈话中,老人说得最多的是什么?
明确:动物,老人担心自己家的动物。
(3)老人急着逃跑吗?
明确:不急。“一动也不动”“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上的尘土中坐下去”
4. 思考:
(1) 老人为什么“微笑”?透过老人的“微笑”,你能读出什么?
明确:从“微笑”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家乡的爱恋。同时也表现出老人被迫逃离的苦涩和悲哀。
(2) 老人为什么不自己逃命,而只担心那些动物们呢?
明确:a.老人无亲无故,动物是他的伴侣,他的亲人。表现了老人的孤独和善良。而且此处爱的温暖与正发生着的战争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b. 老人太累了,走不动了。
c. 老人对家乡爱恋,对动物不舍。
d.老人对未来的生活茫然,家没了,他不知该去何方。
5.把握题旨:
通过阅读这篇小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揭示了战争的残忍与罪恶,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悲悯情怀。
四. 艺术手法:
海明威在小说创作上有一个很著名的理论——冰山理论。关于冰山理论,他曾在《午后之死》一书中这样写道:“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的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那么你能从这篇小说中感受到他这一理论的运用吗?
明确:语言简约,不事渲染,淡化主观色彩,内容丰富,含义深远。
五.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叙述“我”在桥边与一位逃难老人的交谈,深刻揭示了战争的罪恶,也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悲悯。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阅读这篇小说,真正从心底里认识到战争的罪恶,也真正能够唤起大家对生命的怜爱,让我们共同呼唤爱与和平。
六. 布置作业:
1. 阅读7-10页关于叙述的阐述,着重了解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
2. 思考:本课的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怎样?它于小说主题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3. 为什么说本文基本上是“显示”的,你能从课文中人物的对话中体会到这一点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