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考复习】中考语文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及作用复习教案

2021-12-28 来源:伴沃教育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及作用教案

教学目标:

1、 探究并掌握赏析说明文语言的方法。

2、 要求学生掌握说明文语言运用题的答题模式和技巧。

3、 规范学生的表达,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重点和难点

1、 正确地理解说明文语言特点

2、 规范答题

教学过程

一、 教学导学(10分钟)

(一) 情况分析(4分钟)

1、 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对说明文已有一定的了解,知道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但是在答

题的时候不能规范答题,失分的现象比较严重。

2、 考点分析:主要考察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严密性和生动性,考试方式主

要有阐释词语的意思、辨析词语运用的好处、判断词语能否删除、判断词语能否替换。在答题过程中学生存在审题不清,表达不够完整,答题也不是很规范等问题。

(二) 规范引领(6分钟)

解题规范:表明态度+原词意思+句中作用+假设(删除或替换)+语言特点

解题思路:整体把握+按规范找答案+规范答题

二、 合作探究(25分钟)

学生翻到中考新突破说明文阅读部分(3、4)教师多媒体展示:

1、 说说文章第7段加点词“迟早”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2、 选文第5段加点“研究显示”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三) 师生合作,整体把握(5分钟)

1、 出示规范:表明态度+原词意思+句中作用+假设(删除或替换)+语言特点

2、 按规范答题:首先要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迟早表揣测,语气委婉又有肯定的意

思,删去就绝对化;研究显示表依据,起到修饰限制作用,更加科学的说明了结论的科学性,真实,可信,有据可依,若删除则降低可信度。

3、 规范作答:不能,迟早表揣测,在句子语气委婉又有肯定的意思,若删去就绝对

化,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和严密性。

(四) 具体讨论说明文语言运用和作用的题型和答题。(18分钟)

1、 学生交流讨论可能出现的题型和答题技巧

2、 总结规范:试题类型+对策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好在哪里)?(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题格式:用了“ⅩⅩⅩⅩ”词,生动(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符合实际,具有科学性)。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答题三步走:A.表态。明确表示“不能去掉”或“不能换”;B.结合语境解释该词;C.与改换的词或去掉加点词后的语义进行比较,扣住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

对策:

(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ⅩⅩⅩⅩ的意思就变成了ⅩⅩⅩⅩ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五) 教师总结。(2分钟)

要牢记说明文语言运用题的答题规范,严格按照规范答题,同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在具体语境中体会中心词语的准确性。

2、 对比去掉修饰语、限制性词语或替换这些词语前后句子意思的改变。

3、 辨析同义词、近义词咋词义、搭配、范围感情色彩方面的细微差别。

4、 理解对表猜测、估计等模糊性语言的使用。

三、 检测提高(10分钟)

(六) 当堂检测(8分钟)

学生翻到语文中考新突破说明文阅读第7篇“饮茶始于何时”篇,思考:

1、 分)

文章第2段中加点的“这个过程”指什么?为什么文中说它仍不能令人信服?(2

2、 “唐朝以前,羹茶还没有脱离食品的范畴,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饮品。”中“真正

意义上”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七) 作业布置(2分钟)

1、 根据当堂课的讲解,总结自己的做说明文语言运用方面出现人问题。

2、 完成中考新突破说明文部分第9、10两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