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预测试题(浙江卷)参考答案
1.D A淖nàoB剔tī 旰gànC酵jiào 2. C A儆-敬B畴-筹 D倍-备
3. B “眉来眼去”是两境成语,可用于坏人间的勾结 A经过-通过 C“鉴于”用于目的关系的分句,此处当用“通过、经过”D“善罢甘休”只能用于否定句。
4.B “决定因素”是双面词,可照应前文 A前言不搭后语,属复句中的“中途易辙”。“莫言”的话题没说完,另换话题“全社会”。C“使”少主语。D“自然景观”与后文内容搭配不当,改为“人文景观”
5.示例:这个世界很大很大,大到我们一辈子都没有机会遇见。转身时,请一定要优雅。(考核点:仿写,句式,对照) 6. 炼字,“莫言”既可以名字,也可以是动词。
“莫言空前”,是他把国人对诺奖的期盼给实现了,那份焦虑给消解了。 “莫言绝后,”后生可畏,焉知后来者之不如今。良好开端是成功一半。相信,莫言之后,中国还会有更多的作家科学家跻身此殊荣。 7.① 自然死亡规律,随着物事消失而消失;②汉语美丽原则,汉语会自我净化丑恶的词语;③普通化原理,词语要大众化,太冷太方言太古怪的词语都会消失;④太缩略的词,也会消失。(写对2点得4分)
8. A项错在“只要„„就能实现脑机对接”
9. B项错(金属触点越少越好,最好是不需要穿设备就可以实现意念控制) 10. 第一阶段:PC联网;第二阶段:移动互联网;第三阶段:意念控制。
11.①刻意追求人物的大众化,甚至脸谱化,让人物成为你身边的某某或是读者自己,更具有代表性。②能更好地提示整个社会的拜金风气。③虚化的人物更利于情节的跳跃性发展。(答对1点得2分,答对2点得3分) 12.⑴“骗子!”含义极为丰富:骂书商骗子,骂社会风气骗子,骂“唯有读书高”的价值观是骗子,是骂自己也是个骗子。(答对2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
⑵第一个“好”是指向顾先生专注于壶的“净如秋水”的精神品质,第二个“好”其实是“不好”,是指社会、人心因一“壶”而“碎”了。(意思对即可得2分)
13. 书房主人的贪欲与壶的真正主人顾景舟“净如秋水”的对比;书房主人20前后性格对比;细节的对比,书房主人对壶对书的处置方式的对比等。(分析三例才可得4分)
14. ①“壶碎”是全文的中心话题,又是线索,全文跳跃性的情节以“壶”为切入点纵横捭阖。②“壶碎”能表现人物多重性格。③“壶碎”极具像征性,“壶”像征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胡天胡地想不起这一壶是哪一壶”,一语双关;“壶”是意像,“壶中日月长”“冰心在玉壶”,“壶碎”就是冰心碎了,节操碎了,世风碎了,人文传统碎了。(答对2点得4分) 15.①情节的开放性,留给读者巨大的想像空间。几个人物都没有结局,某先生只在20多年前碎了壶,其命运不得而知。书房主人由20年前的“啸傲江湖”,变成“一个愤怒的老货”,但其结局是什么,也留下了巨大的空白。“我”是文中人物,那么“我”的前世今生,又当如何。②情节的跳跃性,以故事形式展开,但开头“壶碎”之后,突然跳到20年后的“炒壶”,跳到文革时的收壶,而结局又跳到制壶人。③情节的话题性,小说并不以人物命运为核心,而是以“壶”为话题,人的出场因“壶”而起,凡与“壶”无关的情节则隐去。③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结合具体例子分析)。④情节的摇摆(结合具体例子分析)( 答对1点2分,答对2点5分)
刁哥数学——激发你无限的创造力
16.D(去,摘除“锋刃”)
17A(A全为语气副词;B前一“焉”疑问代词,后一“焉”为兼词;C前一“而”表转折,后一表修饰;D前一“乃”解为“才”,后一“乃”表判断) 18.B(是向秦王报告)
19. 朕观汉史/尝怪高祖时功臣少全者/今视卿所为/乃知韩、彭夷戮/非高祖过/勉自脩饬/悔可及乎!
20.⑴不是你们说的那样。假若尉迟敬德一定要背叛的话,那么他怎肯落于寻相之后再背叛呢?⑵试着让他和齐王比武,片刻之间,齐王丢了几次槊,于是非常佩服。 21.痴儿是一个追名逐利荒淫无度至死不悟的官场人物的代表。 22“痴儿不解荣枯事”:从结构上看,是对前两句的承接和概括,也是对下文的统领;从意思上看,是全文的主旨句 23.信(诚信)
24. 做人:诚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是其他优质品质的先决条件,人若不守信,什么坏事都可能做的。
做事:只有得到人们的信任,办事才能成功;诚信是做事各方共赢的保证。
治国:治国的诚信就体现为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论官职多大,地位多高,只有人人守法,才能保证国家机器(包括军队)的正常运行。
25. (1)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 (2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3)击空明兮溯流光/望美人兮天一方 (4)无边落木萧萧下/万里悲秋常作客 (5)锦瑟无端五十弦 庄周晓梦迷蝴蝶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26.对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