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

2023-09-21 来源:伴沃教育
第3卷第4期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V0L3No.4 20l0年8月 Journal of Gu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ug.2010 论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 苏志勇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太仓215411) 【摘要】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新时期、新环境下的一项重要的社会系统工程。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最主要阵 地。承担着培养人才的最主要任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与高校人才培养又具有一定的目标一致性,因此,高校应该成为培 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最主要阵地。本文分析了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现状、必要性,并提出了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 义者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现状必要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G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O83【2010】04-0061—03 On Cultivation of Young Marxists in University Su Zhiyong (Chien-shiu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aieang,Jiangsu 21541 1) 【Abstract】The culitvation of young Marxists in the new period is an important task.Universiites aer hte places where hie:hly— quality talents are cultivated.The training objectives in nuiversiites are consistent with hte aim of cultivation of young Marxists.This paper aIlalyzes the status quo and necessity for culitvaiton of young Marxists in universities,and suggesst,som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 【Key Words】university young Marxisst status necessity solution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 我国高校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工程上 提出来的,是新时期、新世纪我国人才培养新的期 还存在着流于表面的问题。红歌在唱,口号在喊,但 望。他们是当代高校大学生中的优秀群体,并具有 是只不过是走走过场,凑凑热闹,青年学生通过这 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拥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修 些活动并没有对马克思主义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并 养,具有社会实践的意识和过程,能够积极坚持全 没有激发自己去践行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行为。在 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具有巨大的创新和发展 课程设置上,虽然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 潜力。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已经作为高校学 1我国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现状 生的必修课程,但是其实际上已成了老师应付任务 的事情了,已经成为学生换取学分的事情了。老师 1.1重形式。轻过程 没有认识到通过这个课程如何将青年学生培养成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生没有认识到如何通过课程 收稿日期:2010-06-06 提高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更没有认识到通过 作者简介:苏志勇(1971一),男,江苏太仓人,讲师,硕 课程的学习向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过渡。 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61—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8月 1.2重理论,轻实践 在高校,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有马克 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概论等课程。学生入党,还需要经过学校业 余党校的培训,其课程也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相关课 程。一些学习活动,比如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也是高 校学生需要学习的一门课程。学生考研,政治学科 作为主要科目之一,这也是学生需要认真备考的一 个科目。总体说来,高校学生在大学期间,马克思主 义相关课程贯穿始终。在理论上,他们可能懂得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了解到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 本常识。但是,在实践上,还是十分缺乏的,只有极 少部分的青年学生参加过马克思主义相关的社会 实践活动。在很多高校,还没有条件组织学生去参 加这些相关的实践,而仅仅是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1.3马克思主义型社团活动单一 社团文化是高校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个 大学生没有参加任何社团是遗憾的。在高校,最火 爆的社团不是马克思主义型的社团,而是各种各样 娱乐型的社团。娱乐型的社团经常会组织各种各样 的活动,使社员参加进来,也给其他同学带来愉悦。 而马克思主义型社团的活动则相对枯燥、单一,它 的活动难以吸引其他同学参与进来,也难以调动社 员的积极性。一个马克思主义型的社团,一年的活 动只有两三次,无外乎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参加 人员也只是一些社员,覆盖面小,影响力小。另一方 面,高校对社团的经费支持有限,使得这种类型的 社团缺乏必有的实践活动。 1.4对青年学生入党的管理机制还不够科学 由普通学生向党组织靠近,是青年学生成为马 克思主义者的必要条件之一。有学者已经指出青年 马克思主义者应该包括高校大学生中的优秀群体, 还应该具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拥有较高的马克 思主义修养,具有社会实践的意识和过程,能够积 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具有巨大的创 新和发展的潜力。【1怛是,我国高校对青年学生的入 党管理机制还有一些问题。从组织层面来讲,负责 学生入党的人员主要是院系党总支副书记和院系 团总支书记,而他们又是学生工作的管理者。在一 些较大的院系,这些学生工作管理者和普通学生打 交道的机会很少,主要是和学生干部打交道,这样 一62一 就造成了“近水楼台先得月”,入党的学生主要是学 生干部,而这些学生不一定是符合入党要求的。 2我国高校承担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主 要任务的必要性 2.1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我国高校社会 主义性质的内在要求 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其大部分建设者都应 当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能够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的宗旨,能够在建设中实践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国绝大部分高校都是公立性质的,是由国家财政 拨款支持办学的,受国家教育部门的领导,其办学 思想、指导方针也应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国家 培养大批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这些接班人中,大 部分都应该树立共产主义理想,都应该信仰马克思 主义,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些从何 而来?从高校的培养中而来。这样,高校必须承担培 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主要任务。 2.2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我国高校人才 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通过大学的系统化学 习,提高学生的理论、实践水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输入有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年马克思主义 者是具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拥有较高的马克思 主义修养,具有社会实践的意识和过程,能够坚持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具有巨大的创新和发 展的潜力的有为青年。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这 二者具有一致性。高校是培养有为的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符合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高 校承担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主要任务是十分 必要的。 2.3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当今时代背景 的必然要求 新世纪、新时期,各种社会思潮充斥在青年学 生世界里,网络的泛滥,违背社会道德事件频频发 生,对高校青年学生的影响巨大。校园暴力时有发 生,“二奶”大学生并不罕见,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大 学生也并不少。在这一背景下,有必要,也十分需要 对大学生的教育进行改良。2006年6月5日,胡锦 涛总书记就做出了重要批示,强调要重视大学生的 第4期 论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苏志勇 思想政治教育,要实施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 的系统工程。 2.4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社会发展的必 然要求 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在全球只占很少的一 地将活动开展下去,还应该辅以其它的指导、总结 等。比如活动开展前,应该谈谈这次活动的目的,谈 谈如何去实现这些目的;活动过程中,应该定期检 查,定期讨论;活动结束后,应针对活动存在的问题 进行总结。通过实践的最终目的,是让高校青年学 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青年马克思主 义者是一个高尚的称谓。 3.3加大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型社团的经费支持。 部分,影响还不大,全球话语权还主要集中在西方 少数发达国家手中。在我国,马克思主义信仰者有 减少的趋势,高校青年学生缺乏信仰的问题已经十 分突出。长此以往,我国社会意识问题将会成为一 个极其严重的社会问题,从而影响到国家的安稳。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引领社会发展、个人进 步的强力助推器。在社会环境复杂的情况下,高校 更应该加强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提高其马克思 主义水平与认识,将其培养成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者。 3我国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可行 性措施 3.1探索高校新的思想政治课程授课机制 理论的学习应该是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 者的主要途径,也是长久之计。只有科学的理论学 习,才有可能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进一步加强,才 有可能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人类科学文化的 精髓,并从心底接受马克思主义。要做到这一点,就 必须探索一种新的马克思主义授课机制,改变传统 的理论教学方法,做到灵活性与多样化相结合,从 根本上让学生融人到课堂中来,实现从量到质的突 破。 3.2开展丰富多彩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是理论的源泉,也是更加深刻认识理论的 基本措施。高校应该尽可能地采取措施,开展丰富 多彩的马克思主义实践活动。比如社区践行科学发 展观活动,比如暑期农村服务活动,等等。不能单纯 促进其发展 .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团活动也是需要一 定的财力支持的,没有财力的支持,有些活动就难 以进行下去的。高校马克思主义社团是高校最重要 的社团之一。它需要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需要 请一些专家开展理论讲座,而这些活动都需要财力 的支持。笔者认为,对于这些开支,应该有相应的资 金注入,并且是及时的注入。否则,将难以真正使马 克思主义社团举办下去。 3.4强化高校青年学生的入党程序。严格管理 对组织而言,吸纳新的成员是一件神圣的事; 对个人而言,入党是人生的大事。高校青年入党,是 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过渡。这样,就必须严格入 党程序,规范高校青年学生的入党机制。当今高校, 有些学生的入党动机不纯,有受就业压力影响的, 有功利思想的,有出于虚荣心的,有随波逐流的。笔 者认为,考察入党动机是一道必须严格执行的程 序。另外,对于党员学生主要是学生干部或者做过 学生干部的事实,应该理性看待。高校党组织成员 应该经常深入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真实面貌,不 应该按照个人的喜好对待学生入党问题。 参考文献: 李进廷.试论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 【J].宜春学院学报,2oo8(2) 一6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