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轧制车间设计

2022-04-06 来源:伴沃教育
名词解释

1. 可行性研究是对所拟建工程项目从有关的各方面进行调查和综合论证,为拟建项目提供

科学依据,从而保证所建项目在技术上先进可行,经济上合理有利。 2. 初步设计是按设计任务书给定条件,在可行性研究基础上进行的;

3. 施工设计是按已经批准的初步设计绘制施工图,把设计内容变成施工文件和图纸,据此

进行车间建设。

4. 成材率——是成品重量与投入的原料重量之比的百分数,成材率是一项重要的技术经济

指标,其高低反映了生产组织管理及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

5. 轧制图表——轧制图表也称轧制进程表和轧制工作图表,表示和反映了轧制道次和轧制

时间之关系的图表。

6. 轧机负荷率——轧机的全年实际轧制时间与全年计划轧制时间之比,反映了轧机的是否

被充分利用以及设备间的平衡情况

7.总图——总平面布置——车间相互位置的关系。 8.生产车间:生产主线;指直接生产各种加工产品的 车间. 如型材,管材,板带,棒线生产车间,锻造件 及模压件生产车间等

9.辅助车间:指为主要生产车间服务的车间。

动力、机修、电修、工模具、计器、中心实验室等

10.企业内运——原辅材料、燃料、半成品、成品、废料、废渣等。(内运主要有辊道、行车、运输

小车、升降设备等,运输周转是否灵活可靠,直接影响车间效率) 11.产品方案

工厂或车间拟生产产品名称,品种,规格,状态以及年计划产量。 由设计任务书规定或设计者调研提出经主管部门批准。 12.金属平衡表是反映某一定时期(一年),制品金属材料的收支情况,是编制工厂或车间生产预算与制定计划、内部与外部运输、以及平面布置的重要数据。基于成品率及损失率编制。

13.钢轨:一般情况下,30kg/m以下称为轻轨,否则为重轨。

14.经济断面型材:断面形状类似于普通型材,而断面各部分的金属分布更加合理,使用时经济效益高于普通型材。 15.生产工艺流程的共同性:

坯料准备加热轧制冷却热处理精整入库

16.竖炉(炉身直立,炉内大部装满物料的冶金炉,炉气在炉内向上运动,与炉料之间呈逆流换热。

17.电阻炉(电流通过导体所产生的焦耳热为热源的电炉,分为直接与间接电阻炉。) 18.感应炉(利用物料的感应电热效应而使物料加热或熔化的电炉。) 19.设备台时系数与设备运转系数的乘积称为设备利用系数。

20.轧制图表——表示和反映轧制道次和轧制时间之间的关系的图表。也称轧制进程表和轧制工作图表

21.炉底强度(炉子单位生产率):每平方米炉底布料面积上每小时生产(加热)的量。 22.飞剪——用于横切运行中的金属料

23.金属流线——生产各类产品由原料到成品的工艺流程线。 24.跨度(跨距)——车间横向上两柱中心线间距离 25.工时定额——完成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工时。

26.流动资金——用于购买劳动对象,支付职工工资和产品销售等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资金——供、产、销所需资金。

27.储备资金——原、辅材料,燃料,备品备件,包装用品等占用的流动资金; 生产资金——从原料投产到产品入库占用资金;

成品资金——产品检验入库到产品发送并收到贷款时占用的资金

28.C物化劳动——已耗费掉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如原、辅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等。

V 活化劳动——劳动者自身创造的价值(以工资形式分配给劳动者个人和集体消耗的部分。 29.投资回收期

自项目正式投产之日起到提供收益总额达到建设投资总额之日所需要的时间(用资金平衡表测算)。

简答论述

1.车间工艺设计的内容是什么?

根据设计任务书,确定生产工艺过程、确定轧机组成、选择所需各种设备,画出车间工艺平面布置图、确定劳动组织与技术经济指标等。

对与本车间设计有关的所有其他专业设计提出要求以及所需要的资料。(水、电、动力、热力、通风、照明、采暖、厂房建筑等) 2.车间设计的程序是什么?

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三个阶段。 (1) 可行性研究是对所拟建工程项目从有关方面进行综合调查和论证,为拟建项目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2) 初步设计是按设计任务书给定条件,在可行性研究基础上进行的;

(3) 施工设计是按已经批准的初步设计绘制施工图,把设计内容变成施工文件和图纸,据此进行车间建设。

3.车间设计的步骤是什么? 车间设计的步骤: (1)车间设计总论;(2)制定产品方案和选择生产方案; (3)确定生产工艺流程及工艺制度;(4)年工作小时计算; (5)工艺规程设定计算;(6)轧机生产能力计算; (7)主要辅助设备选择和生产能力计算;(8)车间组成及平面布置; (9)环境保护;(10)劳动组织及技术经济指标。 4.可行性研究作用

(1)确定建设项目,编制初步设计的基础。 (2)向银行贷款,筹措资金的依据。

(3)有关部门相互签约,互承责任,建立协作关系的依据。 (4)向当地政府申请建设执照的依据。 (5)安排科研和设备试制的依据。 5.可行性研究内容

(1)市场需求的情况(有无销路、是否有利);

(2)工程条件(原料,资源,厂址气象,水文地质等); (3)技术保障(工艺技术); (4)劳动组织,工程进度; (5)资金和成本;

(6)经济效果(投资回收率、返本期及静现值)。 6.可行性研究步骤

(1)调研收集资料——写出调查报告(生产工艺;产品品种、产量、规格;国内外市 场;销售价格等)

(2)资料分析提出方案; (3)方案比较;

(4)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7.分析常见的材料损耗形式及损耗原因? 金属消耗量:烧损(含熔损),溶损,切损(含残屑),工艺损失(轧废)等。 8.分析生产方案的选择依据以及比较内容? 依据:

(1) 材质,品种,规格,状态及质量要求: (2)年产量的大小(单机架或连轧)。

(3) 投资,建设速度,装备水平,劳动条件,定员,及发展规划等。 (4) 国家技术政策。 比较:

(1) 生产能力; (2) 产品质量;

(3) 维护、操作、装备水平;

(4) 投资(设备投资,占地,厂房,辅助设施);

(5) 综合效益(节能,降耗,安全,环保,达产周期等)。 9.中厚钢板的生产工艺流程:

(板坯)坯料加热除磷两辊粗轧四辊精轧热矫直水冷却冷床矫直分段(取样) 切边定尺剪切检验收集、打印入库 10.分析工艺制度的内容? (1) 坯料选择;

(2) 坯料准备制度;

(3) 加热制度:加热温度、加热速度、加热时间; (4) 变形制度(工艺设计的核心),主要是工艺规程设计——压下规程;孔型辊型设计;工模具设计;

(5) 冷却制度:冷却速度和冷却温度制度;

(6) 精整制度:矫直,剪切,热处理,平整,表面处理,机加工,检验等。 11.简述轧机布置形式及其特点(可绘图说明)?

12.绘制典型钢材冷加工生产工艺流程?

13.试确定年产50万吨棒材车间的生产工艺流程。 答:年产50万吨棒材车间的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坯料加热粗轧轧制中轧轧制精轧轧制水冷飞剪剪切冷却冷剪检查包装入库

14.确定原料为1.0×1500mm,生产成品为0.5×1500 mm薄钢板生产工艺流程。

15.轧机的主要工艺参数是什么?

轧辊尺寸、轧制力、轧制速度、轧制温度、轧件的厚度、宽度及压下量、主电机功率及转速等

16.车间设计

目的:建设新的企业,扩建或改建老企业。

任务:1. 对所设计的车间做出技术和经济的详细规划;

2. 确定车间的生产经济状况,技术经济指标及施工组织方案等。 内容:工艺、设备(机械和电控)、土建、水处理、 供气、供电、总图运输、采暖和通风、以及 概预算和技术经济分析等。 17.设计任务书内容:

(1)产品大纲(品种规格,生产规模);生产方案

(2)建厂基础条件(厂址、厂区范围、资源、水文地质、燃料、动力、供水、供电、运输等);

(3)要达到的经济效益和技术水平;

(4)投资和劳动定员控制数字以及环保情况。

18.设计说明书主要内容是: 一.总论(前言、综述、概况)(对该产品生产有一全面了解) 二.产品方案与金属平衡计算

三.生产方案制定及生产工艺流程制定 四.工艺制度的制定

五.设备选择(初选、精选、确定) 六.工艺参数计算

工艺规程制定与计算;温度制度;速度制度;张力制度;辊型制度;压力计算;冷却制度 七.主要设备校核

主要设备校核:轧辊校核;电机校核;机架强度校核等

八.车间生产能力计算:轧机工作图表绘制、轧机小时产量计算、轧机年产量计算 九.车间平面布置:仓库面积计算

十.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包括金属消耗、燃料消耗、电耗、水耗、设备消耗、成本等 附表附图:车间平面布置图、孔型图、程序、外文翻译、 19.板带材产品的技术要求: (1)尺寸精度;

(2)板带材版型好; (3)表面质量高; (4)性能要好。

20.生产工艺流程图:三种基本形式 1 普碳钢生产工艺流程; 2 合金钢生产工艺流程; 3 冷加工生产工艺流程。

21.由于连铸坯具有金属消耗少,节能,工艺路线短,节省投资和质量好,成本低等优点 22.预先热处理:作用是消除内应力,防止开裂;成分均匀,消除某些合金钢粗大树枝状结晶组织;防止白点产生等. 23.提高设备产量的方法

(1)合理增加铸锭的质量;

(2)缩短轧制节凑(合理分配道次、提高自动化程度); (3)提高成品率。 24.辅助设备选择原则

1. 满足生产工艺流程要求;

2. 保证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充分发挥主设备的能力(大10%~20%); 3. 节省投资(重量,占地面积,性能价格比) 25.矫直的目的—— 长度方向矫直; 横断面整形;

表面氧化铁皮疏松 26.车间劳动组织

指生产劳动过程中科学地组织人们进行劳动,合理使用劳力,处理好工人之间,工人与领导、工人与劳动对象、工人与劳动手段间的关系而成为一个协调的统一体。

编制车间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的意义何在 综合评述内容:

1. 阐述本设计的优、缺点;

2. 结合技术经济指标及现场实际和有关资料验证本设计的正确性,合理性,先进性。 3. 本设计实施后对国民经济所起的作用(国家,地方)。 4. 本设计实施后的经济效益(利润,企业发展), 社会效益(税收,供需矛盾)。

5. 其它(如解决就业、下岗职工、资源配置、社会稳定等)

技术经济评论是设计效果的总反映,既可表明该设计的优点,又可进一步找出差距,加以改进。 计算题

1. 计算产品的成材率?

A = (Q-W)/Q×100%

式中:Q—原料量t,W=金属消耗量(损失量)t。

2.新建300万吨/年热轧板带车间,其产品规格为1.2~12.7×1000~1550mm,精轧机拟采用四辊CVC轧机,最大横移量δ=100mm,试确定轧机组成方案及轧辊辊身长度? 解:(1)轧机组成方案:

粗轧机组采用两架粗轧机,一架二辊一架四辊,1/2连轧布置; 精轧机组采用7机架四辊连轧,CVC轧机 (2)工作辊辊身长度:

L = Bmax + a,由于Bmax=1550 >1200mm, 所以a=200~400mm, 取a =300mm,则求出:L = 1550+300=1850 mm (3)由于精轧机采用四辊CVC轧机

工作辊辊身长应增加两倍之横移量,则L = 1850+200=2050 mm 3.以热轧六机架连续轧制为例画图说明轧制图表的特点及特征时间? 答:热轧六机架连续式轧机的轧制图表如右下图所示,其特点是: (1)通过各机架之金属秒体积流量相等;

(2)各道次间的间隙时间随各机架轧机轧制速度的提高而递减, tj1>tj2>------>tjn (3)轧制节奏时间为:T = tzh + Δt

(4)轧制总延续时间为:Tz = tzh +

式中tzh为一个道次的纯轧时间,Δt为上根轧完到下根开始轧制的间隙时间。 热轧六机架连续式轧机轧制图表的四个特征时间分别为纯轧时间,间隙时间,轧制节奏时间,以及轧制延续时间。

连续式轧机具有短的总延续时间和轧制节奏时间。

7. 轧机小时产量及平均小时产量是如何确定的?

轧制某产品的轧机小时产量计算公式: A = 3600GK1b / T

式中:G为原料重量(t), b为成材率(%), T为轧制节奏时间(s),K1为轧机利用系数,即理论轧制节奏时间与实际达到的轧制节奏之比值,不同轧机取值不同,对于现代轧机取0.8~1.0。

5.试确定热轧板带车间加热炉的型式,炉子的有效尺寸(有效长、宽)和座数。已知:车间烧损为1.2%,切头尾,轧废等3.8%,有效炉底强度P=600kg/m2h,以成品计算的轧机小时产量AP=475t/h,坯料最大长度L=10000mm,料宽B=2000mm,料间距50mm。 答:(1)成材率为:100%- 1.5%- 3.8%=95 %,按原料计算的轧机小时产量:AP = 475 /0.95 = 500 (t /h)

(2)由于加热炉的小时产量应比轧机大10%~20%,取20%,所以加热炉小时产量:600 t/h

(3)由加热炉小时产量:Q = PF/1000ψ,推出加热炉炉底布料面积F=1000ψQ / P = 1000x0.9x600 / 600 = 900 (m2) ; ψ是炉子干扰系数,多座炉取0.9

(4)由炉底布料面积、坯料最大长度推出加热炉长:90 m,由于炉长大于60m,所以取2座加热炉

(5)加热炉有效宽:10.00+2x 0.30=10.60 m;每座炉布料:45 / 2 =22.5块,取23块 则加上布料间隙 0.05m 和坯料入炉定位距离1~1.5m后, 加热炉有效长为:23x2.00+(23-1)x0.05+1.50 = 48.60 (m) 8. 剪切机生产能力是如何计算的? 剪切机生产能力:A=3600nG/T,

式中: A——剪机小时能力 t/h ;n——同时剪切根数;G——被剪金属重量t;T——剪机节奏时间,T= t + Δt;

6.平刃剪主要工艺参数是什么

(1)剪切机生产能力:A=3600nG/T,

式中: A——剪机小时能力 t/h ;n——同时剪切根数;G——被剪金属重量t;T——剪机节奏时间,T= t + Δt;

(2) 剪切行程H:H=h+ΔH1+ΔH2+ΔH3 +50~70 mm,h:被剪金属最大厚度mm

(3) 剪刃长度L:L=(3~4)B ( 小剪机);L=(2~2.5)B (大、中型剪机);L= B+200~300mm (板坯剪);B:被剪金属最大宽度mm.

(4) 刀片断面尺寸:刀片横断面高度h=(0.65~1.5)H,刀片横断面厚度δ=(0.3~0.4)h H:被剪金属最大高度mm.

(5) 剪切行程次数:取决于轧机生产能力及剪切质量,P=600~1600kN,n=16~30次/min;P=2500~8000kN, n=10~20次/min;P=10000~25000kN,n=3~14次/min 7.简述确定仓库面积的原则?

仓库面积保证正常生产,避免因“空库”或“涨库”而停工 确定热轧薄板车间原料和成品仓库的面积。 已知轧机小时产量Amax=450t/h, Amin=120t/h,AP=250t/h,某计算产品的投料量系数Kt=1.1,车间综合成材率b=0.95. 采用夹钳吊车,存放天数10天。 答(1)原料、成品仓库的面积计算公式:F = 24AnKt / K1QH

(2)式中A是轧机的产量,应按轧机平均小时产量即AP=250 t/h计算,n是存放天数; (3)Kt是车间金属的投料量系数,原料仓库Kt=1/成材率=1.05,成品仓库应为Kt=1;K1

是仓库利用系数,轧钢车间原料、成品仓库取0.7 (4)堆放负荷量Q、堆放高度H查表得:原料仓库Q = 6 t/m2, H = 2.0m;成品仓库Q = 9 t/m2, H = 2.0m

(5)计算出仓库面积为:原料:F=7500 m2;成品:F=4762 m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