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大,农业优势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蔬菜产业成为了我区农民增收的优势产业。为了不断给党委、政府做大做强蔬菜产业提供决策依据,最近,我走访了大量菜农、菜贩和居民,深入城乡蔬菜市场和基地,查阅了大量资料,详细了解了我区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现做如下粗浅分析: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安康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对商品性蔬菜的需求量急聚增大,蔬菜产业随之迅速发展,数量供应充足,品种丰富,市场交易活跃,蔬菜供应量连年攀升。在种植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一)蔬菜生产规模迅速扩大,总产量持续增长 90年代以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我区蔬菜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据有关统计显示,我区蔬菜播种面积由1990年的3.4万亩发展到2008年14.5万余亩(含魔芋面积),总产量由1990年的6134万公斤,增加到2008年的3.6亿公斤(含魔芋产量),实现产值4.6亿元,年人均量由1990年的71公斤增长到2008年的365公斤,成为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作物。
设施蔬菜发展迅速。1990年,全区设施蔬菜栽培面积不足2300亩,到2008年末,全区各类设施蔬菜面积达1.2万亩,约比1990年增长5.2倍。主要分布在新城、江北、建民、张滩、关庙、五里、吉河等乡镇办,设施蔬菜的人均占
有量已达85公斤,比1990年增长约15倍。对促进蔬菜周年均衡供应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均衡供应水平明显提高,品种体系逐渐优化 2008年,我区年人均蔬菜占有量已达365公斤,蔬菜产业在我区有了较大发展,成为了农民增收的重要成份之一。蔬菜生产的发展使蔬菜供应困难问题在我区基本得到解决,并且初步形成了淡季不淡,旺季不滞,季节性差价进一步缩小。目前城乡蔬菜市场供应数量充足、花色品种丰富、质量提高、价格基本稳定。各种名、特蔬菜、时令蔬菜、‚西洋蔬菜‛、加工制品基本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据统计,在我区蔬菜的种类有50余种,品种达300余个,除了传统的白菜、胡萝卜、白萝卜、黄瓜、南瓜、洋芋、茄子、四季豆、豇豆、莲藕、大葱等,近年来引进的青皮萝卜、木耳菜、空心菜、紫甘蓝、金针菜、西红柿等适应性强表现良好,深受欢迎。
(三)特色蔬菜基地初步形成,无公害蔬菜蓬勃发展 近年来,我区蔬菜生产基地不断发展壮大。除城区东西二坝部分菜地被占用外,新的菜区不断形成,并且逐步向月河川道转移。在比较效益高的驱使下,蔬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少数乡镇已将蔬菜产业作为优化农业结构的重点产业来发展。建民、花园、五里、恒口等乡镇办2.2万亩,已通过国家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认定。建民的黄瓜、辣椒;花园的洋芋;五里、关庙的西瓜;新城的芹菜、茄子、黄瓜;张滩的苦瓜、韭菜等10个蔬菜品种已通过了无公害产品认证。全区蔬菜基地更加集中,各基地都在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自然和经济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技术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突出区域特色,因地制宜地发展本乡镇的蔬菜产业。
(四)蔬菜交易市场逐步完善,中介组织稳步发展
目前,我区已形成了遍及城乡的蔬菜市场,群众买菜难、
卖菜难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其中巴山西路蔬菜专业批发市场占地近3亩,每年从全国各地调入蔬菜3000万公斤以上,流向安康城区及岚皋、紫阳、旬阳、汉阴、镇坪等县。本区的东坝、建民、张滩的蔬菜也大部分在此批发,部分流向其它县市。综合交易市场有南门、静宁、兴安、西坝、张岭、晏台、中渡等7个。农贸市场普及各乡镇,在我区已基本形成了蔬菜批发市场为核心,综合市场为主体,农贸市场为依托的遍布城乡的蔬菜销售网络体系,基本满足了菜农交易的需要,全区范围内蔬菜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正在逐渐形成,并且市场交易活跃。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区蔬菜产业有了较快发展,但同时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政府对菜篮子工程应有足够的重视。一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经过市区两级努力,已经基本解决了吃粮吃菜问题。但近几年来城市规模扩张、城市人口增多,蔬菜供需矛盾发生了变化,各级对菜篮子工程中潜在的问题应予高度重视;二是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发育成长阶段,很多问题由市场调节,蔬菜生产也不例外。但实践证明,作为一项‚民生‛工程,蔬菜产业的发展和供需矛盾的解决仅靠市场调节是不够的,政府宏观调控的力度应予加强;三在体制上尚不健全,如菜田征占许可、先补后占以及新菜田开发基金的征收使用等问题还亟待进一步解决。撤地设市后,城区144平方公里内的‚新开发菜田基金‛的征收权随之上划,致使区上无权征,市上至今未征收,城市‚菜篮子‛工程的政府投
入力度有待加强;四是蔬菜产业的发展投入大、投工多、成本较高,致使城区菜价一直处于高价位运行,居民反映强烈,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蔬菜基地被占严重。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城市人口巨增。而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用粮菜比例的变化(主食减少,副食增加),蔬菜需求量快速增长,但相对应的是城区周边的专业菜地面积锐减。一是被占面积大。自1999年以来,仅东西二坝兴建体育场、综合市场、房地产开发的用地就达1200亩,村民沿枣园路、丁字街、外环路建房用地也超过1000亩,使心石、油房、金川等村的菜地共减少2200亩以上。二是被占菜地全是专业菜地。地势平整,道路通畅,土壤经过长期改良,灌溉设施比较齐全,菜农经过几十年的技术传授,实践总结,种菜经验丰富,属于产量高、效益好的‚白菜心‛。以新城办心石村为例,全村原有菜地820亩,年产蔬菜380万公斤,年均亩产4600公斤,被征后仅剩菜地410亩,年产量110万公斤,年均亩产2680公斤。即菜地被占50%,而产量下降了70%以上。
(三)蔬菜价格居高不下。据统计,安康城区现有人口约30万左右,根据蔬菜专业计算口径,食菜人口应按30—40万人,人均日消费蔬菜0.5公斤,年需蔬菜7000万公斤以上。再加上自产蔬菜部分供应周边县市,与商业菜地的生产能力相比,年总缺口在3000万公斤左右。城区菜价出现了淡季菜价涨、旺季不掉价的局面,引起市民的普遍关注。长此以往,市民难以承受这种必须消费品的高额支付,必将导致市民不满。
(四)农资价格高涨,菜农经济效率低下。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供应价涨幅迅猛,蔬菜生产成本不断加大,直接降低
了蔬菜产业的经济效益,严重影响了菜农的积极性,形成了种菜不如外出务工收入高的现实状况。
(五)蔬菜基础配套设施差,科技含量低。蔬菜生产主要靠农户自身投入,基地到主公路的交通条件落后,田间便道几乎属于‚太阳路‛,成为蔬菜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其次是排灌设施差,受天气影响变化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蔬菜生产基本处于粗放经营状态,直接影响了蔬菜产业发展后劲。如近年来发展较好的建民镇四档村,共有菜地750亩,一是出入不便,虽然安恒二级路穿村而过,但进入菜地的道路泥泞狭窄,大型车辆难于通行;二是大棚质量低劣,投资大;三是土质较差,肥力薄,易板结;四是水源不足,以抽灌为主,仅有四分之一的菜田搞了滴灌;五是污染严重,有限的地表水无法利用。这些道路、渠井、电网、土壤改良等方面的问题,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大,菜农们根本无力承担,导致产量下降,效益滑坡。现有的专业菜田基础设施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太差,如连续出现干旱和雨涝,市场菜价立即上涨。
(六)蔬菜市场布局不合理,作用难发挥。巴山西路蔬菜批发市场是全市最大的蔬菜集散地,年交易量在5000万公斤以上,但市场的交易设施简陋,场地狭小,环境极差,根本不能满足菜农及商户的需求。兴华市场地理位臵优越,交通便利,却建成综合市场,无法进行大宗蔬菜交易。南门、西坝两个市场一高一低,先天不足,菜农称之为‚一个准出不准进,一个准进不准出‛,至今仍聚集在香溪路口、魁星楼、文昌路、西堤头进行交易,马路市场仍然存在。各乡镇的农贸市场普遍存在着条件简陋,环境卫生差,设施不完备,
交通不便利等共性,影响了蔬菜的价格和菜农种菜的积极性。
三、对策及建议
1、理顺体制机制,加大投资力度。要进一步加强对‘菜篮子’工作的领导,定期研究‘菜篮子’工作中的问题,落实机构、人员,做到有规划、有项目、有经费、有效果。把蔬菜生产列入议事日程,适时研究和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可采用以奖代补等形式鼓励菜农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切实解决蔬菜价格居高不下的现实问题。《国家建设征用菜地缴纳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暂行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用地单位必须向国家缴纳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农业部《关于切实稳定大中城市郊区蔬菜基地的意见的通知》指出:‚任何单位任何部门(包括乡村集体)占用郊区菜地都必须依照有关规定交纳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不能减、缓、免。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只能用于新老菜地的开发建设及蔬菜科技事业‛。因此,为了确保蔬菜基地被严重征占,希望尽快开征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加大对新开发菜田的投资扶持力度,保证基金专款专用,提高菜农种菜的积极性,为蔬菜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注入强大的动力。要把蔬菜产业科技推广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保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花色品种的更新换代。
要发挥国家、集体、个人等多方面的积极性,加大对蔬菜基地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要抓住国家对西部加大投资的有利时机,加快蔬菜基地内的水利、交通、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大力提倡蔬菜生产企业和个人投资兴建基础设施,并对水利等设施实行有偿使用,调动全社会投资兴建基础设施的积极性。财政应从促进蔬菜生产发展的角度,对生产大户、新品种应
用、科技推广给予一定资金支持。金融部门对积极从事蔬菜生产、加工、营销的企业和个人给予低息或贴息贷款,放宽抵押贷款条件,鼓励蔬菜产业的发展。农业是弱势产业,蔬菜生产更具风险性。保险机构要根据国家对农业的产业保险政策,做好保险工作,解除农民群众发展蔬菜产业化的后顾之忧,促进蔬菜产业化发展。
2、搞好产业规划,严格保护菜田。首先,要做好菜地发展规划,从城市到集镇都要科学规划布局蔬菜基地,确保有足够的蔬菜生产用地;二是做好科技发展规划,提高蔬菜的科技含量水平;三是做好城镇蔬菜市场建设管理规划。国务院[1994]23号文件指出:蔬菜生产要坚持‚郊区为主、农区为辅、外埠调剂‛的方针,以‚菜园子‛保‚菜篮子‛;要恢复和扩大菜田面积,坚决制止滥占菜地。农业部也明文规定‚坚决制止乱占滥用郊区菜地。凡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的郊区菜地,都要长期保护,一般不准占用。‛因而,要立即对现有菜田登记造册,加强保护;今后确需占用菜地的,要严格审批程序,必须征得蔬菜主管部门的同意并先补后占,确保菜田面积只增不减。要在‚月河川道经济综合开发示范带‛建设过程中,把专业菜田的开发列为主要内容,以项目带产业促蔬菜发展。可在五里、河西、建民、关庙、张滩一带建设高标准蔬菜基地1—2万亩,政府给予专项扶持,专门面向城区市场。
3、发展中介组织,加强队伍建设。我区的蔬菜专业队伍力量薄弱,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要注重人才的引进、选拔、培养。同时要强化服务意识,完善工作机制,鼓励技术人员进农户、到地头,指导生产,发挥作用,培植一批专业基地和专业大户来带头,树立典型,抓点带面。建设一支
作风过硬、技术精湛、务实高效的专业队伍,为蔬菜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促进蔬菜产业快速发展。要尽快制定发
展农村中介组织的政策和相关规定。发展农村中介组织,要坚持自愿、优势互补、形式多样、有利于发展蔬菜产业化的原则。在具体操作中,可考虑发展区域型、合作社型、公司型、协会型等类型的中介组织,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制、租赁制等运行机制。建议指导民间尽快发起设立蔬菜行业协会、蔬菜专业合作社,使之成为与外地销售网络接轨的专业组织。在市场准入、信息咨询、规范经营行为、协调价格、调解利益纠纷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强村、强企、能人的作用,创办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要建章立制,促进中介组织的规范化发展。工商部门要及时审批颁发营业执照,并在收费上给予适当的照顾;税务部门对新办的中介组织要实行一定时限的税收减免;宣传部门要大力宣传好典型、好经验,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选拔一批头脑灵活、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农民担当蔬菜销售经纪人,对他们进行市场营销知识培训,指导他们制定有效的销售策略,逐步建立起由农民组成的销售网络。
4、加快市场建设,优化流通环境。一是加快蔬菜批发市场建设步伐,建成集蔬菜展销、检验检疫、储存配送和信息发布中心为一体的蔬菜综合批发市场。充分利用蔬菜营销协会,设立蔬菜信息中心,逐步实现与全国各大蔬菜批发市场联网,做好蔬菜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预测、信息发布工作,及时反馈国内主要产地的生产状况和主要蔬菜批发市场的品种、数量、价格,以及国外市场的需求信息。各蔬菜基地镇街在产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要建立信息发布点。鼓励有条件的行业协会购臵相关设备上网。通过建立比较完整的信息网络,使蔬菜生产、经营、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能够做到及时沟通和衔接。二是加强对蔬菜产地
批发市场建设的指导力度。三是加强市场管理,规范市场秩序。公安、工商等部门要进入市场进行服务,加大市场治安力度,维护经营业户权益。严厉打击偷盗、行霸、菜霸、欺生排外、强买强卖等违法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5、培育龙头企业,推进蔬菜产业。龙头企业壮大与否,是实现蔬菜产业化的关键。当前我区蔬菜产业龙头企业很不尽人意,有的甚至在萎缩退步。区政府要抓紧组织有关部门尽快研究蔬菜龙头企业的发展问题。对龙头企业在项目的申报,能源、交通、金融等方面给予优先扶持。对于国家和区里支持的政策性资金,要重点安排用于龙头企业的项目建设。有些项目要作为市、区重点项目,统一调度实施。大力搞好招商引资,吸引外地企业来我区创办加工龙头企业。龙头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尽快明确发展重点和主攻方向。要建立完善产业化经营利益机制,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按照公司加农户的基本方式,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要指导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委托生产、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利润返还等行之有效的利益分配方式,密切与农户的经济联系,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6、提高科技含量,打造知名品牌 。认真抓好种苗和良种选育,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注重培养自己的科技力量,积极进行蔬菜新品种的研究和试验推广工作,引进和推广一批科技含量高的名优蔬菜新品种,建设优质品种示范基地。在巩固现有大棚、拱棚、地膜覆盖等技术的同时,着力发展温室栽培、无土栽培等技术。大力推广一批科技含量高的蔬菜生产新技术、新材料、新农药、新肥料,提升蔬菜产量、质量和档次。同时将创品牌作为蔬菜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下大力气培育一批品质优良、受消费者好评的名优蔬菜品种。加大蔬菜产品注册商
标、绿色食品、无公害产品认定工作力度。同时加大我区蔬菜品牌的宣传力度,扩大名牌效应。陈善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