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比论证
(一)概念
是正反对比论证的简称,也称比较法,这是一种常用的、有说服力的论证方法。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 ,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 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在对比中最容易显露出来,特别是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的比较,具有极大的鲜明性,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经过对比,正确的论点更加稳固。
(二)运用对比论证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对比论证和类比论证的区别。
对比论证有别于类比论证。类比论证就是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做出它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它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方式,其结论不一定为真,只有一定程度上的可靠性。而对比论证就是两种事物相比较,是一种求异的思维方式,它侧重于从事物相反或相异的属性比较中来揭示需要论证的论点本质。明白了这些,我们在议论文论证中就能更好地运用对比论证来论证自己的论点。 2、注意纵比和横比的巧妙运用。
所谓纵比,是指时间上的前后和事物的前后阶段的对比。所谓横比,是指同类事物间的对比。 (三)示例
韩愈《师说》: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解释:古之圣人”从师而问与“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等进行对比论证。
二、举例论证
(一)概念
举例论证,也叫事实论证,就是通过列举典型、确凿的事实来证明观点,具有说服力且容易让人接受。《反对党八股(节选)》中就运用斯大林反侵略战争的演讲等事例论证观点。这篇文章值得我们学习。 (二)运用举例论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事例要确凿、为人熟知。
“真实最能打动人心”,举例论证时事例的真实确凿是论证的基础和前提,只有真
实的、为人熟知的事例才能更好地论证中心论点。 2、举例要简练概括。
举例虽然也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但和记叙文写法不同,不需要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和人物之间的对话、神态、动作以及故事发生的场景等做细致生动的描绘。议论文只是借事说理,所叙事例只要能证明其观点即可,文章的重点是作者所论证的观点而不是用来说理的事例。 3、举例要典型、紧扣论点。
举例论证时,所举事例必须与所论证的观点紧密相扣,这样才能起到论证的作用。在选择事例时,首先要看事例本身是否蕴含着所要论证的观点;同时,由于事例本身往往具有多义性,因此在叙述事例时,要有意识地突出事例中与论点相扣的地方,不能泛泛地叙事。 4、举例要析理透辟。
举例是为了说理,在举例过程中或概述事例之后要对事例进行适当的分析,这对于增强论证的力度是很有必要的。切忌不加分析地信手拈来,随意罗列事例,这样会造成事理脱节,举例不适当。 (三)示例
作家苏童自他的作品《妻妾成群》被改编成电影后名声大振,上门的采访者、崇拜者络绎不绝,但是苏童很冷静,他对记者说:“门外的繁华不是我的繁华,我是过室内生活的人,一直很安静,现在更安静。”另一个作家张炜则奉行“三不主义”——不看热闹的书,不去热闹的地方,不交热闹的朋友。对于许许多多的成功者而言,其实没有多少秘诀,无非就是他们比平常人更能“心系一处”而已。
分析: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文章列举苏童、张炜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做到“心系一处”需要守住内心的一片宁静。
三、比喻论证
(一)概念
比喻论证就是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阐释观点的论证方法。其特点是类相异,理相同,即比喻涉及的是不同的两类事物,但两类事物之间有相似点。 (二)运用比喻论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熟悉的喻体阐发道理。
运用比喻论证,应选择生动形象的喻体:用来作比喻的事物必须可信,是人所共知的;用来作比喻的事物要具体、浅显而新颖,通俗易懂,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如《拿
来主义》第 8、9 段,喻体如“大宅子”“孱头”“鸦片”等,不仅为大众所熟悉,而且新颖别致、形象生动,让读者对作者论述的本体“国内文化遗产和外来文化”以及如何对待它们有了深刻而全面的认识。 2、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点。
“相似点”是作者在构思比喻时由本体联想到喻体的基础,也是读者在理解比喻时由喻体联想到本体的纽带。在用比喻论证道理的过程中,选用的“喻体”与“本体”相似性越多,相关性越高,打的比方就越贴切自然。这样的比喻就能够恰到好处地说明被论证事物的特点。 3、要学会联想。
联想的特点是从某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另一事物。如:良知似灯(灯温暖、光亮,可以照亮世界,照亮心灵);生命如歌(歌曲有低缓,有高亢,要从容吟唱);等等。
四、引用论证
(一)概念
引用论证是“道理论证”的一种,也叫“引证”,即引用名人名言或名人的观点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引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明引,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交代其出处,一种是暗引,即不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出处。 引用方法多变,十分灵活。 (二)运用引用论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所引用的名言警句要富有针对性。
每句名言都产生于特定的背景,都应用于特定的目的,即使谈同一个问题,也有不少名言可供选取。运用时要仔细分析每个道理论据的特有功能,将它引用到恰当的语言环境之中。 2、要简洁,不宜过多。
议论是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是介绍他人的见解。引用他人的话、目的是让读者更加信服自己的道理,自己的观点应是议论的主体,应是全文最醒目的部分。过多的引文很容易将自己的分析淹没。 3、要注意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区别。
直接引用要求文字,甚至标点均准确无误,间接引用只需述其大意,但要注意人称的转换。 (三)示例
【示例】行吟泽畔的三闾大夫和漂泊江湖的少陵野老已经凭借其壮丽诗篇在中国人民心中获得了永生;文天祥舍生取义的人格精神已凝聚在“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诗中。到了近代,谭嗣同在狱中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两句诗宣示以身殉国的决心;留学异国的鲁迅用“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之句来表达对祖国的满腔热爱。当我们诵读这些家喻户晓的诗歌名篇时,在获得审美愉悦感的同时也接受了道德上的熏陶。
五、类比论证 (一)概念
类比论证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其中,“相同特点”是这种论证方法能够成立的前提,没有它,就无法进行类推;“比较类推”是这种论证方法的根本标志,没有这个推理过程,就达不到证明论点的目的;“已知事物”是这种论证方法的一个重要条件。它是为所要论述的主体事物服务的客体事物,没有这个条件,不能使类推的道理明显化,不容易被读者接受,在某些情况下也不能达到证明论点的目的。这种论证方法通过客体事物与主体事物相同特点的比较,把客体事物的性质类推到主体事物上,由此揭示出主体事物具有客体事物同样的性质,从而达到证明论点的目的。
(二)运用类比论证需注意以下几点 1、要使用同类对象进行类比。
世界上有无数具有某些相同属性或相似属性的事物,有的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对它们进行类比,论据就缺乏说服力。 2、避免单独运用类比论证一种论证方式。
最好是与其他的论证方式结合使用,使之起到补充和丰富的作用。 3、要注意结论的可靠程度。
除非个别很有把握的情况,否则结论一般只是一种可能性。在表述上要把握分寸,不可绝对化。 (三)示例
1、《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文运用了类比论证的方法,“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精致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将手工匠人和企业进行类比,写出了企业拥有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2、《邹忌讽齐王纳谏》以邹忌自己与徐公比美受到妻、妾、客的不切实际的赞扬这一件生活小事,讽喻了高高在上的国君更易受臣民蒙蔽的道理。作者先以妻、妾和客三种人的不切实际的回答,推出了他们说假话的原因,即妻“私臣”、妾“畏臣”、客“求于臣”;接着将生活中的妻“私臣”、妾“畏臣”、客“求于臣”
的家庭及人际关系与“宫妇”“私王”、“大臣”“畏王”、“四境之内”“有求于王”的君臣的关系一一对应并比较,水到渠成地推出君王受蒙蔽很深的事实,使齐威王心悦诚服地接受了批评,从而证明了广开言路、从谏如流对兴邦强国的重要性。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了类比论证法,从而使说理透彻,论证有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