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园林相关专业实习报告

2024-04-11 来源:伴沃教育

  1.实践时间:

  20xx年7月4日

  2.实践地点:

  xx市活水公园、xx市浣花溪公园

  3.实习内容

  3.1活水公园实习

  3.1.1实习目的

  根据活水公园参观实习内容结合专业知识:调查分析活水公园污水生物净化处理流程与原理;调查分析活水公园污水系统设施与园林景观的处理。

  3.1.2实习结果

  3.1.2.1活水公园简介

  四川省xx市的活水公园,是我国第一座以水为主题的湿地生态展示景观公园,这个城市生态环保公园展示了国际先进的“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的过程。其占地2.4平方公顷的公园,坐落于xx市的护城河――府河上。活水公园的创意者,美国“水的保护者(Keepers of The Waters)”组织的创始人贝茜·达蒙女士,用了大量流动的雕塑,作为文化艺术展示,目的是为了提高全球人的清洁城市供水工程的意识。活水公园的方案运用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吸取鱼水难分的象征意义,将鱼形剖面融于总体造型,全长525m、宽75m,预示人、自然、水的依存关系。它利用湿地中大型植物及其基质的自然净化能力净化污水,并在此过程中促进了大型植物生长,增加了绿化面积和野生动物栖息地,有利于良性生态环境的建设;它模拟和再现了自然环境中污水是如何由浑变清的全过程,展示了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的工艺:受污染的无生机的“死水”,经过塘床系统中的各级湿地单元与各种高、低等生物群落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后,变成生机勃勃的具有生命活力的“活水”,演示了水与自然界由“浊”变“清”、由“死”变“活”的生命过程,这是一个集现代意识和传统园林于一体的公园,蕴涵了丰富的文化、艺术和生态意义。

  3.1.2.2活水公园净水系统

  (1)厌氧沉淀池

  位于鱼眼处的厌氧沉淀塘进一步初步清理,厌氧沉淀水深较深整体体量有70立方米左右,这里可以对待处理的污水第一步的过滤并使较大的污染杂质沉淀下来,水池中内层和外层有两圈过滤网,水由水车(水泵)抽入水池中心,由中心圈层的过滤网过滤,之后经最外接近陆地的圈层过滤网过滤。

  (2)水流雕塑

  经过滤后的.水再流入流水雕塑,依靠水的流动、波动,加氧净化,之后进入兼氧池。

  (3)兼氧池

  兼氧菌有水解作用和产酸作用,将废水中部分不溶性的有机物转化为溶解性的有机物,部分难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的易降解有机物,从而去除部分COD并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再进入位于鱼鳃部分的人工湿地塘床生态系统。

  (4)人工湿地塘床生态系统

  人工湿地塘床生态系统为活水园水处理工程的核心,是一个钙化池、耗氧池。由6个植物塘、12个植物床组成,池水深度在一米以下,过深会减少光照。尚待净化的污水在这里经沉淀、吸附、氧化还原、微生物分解、动植物吸收等作用,达到无害化,多项水质指标明显改善,成为促进植物生长的养分和水源。此外,对系统中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水质的时空变化设有几十个监测采样管,便于采样分析,为保护湿地生态及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提供了实验场地。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研究价值。

  人工湿地的塘床酷似一片片鱼鳞,呼应了公园的总体设计。其中种植的漂浮植物有浮萍、紫萍、凤眼莲等;挺水植物:芦苇、水烛、茭白、伞草等;浮叶植物:睡莲;沉水植物:金鱼藻、黑藻等几十种,多种类的植物有效的从各方面来净化根系,吸收杂质。水生植物能吸收和富集水体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并且在植物体内的富集含量可达到污染物在水中浓度的十几倍、几百倍甚至几千倍以上,对水体能起到很好的净化作用。水池中还有自然生长的多类鱼、昆虫和两栖动物等构成了良好的湿地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栖息地。既有分解水中污染物和净化水体的作用,又有很好的知识性和观赏性。

  (5)水流雕塑和养鱼塘

  经人工湿地水处理系统净化之后重新进入水流雕塑进行净化和加氧,再进入鱼塘,之后流入府河。每天,活水公园的流量可达500立方米,其所向人们展示的被污染的水在自然界由“浊”变“清”、由“死”变“活”的生命过程,对人们生态环境保护观念产生深远的影响。

  活水公园交通布局结合了公园整体造型景观,结合活水公园的净化系统,围绕净化系统布局交通园路,在临近府河的公园周边也分布了交通道路,方便游人出行。园路景观尽可能的围绕着净水系统的布局,表现了净水小品结构的美,从公园入口进入是进行了地形设计的厌氧沉淀塘,园路是花纹造型的水泥混凝土地面,之后进入以砖石台阶与鹅卵石地面为主

  的流水雕塑部分,后面则是人工湿地塘床部分,此处主要以木质地板景观为主,结合塘床多类植物造型景观和水池与观景平台表现园路景观,深入后依然是鹅卵石为主的道路,配合石质小品的流水雕塑,表现流水美,与后面的木质地板和鱼塘花池的静水景观搭配,动静结合。之后的园路景观主要以砖石道路与园林植物景观为主。

  3.2浣花溪公园实习

  3.2.1实习目的:

  根据浣花溪公园参观实习内容,结合专业知识调查与分析:浣花溪公园的山水布局及其景观特色;浣花溪公园的喷泉,溪流的布置与设计;浣花溪公园的交通布局和园路景观的塑造;公园场地的铺地形式,材料应用的特色与特点; 浣花溪公园的排水系统处理;公园石景的应用方式与特点。

  3.2.2实习结果

  3.2.2.1浣花溪公园简介

  浣花溪公园以杜甫草堂的历史文化内涵为背景,运用现代园林和建筑设计的前沿理论,以自然雅致的景观和建筑凸现川西文化醇厚的历史底蕴,是一座集将自然景观和城市景观、古典园林和现代建筑艺术有机结合的城市公园。园内山水交融,花草树木绿阴蔽日,由万树山、沧浪湖和白鹭洲三大景点组成,浣花溪和干河两条河流穿园而过,是xx最大的开放式城市森林公园,形象演绎了杜甫的诗意韵味。主要包括一座假山一个人工湖一处湿地两幢景观建筑三座地下车库四个大型休闲广场,贯通全园的小溪河道和路网以及遍布整个园区的园林绿化景观等。从内容上分为诗歌大道、诗之韵诗歌意境、诗之韵诗歌典故和应急系统。

  3.2.2.2浣花溪公园山水布局

  xx浣花溪公园是xx市挖湖堆山工程最大的一个公园,分别为沧浪湖和万树山。沧浪湖主要由“草堂入口广场”、浅滩、溪流、小岛和一座位于岛上的景观建筑“浣花居”组成,营造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意境。但是沧浪湖的水体造型变化不够,驳岸处理形式单一,没有展现出水体的自然之美,生态之美。

  万树山位于公园南部,以一座人造山为主,植如密林,占地6.5万平方米,并配以“万竹广场”、“川西民俗文化广场”,锦水绕行其间,山体形态变化丰富。绿化分为春夏秋冬四景附以阳光草坪和花卉相衬,营造出“绿竹通幽径,青萝拂行衣的意境。

  3.2.2.3交通布局及铺装设计

  园内道路呈网状分布,有主干道、次干道、游步道依环境而定。园内道路形式有沿景观而建设的道路,在不同的景区道路的铺设各有特点,在景点较集中的方道路为小路,这样可以游到各个小的景点,同时还有分解人流拥挤的作用。北部和中部为直线路,南部景区为曲线道路。湖边的道路采用弧型的设计风格,与地形达到了完美的结合。曲线的道路设计给适合人们更进一步的与大自然接触。提高了公园的质量,也给行人带来很多方便。北门临近公交路线,这里是游人较为集中的地方。从进口公园内后,又将人流分成两路,两个造型别致的桥梁将人们引入公园深处,起到了一个指示的作用,桥梁的设计采用木质的结构,及环保又与周围的环境达成一致,在桥梁的拐角处和过度去,有明显的路标提示,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在向下一个景区过度的区域里,建有休息场所,为游人的休息提供了方便。

  浣花溪园路的铺装采用了多种多样的纹饰来烘托道路的美和园林的景致。白色的鹅卵石镶嵌在菱形的大理石砖两侧,组成线条,在散步道上显得格外突出。另外还有三角形和其他一些不规则图形的组合都具有较强的动感。浣花溪园内也出现效仿自然的不规则铺装,如乱石纹、冰裂纹,给人以巴蜀地区朴素自然之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