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自20XX年5月来到项目部至今走过的日子,感觉自己成长了许多,收获许多,感受许多。
在后沙峪项目部自己所担任的是钢筋工长这一职责,由于对钢筋这一块认知不深,刚开始接触时感觉处处碰壁,同时对于钢筋的构造要求及制图规则和计算要求也不熟练,当时感觉上手非常吃力,也因为自己急于求成的心理,导致在工作中出现了许多错误。但现在看来,无论大小事都需上心用心,都需一步一个脚印,安安稳稳地走好每一步,才可能走得更远、更长。
依然记得,20XX年5月20日从XX星河湾调运一批钢筋过来用作塔吊基础,由于我们的疏忽未将所吊运的钢筋逐一分规格、分捆进行堆放,导致现场出现钢筋压钢筋现象,致使部分钢筋无法加工使用,造成原设计方案变更,给钢筋加工带来困难。"吃一堑、长一智"经过这次的教训,在后期吊车装卸钢筋时,我们严格要求将不同规格、不同长度、不同等级的逐一分类、分场地堆放整齐,为后期钢筋加工创造条件。
由于春节前出正负零是节点目标,因此工程在紧张有序的抢工过程中也出现了严重的钢筋浪费现象(钢筋废料过多,钢筋搭接过长,钢筋以大代小等)。其中浪费较为严重的有:
1、地下车库基础梁钢筋,因为套丝机运作不够成熟,导致钢筋车丝端头失误,造成直缧纹套筒外露丝扣过多两端不均匀,出现钢筋浪费现象;
2、基础筏板马凳钢筋、基础墙柱箍筋及楼板拉筋出现以大代小一现象较为严重,施工班组未按照图纸要求及交底进行施工造成现场钢筋浪费;
在后期的管理过程中,还需加强对现场施工人员的管理,合理使用钢筋,切勿用错筋、绑错筋并按照图纸要求统筹配料,以达到节约钢筋效率最大化。
因为春节前必须将地下室以下结构所需的钢筋量上报给咨询公司,因此我一边看相关图集、规范,了解钢筋计算方法及构造要求,在了解图集的计算方法后再拿着图纸去现场查看,这样对图纸和图集明白后开始进行手工算量,因为不熟练,我须边计算边看图集,且算量的过程比较慢,偶尔还会出错。错了重新再算,时间久了,大部分算法牢记于心,速度也逐步提高。后来根据实际情况,领导安排商务部一个同事与我一起计算钢筋工程量,在领导的建议下我们用广联达软件计算工程量,于是在手工计算的基础上我们开始用广联达软件绘图算量,在绘图过程中,也是最开心的时候,在软件中可以看出钢筋三维,编辑钢筋,一些复杂的钢筋骨架变得很明了。看着自己的高楼从基础层慢慢拔地而起,那种感觉是喜悦的,遇到不懂的问题、不懂的专业术语就问,图纸也会有很多错误,大家一起探讨,共同解决。充分体现了"分工不分家"这一说法。
其次还有现场钢筋进度,了解进度同时每天坚持写施工日志,把每天学到的与不足的东西记录下来,做到不断总结。这样就可以把每天学到的点点滴滴总结在一起,串联成一个整体的知识体系,从而系统的学习。之所以每天坚持写施工日志,是因为"温故而知新"这一道理,需不断的突破、不断的温习总结新知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