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随处潜伏着危机”,《狮子王》中辛巴对女儿齐娜亚说:“站在我看得见的地方。”蛮荒世界的确危机四伏,羚羊们必须时刻机警,不时抬头张望,每一天都在死里逃生。在人类的生活当中,也处处是陷阱,一个不小心也将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而想避免掉入陷阱,最为重要的就是修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这几年特别火,随处可见都在谈论,但少有人深入的思考过,想要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前提是你自己需要掌握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这个快节奏时代,很多人都会迷信大众都认为对的事,对于身边经常发生的事深信不疑,更有甚者会愚昧的去效仿,却从来不思考背后的逻辑。
而卡尔·诺顿《隐性逻辑》就是帮助我们运用正确思维工具,思考生活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事,从而让我们正确并有效率的思考。其实关于逻辑思维的书很多,我相信大多数小伙伴们都不缺,比如《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等等。大家缺的可能是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应用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以及更重要的,怎样识别和破除现实中的逻辑谬误。而这本书恰好阐述了逻辑谬误,同时也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下面我将介绍《隐性逻辑》中提到的5种常见的思维陷阱,帮助大家正确思考。
一、错误归因
看到了两个事物同时存在,就觉得其中一个事物是另一个的起因或是互为因果。
例如:
因为街道湿了,所以下雨了!
因为我国人民做菜油烟太大,所以才会造成空气质量这么差!
儿子考试成绩那么差,一定是因为他天天玩游戏机的关系。
错误在于,同时存在的两个事物未必有因果关系,可能这两个事物有共同的起因,或者两个事物根本没有因果关系,它们直接的共存只是巧合。
解决方法,不要过快的下结论,需考虑所有因素。
二、蒙特卡罗效应
如果一件事很长时间没有发生,我们会相信这将是发生的概率更大。
例如:
买彩票的时候,认为11号球已经很久没有出现了,这次一定会出现。
在等公交的时候,等了30分钟,你坐的2路车还没来,下班车一定是2路。
错误在于,我们在评估概率的时候过多的关注其他概念,比如时间。尽管那些信息是无用的,却对我们的评估结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解决方法,正确看待你所掌握的信息,不要被其他无关紧要的信心蒙蔽双眼,抓住最为核心的内容。
三、片面谬误
当你的观点被证明是错误的时候,你用特例在为自己开脱。
例如:
孩子小,不懂事,谁家孩子不会犯错。
虽然我这么做是不对的,但是我这么做能给公司带来利润。
人们都不喜欢被证明是错误,一旦大脑形成一种观点,就会用所有现有信息来支撑这个观点。它会认为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并忽视那些质疑这个观点的信息。
为什么我们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呢?因为用这种验证偏见方式思考更轻松、更省劲,这也是大脑自我节约能量的方式。
解决办法,对自我保持批判的眼光,多问自己这样思考方式对吗?并要善于倾听接纳与自己不同的观点。
四、基因谬误
可以理解为我们常说的贴标签,通过一个事物的某一面来判断事物的好坏,而逃避正面的讨论。
例如:
小张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所以,他今天帮助了莉莉。
我不关心你说了什么,我只关心你是谁,要是你这个人有什么问题或我不喜欢,你说什么都是错的。
你看那个人尖嘴猴腮的,一定不是好人。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犯这种错误。如果一个人比较内向没什么话,别人会说这人高冷;如果一个人能够侃侃而谈,我们就会认为这个人很能说,但事实呢?高冷的人可能是一个热心肠的,很会说的有可能一上台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解决办法就是,我们要有意识的观察和思考,多花一点时间去了解具体的人和事,避免掉入基因谬误的陷阱里。
五、锚定效应
所谓“锚定效应”是指人们在做决定或下判断前,容易受到之前的信息影响,该信息犹如一个沉重的锚,沉到了海底,让你的思维以该信息为基准,在它的一定范围内做判断,而这样的判断往往会造成决策的偏误。
心理学家们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带领一些大学生和房地产的专业人员参观一座房屋,然后请他们估计房屋的价格。而在参观之前,实验人员会打印一份随机生成的“销售数据表”分发给他们作为“参考”。
多次实验的结果显示,无论是大学生,还是这些专职的从业人员,他们对房屋价格的估计无疑都受到了“销售数据表”的操纵。
表格里的价格越高,相对应的人员给出的估值也越高,反之亦然。
显然,人类的大脑极易受到“锚定效应”的影响,即使是专业从业人员也不例外。
在理解了锚定效应后,想想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情景:
为什么一支牙膏要标建议零售价:9.9元,实际售价8.7元?
为什么商家喜欢写一个标价,还要划掉,然后再写一个优惠价?
为什么实体小商铺喜欢开一个天价等你还价?
摆脱锚定的最好方法就是做好预算和收集相反论据。自己对于事物的判断要有一个标准,而这个标准就是通过自己去收集证据得来的,不至于遇到打折优惠信息的时候,一时被优惠力度所迷惑。
在《隐性逻辑》中,作者共提到了21种思维陷阱,每一种都是我们在工作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当然,在看完这本书中提到的各种思维陷阱后,并不能保证以后再也不会陷入这么多坑当中。只希望今后在听到他人或自己论证某些问题时,能够跳脱出来想一想,有没有出现逻辑上的谬误?希望你能不被任何“权威”或者“主流”的声音裹挟,保持自我判断,因为只有你能对你的生活负责,也只有你为你的生活承担后果。要记得,没有人值得你交付出自我判断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