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鲁迅,人们似乎立刻自觉换上严肃的定义,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的文字也似乎总是愤世嫉俗、一针见血、艰深难懂,中学校园里时下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
但其实课本之外的鲁迅,却是一位风趣可亲、多才多艺的学者,与教材中横眉冷对的老头形象判若两人。他不是神,而是一个真正的人,他会为爱温柔,写情书,也会讲段子,他多才多艺,写文章,书法木刻,做设计,洋洋精通。
今天,我们来聊聊课本之外你所不知道的鲁迅。
撩妹达人
鲁迅与许广平相识于1925年的北京,两人通信并开始交往。那年他44岁,一本高校教授,国民思想改造家;她是二年级学生,喜爱文学的普通少女。
《两地书》是鲁迅和许广平的两地情书集,鲁迅先生变成暖萌大叔,情书内容尽显鲁迅先生温情可爱、鲜活率真的一面。
鲁迅一向孤傲,写杂文批判世人毫不客气,可在许广平这里,就万分柔情,可谓是宗师级暖男。两人刚认识的时候,信件的抬头称呼还很客气,许广平先是称呼“鲁迅师”、“鲁迅先生吾师左右”,后来情到深处,称呼也亲昵了,变成“小刺猬”“小白象”,“嫩弟弟”。
铁骨铮铮的直男硬汉,鲁迅甘愿接受“嫩弟弟”的昵称,反差萌非常强烈了。他对许广平的称呼,从“广平兄”“小鬼”变成“少爷”“广平仁兄大人阁下”,把女朋友当作“女王大人”来宠。
与相差17岁的女学生恋爱,鲁迅似乎一下子回到了青年时。一刻不见,别相思如狂。情书这种东西不好写,容易写腻掉,容易言过其实。但是他写许广平的信并不甜腻,克制而暖心。他在写给许广平的信中说:“我寄你的信,总要送往邮局,不喜欢放在街边的邮筒里,我总疑心那里会慢一点。”
在厦门教书的日子,鲁迅连上课的女学生有几个人都主动向许广平报备。他保证自己会目不斜视,却也惹得许广平在回信里露出了吃醋的娇嗔模样。
两个人的热恋期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异地恋,似乎只能通过书信来完成。许广平在信里称自己为“受教的小学生”,就是我们读来,也能体会那股小女儿娇憨。
他们探讨的问题从最初对于当时社会政治的观点一路延伸到了对彼此人生的憧憬。信里说,“滔滔不绝很容易,可我只想和你,在一个慢下来的世界里交谈。”
前两年,流行“左先生和右先生”的故事,虽然很烂俗,但放到鲁迅身上却很合适,他既能像左先生那样,会用温暖的话哄女孩子,又像右先生那样,在生活上予以指导,提供务实的建议帮助。这样的鲁迅实在可爱。
艺术家
以我们所能知道的资料,除了在江南水师学堂和日本仙台医学院那点学历,又听过一阵子章太炎的讲席,此外,鲁迅没有上过一天艺术学院,没有一个美术老师。但他却是一个天才艺术家。
但是陈丹青曾这样评价鲁迅:“他是一位最懂绘画、最有洞察力、最有说服力的议论家,是一位真正前卫的实践者,同时,是精于选择的赏鉴家。”
1998年,纽约古根海姆现代美术馆举办西方世界第一次中国美术大展,其中1900年到1980年的专题展,集中了民国与共和国几代人具有代表性的国画、油画、版画和书籍装帧。民初那代人的新国画,既过时,也比不得古人。
由鲁迅一手培植的左翼木刻,包括鲁迅自己设计的几件书籍装帧,不但依旧生猛、强烈、好看、耐看,而且毫不过时。
大家知道,这些左翼木刻最初的鼓吹者、最终的判断者,就是鲁迅。没有鲁迅,这份成就是不能想象的。鲁迅死后,年轻木刻家在延安继续创作了不少活泼的作品,但渐渐成为政治宣传,1949年后,全部教条化,再之后,和鲁迅所有学生一样,或者挨整,或者凋谢,他们短暂的黄金时代,就是和鲁迅一起玩耍的五六年。
鲁迅在设计上表现出了非凡的才华。猫头鹰是鲁迅的经典之作,细看会发现这只活泼灵动的猫头鹰的双眼被画成了一对男女的头。
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一早就看出了当时只是稍有名气的鲁迅的才华,眼光可谓独到。他在给鲁迅先生的信中写道:“余想请先生为北京大学设计一枚校徽,也不必多复杂,只需将先生一向倡导的美育理念融会贯通即可。”当时的鲁迅虽有忐忑,但交上的草案让蔡元培连声叫好,这一基本设计也沿用至今。
鲁迅的设计风格,多走朴素简练路线,但是却匠心巧运,内涵深刻,且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比如他的封面设计代表作《呐喊》,暗红的底色如同腐血,包围着扁方的黑色块。黑色块中是书名和作者名的阴文,外加细线框围住。“呐喊”两字写法非常奇特,两个“口”刻意偏上,还有一个“口”居下,三个“口”加起来非常突出,仿佛在齐声呐喊。
段子手
鲁迅先生表面上看,神情严肃,不苟言笑,其实是个很会说笑话的人,尤其是对她的母亲和周围邻居。他只要在人群中坐上一阵,便会笑声不绝。鲁迅先生讲笑话时很有特点,讲到精彩之处,会突然把双眼一瞪,光是他的这个表情,就够听讲的人笑得前俯后仰了,可他自己一本正经,像没事儿一样。
广州的一些进步青年曾创办过 一家名为“南中国”的文学社,开办之初希望鲁迅给他们的创刊号撰稿。鲁迅说:“文章还是你们自己先写好,我以后再写,免得人说鲁迅来到广州就找青年来为自己捧场了。”
青年们说:“我们都是穷学生,如果刊物第一期销路不好,就不一定有力量出第二期了。”鲁迅风趣而又严肃地说:“要刊物销路好也很容易,你们可以写文章骂我,骂我的刊物也是销路好的。”
[作者]鲁迅 [出品]新华先锋推荐:《呐喊》
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之首
冷画小人物与大社会,批判旧礼教与国民性
©内容简介:《呐喊》共十四个短篇,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鲁迅先生通过对狂人、孔乙己、阿Q等人物形象的塑造,深刻反映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间中国社会生活的现状,有力地揭露和鞭挞了封建旧恶势力,表达了他渴望变革,要为时代呐喊,希望能唤醒国民的思想。《呐喊》奠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现代文化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