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推荐课件] 高中语文课教学反思

2024-08-28 来源:伴沃教育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每个老师都需要仔细规划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需要重视教案课件的准备工作,这样学生才能高效地掌握知识点。要写好教案课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推荐课件] 高中语文课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获得教养的途径》是我上的第一篇现代文。其实,我自己并不是很喜欢这篇文章,也不知道对于这样的文章要怎么去给学生讲解。对于文本,我并没有做深入的研究,或者说,我自己也没有很好地去解读文本,最后求助于多方资料,包括教参和网上的相关备课资料。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东拼西凑,面面俱到,仅仅只是把知识点记在了书上,却不知道这两个课时应该让学生掌握什么样的内容,模糊了教学目标。

由于没有对文本进行透彻地解读,只是照搬照抄教参上的教案,而一般的教案都是只列几个大问题,帮助把握整体脉络的,至于用来衔接的小问题就没有了。所以我上课都是东讲一点,西讲一点,并且中间的衔接很不自然。我常常说 “好,下面我们来看第几段”“现在我们看到这句话”之类的语句权当衔接句,显得相当得生硬、不自然,学生也是很被动地翻到第几页,看到第几段,找到第几句,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一点帮助也没有。

作为新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或许不如老教师,但也要尽量地去钻研文本,吃透文本,要更精心、更详细地准备教案,努力使课堂流畅自然,使学生开动脑筋。

《获得教养的途径》这篇课文我分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解决第一部分,第二课时解决第二部分。结果,时间掌握不好。这篇课文比较难懂,学生基本沉默,问题抛下去学生都没有反应,应该对问题的设计再上心些,更好地引导学生去理解课文。

课文第二部分有个知识点是说对于文学名著要“常读常新”。学生对于这一部分很有感触,应该多给时间让学生自己讲讲自己的阅读体验,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经历,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f215.com编辑推荐

教案范本: 高中语文课教学反思其三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撰写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都要做的事。有了完善的教案课件,这样学生才能更快地理解各知识要点。你对于写教案课件有哪些疑问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教案范本: 高中语文课教学反思其三》,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在“知识与能力”目标方面,我将结合中国文学史讲授《诗经》的产生、内容、艺术手法等知识,努力提高自学《诗经》其他篇章的能力。

在“过程与方法”目标方面,立足于《氓》与《采薇》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立足于品味具体的诗句,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人物形象与人物情感,并结合文学史作适当大拓展,达到“点、面”认识的目的。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方面,重在从古代婚姻制度及妇女特殊的社会地位上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把同情的情感上升到对女性的尊重上来。适时联系现代社会的婚姻现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婚姻家庭观念,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有责任的好男人。

另外,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我在教学时,采用“话外音”,即把现代流行音乐中关于爱情主题的歌词作摘要引用,以浅解深,通俗易懂,又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例如,讲解“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时,我就引用流行歌词——“爱你没商量”。同时,为了配合这种教学方法的落实,我把课文内容的解读设计为五个“乐章”,即“婚姻的第一乐章:我的美丽的追忆”;“婚姻的第二乐章:我的伤心的反思”;“婚姻的第三乐章:我的难平的怨恨”;“婚姻的第四乐章:我的痛苦的呐喊”;“婚姻的第五乐章:我的毅然的决绝”。

月度课件精选 高中语文课教学思考篇一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写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在从事的事情。只有优秀的教案课件,才能让学生更加快速地理解各知识点。如何从优质的教案课件中借鉴有益的知识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月度课件精选 高中语文课教学思考篇一”,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当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步伐逐渐加快,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提出较大挑战,同时也对高中语文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一定要求,这是教师实施反思性教学的根源所在。当前,一些全新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方法运用到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受益匪浅,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深刻进行教学反思,以此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最终提出解决方案,改变以往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将教学创新与教学改革和实践相结合,增强教学实效性。有关反思性教学的实施,可具体采取如下方法:

一、教学目标的反思

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引导,如果确定的教学目标不合理,将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产生影响,造成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影响教学效率。因此,合理的确定教学目标,是反思性教学优先要解决的问题。有关教学目标的反思,主要从以下三大方面着手:首先,知识目标。也就是经过课堂教学后,要求学生掌握哪些知识点,落实知识学习目标,如语法知识、古诗词的掌握等;其次,能力目标。新课改目标的落实,要求学生除了掌握基本的学习知识以外,还应注重综合能力的提升,能够运用新方法、新技巧掌握语文知识,增强综合素质,如文言文鉴赏能力、与人沟通和协作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等;再有,情感目标。通过课堂学习,学生的情感应该有所共鸣,得以领悟。例如,学生在反复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将课文所讲内容联系个人生活实际、学习实际等,品味文章的中心思想与情感,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教学结构的反思

教师针对每一节课,都设计了一定的结构。优秀的课堂结构,每一环的联系较为紧密,学生不会感到枯燥,而是紧跟教师的步伐,学习效率较高。语文课堂与英语课、数学课相比,其多元化特征更加明显,语文知识可拓展到课外,教师无需完全按照教材内容开展教学;但是从高中语文课堂结构来看,教师也要进行一定的反思,例如,很多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认为课堂的学习方法单一,不能激发兴趣。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优化课堂结构,选择更多受到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在满足基本教学需求的前提下,迎合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轻松学、认真学、主动学。因此,科学、合理的课堂结构设计,将对落实教学目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的反思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关键所在。有关教学内容的反思,也是反思性教学的重要一环,可从两方面分析:一方面,课内知识的反思,包括课堂要传授的知识点,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是否有遗漏等;另一方面,课外知识的反思,包括向学生推荐更多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课下如何自学等。另外,考试成绩能够较为直观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那么教师就要认真分析学生的试卷,以此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如考试中出现的知识点,容易混淆的内容等,是否在课堂教学中讲解清楚;教学思路是否正确;是否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答题方法等。实际上,反思活动的进行,就是从一个全新角度去分析、审视课堂传授的内容,在反思过程中不仅教师获得成长,学生也有所进步,真正做到查漏补缺,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四、教学方法的反思

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积极创新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可极大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对提高语文学习成绩大有益处。反思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不难发现一些教师往往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如课前准备一些问题,课堂以教师问、学生答的方法进行,整节课的氛围压抑,学生自主思考与学习的空间受到限制。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法,综合思考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要求,注重调动课堂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通过合作学习法、导向学习法、情境学习法等多种方法,鼓励学生课前准备资料、课中积极思考、课后主动复习,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另外,教师还应把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反思学习的内容,是否存在疑问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并通过自学、讨论等形式获得答案。总之,反思性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的运用,更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反思性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当前落实新课改目标,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重要方法,语文教师也要加强对反思性教学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积极运用这一方法,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与学生学习成绩。

课件推荐: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之五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每个老师都需要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下足了教案课件的前期准备工作,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要写好教案课件,有没有好的范文可借鉴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课件推荐: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之五”,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xxx学年我担任高三(6)班和(7)班的教学工作,并任高三(7)班班主任。有人把高三比做“炼狱”,在这种人人要为之奋斗的时期里,要与时间竞赛,要与自己的心智竞赛,这就是高三,在这种紧张的氛围里,大家来完成各自的心愿。在这一学年度中,在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下,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总体来说,本学期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我自己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以课本为纲的教学理念。

我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在以政治教材为纲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一个广泛的学习舞台。不管教学方法怎么变化,没有扎实的基础是经不起考验的,因此必须夯实基础。每上的一节课,我都做好充分的准备,我的信念是决不打无准备的仗。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为此在备课时要求自己精心收集知识点,反复精练,把最深入浅出的,最便于记忆理解的知识教给学生,同时多做习题,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把相应历年的高考题筛选出来,从中挑出有代表性的习题选给学生,把每一节课的教案都写成详案,反复推敲。重点抓好了“三基”的落实,即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

二.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

学生是有思想的主体。学生接受知识应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我注意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知识产生了兴趣,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为此我注重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三.树立以高考为方向的指导方针。

紧扣高考要求,教学中采取广挖坑,少打井的教学方向。提高学习效率,主抓课堂质量,强化训练阶段,在授新课中必须在课堂小结后加以练习。强化基础,结合考纲各章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归纳出来,加深记忆,一阶段后在串联知识点,形成体系,使学生的知识成体系,既有利于记忆,又有利于知识框架的形成。搜集热点问题,提高学生兴趣,深入浅出的教给学生答信息题的方法。多采用课件教学,吸引学生注意,调整课堂气氛,起到应有的作用,避免学生产生厌倦情绪。针对学生缺少答题技巧、不会答题方法的问题,专门训练学生的答题方法,讲解答题模式。在以知识带材料的学习基础上,再次以材料带知识的方法,通过当时的热点,复习知识。

四.积极参与各项教研活动,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为了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我坚持经常上阅览室翻阅书籍、上网查询大量的资料、请教有经验的特级刘老师老师,与经验丰富的教师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同时还争取机会多出外听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同组的各位老师的团结协作和毫无保留的各抒己见,使得我们在学习新课和复习时重点和方向都更清晰、更明确了。

为提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区里和市里的进修我都积极参加,并且在听课的过程中认真听讲。

教师应该是校园中最善于学习的人,“学然后知不足”,通过教学,我更加清楚教学相长的意义。

今后的教学方向:

1、从今年的高考试题看,今后在高考复习中如何进行“热点专题”的复习,值得反思。我们习惯于用较为大量的时间去复习“热点专题”,今后在时间的安排上,在专题复习的深度与难度上,都应该降低要求。用二三个专题复习,让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就行。

2、更加注意基础知识的复习,并且要对每一部分的基础知识用较深的挖掘。

3、对某一个知识点,必须让学生懂得“知识的形成过程”。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1000字


我们为你收集并整理了高中语文课件教案,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每个老师都需要细心筹备教案课件。 学生反应可以帮助教师定位课堂的优势和劣势。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篇1)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课件,课件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怎样写课件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兰亭集序》高中语文课件,欢迎阅读与收藏。

本课教学目标:

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

3、背诵全文,掌握“修、期、致、临、次”等词的多义性。

教学重点:

1、了解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人生无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1、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2、对文中多义词具体义项的确定,如“一”在“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数量词)“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整个)“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作一样),“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一样、相同)等四个句子中的意义。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胶片、录音机、教学磁带、《兰亭集序》摹本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初中阶段我们学过不少写景状物的诗作,想必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大家还记得吧,师生一起诵读: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挞送青来。

诗人描写景物时,毕其形传其神,一水多情地呵护着绿田,两山像从远处奔腾而来,来不及敲门便捧上一片青翠。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也摹景状物,但手法却别具一格,言简而神具,这就是王羲之以书中神品称著于世的《兰亭集序》

二、作者简介。

选一学生读注解①。教师略作补充:魏晋时期在中国抒发艺术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王羲之书写的《乐毅论》《黄庭坚》等楷书作品称“书之圣”,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

出示王羲之《兰亭集序》摹本,正如前人对他的评价“飘如游云,矫如惊龙”“天机流布,挺然秀出”。

三、放录音、正音。

学生听录音一遍。教师强调一些字的读音。投影:

多音字:会稽(kuàijī)感慨系之(xì)曾不知老之将至(zēng)

通假字:趣舍万殊(通“趋”)古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通“犹”)

四、朗读课文。

体会本文句法骈散并行,以散为主的特征。

五、品读课文。

结合注释,熟悉文意,并思考:本文和一般的书序有什么不同,找出与《兰亭集》有关的语句。

明确:一般的书序介绍成书的经过、出版意旨、编次体例或作者情况等,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作为书序,本文介绍了作诗缘由(因修禊而“群贤毕至”)、作诗情形(“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成书经过(“列序时人,录其所述”)、本书意义(“后之览者,亦将有敢于斯文”)。

本文由宴游活动谈到生死观,善于借题发挥,论及人生的意义。这便是《兰亭集序》与一般书序的不同之处。

六、布置作业:

熟读全文,把握各段大意,完成思考练习一。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篇2)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课件,课件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你知道什么样的课件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狗包弟》高中语文课件,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够说出文章的'逻辑线索与情感线索,并能分析出文章中“借物感怀”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过文章的学习,能分析出作者是如何安排故事线,并且如何将情感线渗入故事线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文章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细致的观察能力,能够发挥联想,“以小见大”,借物喻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够说出文章的逻辑线索与情感线索,并能分析出文章中“借物感怀”的部分。

教学难点:分析出作者是如何安排故事线,并且如何将情感线渗入故事线中。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对比阅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呈现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请同学们自行阅读并试着说出内容,老师结合背景引出“借景抒情,借物感怀”的概念,并解释“感怀”意为“感慨自身,怀念故人”。则中国文人常常采取一种含蓄的手法,借景借物感怀。

2、知人论世:巴金

(二)整体感知

设置问题,请同学带着问题通读全文,并回答

全文是按照什么样的线索进行写作的?

(引题——————包弟进家———————七年相处———————送别包弟—————————怀念包弟)

前几部分叙述为主,最后一部分抒情为主。

(三)深入研读

1、设置问题,请同学带着问题详细阅读相关章节,并回答

(1)在叙述的部分中,作者怀念的人是如何出现在文章中的?能体现出如何的情感?

(两次特别提起,多半是“我们”,都属平实的细节叙述,说明作者无论是与包弟,还是与爱人,都是朝夕相处,关系和睦)

(2)在抒情的部分里,作者是如何感怀?

(近:自我忏悔;远:借景怀人)

2、范读:“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一段

引导学生找出写景的词“衰草”“篱笆”“无缝的砖墙”“葡萄架给虫蛀了扫掉,连葡萄藤都给挖走”“少掉了好几株花,多了几棵不开花的树”等等,对比“我想念过去同我一起散步的人,在绿草如茵的时节,她常常弯着身子,或者坐在地上拔除杂草,在午饭前后她有时逗着包弟玩”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有爱人在的景色,才是生动的,令人快乐的)

(四)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对比阅读《小狗包弟》和《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作者在情感抒发上有何异同?

(苏词更加含蓄,可解读为感慨自身,也可解读为怀念故人,没有明确的指向性;巴文情感浓烈,有深刻的忏悔,也有深沉的怀念。

(五)小结作业

请同学们对比阅读《小狗包弟》和《项脊轩志》,谈谈情感抒发上有何异同,下节课分享。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篇3)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课件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课件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如何把课件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祝福》高中语文课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要求: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认识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

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

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

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方法:

点拨、分析、研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单元学习介绍: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小说的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小说的学习方法:P3

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板书)

二、介绍背景:

《祝福》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显然反映了其时自己忧愤的心情。但鲁迅毕竟是一个"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决不会畏缩、退避,而是积极奋斗。

《祝福》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三、基础过关

注音

谬种 浸渍 陈抟 俨然 瘦削 形骸 荸荠

草窠 桌帷 讪讪 蹙缩 渣滓 歆享 窈陷

牲醴 烟霭 瓦楞 尘芥 朱拓 监生 炮烙

咀嚼 执拗 间或一轮

四、研习课文:

1、理清情节,了解倒叙的作用。

先速读课文,概括祥林嫂生活中的几个阶段

序幕——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

结局——凄然死去在祝福声中,离开人世

开端——初到鲁镇逃出婆家在鲁四老爷家里做工

发展——被迫改嫁被婆家卖掉,后来有了儿子。

高潮——再到鲁镇丈夫死了,儿子被狼吃掉了,流落到鲁四老爷家做工

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提问:这篇小说是按时间顺序叙述,还是另有安排?

明确:本文在序幕以后就写出了故事的结局,这是采取了倒叙的手法。

提问:在结构上采取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

讨论归纳:

设置悬念,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中死去,造成了浓重的悲剧气氛,而且死后引起了鲁四老爷的震怒,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的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五、播放电影《电影》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篇4)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课件的准备工作,课件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课件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蜀道难高中语文课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的:

1、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扫清文字障碍,熟读成诵。

2、整体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疏通大意,把握全诗的行文脉络。

3、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掌握本诗重点诗句的深刻含义和用典。

教学设想:

《蜀道难》是李白诗歌作品中最出色的一篇,其思想内容之丰富,艺术成就之高为历代文学家及文学评论家所公认。关于这首诗的政治寓意,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教学过程中,第一,对诗的政治寓意不必深究;第二,应该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允许他们有各种各样的观点和看法,教师应给予更多的诗歌鉴赏方法的指导,以帮助学生自读自学,迅速提高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的重点:

应该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捋清全诗的思路:围绕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全诗的主旨,分别写了蜀道之高、蜀道之险、蜀中战祸之烈。在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上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必整齐划一,言之成理即可。

教学的难点:

本诗的教学难点是对诗中典故的运用和作者政治思想的把握。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在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提问的同时,教师补充必要的背景知识和有关资料,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李白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蜀道难》是李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作。大凡杰出的作品都具有内容丰富、艺术特色多样的特点。因此,学习这样的作品,我们要解放思想,不受前人成说的束缚和制约,敢于思索、敢于想像,拿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二、检查预习作业

1、根据课前布置,由四个小组的代表分别介绍作者的生平、作品创作风格、本诗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在学生介绍的同时教师应给予必要的'订正和补充。有条件的学校,课前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将相关内容制成投影卡片、电脑幻灯片或打印成资料发给学生。

2、让一名学生复述全诗主要内容,并请至少两名学生补充说明。

教师明确:

本诗描述了蜀道山川的艰险,而以惊人的想像力和奔突在想像之中的浓烈情感见长。全诗分三段:第一段,以开辟之奇写蜀道之难;第二段,以奇峻荒凉的景色之令人悚惧写蜀道之险;第三段,由自然而及人间,表现对蜀中可能出现叛乱割据的隐忧,仍然不离“难”、“险”。体现全诗主旨的句子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3、朗读:

请三名学生分别朗读三个自然段,每个学生朗读以后,请全班学生指出其朗读过程中的字音和音节的错误,教师应及时订正。

三、分组讨论、交流

分组讨论、交流有两种形式(内容):一种是,教师把收集上来的学生在预习中的问题,系统整理归纳后,编上号,如果问题特别多就分散到几个小组;如果问题少,就全部发给每个小组。另一种是,教师不把收集上来的问题分给各小组讨论,而只让每个小组讨论本组成员提出的问题。

活动方式:

学生:

首先分成活动小组(小组的多少、大小应视班内人数或其他具体情况而定),每个小组应该有一名负责人,负责召集、组织活动并负责做好记录,待下节课全班交流时发言(或给答案,或提问题),其他同学应对每一个问题(或老师分给的题目,或本组同学提的)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达到互相学习。互相补充、共同提高的目的。讨论的问题,可以涉及作品的任何角落,小到一个字的读音、解释,大到作品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

教师:

要密切注意每个小组讨论的进程,掌握讨论的时间,巡回辅导,指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和看问题的角度。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诗歌第一自然段,熟读第二、三自然段。

2、收集各小组讨论后仍解决不了的问题让学生课下思考,准备下节课发言。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篇5)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阿房宫赋》高中语文课件,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解决文章生字词,学习文言词汇。

2、通过自主读文、讨论、交流等过程,体会作者和客人的情感变化。

3、体会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感受文章阐释的“变化与永恒”的真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从中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感受文章阐释的“变化与永恒”的真理。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听音频);朗诵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王菲的《清风徐来》,这首歌中有一句歌词——“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有哪位同学知道这句话出自哪里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一下这首歌的出处,看看这句话背后蕴含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板书标题)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多媒体出示重点词语,讲解文言词语。

明确:

古今异义:

浩浩呼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的意思。

词类活用:

(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使……起舞;泣,使……哭泣。

(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词作状语,向南。

(3)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一词多义:

望:①七月既望:农历的十六日,名词

②望美人兮天一方:看,动词

歌:①歌窈窕之章:唱,动词

②歌曰:歌词

③倚歌而和之:歌声

2、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梳理课文内容,理解文章大意。

3、再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明确:本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一曲极其哀怨的萧声,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问答,二人讨论了“变化与永恒”的辩证哲理。

(三)深入研读

1、同桌交流,说说文章第一段交代了什么内容?

明确:交代了作者与友人出游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

2、阅读第二自然段,找出重点字词句,小组内说一说作者描写了什么样的歌声和萧声,这样描写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这句话是对萧声的'详细描写,写出了萧声的呜咽,哀怨。为下文提出疑问,做出回答奠定了情感基础。

3、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哪些段落阐释了文章哲理?又阐述了怎样的文章哲理?

明确:三四两段阐述了文章哲理;

第三段写了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

第四段是苏轼针对客关于“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自己的见解,以宽慰对方,表现了苏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说一说作者的畅游赤壁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作者最开始游玩赤壁有着月夜泛舟的的舒畅;进而由萧声怀古伤今,突现悲郁之情;最后通过与客人的对话,明白了变化与永恒的哲理,再次展现了苏轼乐观旷达的心境。

(四)巩固提高

结合课文谈谈你有怎样的启示?

(五)小结作业

小结:回顾本课所讲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束课堂。

作业:将本篇课文写成一篇现代小散文。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篇6)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赤壁赋》高中语文课件,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学习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

(2)感知作品言外的情感理趣;

(3)了解诗人儒道兼济的思想。

教学重点:

欣赏分析文中的‘水月’意象

体悟主客问答中的哲理内涵。

教学方法:

第一课时:诵读法,教师讲解法。

第二课时:讨论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学生课前预习

1、阅览相关材料《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浅谈苏轼逆境中旷达的人生态度》收集关于赤壁的历史、关于赋的相关知识。

2、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并归纳文章的字词。

3、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将学生按平均水平分为若干小组(4—6人之间)。说明:这一步旨在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学会收集材料,学会整理材料,养成预习的习惯,初步感知课文,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作者和解题:以苏轼图片导入,由小组学生介绍苏轼的相关经历。

教师明确:

1、黄州的苏轼:苏轼人生中最无用世机会的三处贬所:黄州、惠州、儋州。赤壁赋的写作正是苏轼遭受人生第一次挫折时。简单的介绍苏轼躬耕东坡、黄州夜醉及两赋一词。有助于学生对欣赏作品时恰当的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

2、解题:(1)赤壁的有关话题:三国时的赤壁和黄州的赤壁;

(2)赋的特点的演变:骚赋—大赋—小赋—骈赋—律赋—文赋说明:这一步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和筛选信息的重要性。展示课前所学,得到认可,激发兴趣。

三、第一环节:听录音或看多媒体课件,提醒学生注意字音的准确,语句节奏的缓急和节奏的变化。教师点明五段文字的五次换韵。

四、第二环节:以诵读为纽带,落实以下几个步骤:

1、正音读—识文字—通义训—察语气—明文法—断句读—辨辞采—别文体请四位学生分别朗读,其余同学根据注解疏通文意,找出骈句,用心读。

2、学生提出疑问,教师提示重要知识,举例:词类活用——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作动词: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句式——定语后置:客有吹洞箫者 宾语前置:何为其然也说明:以朗读加深对课文的体会,通过读了解文体特点和散文的.韵律之美。

五、第三环节:理清文章的思路,(学生默读,检查学生有无动笔勾画)

教师点拨:第一节——月夜泛舟的陶醉 第二节——悲凉箫声的伤感 第三节——人生失意的悲情 第四节——随缘而安的态度 第五节——忘情尘世的洒脱说明:此步骤重在倡导学生学会自学,学会合作。同时也让学生体会诵读在文言文学习中的重要性,从而在语感上进行强化,促进课文的背诵。从读到理解文意,再从理解文意到背诵,、落实教学目标。

六、第四环节:通过以上的分析,再让学生齐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的语言,探讨景、情、理的关系(再细读,小组讨论)。

学生按四组展开讨论:

1、文章写了怎样的景?

2、文章写了怎样的情?

3、文章写了怎样的理?

4、总结情、理、景之间有什么关系?

七、课堂演练,强化双基(略)

八、布置作业:安排下节课的讨论话题:

(1)搜集苏轼相关作品(词赋)中有“月亮”的句子,欣赏本文中的“水月”的意象,体会苏轼对自然的态度。参考:《永遇乐》、《虞姜人》、《江城子?密州出猫》、《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记承天寺夜游》、《后赤壁赋》等。

(2)分析主客的形象,体悟主客问答中的理性思想。

(3)寻找材料,看古人(主要是陶渊明、李白等)的人生观。

小结:

同学们不是只停留在读懂字词句上,而是立足于时代来评判古人的文章,批判地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今天我们学习《赤壁赋》,我们不仅走进了作品,也走近了苏轼,感悟到了一种人生的美。下面我们一起来朗读余秋雨先生写给苏东坡的一段话,和大家互勉。

学生齐读: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说明:通过生生之间心灵的碰撞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对他人关注的意识,利用优美的文字唤起对人生的感悟。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篇7)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课件来辅助教学,借助课件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课件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寡人之于国也》高中语文课件,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学目标:

1、识记文章中的关键文言词语并理解特殊句式的用法,掌握文章大意并梳理文章思路。

2、学生通过朗读法和小组讨论,学习本文的中心论点和修辞手法,掌握论证技巧。

3、学生体会孟子的仁政和民贵君轻的思想及其对于治国安邦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朗读法和小组讨论法,学习本文的中心论点和修辞手法,掌握论证技巧。

教学难点:学生体会孟子的仁政和民贵君轻的思想及其对于治国安邦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提问学生其中名句仍然在耳畔回荡:“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以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也成为后世广泛引用的名言警句,即使是在今天,它仍然有很强的生命力。这些孟子的仁政和民贵君轻的思想不仅对当时,而且对后世影响极大。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孟子的又一篇表明他仁政思想的文章《寡人之于国也》。(板书:寡人之于国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文章并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文言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如:“之”字的取独用法、“凶”“加”等字的意思和用法。

2、学生再读文章,梳理文章的内容层次。

明确:点明主题——“民不加多,为何?”孟子针对疑问,巧用比喻进行答疑,解决“民不加多”的疑问。再次,解决“民加多”主要包括:农粮生产、水产养殖和林木种植。最后,根本措施:施行仁政和王道。而君王应有的态度是“王无罪岁”。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1、孟子在说明梁惠王与邻国政策无本质区别时,为什么不直接说明,而是“以战喻”?

明确:

(1)梁惠王好战,对于战争十分熟悉,这样说,具有启发性,便于接受;

(2)运用比喻论证,且十分恰当和贴切,使话语和论证充满逻辑,文字的生动和从容,体现孟子的机智和风趣。

2、请同学们思考,以现代眼光审视孟子的“王道”思想具有哪些内涵?

明确:

(1)解决温饱问题,有粮吃,有房住,不饥不寒,养生丧死无憾。

(2)进行思想教化,兴办教育,敬老爱幼,文明之花盛放。

(3)严于律己,多多自我反思,不怪罪客观条件。现代生活的意义:启示我们要维持生态平衡,增强环保意识,解决经济快速发展而来的日趋严重的环境恶化、生态失衡问题。

3、本文论辩艺术的技巧有什么?

明确:

(1)恰当地运用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如“五十步笑百步”喻意深刻。排偶句式的运用,可突出思想,深化感情,增强气势。对偶的手法使句式在整齐中具有参差之美,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

(2)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由“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到“斯天下之民至焉”,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环环相扣。

(3)口语化,生动多趣。辩论说理讲求方式方法,循循善诱,争取主动,易于接受。

(四)拓展延伸

补充说明有关于孟子的思想主张和治国策略。

明确:

(1)“民贵君轻”的安邦之策;

(2)提出和荀子不同的“性善论”;

(3)延续了孔子的“仁政”思想;

(4)不同于庄子的“恣肆汪洋”的浪漫主义,孟子风格是阐论明理的现实主义。

(五)小结作业

小结:通过回顾文章的条理和思路,并结合深入研究部分提出的三个问题,巩固知识要点。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篇8)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短歌行》高中语文课件,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全诗,学习诗歌中所运用的用典比兴的艺术手法。

2、学生通过朗读诗歌、情境体验、合作交流及教师点拨这一学习过程,学会诗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深层体会诗人在诗歌中表现的情感,提高学生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

3、教师通过对诗歌的深层解读,学习曹操在诗歌中体现的生命意识,培养学生珍惜时间、树立远大抱负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解读诗歌意象,学习魏晋诗歌的用典比兴表现手法,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上课前大家先一起来听段诗歌朗诵。听完朗诵以后,哪位同学能跟大家说说你对刚刚这首诗歌的了解呢?看来大家对曹操很熟悉啊,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曹操的这首《短歌行》。

(二)朗读诗歌,初步体会诗歌“忧”的基调

学生自由诵读诗歌,结合诗歌注释,初步了解诗歌大意。

教师在学生朗读诗歌之前该让学生明确诵读诗歌的过程中体味诗歌忧的感情基调。

(三)赏析诗歌语句,解读诗歌意象

在学生个性化解读的基础之上,将全班分为六个小组,组内互相参照,互相启发,要求组内成员都要分享自己对诗歌中的意象的解读及对诗人“忧”的内容的解读;2、各小组内推选小组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1、诗中表现诗人“忧”的诗句?

明确:“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2、诗人为什么而“忧”?

明确:①忧功业未成(板书)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②忧贤才难求(板书)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3、诗人是通过哪些意象来抒发自己“忧”的感情的?

明确:酒、朝露、明月

(1)酒

在诗歌中“酒”一般被用来表达忧愁思绪,因而有了“借酒浇愁”一说,同学们结合诗人生平及整首诗歌的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曹操借酒表达的是积极的人生态度还是消极的?

(知人论世。结合全诗可明确曹操表达的是人生短暂,要抓紧时间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

(2)朝露

诗人将人生短暂比喻成“朝露”,这个意象在古诗文中一般指生命短促易逝,如“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曹操《赠白马王彪》)“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

(3)明月

在古典诗歌中明月一般借以寄托相思别绪,在此曹操借明月喻贤才,“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贤才就像天上美好的月亮,一心向往,不知何时才能得到,因而“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4、诗人借助了很多意象来表达自己“忧”的情绪,他又通过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思想感情的`?

明确:

比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用朝露比喻人生短促。“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用明月比喻贤才。

用典“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诗是表达女子思慕爱人,曹操在引用上省略了“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用含蓄的方法来表达求贤若渴的心情。“周公吐哺”的典故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表现诗人求贤如渴的心情。

5、诗歌中“忧”的情绪贯穿全诗,但是同学们朗读的时候却情绪激昂,大家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

明确:诗歌虽然“忧”的情绪贯穿整篇,但是在忧的背后却饱含诗人建立功业、渴慕贤才的理想和抱负。

6、请个别同学朗读“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其他同学思考曹操借这几句诗表现什么?

明确:这几句诗勾勒出一幅彷徨无依的特点,“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现了良将贤才无明主可选时的彷徨,与曹操在整诗中表露的求贤若渴、渴望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抱负相呼应。

(四)教师总结,拓展作业

1、正是渴望建功立业、一统天下,所以面对短暂的人生,曹操一扫前人要及时行乐的消极态度,发出人生苦短,及时立业的感慨,处在乱世的曹操,在50多岁的高龄仍然渴望建功立业,作为年轻一代的大家更应树立远大抱负,发愤图强。

2、以一篇短文写《短歌行》给你的启示,题材不限。

今日课件: 初中的语文课教学设计模板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每个人都要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让学生更加快速地理解各知识点。网络有没有优质的教案课件以资借鉴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今日课件: 初中的语文课教学设计模板”,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的

一、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和亲贤臣、远__佞,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等进步主张,批判地继承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二、学习本文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的写法以及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三、了解“表”的有关知识,掌握形容词的活用和“以”的用法。

教学设想

一、介绍背景和疏通文义结合起来,突破重点词句,然后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领会内容大意。

二、采用“读读,讲讲,议议”的教学方式,在读、讲、议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的艺术特色。

三、课文的重点是第一部分,在讲清第一部分的前提下,第二部分可以采用练习法进行教学,第三部分让学生自读背诵。

课时安排:

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的第一流杰作,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板书)

二、教师范读全文(能背诵),读得要有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使学生产生激情。

三、解题。

1什么叫“表”?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明确: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2诸葛亮是什么心情下写《出师表》的?明确: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__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四、分析结构,归纳段落。

关于本文的结构,教师要引导学生着眼于“出师”二字。具体地说,一是要看作者对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二是要看作者说明出师的理由。这两个问题弄清楚了,全文的脉络也就清晰地显示出来。明确:可将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5段),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第二部分(6、7段)追述以往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第三部分(8、9段),明确各方面的责任,向后主提出恳切的期望,总结全文。

五、讲读第1段。

1学生对照注释,自读第1段。教师补充注释。疲弊:疲弱困乏。诚:的确、确实。危急存亡:形势危机,决定存亡。宜:应该。不懈:毫不懈怠,忠于职守。侍卫之臣:陪侍、保卫皇帝的近臣。忠志之士:忠心的将士。志,士心。忘身:奋不顾身。盖:副词,原来,表示解释原因。追:追念。报:报答。圣:古时臣下对帝王的尊称。恢宏:使志士之气发扬光大。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谏:臣下给皇帝提意见。

2学生讲述大意。

3讨论问题:

(1)为什么说当时是“危急存亡之秋”?为什么说“益州疲弊”?明确:说是“危急存亡之秋”,是因为:①先帝中道崩殂;②天下三分;③益州疲弊。诸葛亮的战略思想是联吴抗曹。但吴国在猇(xiāo)亭(今湖北宜都)战役(即《三国演义》)中讲的“大意失荆州”“火烧连营八百里”故事)夺走了荆州全部地区,益州的豪强和南方的夷族统治者也乘机发动叛乱。这时,魏已牢固地控制着全国的中心地区即黄河流域,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吴控制长江中下游,经济力量也比较雄厚;只有蜀偏安于西南一隅,处于不利地位。所以说“益州疲弊”。

(2)诸葛亮为什么向后主提出“开张圣听”?明确:一为发扬光大先帝遗德,激励振奋忠心为国的臣下士气;二为避免阻塞“忠谏之路”。“以光先帝遗德”的“以”表示目的,可译成“来”;“咨臣以当世之事”的“以”表凭借,可译成“用”。

4分析本段的层次。

板书: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背诵第1段。

2预习2—5段。

课件精选: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反思之二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每个老师都要认真写教案课件。做足了关于教案课件的前期准备,这样可以避免很多因为准备不足导致的教学事故。该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来写自己的教案课件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课件精选: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反思之二”,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回顾一学期的高一语文教学,我觉得有几点做法让我颇感欣慰。

1、从文史角度来进行语文教学,大胆创新。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规定,新课程强调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索能力。依据这样的一条理念,我尽管是在复习课文,但我依然不忘融入语文的审美教育,无论是讲《论语》等古典文化,还是讲中外名著;无论是上作文课,还是在做语言文字的训练,我都会力求从语言的角度去引导学生感受汉语的丰富性与生动性;运用的角度引导学生去领会语言的灵活性和多变性;从比较的角度引导学生去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例如,我们在本学期开设的公开课《氓》,这是一篇诗经作品。《诗经》的出现不仅是我国文学发达很早的标志,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相当高的地位,尤其是《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在篇目数量上,选入课文的《诗经》作品仅《氓》与《采薇》两篇。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两篇的诗歌,从思想性与艺术性两个方面对《诗经》有一个比较全面、清晰的认识,对《诗经》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源头也有一个线索性的认识,达到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弘扬祖国优秀文化,提高自学鉴赏《诗经》能力的目的。为此,我教学《诗经》两首总的教学目标是:以《氓》和《采薇》为教材例子来解读《诗经》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及其巨大的影响,让学生对《诗经》的认识不是仅停留在局部篇章上,而是有整体的感知,为他们今后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在三维目标的制定上,我是这样设定的

在知识与能力目标方面,我将结合中国文学史讲授《诗经》的产生、内容、艺术手法等知识,努力提高自学《诗经》其他篇章的能力。

在过程与方法目标方面,立足于《氓》与《采薇》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立足于品味具体的诗句,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人物形象与人物情感,并结合文学史作适当大拓展,达到点、面认识的目的。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方面,重在从古代婚姻制度及妇女特殊的社会地位上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把同情的情感上升到对女性的尊重上来。适时联系现代社会的婚姻现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婚姻家庭观念,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有责任的好男人。

另外,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我在教学时,采用话外音,即把现代流行音乐中关于爱情主题的歌词作摘要引用,以浅解深,通俗易懂,又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例如,讲解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时,我就引用流行歌词爱你没商量。同时,为了配合这种教学方法的落实,我把课文内容的解读设计为五个乐章,即婚姻的第一乐章:我的美丽的追忆;婚姻的第二乐章:我的伤心的反思;婚姻的第三乐章:我的难平的怨恨;婚姻的第四乐章:我的痛苦的呐喊;婚姻的第五乐章:我的毅然的决绝。

2、带学生去写景,是本学期作文最成功的一次。由于学生阅读面窄,阅读量少,平时时间大多被数理化等占据,对语文接触较少,多数学生仅仅在语文课上与语文见面。因此,每周一篇作文,除了让学生练笔与练思维之外,更主要的是让他们去寻找相关的作文材料,从中积累写作素材。讲评作文最好是与范文相结合。因为范文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切合每次作文的要求。这样,学生在每次作文之后,能获得更深一点的体会,有助于逐步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同时,如果就拿本班学生的作文作为范文,还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还有,对作文写作的指导,最好是每次讲一种写作方法,而下一篇的作文就要求学生尝试着用上这种写作方法。但必修二第一单元是学习写景散文,景物描写要抓住景物特征,还要在写景中突出自己的感情。而景物因人的主观色彩而异,因此,亲近自然、认识自然、欣赏自然、描写自然、抒发情感最好的办法就是带学生到自然里去。不过,在写作前教师一定要结合第一单元课本的写作特色先与学生进行指导,这样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实践证明,这种在亲身体会下再结合学过的写作方法来作文学生是不怕的,而是他们都觉得很有内容可写,也明白写景文章该怎么写。

3、对文言文的复习,我觉得多让学生朗读课文、背诵重要篇目更能让学生产生文言语感,更容易掌握文言文浅易的知识。比单纯讲解古代汉语知识效果显著。另外,我觉得复习文言最好是贯穿于每天语文课里,让学生天天接触古文,天天培养文言阅读的语感,有助于今后独立阅读古代文化典籍。

4、教师要有一颗钻研的心,要博览书籍。教师钻研不仅指要钻研教材,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对具体的模快要形成一个系统,而不必拘泥于现成的参考书、辅导书或参考答案。这样才能指导学生有效进行复习。例如,我教《兰亭集序》与《赤壁赋》时,我就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来指导学生理解课内容,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而且认识也深入了一些。

[教案分享]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之一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工具是教案课件,每个老师对于写教案课件都不陌生。充分准备好教案课件的前期设计,这样可以避免很多因为准备不足导致的教学事故。网络有没有优质的教案课件以资借鉴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教案分享]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之一”,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新学期伊始,在津南区“深化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的指导思想下,我校大刀阔斧的进行了课堂教育改革实践活动,推行“三六”教学模式,努力构建以“学案”为载体的富有特色的高效课堂。

对于这一新的教学模式,起初我并非完全接纳,可以用这样一句话说明在这一过程中自己心态的变化:在迟疑中不断尝试,在尝试中发现变化,在变化中反思提高。

作为高二年级的语文老师,起初对“学案”总有几分顾虑。学案该怎样写?复习课的学案该怎样写?在紧张的复习中学案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诸多疑惑存于心中。听过几堂课后,我也开始了自己的教学尝试。从教学目标的确立到教学过程的设计,从教学方法的斟酌到反馈练习的筛选,在设计学案、实施学案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和学生都有了新的变化。

变先讲后练为先学后讲,让学生体验从确实如此到原来如此的心理转变。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对话交流多了,分组讨论发表各自观点,展示知识发生、发展的思维过程的机会多了,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分享学习的过程,在主动学习中提高了课堂效益。

在这一过程中我心里对学案也有了自己的认识。

学案是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之间的中介,借助学案改进现行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改进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模式,引导学生正确地确立学习目标和和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并能最终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学案的落实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学案的作用、发挥学案本身的价值则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的核心。

当然,对于语文教学我主张教学模式因文而定,因课而变,因时而改。

例如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学习、善于学习。

“学案”的实施对老师和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里,教师不再是知识仓库、权威和真理裁判官,而是学生学习的服务员、协助者和合作伙伴,并且应有很强的智慧驾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开放、民主、宽容、合作、平等的教学心态。同时学生也应该主动积极,乐于探索;潜心研读,独立思考;质疑问难,互动合作;善于发现,注重总结。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