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

2024-08-28 来源:伴沃教育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集锦10篇)。

对于很多人来说,观影的享受是远远大于读书的,在欣赏过程中,我们对影视的剧情会有独特的见解。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快速地领悟电影作品的内在信息,思维是杂乱的,需要通过写观后感来梳理,开始写作品名的观后感之前,我们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呢?您可以从以下内容中查找到涉及“杨善洲电影观后感”相关的资料,如果您喜欢本网页不妨收藏它!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 篇1

我了解杨善洲的先进事迹之前都是从报纸上获取的,今日根据“两学一做”的安排,作为支部书记的我组织支部的党员,怀着对先进人物的敬仰看了电影《杨善洲》。看完后,我的心境久久不能平静。影片中每一个故事情节都令我感受至深,这不得不让我对一位无私奉献、清正廉洁基层书记的伟大光辉形象肃然起敬。影片中虽然有好多感人事例,可是我把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些事例跟大家分享交流。

他退休以后,主动放弃组织安排在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带领家人和群众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20多年,把一个荒山改天换地改造成了一座树木成荫的绿山,最终他还将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这充分体现了一个基层干部忠于党的事业、忠于人民的博大胸怀。

孙子上大学,送行时他唯一用了一次公车,但始终坚持要掏车费;女儿夫妻二人两地分居七年之久,向他请求帮忙调到一齐,凭他的身份,完全能够把自我的姑娘安排妥当,可他却并没有动用任何关系去安排解决。这充分体现了一个基层干部的公私分明、廉洁自律高尚情操。

他的一生粗茶淡饭,两袖清风,一生没有任何积蓄,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他时常对家人说:“过日子,吃处有个锅,睡处有个窝就行了。”就连之后连县政府和市政府奖励给他的奖金,他只把一小部分留给一生支持他为公无私、艰苦创业,从不计较、无怨无悔的老伴,其他全部都捐资助学。

“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在时代的今日,我们就要经过学习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从他们的身上汲取做一名合格党员的力量,做到学而用、学而行,把他们一心为民、公私分明、廉洁自律的精神化作我们立足岗位做奉献强大精神力量,为学校、集团的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 篇2

观电影《焦裕禄》有感

社保中心樊玉环

4月25日,矿区机关组织大家集中**了影片《焦裕禄》,影片再现了一个亲民爱民、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的共产党人形象。焦裕禄总是在心里装着人民,真诚为人民服务,实意名真诚的公仆。他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开会,而是下乡求助;第一件事不是和县委讲话,而是在火车站安抚遇难者。

他亲民爱民的朴素情怀,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最好体现,是党和群众密切血肉联系的最好典范。

与当年相比,当前形势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党员干部高度重视人民利益的观念是不能改变的。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不允许焦裕禄同志和家人搞专业化。他对自己很严格。他今天的行为,仍然是我们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模范。当前,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对于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铺张浪费,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为一名社保工作者,要清楚社保工作是关乎民生、服务民生的大事,我们一定要有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和依法经办意识,切实转变窗口工作作风,简化工作程序,提高服务效能,优化服务环境,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 篇3

近期,委局组织全体机关干部观看电影《杨善洲》,看后颇有感触,电影讲述了时任云南保山地委书记的杨善洲全力以赴发展农业,退休后又去大亮山种树,还子孙青山绿水。开山开荒的日子不好过,艰苦环境下的幸福更加珍贵。青山是杨善洲人生的真实写照,绿水是一颗共产主义的心和人民的真诚。

杨善洲从小家庭贫困,解放后分得十七亩地,以及土房和牲口。这个山里的穷孩子为感恩和报答,立志把党和**交给他的活干好。两袖清风、大公无私的工作了40年的杨善洲退休之后,没有进城安享晚年,凭着一句“不靠天不靠地,自己当龙王”的豪言壮志上山造林一干又是22年,把不毛山变成了价值数亿元的“绿色银行”。

2010年当地遭遇大旱,在翠绿大山护佑下的人们未受大旱影响,从而让杨善洲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震动**,名留青史。片中所述的这种愚公移山式的精神,令人倍受感动。

一个共产党员要在一天之内成为合格的共产党员并不难。困难的是一辈子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当一个人处于高位时,面对很多人,他不得不作出很多艰难的选择。杨善洲总是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毫不犹豫,毫不自私。

他从未喊过任何慷慨激昂的口号,但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可敬的榜样。

扎根基层,不指名道姓,不谋利,能守住穷苦,耐得住寂寞,自觉践行共产党人的生命价值和精神追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高尚正直的精神风貌。“一切为了群众得实惠,人民的利益比天大!”,这是杨善洲同志一辈子做人做官的原则和信念。

他经常对身边的同志说:“为了群众幸福,只要活着就有义务为群众办实事”。杨善洲用自己的行为对“公仆”两个字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和许多领导干部一样,杨善洲在任时也参加各种会议、作报告、作讲话、作指示。但给老百姓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不是主席台上的人物,不是报纸和电视上的排名,而是他经常随身携带的小锄头,裤腿拉得高高的,草帽下的黑脸,以及平淡的生活。对照极少数惯于颐指气使、高高在上的**,他的形象是那样的高大亲切。

从杨善洲身上,我们领会了“余热”的深刻含义。作为当地党委书记,他退休后可以好好休息,享受生活。然而,他把自己的最后几十年献给了大亮山和青山绿水。与个别利用“余威”为自己谋利的人相比,他更如无言的青松,让人敬仰。

对共产党人来说,牢记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公务员,首先要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公务员的感情。杨善洲始终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用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党员和人民公仆的深刻含义。他光明磊落。他的内心充满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但他没有自我,就像一滴水一般,却折射出光芒。

盛年时期,他废寝忘食,夙兴夜寐,忘我工作;年事已高仍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退休后把植树造林作为为党和人民服务的又一新起点。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永葆锲而不舍的精神,活到老学到老、拼搏到老、奉献到老,把毕生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杨善洲同志用奉献精神书写了生命的价值,他的精神受到每一位党员干部的尊重和怀念。

学习杨善洲同志,就是要学习他牢记宗旨,鞠躬尽瘁的公仆情怀;学习他一心为民、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学习他两袖清风、清正廉洁的高尚品德。

杨善洲同志身上蕴含的用权为民、为政清廉、求真务实、敢于担当、公道正派等优秀品质,体现了“三严三实”的丰富内涵;杨善洲同志身上表现出的“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牢记宗旨、一心为民,鞠躬尽瘁、不懈奋斗,大公无私、淡泊名利”的崇高精神,是对“忠诚干净担当”的最好诠释。全体党员干部应立足岗位把“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要求践行好,坚持忠字当头、廉字托底,以严正己、以实导行,集“干净”与“干事”于一身,“勤政”和“廉政”于一体,扎实开展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 篇4

电影《吴仁宝》观后感

社保中心张玉春

“有福民享,有难我当”吴仁宝那种始终不渝的、忘我的爱民情怀。为了满足华西村的需要,吴仁宝可以不分四个孩子等着喂饭,把米缸里剩下的米捐出去。为了安抚一位失去孩子的村民,吴仁宝毅然将爱子送到村民家华西村致富。他一直尽力教育身边的人,不要忘记挖井的人和共产党。

华西富了,要积极带动周边的村落发展。华西有钱了,就要让大家知道华西是怎么有钱的。华西致富后,我们需要让更多的人分享幸福。我们要让世界知道,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在中国大地上创造无数人类奇迹。

不屈不挠的创业精神,是以吴仁宝为代表的华西人的最显著特征,也是影片所着力刻化的内在精华。西部大开发是一条充满艰辛探索的道路。在这条创业之路上,华西人不仅表现出吃苦耐劳、敢于牺牲的顽强意志,更表现出敢于为所欲为、敢为人先的智慧和勇气,更显示出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的集体力量。

“什么是社会主义?”“让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什么是共产主义?

”“让全世界人民幸福就是共产主义!”主人公吴仁宝两句朴实而铿锵的话语,在我的脑海中久久萦绕。没有曲折的故事,没有壮丽的气势。影片所体现的不屈不挠、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精神,是我们踏上新征程的无价之宝。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 篇5

,塑造了一个永远把人民群众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前的领导干部形象。在任期间,他注重农业和民生;退休后,他为子孙后代绿化荒山。他一心为民,两袖清风,鞠躬尽瘁。

60年来,他始终在党的精神家园里维护好党员、好干部的光荣形象。

观影后,全体党员干部被杨善洲同志的事迹深深感动,一致认为,杨善洲同志不愧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代表,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为政、干事、做人树立了一面光辉旗帜;并纷纷表示要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不断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全身心投入环保事业,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观影后,全体党员干部被杨善洲同志的事迹深深感动,一致认为,杨善洲同志不愧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代表,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为政、干事、做人树立了一面光辉旗帜;并纷纷表示要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不断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全身心投入环保事业,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 篇6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

今天,我在吃晚饭时,妈妈突然说:“我推荐你看一部电影,电影名叫《杨善洲》,看看杨善洲是怎样为人民服务的,”

这部电影说了:在云南大亮山旁的小镇里,一滴水也是很珍贵的,因为那里除了雨季没有旱灾,其它时间都在闹旱灾,村民们几乎每天都在挨渴。好心的杨书记(杨善洲)宁愿不起办公楼,去拿起办公楼的钱打水井,为村民造福,不过情况一点都不好,打了80米还没有一滴水,不过老天爷很好心,在夜晚下了一场暴雨,观后感《杨善洲电影观后感》。雨过后,杨善洲说:“以后我上不靠天,下不靠地,我们要自己当龙王。”(因为以前的传说说龙王司掌降雨的,所以杨善洲说要自己当龙王。)他退了休后,本可以到党员休养处安享晚年的,不过为了不让自己的故乡的大亮山的树被人砍伐,造成水土流失,而年年闹旱灾,选择了留在当地,建造树林。不过山上的飞机草(飞机草高达3-7m,根茎粗壮,茎直立,分枝伸展。叶对生,卵状三角形,先端短渐尖,边缘有粗锯齿。把树苗全都“杀死”了。聪明的杨善洲想到了一个办法,种比飞机草高的树苗,因为这些树苗的根比飞机草长,飞机草长不过它,树苗就不会死了。他和其他人正正工作了17年才完工,真是不辞劳苦!最后,20xx年云南大旱,只是云南大亮山旁的小镇里没有闹旱灾,所以杨善洲的辛苦没有白费。

杨善洲一生都为人民服务的乐于助人,不辞劳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 篇7

2013年11月6日行政中心党委组织工程中心在家居体验管一楼观看了《杨善洲》电影,结束后,影片中无数的情节却依旧萦绕在脑海里,不时浮现。

杨善洲在当地委书记的时候,常拄着棍子,亲身到田间走访,还亲自走过大亮上,数个多少个山头,为退休以后还要给老百姓,给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作铺垫。经过试验田的比赛,他们把优秀经验《水稻插秧法》传授给大家。不过来到村里,仍见秧苗依旧插的凌乱,便亲自脱掉鞋子下到田里作

示范,秧苗插得又直又好,并且嘱咐村长,村长官不小,一村的地都归你管,这时的村民还不知道他是地委书记呢,这是一般的领导所不能比拟的;还有一次,保山遭遇大旱,百姓面临庄稼无水灌溉,即将绝收的困境,杨善洲要求全部水库开闸放水,一切责任他来承担。是一个敢做敢承担的领导,一直说:“老百姓的饭碗比我们的脸面来的重要。

”他还召集现场的地委委员开临时会议,举手表决将修建办公楼的经费挪作打水井。先以百姓为先,处处考虑老百姓,为老百姓干实事。

杨善洲退休后,情不自禁地向上级推荐了能干务事的牛副书记。上级笑着说:我们会认真考虑当地的建议。你最好谈谈你自己。他笑着说:

昆明我就不去了,以前在职,听组织安排,现在退休了,想自己管自己,我要上大亮山种树去。他回到家乡,组织群众看了一场电影《庐山恋》。电影放完时,他问大伙:

“电影好不好看?”大伙笑答:“好

看!”他又说:“电影好看是因为庐山上的树美呀,你们想不想我们大亮山也像庐山一样美?

现在大亮山上的树,像秃子头上的毛,没有几根。你们用土地入股,我来出苗子,种出树你们分红好不好?”有人问道:

“那你分多少咧?”他淡笑到,我一分都不要,他帮忙挑过水的老伯站出来说:合同什么的,我不管,反正我签。

认识他的人都要求加入,大家都决定签订植树合同。这不是他们想分享的,而是相信他,相信他能带领大家走上好的道路,走上正确的道路。从那时起,他开始了他漫长的植树之旅。

种树期间,为教师一直没有转正的事操过心,解决过学生上学的问题,自己女儿转正,调岗都没有请动他,他坚守着他公私分明的原则,从未曾想过动用关系为自己谋一丝半点福利,这也许让许多人为之汗颜吧。

影片的结尾是2010年西南干旱的场景。由于保山的植被很好,当地居民不用担心饮用水。外地车辆排起了长队。这时,杨善洲躺在床上,起不来了。但人们没有忘记他。来医院的人站在医院前面。帮忙接水的老人说:“杨书记,我是来送你礼物的。”。

他将从山上挑来的水,从每个人的手心里,传递到他手里,喝了一口,微微地笑了。

在我心中,我要以杨善洲为榜样,积极向上,为公司多做实事,做好工作,为公司的发展作出自己微薄的力量。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 篇8

电影《杨善洲》以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为原型,讲述扎根大亮山,在艰苦条件下带头改造农民恶劣生活环境的事迹。这部电影分为工作和生活两条主线。它从退休前和退休后两个方面描绘了人民公仆的事迹,深深地激励了我。

俗话说得好,做好事做实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做实事。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一辈子不为权力所累、不为地位所累、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私情所累,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公仆本色。作为新时期的党员,我们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必须学习他艰苦朴素、兢兢业业、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杨善洲同志出身贫寒、经历坎坷。做过石匠,饱尝了作为一个农民的所有辛酸苦辣。

他从小经过真诚、脚踏实地的奋斗,逐步成长为一名领导干部,始终保持着恪守信念、清正廉洁、艰苦朴素、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操。他一生坚持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发挥着共产党员模范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学习他的先进事迹,我将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真心实意地对待人民,努力为人民办实事。

同时,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因为地位的变化而忘记自己的出身和堕落,永远记住老百姓是天堂。无论做什么,都要以人为本,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向杨善洲同志学习,需要学习他无私奉献、淡泊名利、前辈后人的高尚情操。他“为官”多年,没有为家人和朋友安置过一次工作和捞上一册“农转非”的本本,就连组织上给予的正常政策照顾也被他婉言拒绝了。他也没有给家里盖一栋像样的房子。他经常对家人说:

过日子,吃处有个锅,睡处有个“窝”就行。但他将个人大量积蓄投入大量山义务造林,捐给了教育等社会公益事业。这正是杨善洲老书记高高在上的魅力所在。他的执着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的楷模。

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他几十年如一日,废寝忘食,忘我工作;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把植树造林作为为党为人民服务的又一新起点,直到生命最后一刻,把毕生都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都献给了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

总之,杨善洲的一生是一个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人民,一个平凡伟大的一生。他身体力行“俯首甘为孺子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要求的业绩。通过学习他的事迹,我深深地体会到,做好本职工作,首先要做好人,要有正确的心态,要有坚强的意志,不要有野心,要从一点做起,立足岗位,脚踏实地,勤奋敬业。

作为一名党员,更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进一步加强执政为民的理念,随时牢记自己身负的责任,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面对自己的工作,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新的更大的成绩。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 篇9

电影《杨善洲》观后感2000字

昨天观看了电影《杨善洲》,观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感触很深。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从事革命工作近 40 年,担任保山地委领导近 20 年,从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后,他继续实践“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的诺言,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山义务植树造林,无偿担任大亮山林场场长,一干就是 22年,建成了面积 8万亩、价值1亿多元、完全成材后价值可达 3亿元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交给了国家。

在近 40 年的工作中,他一直两袖清风,勤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他的实际行动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在他该安享晚年之时,毅然选择无私奉献国家;他扎根基层始终默默无闻地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如果说将党的政策路线认真贯彻视为尽职,那么将当前的创先争优活动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就是一种优秀共产党员的本质体现,显然杨善洲已经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做实事固然可喜,但能否将实事一做到底,并且甘愿选择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的余热。每个领导干部都有退休离岗的时候,只有随时抱有杨善洲同志的那种坚持信念,将党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有理由相信社会将会更加和谐富强,因为大家无形中把创先争优这个活动载体,作为自己勤廉履职无私奉献的人生价值观。

“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 ,这就是一种可贵的坚持信念。为人民服务一直是党员干部的履职宗旨,其中的含义不仅在于把一件为民的大事做好,更在于将一切涉及人民利益的小事做实。哪怕是退休离岗不在其职,也要将服务人民的信念贯彻到底。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全国上下掀起空前的热潮。我们应当沉下身子效仿杨善洲同志,将本单位的 “树”种好,并以此形成一种习惯,久而久之全国上下将会涌现出更多的杨善洲,那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也就达到了预期目的。通过学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我深受 感动。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认为最须要学习的是杨善洲同志的“五种精神”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带好头,起好表率作用。

一是学习杨善洲同志忠以报国、恪守信念的执着精神,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锤炼政治品质。忠诚于党和人民,是共产党员最基本的政治品质和要求。杨善洲同志退休后放弃省城的舒适条件,带领家人和群众扎根荒山、植树造林,正是怀着对党的忠诚、对家乡和人民群众的无比热爱,把全部精力倾注山区的治理和发展,把整个身心献给了山区人民,用言行诠释了他对党 和人民的无限忠诚,给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学习杨善洲,我们就是要学习他忠以报国,恪守信念的执着精神,把党和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党和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党和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事业,自觉地把推动改革 发展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在推动发展中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

二是学习杨善洲同志诚以修身、一心为民的探索精神,培育公仆情怀。“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是对每个党员干部的要求。杨善洲同志担任保山地委领导 20多年,退休后植树造林 20多年,始终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 殚精竭虑地为群众办事,无愧于诚以修身、心系人民的“公仆”称号。学习杨善洲,就要学习他诚以修身、一心为民、求是探索的精神,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永葆公仆本色,全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致力于为群众更好地服务,甘做人民的公仆,把有限的生命融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事业中去,以对党和人民的忠心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三是学习杨善洲同志勤以自强、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杨善洲曾经是地委书记,为官30余载,把全部的心血和热情都投入在了为民群众办实事上,是践行“三严三实”作风的楷模。他退休之后又放弃安度舒逸闲适的晚年,用生命的余热把家乡的荒山变得山清水秀,多次被授予全国“绿化标兵提名奖” “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等,无论为官还是做事,从不谋私求利,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学习杨善洲,就要学习他勤以自强,恪尽职守的奉献 精神,倡导忘我工作、无私奉献,顾全大局的精神境界和工作作风,自觉抵御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始终坚持把实现远大目标和做好本职工作统一起来,兢兢业业工作,踏踏实实干事。

四是学习杨善洲同志检以养德、知行一致的.革命精神,树立高尚情操。杨善洲甘于清贫,一生清正廉洁、生活简朴,从不以职务之便为家人和身边人员谋取任何私利。 他身居简陋的住所,工作在寂寞的深山,始终以苦为乐、以苦为荣,为了人民和自己心中崇高的事业无怨无悔地奉献,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和人格力量鼓舞和激励着广大干部群众,感召和引领着人们为建设美好家园而不懈奋斗,充分体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忠于使命的优秀品质。学习杨善洲,就要学习他检以养德,知行一致的革命精神,自觉地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和 人民的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甘于清贫,乐于奉献,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五是学习杨善洲同志信以立业、 矢志不渝的无私奉献精神, 在创先争优中坚定政治信念。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动力之源。杨善洲 30 岁担任县级领导, 39 岁担任地委副书记,50 岁担任地委书记,在地方党委部门工作的 40 多年间,牢记党的宗旨,保持平民干部本色,带草帽,穿草鞋,当地群众亲切地称呼他为“草帽书记” ;他 60 岁 退休又毅然奔赴深山植树造林 20 余年,克服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到收获劳动成果的时候, 把价值超过 3 亿元的大亮山林场无偿移交给当地政府,自己不要任何报酬,这就是一位年逾 八旬的老共产党员矢志不渝的无私奉献精神,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学习杨善洲,就是要学习他信以立业,矢志不渝的实践精神,既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又要做一个让群众信 得过的人,忠诚党的事业,不断校正人生目标,不断清除身心污点,排除干扰和诱惑,用干事创业的实践精神推动党的事业向前发展。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 篇10

观看电影《杨善洲》有感

杨善洲同名电影今天晚上7点35在电影频道播出了,出于对杨善洲事迹的崇敬,我认真的看了一遍,稍有一些感触,随笔写写,有些东西还没有经过细致的思考,还待理论完善。

杨善洲曾是云南省保山地区党委书记,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书记,无论是生活作风、思想品质,都保有着一位农民的本质。实事求是、勤俭朴素、亲近群众、淡泊名利、大公无私,这些词用在杨书记的身上很是贴切。杨善洲在任地委书记期间廉洁奉公,忘我工作,一直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退休之后,他放弃了进省城昆明养老的机会,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大亮山,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好水的问题,他带领着村民上山包地种树,自己分文不取。22年后又将林场无私的献给了国家,着实伟大。

但是,这个伟大令我很是焦虑。这又是一个雷锋式的人物,共产党员的楷模。雷锋的人物真实性我是考究不了了,但是杨善洲的事迹确是真人真事。令我焦虑的是:

第一,我们到底需不需要杨善洲?杨善洲作为一个领导干部是值得肯定,完全表现了为人民服务的品质。假如国家所有的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都能有杨善洲的思想、道德、品质,国家的行政管理工作肯定会朝好的方向发展,体制的问题也终有一天能得到好的解决,因为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为人民服务,有了这个共识,问题也就好解决了。那好,第一个问题回答了,我们需要杨善洲。

第二,我们领导干部、党员干部队伍中有多少个杨善洲?既然有需要,那就要看看我们有多少。请问我们能有多少?真正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心态做事的人太少了。就看看我们的区政府吧,都快成为领导的家属大院了。看看我们的镇政府吧,130个人领工资,30个人来上班,10个人在做事。而就是这10个做事的人,他们是杨善洲吗?不全是。

第三,为什么杨善洲只是个别的存在?这里我想提出我个人的看法,关于人性的看法。早在16世纪,霍布斯就提出过国家、政府、社会的起源。因为在每个人只管着自己,没有制度和法律的自然状态下,人的利益很容易受到威胁,所以大家一起订立一个契约,交出我们惩罚他人的权力,成立一个公共的组织,代替我们执行这项权力,这个公共组织就是后来的政府。在霍布斯看来,人性是恶的,每个人随时都可能会侵害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之后的洛克、卢梭,虽然在契约的形式和性质上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对于人性的觉察,他们都认为不是善的。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扪心自问,是不是自己都会有恶的一面?当然,你会说,我们看到感动的东西会流泪,看到可怜的人会同情,看到需要帮助的人仍会帮助,我们也有善的一面。我想说,是的,但是那是建立在不损害你的绝大利益的基础之上的善。是的,这里又提到一个代价问题。为什么在公交车上让座的多,而在火车上让座的又少?代价不一样。公交车上可能只需要十多分钟,而火车上可能是十多小时。很少有人会牺牲太大的代价,来做一件几乎没有回报的事。我就是我想说的人性。我认为,人性表现应该是,不与自己利益冲突下的善,和与自己利益冲突下的恶。而人性的这种表现,正好回答了我的第三个问题。一个人可以做好工作,可以勤俭,可以亲民,但是要真正做到大公无私,天下为公,确是寥寥无几。所以杨善洲只可能是个别的`存在。

第四,那该怎么办?既然“全党皆为杨善洲”不可能,那领导干部队伍要怎么办?我认为,承认人性的缺点,更多的发扬人性的优点才是可行之路。每个领导干部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也享受着相应的条件待遇,不去贪婪,这样就足够了。对于共产党员来说,则需要多加一条,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别看小小一本党章,如果都能按照上面写的做,整个国家会焕然一新。其实中国的条条框框各项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民主协商制,我不敢说是最好、很好的,但是我敢说真正按照它执行的话是绝对不会差的。所以说,国家对于杨善洲之类的先进思想理论的宣传不应该是重点,重点应该放在怎么才能让人执行,而不是让宣传成为套话、空话。

第五,怎么才能把理论上的东西让人都真正做起来。难吗?其实只是每个人迈出一小步而已。简单吗?其实这一步不知道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因为很多的国人可能都患有“腿疾”,可能需要一个人背着两个三个甚至是二十个三十个人迈出这一步。所以说,少部分人的醒悟是不够的,但是谁又能知道这星星之火,能否燎原呢?所以,第五个问题的答案:从我做起。

杨善洲观后感

前段时间学校工会组织老师去看电影《杨善洲》,刚拿到票时,觉得这样的电影没太多吸引力,抱着完事的心态来到了电影院。电影开始后,一位慈祥老人和一个挑水送亲村民的谈话,让我不由得对这个电影的剧情开始猜测起来,随着剧情的进展,我有好几次泪湿眼眶,虽然电影本身既没有张艺谋的大手笔,,又没有徐克的飘逸,但是人物的人格魅力所带来的强烈冲击让我感动。

电影用写实平述的手法,从杨善洲担任保山地委书记一职入手,浓墨重彩地刻画了他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难能可贵的是,他这一生完成了两件大事,他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影响深远的“滇西大粮仓”。杨善洲担任地委书记的时候,常拄着棍子,提着一个小黑包,行走在田间。当时正在推广一种“双龙出海”的水稻插秧法。他来到一个村里,见大家对这种插秧法并不接受,自己脱掉鞋子下到田里作起示范,秧苗插得又直又好,村长这才发现是地委书记亲临指导,急忙上前问好。还有一次,保山遭遇大旱,百姓面临作物绝收的困境,杨善洲带领干部挖水井。但很快困难随之而来:经费不够!他果断召集现场的地委委员开临时会议,举手表决将修建办公楼的经费挪作打井费,工程得以继续进行。一个人身在高位时,面临众多的诱惑,要作出众多艰难的选择。杨善洲的选择总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没有片刻犹豫,没有任何私心杂念。

他做的第二件大事就是回老家大亮山植树造林。杨善洲退休了。上级关心他,让他到昆明的干休所安度晚年,他笑着说:以前在职,听组织安排,现在退休了,想干点自己的事,我要上大亮山种树去。他回到家乡,开始发动群众。他的办法很独特,先组织群众看了一场电影《庐山恋》。电影放映完时,他问大伙:“电影好看不?”大伙笑答:“好看!”他又说:“是啊,电影好看是因为庐山上的树美呀,我们大亮山上的树,像秃子头上的毛,没有几根。你们用土地入股,我来出苗子,种出树你们分红好不好?”有人问道:“那你分什么咧?”他淡淡一笑,道:“我有工资,什么也不要。”大伙被他的诚意打动,纷纷签订植树合同,自此开始了他长达十七年的漫漫种树征途。在大亮山种树,不是想像中的一帆风顺。树苗成活率低,野草挤占树苗生存空间。他独个摸索解决法,选择种植根系发达、高于五十厘米的树苗,成功地迈过这个难关;树苗来源匮乏,他跑到大街上捡拾果核作种子,每天捡来一箩筐。五万多亩树林,每一株树无不浸透他的心血。为了公,为了百姓的事,杨善洲不遗余力;为了私,为自家孩子的调动,他“束手无策”。电影中有这样一则细节,上山种树时,他发现在山中放火玩的小孩子未能正常接受教育的原因是因为山上小学的代课老师多年没有转正,纷纷离职,孩子们无学可上。这时他动用自己的影响力,喊来教育、人事、劳动各部门的头头脑脑上山,托他们解决老师们的编制问题,为山里的教育留住了人才。他的二女儿,为了解决夫妻两地分居,通过层层考试,只差一个章就可以办理调动手续,从来不求父亲的她哭着请求他帮忙:“您就打一次电话吧”。杨善洲讷讷地坐在小板凳上:“这是私事呀,这可咋办呢。”最终,女儿掩面而去。

电影的结尾以西南大旱一幕告终,保山因植被良好,当地居民不愁水喝,外地来此取水的车辆排成了长队,此时的杨善洲已躺在病榻上,起不了身了。但是人民没有忘记他,来医院看望的人站满的一坪,片首的那位挑水送亲的村民也从山上挑来了干净的水,递到他跟前,大声说:“你没有白吃国家公粮!”曾记得在戏文中有一位七品芝麻官唱到:“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从杨善洲身上,我看到了一个为民做主的好官。

杨善洲走了,他留给后人一座价值3亿多元、5万6千多亩的林场,但他留下的更让人难忘的是那一心为公、百折不挠的工作作风,他虽瘦弱的身躯却留给我们一个高大的背影,他用自己伟大的一生书写了一个大大的人字。

显示全文